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冲突论文-唐丹丹,彭微微,杨青松,陈安涛,陈雪飞

反应冲突论文-唐丹丹,彭微微,杨青松,陈安涛,陈雪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应冲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2,1映射设计,色-词Flanker任务,事件相关电位,P3

反应冲突论文文献综述

唐丹丹,彭微微,杨青松,陈安涛,陈雪飞[1](2018)在《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中顶部P3》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色-词Flanker任务中,研究者采用2:1映射设计能构造两类冲突: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然而,这两类冲突所涉及的神经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采用2:1映射设计,记录了31个健康成人被试完成色-词Flanker任务时的行为和脑电数据。反应时数据显示了明显的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事件相关电位结果表明,中顶部P3峰值与刺激冲突有关,峰潜伏期能预测反应冲突。所以,中顶部P3反映了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的神经机制。(本文来源于《心理与行为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张帆,李艾苏,苗程菓,张明,张阳[2](2016)在《返回抑制中抑制标签作用在语义而非反应冲突阶段-来自ERPs研究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IOR)是指对出现在线索化位置的靶刺激的反应相较于出现在其它位置的靶刺激而言反应更慢的效应。传统理论认为,外周线索会激活由注意定向网络负责的定向系统作用于先前线索化位置。Fuentes等(1999,2001,2004)指出一种由前额叶执行控制区负责的"抑制标签"机制也作用于线索化位置,起着暂时中断"刺激-反应"连接的作用。该理论相较传统理论较好的解释了IOR同众多效应的复杂交互作用,因而得到了研究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最近Yang等(2012)的一项ERPs研究更是发现,标识冲突加工的N450在线索化条件下有更晚的潜伏期,为该理论提供了电生理学的证据。但需要指出的是Yang等(2012)采用的是传统的Stroop任务,并不能很好的区分冲突加工的水平(反应vs.语义),因而IT究竟作用于哪一个加工阶段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研究采用van Veen等(2001)提出的Stroop变式任务将冲突效应分解为了基于语义和基于反应两种层次的冲突,并结合高密度ERPs技术来对抑制标签的作用阶段进行考察。行为结果表明,IOR同Stroop的交互作用主要来源于IOR同语义而非反应冲突加工的交互作用。与此相一致,ERPs结果也发现只有标示语义冲突的N450成分在线索化条件下表现出了幅值的降低和潜伏期的延迟。这些结果表明,尽管如Fuentes等所指出的那样,确实存在一个抑制标签机制,但其发挥作用的阶段是语义加工而非其后的"刺激-反应"连接或者反应加工阶段。(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14)

唐丹丹,胡理,雷怡,李红,陈安涛[3](2015)在《前额叶和顶枕部的alpha振荡能区分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标和分心物之间的干扰可能发生在刺激加工水平上也可能发生在反应水平上。然而,对于发生在这两种水平上的干扰所涉及的神经振荡机制,目前的研究尚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当前的研究采用4:2映射设计(4:2 mapping design,两种目标对应于同一个反应)和练习(practice)范式,记录了健康成人被试完成色-词Flanker任务(color-word Flanker task)时的行为和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ic,EEG)数据。反应时(response time,RT)结果显示,练习虽然对刺激干扰(stimulus interference;刺激不一致减一致,stimulus incongruent minus congruent:SI-CO)无明显影响,但能导致反应干扰(response interference;反应不一致减刺激不一致,response incongruent minus SI:RI-SI)显着增加。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结果显示,在中顶区(centro-parietal region),(1)P3波幅差异(SI-CO)不受练习因素影响,这表明P3波幅可能反应了刺激加工的维持;(2)练习之后,RI试次比SI试次引发了更大的P3波幅,这说明练习可能加强了反应干扰。神经振荡结果显示,练习之后,alpha频带内的能量差异(SI-CO,RI-SI)在右前额叶区域(right-frontal region)和顶枕区(occipital-parietal region)都明显更负,这表明alpha振荡活动能区分不同的干扰类型。因此,这些发现暗示,刺激干扰和反应干扰分别调节了前额叶和顶枕区的alpha振荡活动。(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期刊2015-10-16)

