一、临安市竹笋加工业持续发展对策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倪晓宇[1](2018)在《农业企业在科技推广中的示范作用研究 ——以临安太湖源观赏竹种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企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业企业是农业科技产业化、市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步成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一支重要的组织力量,对加速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农业企业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示范作用为研究对象,以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农户行为改变理论和农业创新扩散理论等为基础,分析借鉴国内外农业企业推广经验,选取临安市太湖源观赏竹种园有限公司为案例进行考察,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深入系统地研究农业企业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示范作用和取得的效果。然而,农业企业在实际科技推广工作中,也表现出了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低,推广队伍服务能力不强,推广经费不足,推广风险较大等问题。因此,建议规范农业企业融资市场,强化风险共担抵御机制为其提供畅通的外部发展机制,同时要完善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要素,加强农业企业推广队伍建设等,齐头并进,推进农业企业科技推广示范作用的最大化。以期完善农业企业推广体系,实现科研、教育、推广对接,使农户充分享受到科技成果带来的巨大效益,使企业获得更高经济效益。
吕丹君[2](2017)在《基于农业产业化的产业集群培育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产业,任何地区的经济增长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也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发展现代化农业,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地区的成长经历也已经证实了农业产业集群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正确方向,是促使农业走上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方式。浙江作为一个经济大省,研究它如何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尤其是现在浙江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特殊的形势下,我们就更应该在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培育农业产业集群。浙江以其独有的多变的气候和丰富的物质资源,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孕育了以河姆渡以及良渚文化为典范的农业文化,涉及的农业产品包括了猪肉、罐头、花卉、茶叶以及药材等多样化的商品。本省的政府部门非常关注农业的发展情况,致力于发展为农业强省,在其领导及指引下,使得农业产业得到了长久的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整个社会也面临着污染加剧、可种植土地面积减少、劳动力越来越匮乏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探索出一条符合浙江实际和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农业发展路子对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有极大的推进作用。本文主要从产业化引申到产业集群,分析浙江省农业产业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对策,用产业集群的角度来分析浙江省农业的现状并提出研究对策,以促进浙江省农业的健康发展。
周洁[3](2017)在《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发展研究 ——以临安市横畈竹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跟发达国家农民合作社的差距还较大。在农业品牌化竞争时代,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不仅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破解自身发展难题,而且有助于我国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本文以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品牌化发展作为研究角度,首先通过运用浙江省农业厅的统计数据及实地调研的数据从组织发展、产业分布、经济收益、服务内容及经营实力方面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与现存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结合品牌经济学理论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的现状及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本文在对浙江省临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建设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后,结合“天目雷笋”的品牌化之路,以临安市横畈竹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从品牌创建、品牌推广、品牌管理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其相关成功经验。最后根据相关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氛围;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品牌营销力;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品牌管理机制;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及品质;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发展的扶持力度。
