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分解论文-王彤,薛伟,王延吉

液相分解论文-王彤,薛伟,王延吉

导读:本文包含了液相分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制氢,甲酸分解,催化剂,载体

液相分解论文文献综述

王彤,薛伟,王延吉[1](2019)在《甲酸液相分解制氢非均相催化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载体,是最有希望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之一。然而,如何实现氢气的安全存储和快速释放是氢能利用的难点。甲酸作为极具应用潜力的液态化学储氢材料,其分解制氢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从实际应用角度考虑,设计与开发高效非均相催化剂对于甲酸分解的应用十分重要,而载体在非均相催化剂中通常具有重要作用。作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非均相催化甲酸液相分解制氢的研究现状,以载体分类为主线,重点概述了以碳材料、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含分子筛)、复合材料及树脂、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在甲酸分解过程中的应用,其目的在于强调在该领域取得的成果以及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淇源[2](2018)在《环烷基原油沥青质液相氢化分解反应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结构最复杂、极性最强的组分沥青质极易缩合生焦。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提出“沥青质液相氢化分解工艺”,可以实现沥青质高效转化,把富氢溶剂作为体系中氢自由基的主要来源。本课题主要针对环烷基原油沥青质的液相氢化分解反应规律进行研究。首先,从影响因素和实际考察两个方面对稳定性进行分析,确定液相氢化分解反应体系的可行性,并指导实际反应中工艺条件的选择以提高沥青质的转化率。选取5种不同基属的原油沥青质,4种不同类型的富氢溶剂,通过计算探究分散相(沥青质)和分散介质(可溶质)两相溶解度参数出现差异的因素,结果发现,沥青质发生相分离的主要原因是两相相溶性的降低,而影响相溶性出现差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包括:两相结构、性质的不同和工艺条件的改变。低H/C原子比、高芳碳率、高硫、氮含量的分散相沥青质的溶解度参数最高;高芳烃含量的分散介质溶解度参数相对较高,与沥青质的相溶性好,体系也最稳定;反应温度越高,压力越小,稳定性变差,增大反应压力可以减缓反应温度升高导致两相分离的速率。针对溶解度参数最高的委内瑞拉沥青质和与其相溶性较好的分散介质糠醛抽出油430~450℃馏分(FEO-5),通过计算确定体系中沥青质出现沉淀的温度-压力区间,结果表明,在考察范围内,反应温度350~480℃,反应压力5~35 MPa沥青质才会发生聚沉。分别采用S分离值法和Flory-Huggins热力学模型对液相氢化分解反应过程中胶体体系稳定性进行实际分析,结果发现,随着富氢溶剂FEO-5加入量的增加,体系逐渐趋于稳定,起沉点增加由0.08 g/g升至0.16 g/g,S值由13%降至7.5%,焦炭产率由3.27%降到1.33%,说明富氢溶剂的加入提高了胶体体系的稳定性,有利于沥青质的有效转化。其次,对委内瑞拉环烷基原油沥青质液相氢化分解的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前面溶解度参数的计算,选取与委内瑞拉原油沥青质相溶性较高的工业馏分油富氢溶剂FEO-5和催化裂化回炼油430~450℃馏分(HCO-5)并对这两种工业馏分油富氢溶剂进行筛选,然后考察工艺条件对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FEO-5是最适合沥青质轻质化的富氢溶剂;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增加促进沥青质的有效转化,但过高的温度、过长的时间会导致焦炭产率增加,沥青质有效转化率下降;反应氢压的增加有利于富氢溶剂为沥青质提供更多的活性氢,可以抑制富氢溶剂自身裂化,这也与前面考察反应压力对胶体体系稳定性影响的趋势相近;催化剂的加入可以降低焦炭产率,但随着其加入量的增多,沥青质转化率变化较小。综合考虑,最优的反应条件为390℃、5 h、反应氢压13 MPa、溶剂比5:1、催化剂加入量500μg/g,沥青质转化率达到74.6%,焦炭产率为4.61%。最后,对液相氢化分解反应体系中活性氢自由基的传递规律进行研究,确定沥青质中杂原子基团、稠合芳香环系的加氢途径及沥青质中π键打开方式。首先,选取模型化合物芘、喹啉、吲哚以及苯并噻吩模拟沥青质中稠环芳烃、含硫、含氮杂原子的加氢方式,采用GC-MS对模型化合物液相氢化分解产物分析,结果表明,富氢溶剂可以释放活性氢自由基并主要对含杂原子的杂环进行加氢,致使含杂原子的杂环进一步裂化,甚至脱去杂原子。其次,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对沥青质和可溶质中杂原子化合物分析,并结合模型化合物的反应结果推测了沥青质中稠合芳香环系、杂原子基团的加氢途径:热作用下,沥青质先进行侧链断裂,氢自由基加氢,而后,一部分芳环或杂环发生加氢饱和继而裂化,并脱离沥青质分子成为可溶质,剩下的沥青质大分子自由基可以相互结合作为次生沥青质组分而存在于体系中,或者发生脱氢反应不断缩合直至生焦。