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的生理病理论文-孙华胜,郑颖,吴耀南,梁惠卿

肝的生理病理论文-孙华胜,郑颖,吴耀南,梁惠卿

导读:本文包含了肝的生理病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吴耀南,腰痛,肝脾,学术思想

肝的生理病理论文文献综述

孙华胜,郑颖,吴耀南,梁惠卿[1](2019)在《吴耀南从肝脾生理病理关系治疗腰痛的学术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旨在阐述全国名老中医吴耀南教授从肝脾生理病理关系着手治疗腰痛病的学术思想。以往医家多从外感、肾虚、瘀血、闪挫论治腰痛病,鲜有从肝脾论治者,本文以古代医籍文献为基础,从肝郁气滞、肝血亏虚、脾气虚弱、脾虚湿蕴、肝木横向乘脾、脾土反侮肝木等病机对腰痛病论治进行理论探讨。吴教授提出利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物艽活汤、二陈汤,以及补中益气汤等有健脾、理脾、疏肝、养肝等效果的方剂,对腰痛病有良好疗效,已成为多数医家的常用方剂。(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赵国荣,唐菲,戴玉微,肖碧跃,艾碧琛[2](2018)在《浅析中医五行“肝心母子关系”生理、病理及临床》一文中研究指出"肝心母子关系"是中医五行学说中肝心二脏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关系的生理描述,当"肝心母子关系"受到破坏时,即可出现母病及子、子病及母等病理现象。本文通过比较中西医学对肝心二脏关系的不同理解,阐述"肝心母子关系"。(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中华[3](2018)在《基于明清文献的肝的生理病理及治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明清医家对肝生理病理及肝病治法的认识,是明清及以前时期的一个新的高峰。然而有关明清医家对肝生理病理及肝病治法的认识,近现代学者,鲜有作整体地研究和探讨的。故而本次研究通过检索明清相关文献,并加以整理、研究,对明清医家关于肝生理病理的认识进行总体地概括;对明清治肝的方法进行深入地挖掘和探讨,以期为现代医家治疗肝病提供新的思路,于临床稍有裨益。研究方法:根据《宋元明清医籍年表》相关记载,将明清书籍逐一录入excel文件;遵照excel文件查询《中华医典》电子图书及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中明清(1368年一 1911年)医家的着作,按照文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相关文献,形成最终数据源,采用“人工检索与电子计算机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和“整理、分析、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整理明清时期相关文献,形成相应的医家频数表,对频数表中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深入探讨,对明清医家关于肝的生理病理进行总体概括,对肝病治法进行总结和挖掘。研究结果:1关于明清医家对肝的生理病理认识,主要体现在“肝体阴用阳”,“肝藏血”,“肝主疏泄”,“肝为'贼脏”,“肝肾同源”,“女人以肝为先天”“肝为将军之官”等高度总结性的观点中。这些观点,涵盖了明清医家对肝生理功能的认识,肝与其他四脏的关系,肝对女人生理病理的特殊意义等。2明清医家对肝病的治法可归纳为十二个基本大法,即疏肝法、柔肝法、缓肝法、泻肝法、抑肝法、熄风法、补肝法、平肝法、搜肝法、敛肝法、升肝法、肝病实脾法等。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明清医家有关肝生理病理的认识、治肝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1)明清医家有关肝生理病理的认识较明清以前时期更为深入和全面,不仅丰富了以前时期相关“经典性”观点的内涵,还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如“肝之疏泄,能促进脾胃运化”观点的提出,丰富了“肝主疏泄”的含义;“女人以肝为先天”强调了肝对女人生理病理的特殊意义;“乙癸同源”高度总结了肝肾两脏的生理病理关系等。(2)明清医家的治肝方法主要有十二个基本大法,能为现代医家治疗肝病提供新的思路。明清医家对肝生理病理相关理论认识以及肝病的临床治疗方法运用为现代医家治疗肝病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治疗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4-30)

邱翔,翟昭华[4](2017)在《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病理生理基础及多模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是肝性脑病的最早,最温和的表现形式,常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可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高氨血症,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相互作用被认为可能是MHE生理病理发展因素;脑水肿及白质脱髓鞘改变可能是MHE的病理结果。MHE具有潜在可逆性,因此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治疗非常重要。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早期诊断MHE具有优势。磁共振波谱(MRS)发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期刊2017-07-14)