章永勇[4](2017)在《临安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中的多主体参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农业技术的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农业技术推广作为联结科学技术和农业的桥梁,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农业推广体系虽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尤其在宣传与执行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政策、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提升农民农业科技素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带有时代烙印的农业推广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面对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业生产由“量”向“质”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不断加快,农业技术供给方和需求方逐渐多样化,构建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模式、新机制、新方法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理论,以临安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为例,研究多元主体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与运行模式。认为多元主体参与农业技术推广能有效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完善和改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中,尚存在农业技术人员力量不足、农化服务滞后、主体缺少沟通与协作等问题。针对临安市现行农业技术推广的运行现状及显现的问题,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高等农业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当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首要任务。
陈冲[5](2015)在《临安市农业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着提升,但也由此带来了日益突显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等问题,也带来了人们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因此,农业如何走上绿色、生态、环保、节能、无污染的循环发展之路,值得探索。临安市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形成了多种农业循环模式。对临安市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有助于明晰各类模式的适用条件,对促进临安市循环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农业循环经济理论、农业生态经济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支撑,运用分析与综合等定性方法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贴近临安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实情,研究了临安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提出了临安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分析了临安市农业循环经济在农业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农作制度积极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形成了区域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农牧结合就地消纳等典型模式;(2)分析了临安市农业循环经济的两个典型模式案例,认为这两个模式是适用当地,有较强的示范作用;(3)从建立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扶持和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因地制宜地选择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促进临安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王洪涛[6](2015)在《临安市低碳城市评价研究》文中认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而造成的全球温室效应,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能源使用安全和生存环境质量。作为降低人类活动碳排放的“低碳发展模式,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并应用于人类社会新的发展目标。低碳城市建设也已成为世界各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其中依靠森林土壤等的碳汇、减少城市二氧化碳排放,从而实现炭的零排放、达到碳中和,是城市低碳建设的最高目标。国内外在低碳城市的内涵、低碳城市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创建了基于碳汇角度的低碳城市评价体系,选取经济、环境、社会发展的三大系统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LMDI因素分析法,对临安市的低碳城市发展现状做出综合评价并找出影响因素。低碳城市评价结果显示,临安市的低碳城市发展总体上呈较好趋势,但在低碳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且社会发展滞留,居民幸福指数偏低,接着通过因素分析,找出影响环境发展的因素,包括总人口数、人均生产总值、工业化率、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结构等,并提出临安市发展低碳城市的思路,并通过碳排放量和碳汇量的对比,对临安市建设碳中和城市的潜力进行评价,认为临安市的碳中和城市目标在未来是可实现的。最后,综合分析结果,从产业升级、生产碳减排、低碳经济构建、低碳交通、低碳生活方式等方面,提出临安市低碳城市发展的对策。
