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儿童审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合唱教学,音乐审美能力,儿童合唱团,感受音乐
儿童审美论文文献综述
邵青[1](2019)在《以审美为核心的少年儿童合唱教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参加合唱团的初衷各不相同,有的是想要掌握合唱的技巧,有的是为了结交不同性格的朋友,还有的是因为对合唱感兴趣,参加儿童合唱团仅仅是因为自己喜欢。对儿童而言,儿童合唱团是一种音乐艺术表演,在参与的过程中应该感受到美,整个学习过程中,感知真、善、美,并且在长期的参与中使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不断的发展,从合唱团中培养责任感和集体合作能力。少年儿童合唱教学的聚焦点应以审美为核心。(本文来源于《科普童话》期刊2019年47期)
汤华丽[2](2019)在《基于儿童审美情趣的田园诗文教与学的校本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田园诗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定程度的占比,这类古诗文作品相比其他题材的诗文类型而言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也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与审美情趣。教师在针对田园诗文展开校本研究和学习内容的开发与利用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情趣合理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可以首先充分利用课本内现有的教学题材,让学生形成与建立对于田园诗(本文来源于《小学生(中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周晓云[3](2019)在《关于儿童文学教育与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提倡开展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儿童文学教育中不但传授学生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儿童群体通常具有较强的猎奇心理,如若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借助多样化的辅助设施,为其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通过文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则能够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并使其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提升。(本文来源于《普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顾士伟[4](2019)在《适合的审美距离:儿童“近阅读”现象正视及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保持合适的审美距离,需要教师合理掌握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使阅读心理、阅读情感、阅读方式逐步进入最佳的审美状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众所周知,优秀的儿童作品、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小学语文教材选材的重要依据,因为儿童乐于接受和理解的(本文来源于《课程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张国琴[5](2019)在《基于儿童视野的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音乐的教学中,审美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审美能力的提升在提高学生音乐品鉴力和欣赏力的同时,也会培育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继而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要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加强对音乐审美的讲解,培养审美力,重视学生体验,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启迪与智慧(教育)》期刊2019年10期)
李昌荣[6](2019)在《儿童审美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儿童审美教育的意识,在语言解读中促进儿童的审美,在文本演绎中形塑儿童的审美,在多元互动中促生儿童的审美,将儿童审美贯彻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本文来源于《新教育》期刊2019年29期)
马山雪[7](2019)在《关于审美教育对农村儿童核心价值观树立的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教育活动,提高个体的审美水平,进而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要从孩子抓起,尤其是在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需要从根本上普及、发展审美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使之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社会主义人才。因此,关于审美教育对农村儿童核心价值观树立的实践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期刊2019-10-10)
邱成娣[8](2019)在《多元对话:儿童文本审美能力的“催化剂”》一文中研究指出不管是传统的陈述型课堂,还是基于目标模式、过程模式的课堂,其教学都须通过"对话"这一古老而根本的形式来实现。对话,涵盖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等。多元对话可以有效激活儿童对文本的审美能力,文本审美体现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指的是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领悟与运用的能力,学生对于文本的审美将直接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本文结合实际,将探究如何通过多元对话激活学生的文本审美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期刊2019年10期)
周芬兰[9](2019)在《基于儿童审美的语文教学构建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始终围绕学习主体展开教学服务。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其审美水平不同,教师对此需要有充分认知,为不同群体学生准备不同教学引导策略,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实际操作时,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展开考量:入境随想设计,让学生有自由阅读学习感知的机会;个体体悟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鉴赏启迪;合作对话设计,可以给学生带来交流表达机会;读写实践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具体历练中获得成长力量。一、入境随想,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徜徉学生虽然阅读基础还(本文来源于《语文天地》期刊2019年27期)
严桃梨[10](2019)在《图像识读:以美术审美定义儿童审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像识读是基于当今图像传播方式变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时一种必不可少的素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需要解读"图像识读"的意义、价值,在教学中,创构立体物象,生成图像语言,关注教师素养,发展图像思维,建构审美意象,凸显图像表达。(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26期)
儿童审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田园诗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定程度的占比,这类古诗文作品相比其他题材的诗文类型而言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也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与审美情趣。教师在针对田园诗文展开校本研究和学习内容的开发与利用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情趣合理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可以首先充分利用课本内现有的教学题材,让学生形成与建立对于田园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儿童审美论文参考文献
[1].邵青.以审美为核心的少年儿童合唱教学探讨[J].科普童话.2019
[2].汤华丽.基于儿童审美情趣的田园诗文教与学的校本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19
[3].周晓云.关于儿童文学教育与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J].普洱学院学报.2019
[4].顾士伟.适合的审美距离:儿童“近阅读”现象正视及应对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19
[5].张国琴.基于儿童视野的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探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
[6].李昌荣.儿童审美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J].新教育.2019
[7].马山雪.关于审美教育对农村儿童核心价值观树立的实践研究[C].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2019
[8].邱成娣.多元对话:儿童文本审美能力的“催化剂”[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9
[9].周芬兰.基于儿童审美的语文教学构建策略[J].语文天地.2019
[10].严桃梨.图像识读:以美术审美定义儿童审美表达[J].江苏教育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