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支撑结构论文-汪纯鹏,刘波

柔性支撑结构论文-汪纯鹏,刘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柔性支撑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型空间相机,柔性支撑,空间布局

柔性支撑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汪纯鹏,刘波[1](2019)在《大型空间相机柔性支撑结构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大型空间相机研制任务,基于力学性能的需求,对光学系统的柔性支撑进行了设计。设计了一种由六根柔性杆件组成的柔性支撑结构,以满足刚度、强度及柔性等各项要求。设计及分析结果表明,该柔性支撑结构对光学系统具有较为良好的支撑能力,满足基频大于15 Hz、强度满足要求且留有6倍安全余量。通过对柔性缩颈长度的设计,使得该柔性支撑结构具有一定的适应变形能力,且通过仿真分析表明,该支撑结构具有10倍的变形衰减能力。(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田德,陈静,罗涛,闫肖蒙,邓英[2](2019)在《基于柔性基础模型的海上风电机组支撑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相比陆上风电机组,海上风电机组支撑结构长期处于风载荷与海浪载荷作用,在设计时还需考虑土壤与基础的相互作用。以某5 MW单桩式海上风电机组支撑结构为模型,考虑基础柔性对机组载荷的影响,应用耦合弹簧模型建立基础模型,计算极限设计载荷,结合有限元模型计算基础部分设计载荷,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满足多约束条件下,最小化支撑结构重量。结果表明:考虑基础柔性条件下,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支撑结构,在满足各项约束条件的前提下,总体重量降低7.41%。(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婧,余成武,钟红军,隋杰,武延鹏[3](2018)在《高精度星敏感器遮光罩柔性支撑结构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柔性单元的应用特点及高精度星敏感器遮光罩组件的构型特点,选用叶簧结构作为遮光罩柔性支撑结构的主体形式.通过分析支撑结构长度、宽度和厚度尺寸对弯曲刚度的影响,确定主要变量并展开优化设计.通过仿真验证设计结果在刚度和强度上均满足要求,法兰结构在遮光罩采用柔性支撑设计条件下产生的形变是刚性支撑设计的2. 14%.结果表明遮光罩柔性支撑结构设计合理有效,满足空间应用要求,可作为高精度星敏感器热稳定性设计优化的重要方法.(本文来源于《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期刊2018年06期)

