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交通量论文-文华,杨涛,刘颖,李晓静,吴九江

轻交通量论文-文华,杨涛,刘颖,李晓静,吴九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轻交通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再生骨料,轻交通量公路,力学性能,水泥用量

轻交通量论文文献综述

文华,杨涛,刘颖,李晓静,吴九江[1](2018)在《再生骨料作为轻交通量公路基层材料路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废弃混凝土与废弃砖再生骨料作为轻交通量公路基层材料时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不同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抗拉试验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分析了不同骨料配合比、不同水泥用量对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合料的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以及抗压回弹模量受骨料种类和掺入量的影响较大,掺入混凝土再生骨料含量越多,其混合料强度就较高;含砖量越大,强度越低,但仍能满足现行规范中对基层路用性能的要求。同一种类骨料,水泥用量越高,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以及抗压回弹模量也越大。水泥用量的增加可提高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但高含量的废弃砖会降低其强度。(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8年07期)

李晓静[2](2016)在《建筑垃圾作为基层材料的轻交通量公路路面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批旧建筑物被拆除,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如何实现废弃资源的再利用,降低环境负荷,是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也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的研究是将建筑垃圾应用到乡村公路、人行道、住宅小区道路等轻交通量公路工程路面基层上,不仅满足道路工程的质量要求,降低城市的建筑垃圾排放量,而且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节约道路材料,降低工程费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采用了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的两种方法对建筑垃圾的基本特性、建筑垃圾集料配合比、水泥稳定建筑垃圾混合料配合比、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力学性能以及基层厚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研究成果为建筑垃圾在轻交通量公路基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本文对建筑垃圾原材料物理力学性能以及破碎后的建筑垃圾基本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建筑垃圾混凝土的集料压碎值小于30,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规定的基层集料的压碎值不大于35%,而破碎后的废弃砖集料压碎值大于35%不满足要求,作为基层材料时需加入碎石或者建筑垃圾混凝土。(2)本文对建筑垃圾集料配合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配合比的建筑垃圾集料进行了压碎值的测试得到废弃混凝土、废弃砖、少量碎石的适当的配合比范围。第一种:100%的废弃混凝土。第二种:废弃混凝土与废弃砖的比例为90:10。第叁种:废弃混凝土:废弃砖:碎石的量为10:80:10,压碎值即可达到35%,满足规范要求。若要用到更高等级的道路中可以掺入更多的碎石。第四种:废弃砖与天然碎石的配比为90:10时,压碎值达到35%,即可满足规范要求。当废弃砖含量更高时,添加更多的碎石即可满足压碎值的要求。(3)对水泥稳定建筑垃圾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进行了研究,通过击实试验和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在理论上证实了将建筑垃圾集料应用于轻交通量公路基层的这种思路是可行的,并且通过实验得到了水泥稳定建筑垃圾集料的配合比方案,本试验研究为推广建筑垃圾集料应用于轻交通量公路基层的起到了重要作用。(4)为了更好的评价建筑垃圾集料基层体系,为建筑垃圾集料在轻交通量公路路上的应用提供参考,对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多种因素对再生集料基层的影响,即不同水泥剂量、不同建筑垃圾集料种类、不同水泥强度对7d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抗压回弹模量等长期力学性能随龄期的变化。得出四类建筑垃圾混合料,相同龄期下,不同水泥剂量的线性回归系数都在0.9以上,这说明四种建筑垃圾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抗压回弹模量性能都稳定,并且与水泥剂量呈线性关系。(5)本文对建筑垃圾作为轻交通量公路路面基层材料的基层厚度进行了计算研究,得出针对本文的轻交通量公路路面结构,推荐的水泥稳定建筑垃圾集料基层的厚度范围均为220mm~350mm。(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6-04-19)

于保阳,王子靖,孙宝芸[3](2016)在《基于中轻交通量下煤矸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中轻交通量下煤矸石基层道路选择合适的路面结构,本文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拟定不同路面结构,在中轻交通量下,对不同路面结构的力学行为进行模拟,计算道路弯沉值、层底拉应力,并由此预估不同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土基使用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推荐设置3~4cm沥青混凝土面层,20~30cm水泥稳定煤矸石碎石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本文对煤矸石基层路面结构的分析准确可靠,为全面推广煤矸石在中轻交通量下普通公路的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6年02期)