张窦斐[4](2013)在《期待、注意与反应冲突处理及其个体差异的ERP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个体对阈限刺激出现的期待和阈限刺激出现后的心理反应以及对阈限刺激做出反应后的心理冲突等心理过程及个体差异的脑电机制。方法:采用改进的延迟反应任务,由被试完成两种任务,即对客观概率刺激的无运动反应及对主观阈限概率刺激的有运动反应,并使用SPSS19.0软件及Net station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在无运动反应CNV视觉实验中,t检验结果显示,无论命令刺激是否出现,CNV波幅与基线差异均显着;对命令刺激出现与没有出现后的P300成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t=4.320,p<0.01,即命令刺激出现后会产生P300,刺激没有出现则不产生任何波。(2)在有运动反应的CNV视觉阈限实验中,对反应时数据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阈限刺激出现条件主效应显着,F(1,20)=32.781, p<0.01。CNV成分结果表明,CNV晚成分波幅上阈限刺激出现条件的主效应差异显着,F(1,20)=7.750, p<0.05,根据被试按键判断阈限刺激出现的次数多少将被试区分为保守标准被试和宽松标准被试,结果发现阈限刺激条件与被试间因素的交互作用达到显着水平,F(1,20)=6.520, p<0.05,简单效应分析结果发现,阈限刺激出现条件在保守标准被试条件下效应显着,F(1,11)=8.74, p<0.05,而在宽松标准被试条件下效应不显着。P300波幅上存在阈限刺激出现条件主效应显着,F(1,20)=21.957, p<0.01,在出现条件下考察被试间P300波幅潜伏期的差异,结果发现在潜伏期上P300存在边际显着,t=-1.843,p<0.1,表现为宽松标准被试P300潜伏期要短于保守标准被试。ERN波幅上存在阈限刺激出现条件主效应显着,F(1,20)=8.077, p<0.01;潜伏期上阈限刺激出现条件主效应显着,F(1,20)=9.379, p<0.01。Pe波幅上存在阈限刺激出现条件主效应显着,F(1,20)=8.590, p<0.01。结论:(1)刺激出现前的脑电成分:被试对即将到来的刺激的准备状态均导致CNV的激活;(2)刺激出现后的脑电成分:对客观概率刺激的注意诱发了P300,而主观阈限刺激出现后可能存在P300与EML的混合波;个体对刺激反应的不确定性会引发冲突反应,诱发出较大的ERN波幅;(3)个体差异分析:倾向性选择可能会影响被试对刺激的期待注意程度,进而影响对反应结果的执行。(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1)

陈安涛[5](2012)在《Stroop练习任务下语义及反应冲突的神经机制异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表明,大脑拥有独立的神经机制来解决Stroop任务的语义和反应冲突。然而,这两种冲突各自的练习效应以及可能存在的共同神经机制需要新的实验来澄清。为此,我们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考察了练习情景下的4–2刺激-反应映射Stroop任务。结果发现,两种冲突的练习都导致了注意网络(如,背外侧前额叶、前扣带及后顶叶皮层)上激活的变化。单独地,语义冲突练习导致了反应控制脑区(如,额下回联合区,额下回/脑岛和前辅助运动区)的激活减弱,而反应冲突练习则导致后部脑区激活的增强。此外,练习前的语义冲突和练习后的反应冲突在左半球注意网络上存在共同激活。这些表明,语义冲突练习促进了大脑对刺激的自动化处理及其对冲突和反应的控制;而反应冲突练习的效应则与冲突控制相关认知资源的重新分配有关;二者间的共同激活说明,尤其在练习早期,语义冲突效应本身包含了部分反应冲突效应。因此,Stroop干扰效应中存在言语水平(主要在练习早期)和按键反应水平(主要在练习晚期)两种反应冲突,因而以相减法来分离语义和反应冲突效应的合理性需要重新考量。(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1-30)

程真波,黄宇霞[6](2011)在《面孔情绪信息对刺激-反应冲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恐惧、中性以及愉快叁种不同面孔情绪信息对刺激-反应冲突解决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情绪Simon范式,使用恐惧、中性以及愉快叁种类型的情绪面孔(其中男性面孔和女性面孔各半)随机呈现在屏幕的左侧或右侧,要求被试使用左手和右手进行相应按键对面孔的性别进行判断。结果:在正确率上没有发现显着性差异。在反应时上,冲突的主效应显着: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显着的快于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p<0.01);情绪的主效应显着(p<0.05):恐惧面孔条件下的反应时显着的快于中性条件下的反应时(p<0.05),愉快面孔条件下的反应时也快于中性面孔条件下的反应时但差异不显着(p=0.337);一致性与情绪的交互作用不显着(p=0.725);结论:恐惧情绪面孔能够增强冲突解决能力,提高个体在刺激-反应冲突任务中的反应速度;愉快情绪面孔冲突解决能力的增强作用并不显着。这可能是由于具有威胁信息的恐惧面孔更能激发个体的注意控制能力以提高在冲突任务中的反应,这种机制使得个体在威胁情景中迅速做出反应。(本文来源于《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10-21)

龙良富,黄英,黄玉理,欧阳白果[7](2010)在《村民对旅游开发的社会反应:冲突论的视角——以中山市崖口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冲突论是指社会主体之间由于需要、利益、价值观念的差别和对立而引起的相互反对的社会互动行为。本文通过对中山市崖口村村民对旅游开发的认知和态度进行深度调研访谈,发现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行政强制、价值观差异、未来收益差别等原因,村民之间存在明显的社会冲突,形成彼此联系的群体博弈,最终对当地旅游开发呈现支持、集体抗议、被动接受或自愿同化的社会反应。(本文来源于《调研世界》期刊2010年09期)