最后,采用TEM和XRD对沥青质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发现,随着反应的进行,沥青质芳香片层结构堆迭程度减弱,似晶缔合体堆迭高度由2.86 nm降至2.39 nm,单元片层数由9降至7,说明富氢溶剂提供的活性氢自由基与稠环芳香体系发生加氢反应,同时杂原子含量降低,削弱了芳香片层间相互作用力,在热作用下,使似晶缔合体发生部分解离,剥离似晶缔合体中的芳香片层结构。综上所述,液相氢化分解工艺有利于环烷基原油沥青质的高效转化,维持胶体体系的稳定。(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赵晓彤[3](2018)在《微波液相放电特性及分解乙醇制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化石燃料的日益枯竭以及其燃烧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刻不容缓。氢能作为新能源的一种,由于具有燃烧热值高,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微波放电等离子体重整乙醇制氢是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制氢技术,由于该技术等离子体密度高,氢气产量大,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针对直接耦合式微波气相放电反应装置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同时,同轴电缆式微波液相放电无法在高功率下维持稳定放电的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直接耦合式的微波液相放电反应器,并成功实现了放电。反应器兼具微波气相放电和液相放电的双重优点,既能够进行微波大功率输出,达到大容量产氢的目的,同时装置结构相对简单。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微波匹配特性、放电特性、制氢效果、悬浮电极对制氢的影响及制氢机理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微波放电反应器匹配特性研究方面:利用网络分析仪考察了液体性质及电极位置对驻波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极尖端在谐振腔中的相对位置以及不同的乙醇体积分数及水温条件下对驻波比均产生显着影响,理论上证明了,在不同放电环境下需要重新调节传输线匹配,使之达到最大效率的能量输出。2.微波液相放电特性方面:利用高速摄像机对放电过程中等离子体的行为进行了观测,观测结果表明,等离子体产生于电极表面的气泡内,放电的瞬态演变时间尺度在~10~0 s量级。同时,利用发射光谱法对等离子体中C_2的转动温度以及H原子Balmer系中H_α和H_β谱线的线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中C_2转动温度达到几千开尔文的量级;转动温度随微波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出现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当乙醇体积分数为70%时,达到最大值,随反应器内部压强的变化并不显着。H原子发射光谱谱线的轮廓在理论上更接近Gaussian线型,且H_α,H_β谱线的线宽依次减小并符合多普勒展宽规律,说明微波液相放电多普勒效应显着,即热效应显着。3.微波乙醇中放电制氢特性研究方面:通过对反应器参数和溶液参数优化分析发现,乙醇和水之间存在最佳配比,当乙醇体积分数为70%左右,氢气产量和总产气量均达到最大值;产生的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一氧化碳为主要的气相产物,两者的体积占比远高于其他气相产物,达到81.5~84.7%;提高微波功率可以适当地提高氢气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当微波功率从900W增加到1500W时,氢气的体积百分含量从54.4%增加到58.1%;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氢气产量,氢气体积百分含量及产氢能量效率分别达到13.53 NL/min,58.1%和48.33 g(H_2)/kWh。4.添加悬浮电极增强制氢方面:悬浮电极的添加可以增加气泡在等离子体区域的停留时间,使得气泡被击穿的几率增加,进而可以提高氢气产量。悬浮电极与电极尖端的相对距离以及悬浮电极尺寸均会对气泡的逃逸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氢气产量,而悬浮电极种类对氢气产量没有显着影响。5.制氢机理分析方面:微波在乙醇水溶液中放电产生的中间活性粒子主要有·OH、·C_2、·CH_2、·CH、·C、·H;产生的主要气相产物有氢气,甲烷,乙炔,一氧化碳,乙烯及二氧化碳;中间活性粒子及气相产物所对应的光谱及质谱响应值均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变化而显着变化。通过对中间产物以及气相产物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推测,氢气的产生路径主要为.H之间的二聚反应以及CH_2O的直接裂解。(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8-03-23)