周红磊,余旭东,陈福荣,于庆民[4](2018)在《具有梯形表面结构的柔性基底上悬挂支撑硬质薄膜的屈曲和后屈曲》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延展性是柔性电子的重要特性,薄膜的屈曲是实现柔性电子可延展性的理论依据。目前实现无机电子柔性和可延展性的常用方法为互联岛桥结构,通过互连导线连接离散化的薄膜器件,而薄膜的离散以及互连导线的引入,导致延展性和功能器件有效面积之间存在矛盾,同时柔性基底与薄膜间的应力也会影响功能器件的电性能及稳定性。随着器件柔性化策略的发展,悬挂支撑在含表面微结构柔性基底上的硬质薄膜屈曲成为实现无机电子柔性化的新方法,该方法解决了可延展性与有效面积之间的矛盾。本文利用能量法揭示了悬挂支撑在含梯形架表面微结构柔性基底上硬质薄膜(图1)屈曲和后屈曲行为的力学原理。建立了描述悬挂支撑硬质薄膜屈曲和后屈曲行为的力学模型,通过理论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基底微结构参数对薄膜屈曲幅值的影响,最终得到描述该结构延展性与结构参数的定量关系。在拉伸/松弛过程中,硬质薄膜和柔性基底之间界面应力/应变接近为零,因此该种结构对柔性电子的制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王晓宇,王祥,孙海宁,唐晓强[5](2018)在《基于绳索的航天器大型柔性支撑结构的振动抑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航天器大型柔性支撑结构具有固有频率低、低频模态密集等特点,在轨受姿轨控及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激起低频、大振幅振动,这种振动很难在短时间内衰减下来。针对此问题,文章提出用主动绳索装置来进行柔性支撑结构的振动主动抑制。首先将柔性支撑结构简化为悬臂梁建立动力学模型,利用模态迭加法计算在外激励下的响应,然后基于PID策略,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主动绳索系统对大型柔性支撑结构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振动衰减时间大幅缩短,本研究对于航天器大型柔性支撑结构的主动绳索控制的实施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赵勇志,曹玉岩,韩西达,李玉霞[6](2018)在《大口径透镜柔性支撑结构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柔性支撑结构在透镜热变形方向上具有可控的相对自由度,环境温度变化时,柔性支撑结构能够减小透镜与支撑结构间的热应力进而提高面形精度,因而广泛应用于透镜支撑结构中。为了解决柔性支撑结构的设计及性能评价问题,对柔性支撑结构建模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根据柔性支撑结构圆周对称特性,即由圆周对称分布的圆弧形柔性单元组成,将柔性单元简化为超静定圆弧梁,推导了柔性单元的径向及切向刚度。然后,假设透镜为刚体,根据力平衡条件及变形协调条件,推导了柔性结构的整体力学模型。最后,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和实验以验证提出的柔性支撑结构力学模型,理论模型与仿真及实验结果相吻合。此外,以300mm透镜为例,分析了支撑结构几何参数对透镜面形精度的影响及透镜的热应力分布,结果表明柔性支撑结构能够有效的降低透镜与支撑结构间的温度应力,进而提高支撑性能。(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卢斌[7](2018)在《柔性锂离子电池自支撑阵列薄膜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获得具有优良电化学性能和机械力作用下性能稳定性的柔性电极,是柔性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所在,对于推动柔性薄膜电子器件发展有重要意义。过渡金属氧族化合物(如Mn_3O_4、MoS_2等)虽具有理论比容量高、成本低等优势,但也存在着嵌脱锂过程中体积变化引起的结构衰退和电子导电率不足等劣势。本文利用模板辅助组装法,以不锈钢箔、Ti箔、碳布等为基底,先制备阵列化的一维纳米棒/管为模板,籍此,合成了结构稳定、电化学性能优异且和基底结合力良好的自支撑管阵列薄膜负极,包括管阵列Mn_3O_4@C负极和管阵列MoS_2基负极。同时,本文利用水热锂化和低温热处理法在碳布基底上制备了性能优良的自支撑锰酸锂正极,避免了传统固相锂化法中高温对碳基柔性基底力学性能的损害。在此基础上,将自支撑Mn_3O_4@C负极和自支撑锰酸锂正极组装成扣式和软包全锰电池,分析了扣式和软包全电池的能量密度水平,以及软包电池在弯折条件下测试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低温化学法分别在金属箔和碳布基底上沉积了形态较佳的ZnO纳米棒阵列作为自牺牲模板。超声和弯折试验前后的电阻值变化曲线结果表明,不锈钢箔和碳布上的ZnO薄膜和基底之间都具有较好的结合力。其次,以不锈钢上的ZnO纳米棒阵列为自牺牲模板,通过模板辅助自组装和CVD法,合成了自支撑的Mn_3O_4@C复合管阵列薄膜。该管阵列薄膜内部空隙充足、结构稳定性好、离子和电子电导率高,且和基底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力,表现出优异的储锂电化学性能。适当提高该薄膜的负载量(从0.25到0.48 mg cm~(-2)),虽然管内径缩小、壳层厚度增加、锂离子扩散速率略微减小,但仍能保持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将该管阵列薄膜负极和商用LiCoO_2正极组装成扣式全电池,首次放电过程的能量密度值(在46.0 W kg~(-1)下为216.2 Wh kg~(-1))已经接近目前商业化钴酸锂石墨体系的最高水平。再次,为了获得更高性能的柔性薄膜负极,选择电子和离子电导率更高的MoS_2作为研究对象。同样采用模板(CSTAs)辅助自组装法,制备了自支撑的CSTAs@MoS_2 NTAs和CSTAs@MoS_2@PPy SNTAs两种管阵列薄膜。两种管阵列都大面积、均匀地排列在不锈钢基底上,且和基底间良好结合。相比之下,SNTAs中的纳米管比NTAs中的内径更大而管壳层更薄。两种薄膜中的MoS_2纳米晶尺寸均小于20nm,且都良好分散在导电CSTAs壳层中。两种MoS_2基管阵列负极均具有较好的嵌锂性能。这一方面得益于它们内部较大的空隙和导电骨架,另一方面由于MoS_2纳米晶粒尺寸小,使得脱锂过程中Li_2S和Mo之间的转换反应可逆,从而减少导电性差且易溶于电解液的S_n~(2-)的形成。另外,得益于PPy在MoS_2薄片表面的原位包覆,SNTAs负极比NTAs负极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导电率。因此,SNTAs负极比NTAs负极具有更高的储锂和储钠比容量,以及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进一步地,SNTAs||LiCoO_2锂离子全电池首个放电循环的能量密度值(197.5 Wh kg~(-1))已达到目前商业化的LiCoO_2和石墨体系的中高等水平,而SNTAs||Na_3V_2(PO_4)_3钠离子全电池的能量密度值(97.6 Wh kg~(-1))和一般过渡金属硫化物相比,也具有明显优势。最后,为了制备柔性全锰锂离子电池,通过水热锂化和低温热处理法,在保持碳布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合成了结晶性和性能良好的锰酸锂薄膜正极。反应温度工艺探索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越高,得到的锰酸锂结晶性越好且平均晶粒尺寸越大,但超过一定温度时(450°C),会破坏碳布的力学性能。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锰酸锂正极性能对比表明,热处理温度越高,Li~+嵌入越容易、极化越小、阻抗越低且循环稳定性越好。进一步将性能最优的锰酸锂正极(CC-Li_(1.24)Mn_(1.72)O_4-c450)和Mn_3O_4@C负极组装成扣式全锰电池,首个放电过程的能量密度值(161.1 Wh kg~(-1))尽管和钴酸锂石墨体系相比不占优势,但该全锰电池的成本更低且更环保。而用同样正负极组装成的软包全锰电池中,由于其中高比表面积的负极在全电池循环中对正极有效锂的消耗,使该软包电池的比容量值和容量保持率均比对应扣式电池中低。但该软包电池能满足柔性薄膜电子器件弯折条件下的充放电需求。另外还通过水热锂化法制备了CSTAs@Li_(1-x)Mn_2O_4阵列薄膜正极,其结构设计策略对制备其它一维正极材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10-12)