陈雪飞,蒋军,赵晓,陈安涛[8](2010)在《练习对Stroop效应中语义冲突和反应冲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De Houwer(2003)的实验范式,从Stroop效应中分别获得语义冲突和反应冲突。整个实验分为4个时段来进行,主要目的是在较少练习基础上,观察不同时段(练习程度)下的语义冲突和反应冲突。结果显示,在实验的初期(较少练习),Stroop效应主要来自语义冲突,而在晚期(较多练习),Stroop效应主要来自反应冲突。(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0年04期)

陈安涛,刘强,陈昌明,李红[9](2010)在《中间模块加工水平对反应冲突的影响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反应冲突的中间模块加工水平假设,将中间模块加工水平区分为知觉与思维两个水平。利用箭头单词任务检查了各种加工水平组合下的冲突效应,实验结果符合中间模块加工水平假设的预测。通过与相关理论模型和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间模块加工水平假设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0年03期)

余凤琼,袁加锦,罗跃嘉[10](2009)在《情绪干扰听觉反应冲突的ERP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ERP技术记录13例正常青年人在声音诱发的不同情绪条件下,对反应抑制加工过程的影响,并试图阐明其潜在脑机制。实验选择正、中、负叁种声音各50种,作为诱发情绪的刺激材料。结果发现Go条件下的反应时在负性、中性、正性条件下依次减短;Go与Nogo刺激均诱发出显着的N1成分,中性条件下波幅显着大于正负性情绪条件。此外,叁种情绪背景下,Nogo刺激诱发出显着的N2与P3成分。Nogo-N2主要分布在头皮前中部,在Fz点波幅最大。Nogo-P3主要分布在头皮中部,Pz点波幅最大。中性条件下Nogo-N2波幅显着大于负性与正性条件,而正性和负性之间差异不显着。行为结果表明,听觉负性情绪诱发对反应执行有干扰作用;ERP结果表明声音诱发的情绪对早期听觉选择性注意具有调节作用。听觉情绪诱发对反应抑制加工过程有显着影响,且该影响在早期反应冲突监控阶段最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反应冲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IOR)是指对出现在线索化位置的靶刺激的反应相较于出现在其它位置的靶刺激而言反应更慢的效应。传统理论认为,外周线索会激活由注意定向网络负责的定向系统作用于先前线索化位置。Fuentes等(1999,2001,2004)指出一种由前额叶执行控制区负责的"抑制标签"机制也作用于线索化位置,起着暂时中断"刺激-反应"连接的作用。该理论相较传统理论较好的解释了IOR同众多效应的复杂交互作用,因而得到了研究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最近Yang等(2012)的一项ERPs研究更是发现,标识冲突加工的N450在线索化条件下有更晚的潜伏期,为该理论提供了电生理学的证据。但需要指出的是Yang等(2012)采用的是传统的Stroop任务,并不能很好的区分冲突加工的水平(反应vs.语义),因而IT究竟作用于哪一个加工阶段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研究采用van Veen等(2001)提出的Stroop变式任务将冲突效应分解为了基于语义和基于反应两种层次的冲突,并结合高密度ERPs技术来对抑制标签的作用阶段进行考察。行为结果表明,IOR同Stroop的交互作用主要来源于IOR同语义而非反应冲突加工的交互作用。与此相一致,ERPs结果也发现只有标示语义冲突的N450成分在线索化条件下表现出了幅值的降低和潜伏期的延迟。这些结果表明,尽管如Fuentes等所指出的那样,确实存在一个抑制标签机制,但其发挥作用的阶段是语义加工而非其后的"刺激-反应"连接或者反应加工阶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应冲突论文参考文献

[1].唐丹丹,彭微微,杨青松,陈安涛,陈雪飞.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中顶部P3[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

[2].张帆,李艾苏,苗程菓,张明,张阳.返回抑制中抑制标签作用在语义而非反应冲突阶段-来自ERPs研究的证据[C].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3].唐丹丹,胡理,雷怡,李红,陈安涛.前额叶和顶枕部的alpha振荡能区分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C].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2015

[4].张窦斐.期待、注意与反应冲突处理及其个体差异的ERP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5].陈安涛.Stroop练习任务下语义及反应冲突的神经机制异同性[C].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6].程真波,黄宇霞.面孔情绪信息对刺激-反应冲突的影响[C].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

[7].龙良富,黄英,黄玉理,欧阳白果.村民对旅游开发的社会反应:冲突论的视角——以中山市崖口村为例[J].调研世界.2010

[8].陈雪飞,蒋军,赵晓,陈安涛.练习对Stroop效应中语义冲突和反应冲突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0

[9].陈安涛,刘强,陈昌明,李红.中间模块加工水平对反应冲突的影响及其机制[J].心理科学.2010

[10].余凤琼,袁加锦,罗跃嘉.情绪干扰听觉反应冲突的ERP研究[J].心理学报.2009

标签:;  ;  ;  ;  ;  

反应冲突论文-唐丹丹,彭微微,杨青松,陈安涛,陈雪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