张雅雄,聂先玲[4](2017)在《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约束背景双线性分解算法用于改进高效液相色谱灰色分析体系的校正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工作采用约束背景双线性分解算法对以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离分析的灰色分析体系进行了多元校正研究。针对采用包括约束背景双线性分解算法在内的矩阵校正方法处理高效液相色谱灰色分析体系的固有缺陷,即在相关组分的色谱保留时间重现性较低的情形下多元校正的结果不理想,对约束背景双线性分解算法进行了改进,即将待测组分的浓度与组分的色谱保留时间同时作为优化的参量引入约束背景双线性分解算法,并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约束背景双线性分解算法,对于模拟的组分保留时间飘移严重的高效液相灰色分析体系及保留时间重现性不佳的多种酚类化合物组成的实际高效液相色谱灰色分析体系进行了多元校正分析,成功克服了经典约束背景双线性分解算法的固有缺陷,取得了较理想的多元校正结果。另外,该研究所建议的方法的校正结果也显着优于传统的残差双线性分解法以及秩消失因子分析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14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暨分子模拟国际论坛会议手册》期刊2017-11-17)

陈泽煜,刘定新,徐晗,刘志杰,许德晖[5](2017)在《氦等离子体射流液相活性粒子的生成机制的分解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等离子体和液相的相互作用是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等离子体应用的瓶颈问题。理清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物种和液相的活性物种之间的关系,以及液相活性物种的生成机制,对于等离子体的进一步应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等离子体作用于液相的路径分解成叁部分,即等离子体尾气处理,等离子体直接处理和电解作用,揭示了等离子体中电荷的转移规律,液相中性粒子的生成机制,带电粒子和转移电荷量的关系,以及液相气体溶质对活性粒子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将等离子体尾气沿习惯通至液面,在液相检测到大量过氧化氢,说明液相过氧化氢主要来自于气相溶解;只在等离子体射流直接接触液面的液体里检测到羟基,说明短寿命的羟基来源于等离子体对液面的直接作用;超氧阴离子含量和转移电荷量成比例,同时等离子体分离出的电荷也在液相生成超氧阴离子,同时液相溶解氧含量升高,超氧阴离子产量升高,说明超氧阴离子和转移电荷量以及液相溶解氧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在尾气处理的液体和等离子体直接作用的液体中检测到过氧亚硝基阴离子。本文为等离子体同液相相互作用的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并且为等离子体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指导。(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7-07-26)

张雅雄,聂先玲[6](2017)在《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约束背景双线性分解算法用于改进高效液相色谱灰色分析体系的校正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采用约束背景双线性分解算法(CBBL)对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分离分析的灰色分析体系进行了多元校正研究。针对采用包括CBBL在内的矩阵校正方法处理HPLC灰色分析体系的固有缺陷,即在相关组分的色谱保留时间重现性较低的情形下多元校正的结果不理想,对CBBL方法进行了改进,即将待测组分的浓度与组分的色谱保留时间同时作为优化的参量引入CBBL,并采用遗传算法(GA)优化CBBL,对于模拟的组分保留时间飘移严重的HPLC灰色分析体系及保留时间重现性不佳的多种酚类化合物组成的实际HPLC灰色分析体系进行了多元校正分析,成功克服了经典CBBL的固有缺陷,取得了较理想的多元校正结果。另外,该研究所建议的方法的校正结果也显着优于传统的残差双线性分解法(RBL)以及秩消失因子分析法(RAFA)。(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17年06期)

赵明辉,张美羲,张莉梅,董立春,郑小刚[7](2016)在《NaOH亚熔盐液相氧化分解铬铁矿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NaOH亚熔盐体系液相氧化分解铬铁矿的工艺及宏观动力学,并考察了NaOH质量浓度、矿粉粒径、矿碱质量比、氧气压力、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铬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亚熔盐氧化浸出铬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铬铁矿粒径38—48μm、矿碱质量比1∶7、温度245℃、NaOH质量分数65%、氧气压力0.8 MPa、反应时间480 min,得到铬浸出率>99%。研究发现,NaOH液相氧化分解铬铁矿过程符合缩核模型,该过程在0—480 min内主要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其宏观反应动力学的表观活化能Ea=38.26 k J/mol,指前因子A=11.813 min-1,反应残渣主要成分为Fe2O3和Mg(OH)_2。(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6年12期)