尹刚,张兴军[4](2007)在《轻交通量道路上土基等级的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八种典型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计算,分析了土基强度对基层和底基层厚度的影响,确定了土基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提出了小交通量道路上土基强度的合理等级划分。(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学术版)》期刊2007年07期)

曾胜[5](1997)在《控制反射裂缝的产品在轻交通量结合路面上的现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阐述了利用各种控制反射裂缝产品所修筑的7条试验路的施工过程,以及对这些产品的造价、效果、性能进行了评估和对比。(本文来源于《国外公路》期刊1997年05期)

轻交通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批旧建筑物被拆除,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如何实现废弃资源的再利用,降低环境负荷,是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也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的研究是将建筑垃圾应用到乡村公路、人行道、住宅小区道路等轻交通量公路工程路面基层上,不仅满足道路工程的质量要求,降低城市的建筑垃圾排放量,而且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节约道路材料,降低工程费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采用了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的两种方法对建筑垃圾的基本特性、建筑垃圾集料配合比、水泥稳定建筑垃圾混合料配合比、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力学性能以及基层厚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研究成果为建筑垃圾在轻交通量公路基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本文对建筑垃圾原材料物理力学性能以及破碎后的建筑垃圾基本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建筑垃圾混凝土的集料压碎值小于30,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规定的基层集料的压碎值不大于35%,而破碎后的废弃砖集料压碎值大于35%不满足要求,作为基层材料时需加入碎石或者建筑垃圾混凝土。(2)本文对建筑垃圾集料配合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配合比的建筑垃圾集料进行了压碎值的测试得到废弃混凝土、废弃砖、少量碎石的适当的配合比范围。第一种:100%的废弃混凝土。第二种:废弃混凝土与废弃砖的比例为90:10。第叁种:废弃混凝土:废弃砖:碎石的量为10:80:10,压碎值即可达到35%,满足规范要求。若要用到更高等级的道路中可以掺入更多的碎石。第四种:废弃砖与天然碎石的配比为90:10时,压碎值达到35%,即可满足规范要求。当废弃砖含量更高时,添加更多的碎石即可满足压碎值的要求。(3)对水泥稳定建筑垃圾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进行了研究,通过击实试验和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在理论上证实了将建筑垃圾集料应用于轻交通量公路基层的这种思路是可行的,并且通过实验得到了水泥稳定建筑垃圾集料的配合比方案,本试验研究为推广建筑垃圾集料应用于轻交通量公路基层的起到了重要作用。(4)为了更好的评价建筑垃圾集料基层体系,为建筑垃圾集料在轻交通量公路路上的应用提供参考,对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多种因素对再生集料基层的影响,即不同水泥剂量、不同建筑垃圾集料种类、不同水泥强度对7d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抗压回弹模量等长期力学性能随龄期的变化。得出四类建筑垃圾混合料,相同龄期下,不同水泥剂量的线性回归系数都在0.9以上,这说明四种建筑垃圾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抗压回弹模量性能都稳定,并且与水泥剂量呈线性关系。(5)本文对建筑垃圾作为轻交通量公路路面基层材料的基层厚度进行了计算研究,得出针对本文的轻交通量公路路面结构,推荐的水泥稳定建筑垃圾集料基层的厚度范围均为220mm~350m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轻交通量论文参考文献

[1].文华,杨涛,刘颖,李晓静,吴九江.再生骨料作为轻交通量公路基层材料路用性能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8

[2].李晓静.建筑垃圾作为基层材料的轻交通量公路路面结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

[3].于保阳,王子靖,孙宝芸.基于中轻交通量下煤矸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有限元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

[4].尹刚,张兴军.轻交通量道路上土基等级的划分[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

[5].曾胜.控制反射裂缝的产品在轻交通量结合路面上的现场试验[J].国外公路.1997

标签:;  ;  ;  ;  

轻交通量论文-文华,杨涛,刘颖,李晓静,吴九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