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苦郎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树植物,土壤理化因子,次生木质部,生态解剖
苦郎树论文文献综述
方笑[1](2018)在《桐花树和苦郎树次生木质部的生态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紫金牛科的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马鞭草科的苦郎树(Clerocdrum inerme)两种植物为研究材料,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及相关的测量软件下观测一年内不同时间段红树植物次生木质部形态解剖特征和数量解剖特征,并测定其对应的土壤理化因子,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土壤理化因子年内月变动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以及探讨红树植物在显微和亚显微水平上次生木质部解剖特征的时间变动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为探讨气候因子对土壤理化因子年内月变动的影响,测定两种红树植物采样地一年内12个月份的13项土壤理化因子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随着月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桐花树样地土壤全盐量和Cl-含量呈增大趋势,苦郎树样地土壤全氮、pH、C1-和Na+含量呈增大趋势;随着月平均降雨量的升高,桐花树样地土壤pH和K+含量呈减小趋势,苦郎树样地土壤Ca2+含量呈增大趋势,Fe3+含量呈减小趋势;随着月平均最低气温的降低,苦郎树样地土壤全磷呈减小趋势,Mn2+含量呈增大趋势,研究表明红树植物的土壤理化性质不仅受海水盐度、潮流的影响,同时也会受气候因子的影响,它们共同影响并制约着土壤理化因子的变动。2.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两种红树植物次生木质部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两种红树植物次生木质部的形态结构具有生态适应意义,依据结构-功能解剖学的研究结果,两种红树植物都具有宽窄导管并存的现象,导管内壁具特殊结构(内纹孔口具沟槽、导管内壁不均匀加厚等),射线细胞具淀粉粒,具缘纹孔等多种特化结构,生境选择压力促使红树植物的形态结构朝有利于水分输导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方向发展。3.为揭示两种红树植物次生木质部数量解剖特征随土壤理化因子年内动态变动而变化的适应意义,在光镜下观察两种红树植物生长轮的特点,界定了它们一年内11个不同连续时间段形成的新“生长层”,观测一年内11个时间段新“生长层”的22项数量解剖特征,以及测定一年内11个时间段的13项土壤理化因子指标,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综合内在联系。其结果显示:(1)桐花树年内11个不同连续时间段次生木质部数量解剖特征与其对应土壤理化因子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土壤Zn2+和Mn2+含量的提高促使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小型化”的趋势,有利于保证水分输导的安全性;随着土壤Na+Ca2+的提高,导管聚合度、射线平均面积和射线频率有增大的趋势,导管聚合度高的植物具有的复管孔和管孔团能有利于减少和防止导管栓塞现象的产生,射线细胞内淀粉水解产物有助于导管栓塞的修复;随着土壤全磷含量的升高,导管径向直径、管孔平均面积呈增大趋势,在生境较为优越的条件下,“大型化”的导管有利于提高水分输导的效率;随着土壤全盐量和Na+含量的升高,单孔率和管孔平均面积呈减小趋势,单孔率减小有利于提高水分输导的安全性,管孔平均面积减小使导管分子趋于“小型化”,有利于防止栓塞现象的产生;随着全盐量和pH值的升高,射线宽和射线高呈增大趋势,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桐花树机械组织能力和输导组织能力。以上研究表明次生木质部数量解剖特征随土壤理化因子的变动是向着适应异质性生境的方向发展的。(2)苦郎树年内11个不同连续时间段次生木质部数量解剖特征与其对应土壤理化因子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随着土壤全盐量和Na+含量的升高,导管聚合度呈增大趋势,管孔平均面积和单孔率呈减小趋势,低单孔率和高聚合度有利于减少和防止栓塞现象的产生;随着土壤Ca2+和Mn2+含量的提高,导管径向直径和管孔平均面积呈减小趋势,小导管密度呈增大趋势,促使导管分子“小型化”,有利于提高和保证水分输导的安全性。以上研究表明次生木质部数量解剖特征随土壤理化因子的变动是向着适应异质性生境的方向发展的。4.为揭示两种红树植物次生木质部附物纹孔数量解剖特征的年内月变动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观测一年内不同月份次生木质部附物纹孔的14项数量解剖特征,以及测定一年内不同月份的13项土壤理化因子指标,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显示:(1)桐花树年内不同月份次生木质部附物纹孔数量解剖特征与土壤理化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磷、全氮和pH值的升高会促使内外纹孔口呈增大趋势;土壤Mn2+和Fe3+含量的升高会促使导管内外纹孔口呈减小趋势;土壤全盐量的升高会使外纹孔口附物频率呈减小趋势。根据附物纹孔的功能推测,在一定程度上内外纹孔口的增大有利于水分的横向运输,附物频率减小不利于水分输导的安全性。因试验的局限性,其完整的机理和生态适应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2)苦郎树年内不同月份次生木质部附物纹孔数量解剖特征与土壤理化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Ca2+和Zn2+含量的提高会外纹孔口和纹孔室附物频率呈减小趋势;土壤Mg2+含量的提高促使外纹孔口和纹孔室的附物频率呈增大趋势;土壤Mn2+、Ca2+和Zn2+含量会使内外纹孔口的呈减小趋势;土壤全磷和Cl-含量升高会使内纹孔口呈增大趋势。根据附物纹孔的功能推测,在一定程度上内外纹孔口的增大有利于水分的横向运输,附物频率减小不利于水分输导的安全性。因试验的局限性,其完整的机理和生态适应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8-04-01)