甘盛,赖青鸟,韩婷[8](2016)在《盐酸叁氟拉嗪片体内分解代谢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跟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追踪盐酸叁氟拉嗪片的体内代谢过程,并对其安全用药提出建议。方法:分别采集12例患者的胃液、血浆、粪便与尿液,使用滤膜过滤后用乙醚提取,溶剂挥干后,以流动相溶解残渣,测定其中的叁氟拉嗪浓度并观察其代谢产物,并作出相关临床分析。结果:液相方法回收率在90.3%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叁氟拉嗪在0.01-50μg/ml浓度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6.98ng/ml。12例患者中,临床观察到9例患者显效,3例未见好转。结论:该研究液相测试方法便捷灵敏,用于盐酸叁氟拉嗪片的体内代谢分析与临床评价尤为适宜。(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会第十叁届青年药学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6-09-27)

施晓光,何梅,甘盛,韩婷[9](2016)在《盐酸叁氟拉嗪体内分解代谢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跟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跟踪盐酸叁氟拉嗪的体内代谢过程,并对其安全用药提出建议。方法分别采集12例患者的胃液、血浆、粪便与尿液,滤膜过滤后乙醚提取,挥干溶剂后,以流动相溶解残渣,HPLC检测测定叁氟拉嗪浓度并考察其代谢产物。色谱条件:Agilent Zorbax 80A Extend C_(18)柱(4.6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375%叁乙胺溶液(7:3),柱温2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5 nm。结果方法回收率为97.05%~98.25%,RSD小于4%。叁氟拉嗪在0.01~50μg/mL范围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7.54 ng/mL。12例患者中,9例患者显效,3例未见好转。结论该研究方法便捷灵敏,可用于盐酸叁氟拉嗪的体内代谢分析与临床评价。(本文来源于《食品与药品》期刊2016年04期)

朱丽,吴海龙,谢丽霞,向守霞,王童[10](2016)在《高效液相色谱-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结合交替叁线性分解二阶校正方法快速测定化妆品中四种呋喃香豆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呋喃香豆素因具有芳香气味常被添加在化妆品中,但其有光敏毒性,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欧盟化妆品法规和东盟化妆品指令均规定呋喃香豆素为化妆品组分中的禁用物质。因此,建立化妆品中呋喃香豆素类成分的检测方法,对于化妆品的监督管理及维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结合交替叁线性分解二阶校正方法,对不同类型化妆品中四种呋喃香豆素进行了分析测定。该方法通过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使用多余组分数成功地克服了基线漂移影响,允许几个洗脱峰在4分钟内同时流出并严重重迭,缩短了分析时间。即使在重迭峰和未知干扰的共存下,仍能实现化妆品中四种呋喃香豆素的准确定量,并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2>0.99),较快的分析速度和令人满意的回收率。因此,HPLC-DAD结合交替叁线性分解二阶校正方法可作为快速检测化妆品中多种呋喃香豆素的新方法,可用于对化妆品的质量监控。(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五分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期刊2016-07-01)