袁海峰[7](2014)在《基于SWOT分析的临安市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临安市农家乐旅游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安市农家乐发展历程、特点及其成效,通过适度规模的关键信息人访谈和问卷调查,利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临安市农家乐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并提出促进临安市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临安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缓慢发展阶段(2003年以前)、快速增长阶段(2003年——2006年)和稳步发展阶段(2006年以后);其特征:①从发展业态上来说,主要分为餐饮型、景区型、休闲体验型和特色型。②从发展途径上看,主要分为农民自发创办型、政府导向型。具体做法: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努力寻求规范经营管理、着力树创特色品牌、重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成效: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带动农民收入增长;促进农村分工分业,一二三产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工商资本反哺农村。(2)临安市农家乐旅游SWOT分析:①优势: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人文资源荟萃;地方特产丰富,旅游基础坚实;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扶持力度加大,知名度日益凸显。②劣势:盲目无序开发,缺乏科学合理规划;项目开发雷同,重复消费率低;本土文化挖掘不够,发展缺乏后劲;经营理念落后,人员素质不高;宣传力度不足,整体营销缺乏;管理不够到位,产业链有待延长。③机会:发展态势良好,宏观环境喜人;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休闲度假需求上升;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政策环境日趋良好;工商资本积极投入,市场前景被看好。④威胁:大量资本和资源涌入,同行竞争加剧;针对性政策缺失,行政审批繁琐。(3)促进临安市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①创新营销策略,拓展旅游市场:创新销售渠道,健全立体销售网络;多方参与,实行品牌化经营。②整合生态和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寻求长效机制,实现多元发展;做足乡土文章,开发特色产品;加强生态建设,强化环保意识;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家乐组织化水平:理顺政府管理机制,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科学规划统筹,提升农家乐品味;培养人才队伍,提高服务水平。
程金跃[8](2013)在《临安市竹笋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初探》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临安市竹笋产业发展的详细调研,针对临安市竹笋产业发展现状,探讨竹笋产业高效益下的强度经营引的各种不良现象等问题,提出有效对策与建议,以实现竹笋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宋华[9](2012)在《长宁县竹笋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双河镇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放在了重要位置。长宁县地处四川盐地南缘,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竹子成片生长,有蜀南竹海这个以竹成名的旅游景点,具有发展竹产业的优势。而竹笋产业作为竹产业中一个重要的一部分,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如何将其作为一个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来进行培育和扶持,以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成为长宁县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长宁县竹笋产业主要分布在双河镇,双河镇的竹笋加工产品占到全国销量的50%。因此本文选取双河镇县为调查区域,结合国内外竹笋产业的发展经验,采取社会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长宁县竹笋产业发展的现状,揭示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快竹笋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长宁县竹产业发展拥有较好的气侯、水资源、土壤等自然条件,有非常显着的区位优势,竹产业品牌优势、发展环境良好。近年来,通过政府政策引导,科学规划,一些竹产业企业的带动,再加之蜀南竹海这个巨大旅游资源优势的带动,竹产业初具规模,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2)目前,长宁县竹笋产业中存在许多问题:本地竹笋的供不应求,竹笋加工企业的规模小,只有一家省级龙头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生产效率不高,品牌意识淡薄这些都从根本上影响了竹笋加工业的发展。而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竹林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技术力量较弱,营销水平低,产业链条延伸不够等。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了竹笋产业的发展。(3)加快长宁县竹产业发展,应合理布局竹笋生产基地,选择适宜竹种进行种植;加快竹笋加工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切实提高竹笋加工业的规模化水平;坚持市场导向,发展龙头企业;推动产品发展,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竹笋加工业的竞争力和效益;鼓励发展壮大竹笋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竹笋加工服务体系;强化政策扶持,不断健全竹笋加工业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
汪淅锋[10](2011)在《基于碳汇目标的竹林经营模式及其策略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文中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森林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竹林是中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竹林碳汇必将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本研究基于适量的农户调查,比较分析了农户现行竹林经营模式的特点及成本收益;在此基础上案例分析了碳汇目标竹林经营模式的特点及成本收益,并与现行经营模式进行比较;运用统计描述法和计量模型法分析农户选择基于碳汇目标竹林经营模式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引导农户选择该经营模式的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现行竹林经营模式分析。