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蛋白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材料,谷氨酰胺转氨酶,多肽,胶原蛋白
蛋白肽论文文献综述
刘琦,吴晓萌,钱方,妥彦峰,姜淑娟[1](2019)在《mTGase交联胶原蛋白肽获得的新型生物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结构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制备具有热稳定性好的胶原基生物材料,我们从Ⅰ型胶原中通过不同的工艺提取了两种末端肽,然后将微生物源谷氨酰胺转胺酶(mTGase)引入这两种末端肽中诱导交联。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验证,在两种末端胶原蛋白肽在非变性条件下,mTGase可以到达端肽的叁股螺旋区域中的交联位点处引发交联反应的产生。此外,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形态学分析证明,两种端肽的交联产生的复合生物材料可以为其他材料或药物提供更多的表面积。同时,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明,与这两种端肽相比,生物材料的热稳定性得到了很好的提高。这些结果将为理解mTGase的交联机理提供很大的帮助,而复合生物材料为附着物质提供了更大的体积,是一种潜在的药物递送和组织工程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叶孟亮,朱玲玉,张春晖,贾伟,张鸿儒[2](2019)在《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牦牛骨胶原蛋白肽GP-12促成骨活性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牦牛骨中含有丰富胶原蛋白,研究表明补充胶原蛋白肽可以增加机体骨胶原纤维网架的规则性和牢固性,促进钙盐有序沉积,增加骨密度和骨强度。因此,牦牛骨胶原蛋白肽可能是其发挥抗骨质疏活性作用的功能成分之一,深入研究牦牛骨胶原蛋白肽促成骨细胞增殖作用机制对全面阐明牦牛骨胶原蛋白肽促成骨活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拟以实验室前期制备的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较强的GPAGPPGPIGNV(GP-12)肽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技术探讨GP-12促成骨活性作用机制。利用Discovery Studio 2018软件对上述肽段GP-1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执行对接。根据CDOCKER能量评分、相互作用结合位点以及与EGFR相互作用类型综合评价分子对接结果。体外模拟分子对接结果显示,GP-12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氨基酸残基结合位点为Asn12、Lys13、Leu14、Thr15、Gln16、Leu17、Gly18、Tyr45、Leu325和Phe357,结合力主要为氢键作用和范德华力。牦牛骨胶原蛋白肽GP-12潜在促成骨细胞增殖作用机制可能为:GP-12肽首先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激活,活化后的EGFR进一步将GSK-3β因子磷酸化,从而阻止β-catenin蛋白降解,造成β-catenin蛋白在成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诱导成骨细胞增殖过程。综上,牦牛骨胶原蛋白肽在未来工业生产功能性和促进营养健康的食品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用于介导治疗骨质疏松症。(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马晓明,车帅,马晓英,李八方[3](2019)在《阿拉斯加鳕鱼排蛋白肽螯合锌改善小鼠锌营养状况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讨阿拉斯加鳕鱼架锌螯合肽(APFP-Zn)对小鼠缺锌的影响。水解阿拉斯加鳕鱼的框架,得到平均分子量为355 Da的肽。APFP和APFP-Zn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Zn~(2+)离子与APFP中的羧基(-RCOO~-)和肽键结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肽锌螯合物。采用动物实验法测定了APFP与锌的生物利用度。KM小鼠随机分为6组:缺锌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缺锌组,分别用硫酸锌(ZnSO_4)或低、中、高剂量APFP-Zn(1.74,3.48,6.96mgZn/kg·b)治疗。缺锌组小鼠采用缺锌饮食建立缺锌模型。建立模型后,每天给小鼠灌胃25 d,给予不同的锌补充剂。结果表明,APFP-Zn具有恢复作用,使锌缺乏小鼠体重、体重增加和血清参数恢复正常。此外,与硫酸锌相比,AppF-Zn促进了体重的显着增加,有效地改善了血清锌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尤其是中、高剂量组。这些研究结果表明,APFP-Zn是改善缺锌小鼠锌营养状况的有效锌源,有望成为补锌的新来源。(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叶孟亮,张春晖,贾伟,秦晓洁,沈青山[4](2019)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对牦牛骨胶原蛋白肽GP-12促成骨活性稳定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牦牛骨胶原蛋白肽的促成骨活性取决于其完整到达靶点的能力,然而,目前尚未见促成骨活性肽通过人体胃肠道消化、吸收及生物利用度等系统性研究报道,极大地限制了其开发和利用。