方笑,张坚强,朱丹丹,郑建忠,邓传远[2](2017)在《苦郎树研究进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苦郎树是马鞭草科(Verbenaceae)大青属的攀援状灌木,是一种重要的半红树植物,是沿海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物化学、药用价值、抗性生理、育苗造林等方面综述了苦郎树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苦郎树巨大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7年15期)
袁秋进,罗炘武,刘强,王晓龙,冯剑[3](2017)在《苦郎树扦插育苗及其苗木对木麻黄化感作用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用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BT1、IBA、NAA诱导苦郎树[Clerodendrum inerme(L.)Gaertn]扦插生根,对苦郎树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扦插育苗和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凋落物浸提液对苦郎树扦插苗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分别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表现出高浓度降低苦郎树扦插成活率的趋势,ABT1适中浓度的400 mg/L处理对苦郎树扦插苗生根数量有显着的促进作用,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郎树扦插苗主根根长没有显着影响。木麻黄凋落物浸提液对扦插苗基径、株高的生长没有显着的影响,对苦郎树扦插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没有显着影响。表明苦郎树是适宜在木麻黄海防林中生长的树种。(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2期)
邓业成,毕秀莲,杨林林,廖永梅,李瑞钰[4](2012)在《红树植物苦郎树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活性跟踪法及色谱分离技术从红树植物苦郎树叶中分离获得2种抗菌化合物KLS-46和KLS-54,测定苦郎树甲醇提取物及2种化合物对西瓜枯萎病菌、芒果叶枯病菌、甘蔗凤梨病菌、香蕉炭疽病菌、梨黑斑病菌、梨褐斑病菌、柑橘疮痂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苦郎树叶提取物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明显高于茎提取物和果提取物,10 g/L叶提取物对7种病原菌抑菌率为22.37%~100.00%。KLS-46对后5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为9.79×10-3~7.88×10-2g/L,KLS-54的EC50值为9.26×10-3~9.75×10-2g/L,2种活性成分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的毒力相似。活性成分对甘蔗凤梨病菌、柑橘疮痂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在浓度为0.25 g/L时,KLS-46的抑制率分别为98.31%、100.00%和98.15%,KLS-54的抑制率分别为99.83%、100.00%和99.33%。(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10期)
Muthu,Kumaradoss,MOHAN,MARUGA,RAJA,Shri,Hari,MISHRA[5](2010)在《传统苦味药用植物苦郎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苦郎树是一种广泛使用于印度阿育吠陀医学和悉达医学中的药用植物,常被用来治疗多种不同的疾病,如炎症性疾病、糖尿病、神经精神疾病、哮喘、风湿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此外,它也是一种常用的苦味补药。目前已报道从该种植物中提取出多种化合物,这些水溶性或醇溶性化合物具有止痛、止泻、抗疟、降血糖、镇静、平喘、抗真菌、抗寄生虫及抗关节炎等多种作用和疗效。这些经研究证实的药理作用与苦郎树的传统药用用途相吻合,然而针对苦郎树中所提取的生物活性成分及提纯化合物的生物学研究较少。本文将有关苦郎树的各类文献进行详尽的整理与综述,系统分析和评价了这种药用植物的功效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毕秀莲[6](2008)在《红树植物苦郎树的抑菌活性物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采自广西防城港市沿海红树林的13科16属共16种红树植物为筛选对象,用甲醇进行冷浸提取,对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筛选。在活性筛选基础上,选择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的萌发具有较高抑制活性的苦郎树Clerodendrum inerme (L.) Gaertn.,采用活性跟踪法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和结构鉴定。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16种植物21个样品提取物对甘蔗凤梨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和柑橘疮痂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苦郎树和苦槛蓝甲醇提取物对3种植物病原菌孢子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取物浓度为10g/L时,抑制率达77.29%以上。桐花树、海漆、榄李和银叶树对甘蔗凤梨病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其余2种病菌孢子的抑制活性低。其余植物提取物对3种病菌孢子的抑制活性低。为了进一步明确和比较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大小,测定了榄李、桐花树、海漆、苦郎树、苦槛蓝甲醇提取物对病原菌孢子的毒力。