通过竹林经营专家访谈和竹林经营农户调查,农户现行竹林经营模式主要有笋用林、材用林和笋竹两用林三种,它们在目标产品、立地条件要求和经营管理措施方面表现出差异性,但它们都是以竹材、竹笋等林产品净收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户现行竹林经营模式的成本收益情况,并用C-D函数建立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对竹林经营净收益影响的模型,分析各种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经济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现行平均经营水平下,增加化肥、农药和自用工投入对现行三种经营模式都经济可行;增加覆盖物投入对笋用林经营模式经济可行,对笋竹两用林经营模式经济不可行;增加雇工投入对笋用林和材用林经营模式经济可行,对笋竹两用林经营模式经济不可行。(2)基于碳汇目标的竹林经营模式分析。以临安毛竹碳汇林基地为例,通过竹林碳汇经营专家和毛竹碳汇林经营者访谈,分析了碳汇目标竹林经营模式和现行竹林经营模式目标措施方面的差异;用投资回收期法对碳汇目标竹林经营模式的分析表明,当碳汇价格提高到现行国际碳交易价格时,其投资回收期比现代竹子科技园区的核心区短,且对碳汇价格敏感;对两种模式成本收益的比较表明,碳汇目标经营模式总成本较高,主要是劳动力和有机肥投入高,单位面积净收益对碳汇价格敏感;最后用Logistic三元选择模型分析了农户选择碳汇目标竹林经营模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碳汇目标经营模式成本提高的预期对农户意愿选择影响最显着。(3)引导农户选择基于碳汇目标竹林经营模式的策略分析。从明晰碳汇产权、建立森林碳汇交易机制、深化竹林碳汇相关技术研究、加强试验示范推广和推进分类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引导农户选择基于碳汇目标竹林经营模式的策略。
二、临安市竹笋加工业持续发展对策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安市竹笋加工业持续发展对策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企业在科技推广中的示范作用研究 ——以临安太湖源观赏竹种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之处 |
2 相关理论与国内外研究动态 |
2.1 研究概念的界定 |
2.1.1 农业企业 |
2.1.2 农业科技推广 |
2.2 农业科技推广的理论基础 |
2.2.1 农业创新扩散理论 |
2.2.2 农业技术推广方法 |
2.2.3 农户行为改变理论 |
2.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2.3.1 国内研究动态 |
2.3.2 国外研究动态 |
3 农业企业典型案例研究 |
3.1 竹种园公司运行现状分析 |
3.1.1 竹种园公司概况 |
3.1.2 竹种园公司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 |
3.1.3 竹种园公司农业科技推广传播渠道 |
3.2 竹种园公司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示范作用 |
3.2.1 提供了科技成果研发基地 |
3.2.2 提升了农业领域的科技水平 |
3.2.3 提供了推广优质品种的平台 |
3.2.4 推动了科技推广方法创新 |
3.2.5 加速了农业技术成果转化 |
3.2.6 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 |
3.3 示范作用发挥中遇到的问题 |
3.3.1 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低 |
3.3.2 农业企业科技推广队伍服务能力不强 |
3.3.3 农业企业推广经费不足 |
3.3.4 农业企业推广风险较大 |
4 示范作用发挥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缺乏农业科技创新要素支撑 |
4.1.1 企业高层管理者对科技创新的不重视 |
4.1.2 自主科技创新对企业的实力要求较高 |
4.2 农技推广队伍综合能力不高 |
4.2.1 农技推广工作繁杂待遇低 |
4.2.2 农技推广人员职业道德感不强 |
4.2.3 农技推广人员教育培养动力不足 |
4.3 农业企业融资市场不完善 |
4.3.1 银行信贷困难重重 |
4.3.2 民间借贷利率高且不规范 |
4.3.3 农业企业抵押担保能力不足 |
4.4 农业企业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
4.4.1 农业企业风险防范能力较弱 |
4.4.2 政府对农业企业风险防范不够重视 |
5 农业企业提升示范作用的对策建议 |
5.1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要素 |
5.1.1 加强企业高层管理者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
5.1.2 健全农业科技创新的要素激励机制 |
5.2 加强农业企业推广队伍建设 |
5.2.1 引进专业人才 |
5.2.2 建立激励机制 |
5.2.3 加强教育培训 |
5.3 规范农业企业融资市场 |
5.3.1 政府创新金融贷款政策 |
5.3.2 规范和完善民间借贷 |
5.3.3 农业企业增强自身融资能力 |
5.4 强化风险共担抵御机制 |
5.4.1 农业企业自身建立风险基金及分散风险 |
5.4.2 政府号召和组织建立社会风险基金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2)基于农业产业化的产业集群培育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思维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术语及研究理论基础 |
2.1 相关术语 |
2.1.1 农业产业化 |
2.1.2 农业产业集群 |
2.2 相关理论 |
2.2.1 成本优势理论 |
2.2.2 分工与专业化理论 |
2.2.3 新经济地理理论 |
2.2.4 产业集群理论 |
第三章 农业产业化和产业集群的关联性分析 |
3.1 农业产业化概述 |
3.1.1 农业产业化内涵及作用 |
3.1.2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特点及现状 |
3.2 农业产业集群概述 |
3.2.1 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 |
3.2.2 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 |
3.2.3 农业产业集群的作用 |
3.2.4 农业产业集群的模式 |
3.3 农业产业化和产业集群的关系 |
3.3.1 农业产业化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
3.3.2 农业产业集群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四章 案例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
4.1 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概况 |
4.2 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案例 |
4.2.1 浙江临安竹笋产业集群 |
4.2.2 浙江衢州柑橘产业集群 |
4.3 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的问题分析 |
4.3.1 企业研发能力薄弱 |