笪茅敏[5](2017)在《从中医证候表现及证型分布探讨干燥综合征与中医肝生理病理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临床上常发现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在临床表现、中医证候、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均与中医肝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现代医学也发现该病患者具有抑郁、焦虑情绪或倾向,而抑郁、焦虑的表现往往与中医"燥证"、"郁证"、"脏燥"等有相似之处。导师纪伟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从肝论治理论,即治疗本病时,除单纯滋阴外,重视疏肝、平肝、清肝、养肝。本课题旨在研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西医抑郁、焦虑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该病与中医肝生理病理的关系,为干燥综合征从肝论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收集2015-2016年期间江苏省中医院风湿科门诊及病房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抽取部分患者进行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调查,并观察全部患者的中医证候表现及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包括:一、采用自行编制的中医证候调查表(编制依据: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及临床观察,初步筛选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常见中医症状),对每位与纳入标准相符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整理,对其做出证候类型判断。本次研究共设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虚血瘀及肺胃津伤证四个主要证型,及(肝郁)气滞、湿热、血瘀、热毒四个兼证。二、协助其中任意50位患者及20位健康体检者完成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叁、数据处理: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统一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用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一般资料:本次共调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病例132例,全为女性,平均年龄在51.75±11.61岁,并将患者分为青年段(20-40岁)、中年段(41-60岁)、老年段(≥61岁),我们发现发病年龄集中在41-60岁(61%)。二、临床表现:与临床大部分研究结果相同,患者表现主要以口干、眼干多见,分别为128例(96.97%)、97例(73.48%),同时关节痛、乏力、猖獗齿、反复口腔溃疡、关节肿、发热等也较为常见,而舌脉表现主要以干、红、瘦舌、及细、沉、弦脉等最普遍。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全身表现上(发热、乏力、关节痛、睡眠障碍)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局部外分泌腺表现上,老年段猖獗齿较青年段患者多见,青年段腮腺肿较中年段患者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证型分布:(1)主要证型出现比例依次为肝肾阴虚证48例(36.36%)>气阴两虚证40例(30.31%)>阴虚血瘀证27例(20.45%)>肺胃津伤证17例(12.88%)。四个证型中,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虚血瘀证患者年龄显着大于肺胃津伤证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段肝肾阴虚证及气阴两虚证多见,青年段肺胃津伤证比老年段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主证的患者在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2)兼证出现频次依次为(肝郁)气滞证45例(34.09%)>湿热证20例(15.15%)>血瘀证12例(9.09%)>热毒证11例(8.33%)。不同年龄段患者在兼证的分布上,青年段兼证以气滞证多见,老年段兼证以湿热证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兼证患者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0例患者的SDS、SAS标准分分别为42.20±8.49分、39.53±7.85分,9例(18%)患者存在抑郁症状,全部为轻度抑郁;存在焦虑症状的患者有10例(20%),其中中度焦虑患者1例(2%),轻度焦虑患者9例(18%),20例健康体检者SDS、SAS标准分分别为30.81±4.48分、30.94±4.71分,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比较,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各主要证型之间SDS标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主要证型之间SAS标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证患者与全部患者的SDS标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部患者的SAS标准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SDS标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SAS标准分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pSS中医证候分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从本研究可发现,(1)本病阴虚为本:以中老年女性多见,四个主证(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虚血瘀、肺胃津伤证)均与阴虚密切相关,以前两个主证最为常见。(2)肝郁气滞是本病发病又一大主要因素:四个兼证中,(肝郁)气滞证最常见(34.09%),其出现的频次仅次于主证肝肾阴虚证(36.36%)。(3)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本病常见抑郁及焦虑状态,而抑郁、焦虑又与中医"燥证"、"郁证"等相似,结合本课题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不难发现本病与中医肝生理病理密切相关,肝郁气滞是一大发病因素,贯穿疾病始终,影响着其他病理变化及疾病进程。(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3-27)

王思朦,宫洪涛[6](2016)在《从肝脾生理病理关系浅论肝脾同治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浅要分析肝脾两脏的生理病理关系及治疗大法,附以宫洪涛教授的临床验案,探讨肝脾同治之法的临证思维方法及运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A2期)