榄李、桐花树、苦郎树、海漆、苦槛蓝甲醇提取物对甘蔗凤梨病菌孢子的EC50值分别为0.3852g/L、0.5714g/L、3.1910g/L、3.4384g/L和4.8205g/L;苦郎树和苦槛蓝甲醇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孢子的EC50值分别为4.2549g/L和2.9947g/L,对柑橘疮痂病菌孢子的EC50值分别为4.9397g/L和4.2949g/L。选择苦郎树进一步研究其有效成分,将采集的苦郎树材料按叶、茎、果分别提取,得到各部分甲醇提取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苦郎树叶甲醇提取物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比茎和果提取物的抑制活性高。叶提取物浓度为10g/L时,对甘蔗凤梨病菌、梨黑斑病菌、梨褐斑病菌、柑桔疮痂病菌和香蕉炭疽病菌5种病菌的抑制率均达60%以上。用液-液萃取法将苦郎树叶甲醇提取物初步分离为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层4部分。供试药液浓度为5g/L时,石油醚萃取物对甘蔗凤梨病菌、梨黑斑病菌、梨褐斑病菌、柑桔疮痂病菌和香蕉炭疽病菌5种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6.47%、96.70%、62.84%、70.52%、70.26%。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上述5种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4.13%、96.57%、61.37%、63.70%、58.43%。正丁醇萃取物对5种病菌的抑制率均低于37.62%。水层的抑制率均低于4.91%。说明苦郎树的抑菌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对石油醚萃取物进行多次硅胶柱层析分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以甘蔗凤梨病菌进行活性追踪,分离得到活性流分KLS。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多次硅胶柱层析分离,以梨黑斑病菌进行活性追踪,分离得到相同的活性流分KLS。对KLS进行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化合物KLS-46和KLS-54。经质谱和核磁共振谱解析,表明两类化合物均为贝壳杉烷型四环二萜类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化合物KLS-46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KLS-46对梨黑斑病菌、甘蔗凤梨病菌、梨褐斑病菌、柑橘疮痂病菌、香蕉炭疽病菌的EC50分别为1.0993×10-2g/L、9.7912×10-3g/L、7.8840×10-2g/L、6.9873×10-2g/L、4.1717×10-2g/L。而广谱杀菌剂多菌灵对上述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EC50分别为1.3655×10-2g/L、1.3872×10-4g/L、1.7406×10-4g/L、1.2000×10-4g/L、8.5667×10-5g/L。毒力对比发现,化合物KLS-46对梨黑斑病菌的抑菌活性与多菌灵相似,对其余4种病菌的抑菌活性比多菌灵低。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KLS-46对甘蔗凤梨病菌、柑橘疮痂病菌、西瓜枯萎病菌3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0.25g/L浓度下,KLS-46对上述3种病菌孢子的抑制率分别为98.31%,100.00%,98.15%,说明KLS-46对3种病菌孢子均有较高的抑制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化合物KLS-54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KLS-54对梨黑斑病菌、甘蔗凤梨病菌、梨褐斑病菌、柑橘疮痂病菌、香蕉炭疽病菌的EC50分别为9.7753×10-3g/L、9.2637×10-3g/L、5.1065×10-2g/L、9.7486×10-2g/L、4.7521×10-2g/L。将KLS-54与多菌灵的毒力对比发现,KLS-54对梨黑斑病菌的抑菌活性与多菌灵相似,对其余4种病菌的抑菌活性比多菌灵低。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KLS-54对甘蔗凤梨病菌、柑橘疮痂病菌、西瓜枯萎病菌3种植物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0.25g/L浓度下,KLS-54对上述3种病菌孢子的抑制率分别为99.83%,100.00%,99.33%,说明KLS-54对3种病菌孢子均有较高的抑制活性。(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苦郎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指出了苦郎树是马鞭草科(Verbenaceae)大青属的攀援状灌木,是一种重要的半红树植物,是沿海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物化学、药用价值、抗性生理、育苗造林等方面综述了苦郎树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苦郎树巨大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苦郎树论文参考文献
[1].方笑.桐花树和苦郎树次生木质部的生态解剖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
[2].方笑,张坚强,朱丹丹,郑建忠,邓传远.苦郎树研究进展综述[J].绿色科技.2017
[3].袁秋进,罗炘武,刘强,王晓龙,冯剑.苦郎树扦插育苗及其苗木对木麻黄化感作用的响应[J].湖北农业科学.2017
[4].邓业成,毕秀莲,杨林林,廖永梅,李瑞钰.红树植物苦郎树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
[5].Muthu,Kumaradoss,MOHAN,MARUGA,RAJA,Shri,Hari,MISHRA.传统苦味药用植物苦郎树(英文)[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
[6].毕秀莲.红树植物苦郎树的抑菌活性物质[D].广西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