4.3.2 缺乏现代企业营销理念 |
4.3.3 融资渠道过窄 |
4.3.4 龙头企业带动力度弱 |
4.3.5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
第五章 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
5.1 加强研发部门和信息网络的建设 |
5.2 提高整体营销能力,加强品牌建设 |
5.3 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
5.4 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带动作用 |
5.5 制定引导和完善合理的产业政策 |
5.6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3)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发展研究 ——以临安市横畈竹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技术路线 |
1.3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农民专业合作社 |
(2)品牌 |
(3)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 |
(4)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发展 |
1.3.2 理论基础 |
(1)交易费用理论 |
(2)品牌经济学理论 |
(3)规模经济理论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 |
1.4.2 不足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1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 |
2.1.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义与特征 |
2.1.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及其路径选择 |
2.1.3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
2.1.4 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情况 |
2.2 关于品牌的研究 |
2.2.1 品牌的定义与特征 |
2.2.2 品牌的创建与推广 |
2.2.3 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的研究 |
2.3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发展的研究 |
2.3.1 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的内涵与特征 |
2.3.2 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
2.3.3 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经营的经验启示 |
2.4 综合评述 |
3 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
3.1 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
3.1.1 从增长数量看,呈蓬勃发展之势 |
3.1.2 从产业分布看,以种植业为主 |
3.1.3 从经济收益来看,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
3.1.4 从服务内容来看,服务方式多样化 |
3.1.5 从经营实力看,资产总量不断增强、带动能力不断提高 |
3.2 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存的主要问题 |
3.2.1 运行管理不够规范 |
3.2.2 经营效率有所缺失 |
3.2.3 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
3.2.4 政策扶持不够精确 |
3.3 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的现状分析 |
3.3.1 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现状 |
3.3.2 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问题分析 |
3.3.3 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经营的必要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案例分析——临安市横畈竹笋农民专业合作社 |
4.1 临安市民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
4.2 临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成效 |
4.2.1 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品牌数量明显增多 |
4.2.2 品牌效应逐步体现,带动能力明显 |
4.3 横畈竹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
4.4 横畈竹笋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形成的内外部条件 |
4.4.1 内部条件 |
4.4.2 外部条件 |
4.5 横畈竹笋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分析 |
4.5.1 品牌定位 |
4.5.2 品质管理 |
4.5.3 品牌文化 |
4.5.4 品牌推广 |
4.5.5 品牌监管 |
4.5.6 品牌营销模式 |
4.6 经验启示 |
4.7 本章小结 |
5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4)临安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中的多主体参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之处与不足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农业科技推广 |
2.1.2 农业科技推广主体 |
2.1.3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协同理论 |
2.2.3 激励理论 |
3 临安市农业发展概况 |
3.1 地理概况 |
3.2 土壤类型及养分变化 |
3.2.1 土壤类型 |
3.2.2 土壤营养变化 |
3.3 农业产业结构 |
4 临安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现状 |
4.1 临安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概况 |
4.1.1 建立了政府为主导的技术推广体系 |
4.1.2 推进了多样化技术创新实验 |
4.2 临安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措施 |
4.2.1 加强技术推广的分类指导 |
4.2.2 重视多部门之间的协作 |
4.2.3 强化技术指导与监督 |