基于此,本文拟以实验室前期制备的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较强的GPAGPPGPIGNV(GP-12)肽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模型,系统研究其胃肠道消化稳定性。考查了在模拟胃肠道消化过程中不同时间点GP-12消化液组分结构及促成骨活性变化。结果表明,GP-12经模拟胃部消化后,仍以原有形态存在,未发生进一步酶解,GP-12对胃蛋白酶具有很强的耐受性。然而,GP-12经模拟肠道消化后,部分GP-12进一步水解为GPAGPPGPIGN(GP-11)和GPAGPPGPI(GP-9)。体外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GP-12经模拟胃、肠道消化后(0.5 h,1 h和2 h)组分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较之于消化之前均无显着差异(P>0.05),因此,GP-12对胃-肠道消化具有一定的抗性(稳定性),可部分通过消化道且仍发挥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综上,牦牛骨胶原蛋白肽在未来工业生产功能性和促进营养健康的食品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可为今后利用牦牛骨胶原蛋白肽开发生物活性功能食品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叶孟亮,张春晖,贾伟,沈青山,朱玲玉[5](2019)在《牦牛骨胶原蛋白肽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改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也是世界范围内的公众健康问题。本文拟通过骨转换生化标志物、骨生物力学指标、骨形态力学指标系统考查牦牛骨胶原蛋白肽(yak bone collagen peptides,YBP)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改善作用,从而揭示其抗骨质疏松活性作用机制。将8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各8只):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50μg/kg 17β-雌二醇)、低浓度牦牛骨胶原蛋白肽处理组(100 mg/kg YBP)、中浓度牦牛骨胶原蛋白肽处理组(200mg/kg YBP)和高浓度牦牛骨胶原蛋白肽处理组(500 mg/kg YBP),连续灌胃给药12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采用叁点弯曲试验法测定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采用Micro-CT技术测定大鼠股骨骨小梁显微结构特性(形态力学指标)。结果表明,牦牛骨胶原蛋白肽(<3 kDa)可显着提高机体骨形成相关转换生化标志物(BGP、BALP)的表达和降低机体骨吸收相关生化标志物(TRACP、S-CTX、DPD)表达。大鼠股骨骨生物力学指标方面,相较模型组,牦牛骨胶原蛋白肽(<3 kDa)和雌二醇处理组大鼠骨弹性载荷和断裂载荷均呈显着上升趋势(P<0.05)。此外,牦牛骨胶原蛋白肽(<3 kDa)和雌二醇可显着提高大鼠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密度(Tb.BMD)、骨小梁厚度(Tb.Th)、骨体积分数(BV/TV),降低骨小梁间距(Tb.Sp)的作用(P <0.05)。综上,牦牛骨胶原蛋白肽(<3 kDa)能够明显改善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状,且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作用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叶孟亮,张春晖,贾伟,沈青山,秦晓洁[6](2019)在《牦牛骨胶原蛋白肽抗骨质疏松活性作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也是世界范围内的公众健康问题。本文拟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系统考查牦牛骨胶原蛋白肽(yak bone collagen peptides,YBP)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改善作用,明确其代谢通路和调控网络,从而揭示其抗骨质疏松活性作用机制。将8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各8只):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50μg/kg 17β-雌二醇)、低浓度牦牛骨胶原蛋白肽处理组(100 mg/kg YBP)、中浓度牦牛骨胶原蛋白肽处理组(200 mg/kg YBP)和高浓度牦牛骨胶原蛋白肽处理组(500 mg/kg YBP),连续灌胃给药12周。采用UPLC/Q-TOF-MS检测分析大鼠血清代谢物,构建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组血清代谢指纹图谱,以多元判别分析方法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比较代谢指纹图谱,共筛选出牛磺酸脱氧胆酸、(42,7Z,10Z,13Z,16Z,19Z)-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Taurochenodeoxycholate、芥酸酰胺、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牛磺胆、Ergothioneine、脯氨酸-丙氨酸、二氨基庚二酸、N2-乙酰-L-鸟氨酸、L-瓜氨酸、二乙醇胺、泛酸、4-吡哆酸等14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代谢组学结果表明,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与机体磷脂代谢、脂肪酸代谢紊乱密切相关。