液相分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石油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结构最复杂、极性最强的组分沥青质极易缩合生焦。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提出“沥青质液相氢化分解工艺”,可以实现沥青质高效转化,把富氢溶剂作为体系中氢自由基的主要来源。本课题主要针对环烷基原油沥青质的液相氢化分解反应规律进行研究。首先,从影响因素和实际考察两个方面对稳定性进行分析,确定液相氢化分解反应体系的可行性,并指导实际反应中工艺条件的选择以提高沥青质的转化率。选取5种不同基属的原油沥青质,4种不同类型的富氢溶剂,通过计算探究分散相(沥青质)和分散介质(可溶质)两相溶解度参数出现差异的因素,结果发现,沥青质发生相分离的主要原因是两相相溶性的降低,而影响相溶性出现差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包括:两相结构、性质的不同和工艺条件的改变。低H/C原子比、高芳碳率、高硫、氮含量的分散相沥青质的溶解度参数最高;高芳烃含量的分散介质溶解度参数相对较高,与沥青质的相溶性好,体系也最稳定;反应温度越高,压力越小,稳定性变差,增大反应压力可以减缓反应温度升高导致两相分离的速率。针对溶解度参数最高的委内瑞拉沥青质和与其相溶性较好的分散介质糠醛抽出油430~450℃馏分(FEO-5),通过计算确定体系中沥青质出现沉淀的温度-压力区间,结果表明,在考察范围内,反应温度350~480℃,反应压力5~35 MPa沥青质才会发生聚沉。分别采用S分离值法和Flory-Huggins热力学模型对液相氢化分解反应过程中胶体体系稳定性进行实际分析,结果发现,随着富氢溶剂FEO-5加入量的增加,体系逐渐趋于稳定,起沉点增加由0.08 g/g升至0.16 g/g,S值由13%降至7.5%,焦炭产率由3.27%降到1.33%,说明富氢溶剂的加入提高了胶体体系的稳定性,有利于沥青质的有效转化。其次,对委内瑞拉环烷基原油沥青质液相氢化分解的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前面溶解度参数的计算,选取与委内瑞拉原油沥青质相溶性较高的工业馏分油富氢溶剂FEO-5和催化裂化回炼油430~450℃馏分(HCO-5)并对这两种工业馏分油富氢溶剂进行筛选,然后考察工艺条件对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FEO-5是最适合沥青质轻质化的富氢溶剂;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增加促进沥青质的有效转化,但过高的温度、过长的时间会导致焦炭产率增加,沥青质有效转化率下降;反应氢压的增加有利于富氢溶剂为沥青质提供更多的活性氢,可以抑制富氢溶剂自身裂化,这也与前面考察反应压力对胶体体系稳定性影响的趋势相近;催化剂的加入可以降低焦炭产率,但随着其加入量的增多,沥青质转化率变化较小。综合考虑,最优的反应条件为390℃、5 h、反应氢压13 MPa、溶剂比5:1、催化剂加入量500μg/g,沥青质转化率达到74.6%,焦炭产率为4.61%。最后,对液相氢化分解反应体系中活性氢自由基的传递规律进行研究,确定沥青质中杂原子基团、稠合芳香环系的加氢途径及沥青质中π键打开方式。首先,选取模型化合物芘、喹啉、吲哚以及苯并噻吩模拟沥青质中稠环芳烃、含硫、含氮杂原子的加氢方式,采用GC-MS对模型化合物液相氢化分解产物分析,结果表明,富氢溶剂可以释放活性氢自由基并主要对含杂原子的杂环进行加氢,致使含杂原子的杂环进一步裂化,甚至脱去杂原子。其次,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对沥青质和可溶质中杂原子化合物分析,并结合模型化合物的反应结果推测了沥青质中稠合芳香环系、杂原子基团的加氢途径:热作用下,沥青质先进行侧链断裂,氢自由基加氢,而后,一部分芳环或杂环发生加氢饱和继而裂化,并脱离沥青质分子成为可溶质,剩下的沥青质大分子自由基可以相互结合作为次生沥青质组分而存在于体系中,或者发生脱氢反应不断缩合直至生焦。最后,采用TEM和XRD对沥青质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发现,随着反应的进行,沥青质芳香片层结构堆迭程度减弱,似晶缔合体堆迭高度由2.86 nm降至2.39 nm,单元片层数由9降至7,说明富氢溶剂提供的活性氢自由基与稠环芳香体系发生加氢反应,同时杂原子含量降低,削弱了芳香片层间相互作用力,在热作用下,使似晶缔合体发生部分解离,剥离似晶缔合体中的芳香片层结构。综上所述,液相氢化分解工艺有利于环烷基原油沥青质的高效转化,维持胶体体系的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相分解论文参考文献

[1].王彤,薛伟,王延吉.甲酸液相分解制氢非均相催化剂研究进展[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9

[2].张淇源.环烷基原油沥青质液相氢化分解反应规律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3].赵晓彤.微波液相放电特性及分解乙醇制氢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8

[4].张雅雄,聂先玲.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约束背景双线性分解算法用于改进高效液相色谱灰色分析体系的校正结果[C].中国化学会第14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暨分子模拟国际论坛会议手册.2017

[5].陈泽煜,刘定新,徐晗,刘志杰,许德晖.氦等离子体射流液相活性粒子的生成机制的分解分析[C].第十八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摘要集.2017

[6].张雅雄,聂先玲.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约束背景双线性分解算法用于改进高效液相色谱灰色分析体系的校正结果[J].色谱.2017

[7].赵明辉,张美羲,张莉梅,董立春,郑小刚.NaOH亚熔盐液相氧化分解铬铁矿的动力学研究[J].化学工程.2016

[8].甘盛,赖青鸟,韩婷.盐酸叁氟拉嗪片体内分解代谢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跟踪研究[C].中国药学会第十叁届青年药学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2016

[9].施晓光,何梅,甘盛,韩婷.盐酸叁氟拉嗪体内分解代谢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跟踪研究[J].食品与药品.2016

[10].朱丽,吴海龙,谢丽霞,向守霞,王童.高效液相色谱-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结合交替叁线性分解二阶校正方法快速测定化妆品中四种呋喃香豆素[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五分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2016

标签:;  ;  ;  ;  

液相分解论文-王彤,薛伟,王延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