4.3 临安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效果 |
4.3.1 科学施肥意识不断提高 |
4.3.2 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
4.3.3 农技推广队伍不断壮大 |
4.3.4 农技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 |
5 临安市多主体参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比较分析 |
5.1 政府参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比较分析 |
5.1.1 政府参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优势分析 |
5.1.2 政府参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 |
5.2 高校或科研机构参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比较分析 |
5.2.1 高校参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优势分析 |
5.2.2 高等院校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
5.3 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比较分析 |
5.3.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优势分析 |
5.3.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
5.4 农业企业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中的比较分析 |
5.4.1 农业企业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中的优势分析 |
5.4.2 农业企业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
6 建构多主体参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协同运行模式 |
6.1 多主体参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主要模式 |
6.1.1“专家+涉农企业+农户”模式 |
6.1.2“专家+政府+农户”模式 |
6.1.3“专家+合作社+农户”模式 |
6.2 推进多主体协同运行的建议 |
6.2.1 提升多主体合作参与意识 |
6.2.2 改善法律和政策环境 |
6.2.3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
6.2.4 完善激励机制 |
7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5)临安市农业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发展 |
1.2.2 农业循环经济实践进展 |
1.2.3 农业循环经济特点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数据来源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2 农业循环经济主要模式与经验借鉴 |
2.1 农业循环经济主要模式 |
2.1.1 减量化为主的模式 |
2.1.2 再利用为主的模式 |
2.1.3 资源化为主的模式 |
2.1.4 生态产业园模式 |
2.2 国外典型案例的经验借鉴 |
2.2.1 开展立法保障工作 |
2.2.2 政府财政支持有力 |
2.2.3 培养民众参与意识 |
3 临安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 |
3.1 临安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基础 |
3.2 临安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
3.2.1 临安推广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
3.2.2 临安市农业循环经济取得进展 |
3.2.3 临安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3.2.4 临安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 |
4 临安市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 |
4.1 临安市农业循环经济现有的模式 |
4.1.1 畜禽—粪/沼—菜(渔)循环模式 |
4.1.2 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 |
4.1.3 农林牧结合立体种养模式 |
4.1.4 竹产业综合利用模式 |
4.1.5 复合型循环经济模式 |
4.2 典型案例分析 |
4.2.1 畜禽—粪/沼—菜(渔)循环模式案例 |
4.2.2 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6)临安市低碳城市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低碳城市研究综述 |
1.2.1 国外低碳城市研究动态 |
1.2.2 国内低碳城市研究动态 |
1.2.3 国内外低碳城市研究的比较与展望 |
1.3 低碳城市理论基础研究 |
1.3.1 低碳经济 |
1.3.2 低碳城市 |
1.3.3 碳排放与森林生态系统碳汇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6.1 研究方法 |
1.6.2 创新之处 |
1.7 技术路线 |
2 低碳城市评价理论和方法研究 |
2.1 低碳城市评价理论研究 |
2.1.1 低碳城市评价的内涵 |
2.1.2 低碳城市评价体系 |
2.2 低碳城市评价的基本原则 |
2.2.1 系统性与层次性原则 |
2.2.2 可行性与共性原则 |
2.2.3 独立性与针对性原则 |
2.2.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
2.3 低碳城市评价方法研究 |
2.3.1 基于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法 |
2.3.2 因素分解 |
3 临安市低碳城市评价 |
3.1 临安市低碳城市发展概况 |
3.1.1 临安市概览 |
3.1.2 临安市低碳城市发展现状 |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3.2.1 经济发展指标说明 |
3.2.2 环境发展指标说明 |
3.2.3 社会发展指标说明 |
3.3 低碳城市评价 |
3.3.1 经济发展指标评价 |
3.3.2 环境发展指标评价 |
3.3.3 社会发展指标评价 |
3.3.4 低碳城市发展指标综合评价 |
3.3.5 基于LMDI模型的影响因素分解 |
3.3.6 碳排放量与碳汇量的比较分析 |
3.3.7 小结 |
4 临安市低碳发展对策研究 |
4.1 以“现代服务业”和“新能源产业”为先导,促进产业低碳转型 |
4.1.1 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 |
4.1.2 开发可再生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 |