牦牛骨胶原蛋白肽(<3 kDa)在改善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方面存在ABC transports、消化系统(胆汁分泌、蛋白消化吸收、矿物质吸收)、翻译、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细胞免疫、神经系统、碳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等多种代谢通路交互调控作用,牦牛骨胶原蛋白肽(<3 kDa)可同时干预多个信号通路、多环节、多靶点和多维度干预大鼠骨质疏松症预防、改善与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刘卫东,程璞,马伟,王章存[7](2019)在《小麦蛋白肽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房舍环境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小麦蛋白肽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房舍环境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相近的21日龄健康杜×长×大叁元杂交仔猪120头,按随机原则平均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对照组饲喂不含小麦蛋白肽的基础日粮,试验1,2,3组分别添加2. 5%、3. 0%和3. 5%的小麦蛋白肽替代基础日粮中等蛋白的豆粕,试验时间共28 d,其中前7 d为预试期,后21 d为正试期。结果表明:添加3. 0%~3. 5%的小麦蛋白肽能显着提高断奶仔猪的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P<0. 05),极显着提高日增重、降低腹泻率(P<0. 01);显着降低房舍中氨气、硫化氢浓度(P<0. 05);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血糖含量等指标明显改善(P<0. 05)。说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使用小麦蛋白肽对其生产性能、房舍环境和血液生化指标具有良好的提高和改善作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21期)
任娇艳,李宇娟,史传超,张婷,李溢佳[8](2019)在《土茯苓黄酮与鲣鱼蛋白肽的交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土茯苓和鲣鱼为原料,制备土茯苓黄酮和鲣鱼蛋白肽。以黄酮提取率、1,1-二苯基-2-叁硝基苯肼(DPPH·)清除活性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抑制活性为指标筛选土茯苓黄酮,以蛋白质回收率、DPPH·清除活性和XOD抑制活性为指标优化鲣鱼蛋白肽水解酶,并分析最佳酶解液的总氨基酸含量。将筛选出的土茯苓黄酮和鲣鱼蛋白肽进行交互作用,研究其产物的XOD抑制活性和DPPH·清除活性变化,最后用荧光光谱法探究交互作用的可能机理。研究表明,醇提土茯苓黄酮的提取率、XOD活性和DPPH·清除活性都显着高于水提土茯苓黄酮,鲣鱼蛋白肽的最佳处理酶为木瓜蛋白酶,二者交互作用后发现,产物的XOD抑制活性显着提高,且其DPPH·清除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巴士杀菌有助于提高其DPPH·清除活性,而高温灭菌后DPPH·清除活性显着降低,pH 6.0时交互作用产物DPPH·清除活性最高。结合荧光光谱分析,推测土茯苓黄酮与鲣鱼蛋白肽可能通过氢键结合形成新的产物。(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玲,石彩文,肖凯军,李春海,莫军全[9](2019)在《双缩脲法测定罗非鱼源胶原蛋白肽含量的改良及应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罗非鱼源胶原蛋白肽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以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为对照品,改良双缩脲比色法测定肽含量的操作方法,考察显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线性拟合度高的肽和叁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用量范围、pH值;在优化条件下对标准曲线进行重复性、精密度评价以及加样回收率实验;研究本方法对不同分子质量罗非鱼皮及鱼鳞胶原蛋白肽体系检测的适用性。结果显示,当胶原蛋白肽(标称分子质量3 kDa)质量浓度在0.3~1.5 mg/mL范围内,使用13%TCA溶液,调整体系pH 12.5,在波长545 nm处检测,吸光度与肽质量浓度线性拟合好(R2=0.999),标准曲线方程为y=0.144 9x+0.001 5;重复性和精密度实验得到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为1.86%和1.84%,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13.9%、109.7%,RSD分别为1.39%、1.00%;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将本法应用于不同种类罗非鱼肽产品体系的检测,加样回收率相差不大,偏差均较小,说明本法简便、快捷,适用于罗非鱼源肽含量的检测。