陈佳磊,陈以一[8](2018)在《柔性支撑钢框架结构扭转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比于传统框架结构形式,柔性支撑钢框架的方钢管柱可采用较小的截面,抗扭刚度主要由柔性支撑提供。考虑到柔性支撑的特殊性,有必要对该体系的抗扭性能进行研究。以单层1跨柔性支撑钢框架为基础模型,分析了柔性支撑钢框架的刚度特性,发现柔性支撑钢框架不同的支撑松紧程度对应不同的抗侧刚度,抗侧刚度具有时变性,且在某些特殊的支撑松紧状态下,刚度具有跳跃点,而且不同的支撑初始松紧状态可能引起柔性支撑钢框架初始的刚心、质心偏离,从而在地震作用下发生扭转。采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对比了7组典型支撑初始松紧状态下的柔性支撑钢框架的静力及动力响应。结果表明:支撑初始松紧程度的不同使柔性支撑钢框架具备一定的控扭能力,但当扭转变形超过支撑初始松紧状态的调控范围后,控扭能力便不再显着。另外,当所有支撑进入塑性后,支撑初始的不同松紧状态所带来的影响随之消失。最后,对柔性支撑钢框架结构形式提出了建议,柔性支撑初始均须预紧,可通过对支撑不松不紧状态的柔性支撑钢框架考虑偶然偏心后的结果进行适当修正,来消除各支撑预紧程度不同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钢结构》期刊2018年07期)

王建国,任建刚[9](2018)在《大口径精密光学元件柔性支撑结构设计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用于大口径透镜支撑的柔性结构,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柔性支撑结构的设计变量对透镜面形的影响。以环境温度变化时,大口径透镜面形要求为设计目标,以大口径透镜组件的基频为设计约束,通过对柔性支撑结构的优化设计,满足了透射式光学系统在环境温度变化时对透镜面形的精度要求(RMS<λ/50,λ=632.8 nm)。(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侯和涛,朱文灿,曲哲,崔士起[10](2018)在《屈曲约束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干式柔性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议了一种由受弯框架与采用梁柱柔性节点的屈曲约束支撑框架并联组成的装配式混凝土双重抗侧力体系,设计并完成了4个装配式梁柱节点试件和1个现浇节点试件的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混凝土楼板、螺栓孔形式等因素对该柔性节点受力性能和破坏模态的影响,并与现浇试件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楼板对柔性节点刚度及承载力有很大的影响,在设计时不可忽略;螺栓孔形式在结构位移较小时对节点的受力性能没有影响,但当结构位移较大时会影响节点的破坏模式;与现浇节点相比,装配式柔性节点具有很大的变形能力。(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8年06期)

柔性支撑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相比陆上风电机组,海上风电机组支撑结构长期处于风载荷与海浪载荷作用,在设计时还需考虑土壤与基础的相互作用。以某5 MW单桩式海上风电机组支撑结构为模型,考虑基础柔性对机组载荷的影响,应用耦合弹簧模型建立基础模型,计算极限设计载荷,结合有限元模型计算基础部分设计载荷,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满足多约束条件下,最小化支撑结构重量。结果表明:考虑基础柔性条件下,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支撑结构,在满足各项约束条件的前提下,总体重量降低7.4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柔性支撑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汪纯鹏,刘波.大型空间相机柔性支撑结构的设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田德,陈静,罗涛,闫肖蒙,邓英.基于柔性基础模型的海上风电机组支撑结构优化[J].太阳能学报.2019

[3].刘婧,余成武,钟红军,隋杰,武延鹏.高精度星敏感器遮光罩柔性支撑结构设计与分析[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8

[4].周红磊,余旭东,陈福荣,于庆民.具有梯形表面结构的柔性基底上悬挂支撑硬质薄膜的屈曲和后屈曲[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5].王晓宇,王祥,孙海宁,唐晓强.基于绳索的航天器大型柔性支撑结构的振动抑制技术研究[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6].赵勇志,曹玉岩,韩西达,李玉霞.大口径透镜柔性支撑结构设计与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卢斌.柔性锂离子电池自支撑阵列薄膜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8

[8].陈佳磊,陈以一.柔性支撑钢框架结构扭转性能研究[J].钢结构.2018

[9].王建国,任建刚.大口径精密光学元件柔性支撑结构设计和分析[J].煤炭技术.2018

[10].侯和涛,朱文灿,曲哲,崔士起.屈曲约束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干式柔性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8

标签:;  ;  ;  

柔性支撑结构论文-汪纯鹏,刘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