4.2 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逐步实现生产的低碳化 |
4.3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的机制保障体系 |
4.4 建立绿色交通体系,实现低碳出行 |
4.5 加大宣传力度,提倡低碳生活消费方式 |
5 总结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图目录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7)基于SWOT分析的临安市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有关研究 |
1.3.3 综合述评 |
1.4 研究过程和主要内容 |
1.4.1 研究过程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点和研究方法 |
1.5.1 研究点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特色与创新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农家乐相关概念及其特征 |
2.1.1 农家乐旅游的概念 |
2.1.2 农家乐旅游的类型和特点 |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要素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 |
3 临安市农家乐旅游发展历程和成效分析 |
3.1 临安市农家乐旅游发展历程和特点 |
3.1.1 发展历程 |
3.1.2 发展类型及其特点 |
3.2 农家乐旅游发展的主要举措 |
3.2.1 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
3.2.2 努力寻求规范经营管理 |
3.2.3 着力树创特色品牌 |
3.2.4 重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
3.3 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成效 |
3.3.1 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民收入增长 |
3.3.2 促进农村分工分业,一二三产协调发展 |
3.3.3 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
3.3.4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工商资本反哺农村 |
4 临安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的 SWOT 分析 |
4.1 优势分析 |
4.1.1 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交通便捷 |
4.1.2 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 |
4.1.3 地方特产丰富,旅游基础坚实 |
4.1.4 历史底蕴深厚,人文资源荟萃 |
4.1.5 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 |
4.1.6 扶持力度加大,知名度日益凸显 |
4.2 劣势分析 |
4.2.1 盲目无序开发,缺乏科学合理规划 |
4.2.2 项目开发雷同,重复消费率低 |
4.2.3 本土文化挖掘不够,发展缺乏后劲 |
4.2.4 经营理念落后,人员素质不高 |
4.2.5 宣传力度不足,整体营销缺乏 |
4.2.6 管理不够到位,产业链有待延长 |
4.3 机会分析 |
4.3.1 发展态势良好,宏观环境喜人 |
4.3.2 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休闲度假需求上升 |
4.3.3 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政策环境日趋良好 |
4.3.4 工商资本积极投入,市场前景被看好 |
4.4 威胁分析 |
4.4.1 大量资本和资源涌入,同行竞争加剧 |
4.4.2 针对性政策缺失,行政审批繁琐 |
4.5 小结 |
5 临安市农家乐旅游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
5.1 创新营销策略,拓展旅游市场 |
5.1.1 创新销售渠道,健全立体销售网络 |
5.1.2 多方参与,实行品牌化经营 |
5.2 整合生态和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模式 |
5.2.1 寻求长效机制,实现多元发展 |
5.2.2 做足乡土文章,开发特色产品 |
5.2.3 加强生态建设,强化环保意识 |
5.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家乐组织化水平 |
5.3.1 理顺政府管理机制,不断加大扶持力度 |
5.3.2 科学规划统筹,提升农家乐品味 |
5.3.3 培养人才队伍,提高服务水平 |
6 结论与讨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附录 |
(8)临安市竹笋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临安市竹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1. 高效益下的强度经营引起雷竹退化。 |
2. 竹笋加工企业规模偏小, 技术创新能力较差。 |
3. 竹笋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竹笋加工剩物污染环境。 |
4. 行业同质化、无序竞争现象严重。 |
二、临安市竹笋产业发展对策 |
1. 依靠科学技术, 建设标准化竹笋生产基地。 |
2. 开展全笋加工利用开发, 实现竹笋加工零剩余。 |
3. 培育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竹笋加工业。 |
4. 实施品牌战略, 创建竹笋品牌。 |
5. 增加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创新。 |
6. 加大扶持力度、提升产业发展潜力。 |
7.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改革市场营销方式。 |
(9)长宁县竹笋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双河镇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长宁县竹产业发展状况 |
2.1 区域概况 |
2.1.1 自然资源条件 |
2.1.2 社会经济概况 |
2.2 长宁县竹产业发展现状 |
2.2.1 竹基地培育不断壮大 |
2.2.2 竹产业类型多样化 |
2.2.3 生态旅游初见成效 |
2.2.4 项目投入逐年加大 |
2.2.5 竹资源保护成效显着 |
3 长宁县竹笋产业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 |
3.1 长宁县竹笋产业发展优势 |
3.1.1 自然条件优越,竹资源丰富 |
3.1.2 区位优势显着 |
3.1.3 竹产业品牌的巨大带动 |
3.1.4 政府产业扶持较好,产业发展环境好 |
3.1.5 竹笋加工企业多,带动能力强 |
3.1.6 社会对林竹笋产品的需求巨大 |
3.2 竹笋产业存在的问题 |
3.2.1 本地原料供给不足 |
3.2.2 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
