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区合州医院重庆401520)
【摘要】目的:探索高血压伴冠心病心力衰竭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高血压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例数:100例;时间:2017年10月-2018年7月),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进行分组,50例/组,分别给予对照组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6min步行距离、BNP、LVEF、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BNP、LVEF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伴冠心病心力衰竭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效果显著,可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伴冠心病心力衰竭;低分子肝素;缬沙坦;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4-0073-02
高血压是常见临床疾病,常伴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情严重情况下还会使得患者出现脑栓塞现象[1],其会对患者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研究主要针对高血压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分别给予不同药物治疗手段,对比结果差异性,详细报告如下文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就诊的高血压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探究对象(例数:100例;时间:2017年10月-2018年7月),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进行分组,50例/组。
本次研究均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相关要求且符合纳入以及排除标准,具体情况如下:
纳入标准:(1)经临床综合检查,证实为高血压伴冠心病心力衰竭;(2)存在气喘、下肢凹陷性水肿等症状;(3)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不配合研究者;(2)临床资料不全者;(3)合并严重感染者;(4)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
对照组男性/女性之比=30:20,平均年龄:(58.36±3.99)岁,房颤患者有40例;
观察组男性有2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为(59.68±3.85)岁,房颤患者有42例;
通过SPSS21.0统计学处理,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方式治疗:给予抗感染、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方式治疗;
观察组: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选择80IU/kg低分子肝素钠进行皮下注射,每天一次;同时口服缬沙坦,剂量为80mg,每天一次;另外,在停用低分子肝素前三天需要使用华法林治疗,保持INR1.5~2.5。
两组均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效果、6min步行距离、BNP、LVEF、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临床效果:以显效、有效、无效作为评估工具,显效表示患者水肿消退,气喘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有效表示患者水肿逐渐消退,气喘等临床症状逐年好转;无效表示上述指标均未达到标准;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短阵脑缺血)Transientischemicattack发作、CT证实新发脑梗塞、牙龈、痰中少量血丝作为评估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处理软件:SPSS21.0。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进行χ2分析。
2.结果
2.1临床效果
观察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伴冠心病心力衰竭疾病较为严重,随着患者血压水平的升高,会增加患者左心室的负担[2]。高血压患者长期病变会导致患者左心负荷加重,而随着左心负荷长期增加,导致心肌耗氧量逐渐增加、冠状动脉阻力增加、血流减少、心肌供血不足等,均会损伤患者心肌细胞,产生心力衰竭现象。
低分子肝素钠具有相应的抗Xa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体内以及体外血栓以及动脉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但是并不会影响血小板聚集以及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结合情况等,具有较小的出血可能性。缬沙坦是常规药物,也属于非肽类、口服有效的血管紧张素II(AT)受体拮抗剂,具有较高的高度选择性,可有效抑制AT1受体所介导的肾上腺球细胞释放醛固醇情况。
综上,高血压伴冠心病心力衰竭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杨继崇.硝酸甘油联合多巴胺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2):110.
[2]曾宪钦.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J].临床医学,2016,36(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