(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魏光强,黄琳茹,林诗洋,黄艾祥[10](2019)在《奶渣蛋白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牦牛奶渣为原料,采用贯筋藤蛋白酶酶解制备奶渣蛋白肽,通过超滤、Q-Sepharose FF凝胶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并分别测定各分离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值。结果表明:奶渣蛋白肽Q-Sepharose FF凝胶层析分离的最优工艺条件为NaCl洗脱浓度0.1 mol/L,上样量40 mg/mL,洗脱流速2.0 mL/min,共分离出A,B,C叁个组分,其中组分A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_(50)为4.379 mg/mL,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为3.921 mg/mL,还原能力IC_(50)为1.196,羟自由基清除率IC_(50)为5.076 mg/mL。(本文来源于《中国乳品工业》期刊2019年10期)
蛋白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牦牛骨中含有丰富胶原蛋白,研究表明补充胶原蛋白肽可以增加机体骨胶原纤维网架的规则性和牢固性,促进钙盐有序沉积,增加骨密度和骨强度。因此,牦牛骨胶原蛋白肽可能是其发挥抗骨质疏活性作用的功能成分之一,深入研究牦牛骨胶原蛋白肽促成骨细胞增殖作用机制对全面阐明牦牛骨胶原蛋白肽促成骨活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拟以实验室前期制备的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较强的GPAGPPGPIGNV(GP-12)肽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技术探讨GP-12促成骨活性作用机制。利用Discovery Studio 2018软件对上述肽段GP-1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执行对接。根据CDOCKER能量评分、相互作用结合位点以及与EGFR相互作用类型综合评价分子对接结果。体外模拟分子对接结果显示,GP-12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氨基酸残基结合位点为Asn12、Lys13、Leu14、Thr15、Gln16、Leu17、Gly18、Tyr45、Leu325和Phe357,结合力主要为氢键作用和范德华力。牦牛骨胶原蛋白肽GP-12潜在促成骨细胞增殖作用机制可能为:GP-12肽首先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激活,活化后的EGFR进一步将GSK-3β因子磷酸化,从而阻止β-catenin蛋白降解,造成β-catenin蛋白在成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诱导成骨细胞增殖过程。综上,牦牛骨胶原蛋白肽在未来工业生产功能性和促进营养健康的食品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用于介导治疗骨质疏松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蛋白肽论文参考文献
[1].刘琦,吴晓萌,钱方,妥彦峰,姜淑娟.mTGase交联胶原蛋白肽获得的新型生物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结构特性分析[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叶孟亮,朱玲玉,张春晖,贾伟,张鸿儒.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牦牛骨胶原蛋白肽GP-12促成骨活性作用机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3].马晓明,车帅,马晓英,李八方.阿拉斯加鳕鱼排蛋白肽螯合锌改善小鼠锌营养状况的效果评价[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4].叶孟亮,张春晖,贾伟,秦晓洁,沈青山.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对牦牛骨胶原蛋白肽GP-12促成骨活性稳定性评估[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5].叶孟亮,张春晖,贾伟,沈青山,朱玲玉.牦牛骨胶原蛋白肽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改善作用机制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6].叶孟亮,张春晖,贾伟,沈青山,秦晓洁.牦牛骨胶原蛋白肽抗骨质疏松活性作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7].刘卫东,程璞,马伟,王章存.小麦蛋白肽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房舍环境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8].任娇艳,李宇娟,史传超,张婷,李溢佳.土茯苓黄酮与鲣鱼蛋白肽的交互作用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9
[9].张玲,石彩文,肖凯军,李春海,莫军全.双缩脲法测定罗非鱼源胶原蛋白肽含量的改良及应用评价[J].食品科学.2019
[10].魏光强,黄琳茹,林诗洋,黄艾祥.奶渣蛋白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