3.2.3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生产效率低 |
3.2.4 生产加工机械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 |
3.2.5 产品质素不高,难以达到出口标准 |
3.2.6 品牌意识淡薄,市场开拓不足 |
3.2.7 林业产权制度不健全,社会化服务滞后 |
4 竹笋产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林地生产力不高,竹林结构不合理 |
4.2 培育技术落后,基础设施薄弱 |
4.3 投入不足 |
4.3.1 对低产笋林的改造投入不足 |
4.3.2 科技经费投入不足 |
4.4 产业扶植力度不够强大 |
4.5 技术力量薄弱 |
4.6 产业链延伸不够 |
4.7 营销水平低 |
4.7.1 销售体系不健全 |
4.7.2 服务意识差 |
4.7.3 产品包装简易 |
5 对策建议 |
5.1 原料方面 |
5.1.1 合理布局竹笋生产基地,选择适宜竹种进行种植 |
5.1.2 扩大资源渠道,鼓励企业到外省承包经营竹林 |
5.2 生产加工方面 |
5.2.1 增加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 |
5.2.2 加快竹笋企业集团化经营,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 |
5.2.3 推动产品发展,优化产品结构 |
5.3 销售方面 |
5.3.1 坚持市场导向,发展龙头企业 |
5.3.2 适度的加大广告宣传,扩大多渠道营销 |
5.3.3 重视产品质量,大力推进品牌战略 |
5.4 外部环境方面 |
5.4.1 鼓励发展壮大竹笋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竹笋加工服务体系 |
5.4.2 强化政策扶持,健全保障机制 |
6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碳汇目标的竹林经营模式及其策略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竹林经营 |
1.2.2 森林碳汇 |
1.2.3 竹林碳汇经营 |
1.2.4 综合评述 |
1.3 研究目标、研究过程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过程和研究内容 |
1.4 研究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特色与可能的创新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森林碳汇理论 |
2.1.1 森林碳汇的概念 |
2.1.2 森林碳汇的性质 |
2.1.3 森林固碳的形式 |
2.2 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 |
2.2.1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 |
2.2.2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原则 |
2.2.3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现途径 |
2.3 农户行为理论 |
2.3.1 理性行为理论和有计划行为理论 |
2.3.2 中国农户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3 现行竹林经营模式分析 |
3.1 现行竹林经营模式的特点分析 |
3.1.1 目标产品 |
3.1.2 立地条件要求 |
3.1.3 经营管理措施 |
3.2 现行竹林经营模式的成本收益分析 |
3.2.1 统计描述分析 |
3.2.2 计量模型分析 |
3.3 小结 |
4 基于碳汇目标的竹林经营模式分析 |
4.1 基于碳汇目标的竹林经营案例分析:以临安毛竹碳汇林为例 |
4.1.1 案例点概况 |
4.1.2 模式的特点分析 |
4.1.3 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
4.2 基于碳汇目标与现行竹林经营模式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 |
4.2.1 两种目标的竹林经营模式成本的比较分析 |
4.2.2 两种目标的竹林经营模式收益的比较分析 |
4.3 农户选择基于碳汇目标竹林经营模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4.3.1 农户经营意愿分析 |
4.3.2 影响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 |
5 引导农户选择基于碳汇目标的竹林经营模式的策略分析 |
5.1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明确森林碳汇产权 |
5.2 搭建有效平台,建立森林碳汇交易机制 |
5.3 深化碳汇经营研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
5.4 加强试验示范,推广实践经验 |
5.5 实行分类经营,推进分类管理 |
6 结论和说明 |
6.1 结论 |
6.2 说明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四、临安市竹笋加工业持续发展对策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企业在科技推广中的示范作用研究 ——以临安太湖源观赏竹种园为例[D]. 倪晓宇. 浙江农林大学, 2018(06)
- [2]基于农业产业化的产业集群培育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D]. 吕丹君. 浙江海洋大学, 2017(07)
- [3]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发展研究 ——以临安市横畈竹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D]. 周洁.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3)
- [4]临安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中的多主体参与研究[D]. 章永勇.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3)
- [5]临安市农业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研究[D]. 陈冲. 浙江农林大学, 2015(06)
- [6]临安市低碳城市评价研究[D]. 王洪涛. 浙江农林大学, 2015(05)
- [7]基于SWOT分析的临安市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 袁海峰. 浙江农林大学, 2014(03)
- [8]临安市竹笋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初探[J]. 程金跃. 经济研究导刊, 2013(07)
- [9]长宁县竹笋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双河镇的调查分析[D]. 宋华. 四川农业大学, 2012(06)
- [10]基于碳汇目标的竹林经营模式及其策略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D]. 汪淅锋. 浙江农林大学,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