梁文静[7](2015)在《以“肝主疏泄、调节情志”为核心四时节令的生理病理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肝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其主要功能之一为“肝主疏泄”,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调节情志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人体生理、病理状态下均占据重要的作用。生理状态下,肝气条达,气机舒畅,气血调和,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正常,脏腑机能旺盛,是保证情志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关键因素。病理情况下,《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肝主疏泄功能异常,不仅会影响肝的藏血、藏魂、消化等功能,还会累及全身各脏腑经络,致气机紊乱,百病丛生。“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用,肝主疏泄、主藏血,肝血充足则冲任旺盛,胞宫可按时蓄溢,若肝失疏泄,情志抑郁,常有躯体与情志症状的异常改变,发为经前期综合征,常表现为乳房胀痛、腹痛、烦躁不安、抑郁不乐、注意力不集中等,发病原因与精神和内科疾病无关,且症状可在月经来潮后自行消失,病机主要责之于肝,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本课题从“肝主疏泄、调节情志”角度入手,以山西中医学院大二女生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患者作为病理状态的代表,同校大二健康女生作为生理状态的代表,运用课题组编制的PMS临床信息调查表、健康状况调查表,以及贝克焦虑量表、贝克抑郁量表,纵向观察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令病理、生理两大人群躯体、心理两个层面表现的差异性,探讨“肝主疏泄”功能在生理情况下随四时变化的调节作用机制,以及在病理情况下“肝主疏泄”功能失职,影响其对四时节令的调节作用机理,以期为临床从肝养生及论治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据。目的1.通过观察健康群体在肝所主的春季及其他叁个季节的躯体、心理两个层面的表现情况,探讨“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功能在生理情况下随四时调节的生理作用机制。2.以经前期综合征为疾病状态代表,通过观察PMS患病群体在肝所主的春季及其他叁个季节的躯体、心理两个层面的表现情况,探讨在病理情况下,“肝主疏泄,调节情志”的功能失职,影响其对四时节令调节的作用机理。3.通过对比观察生理、病理两大群体在躯体、心理两个层面表现上的差异性,进一步探讨“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功能在生理、病理两种状态下,其作用机制如何发生变化,以期为临床从肝养生及论治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据。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心理学量表的编制方法,制定健康状况调查表。按照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采用纵向追踪调查方法,在山西中医学院大二女生中筛选符合健康组纳入标准的女生,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令前后2天为观察时点,使用健康状况调查表收集中医四诊信息,贝克焦虑量表、贝克抑郁量表收集心理相关信息;运用Epi Data3.1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录入,并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2.“肝主疏泄,调节情志”病理状态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心理学量表的编制方法,制定PMS临床信息调查表;按照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采用纵向追踪调查方法,在山西中医学院大二女生中选择符合PMS的患者,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令前后2天为观察时点,使用PMS临床信息调查表收集中医四诊信息,贝克焦虑量表、贝克抑郁量表收集心理相关信息;运用Epi Data3.1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录入,并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3.“肝主疏泄、调节情志”生理、病理状态的对比研究将PMS组与健康组从躯体、心理(抑郁、焦虑)两个维度,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不同的观察时点进行比较,计量资料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方法,进一步探讨“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功能在生理、病理两种状态下,其作用机制如何发生变化,以期为临床从肝养生及论治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1.一般资料本次调查PMS患者共计65人,平均年龄为(19.89?1.23)岁;健康女生共计65人,平均年龄为(19.92?0.96)岁。2.健康组2.1躯体情况健康组躯体平均得分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令分别为:(7.08±5.69)分,(7.82±5.44)分,(5.65±4.36)分,(8.60±5.41)分;四组中冬至得分最高,其次为夏至、春分,秋分最低,对比发现,四组得分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性。2.2心理情况2.2.1抑郁状况方法1.“肝主疏泄、调节情志”生理状态研究健康组抑郁平均得分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令分别为:(1.66±1.97)分,(1.43±1.90)分,(1.23±1.71)分,(1.68±2.12)分;依据贝克抑郁自评量表的得分分级,达到抑郁诊断的人数在四个节令分别为5人、6人、3人、5人,其中夏至节令人数最多,占到该节令总人数9.3%;四组得分均未达到抑郁的诊断标准,对比发现,四组得分无明显的季节差异性。2.2.2焦虑状况健康组焦虑平均得分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令分别为:(23.91±3.39)分,(24.48±2.92)分,(23.55±2.44)分,(24.92±3.48)分;依据贝克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参考范围,四组得分均未达到焦虑阳性的诊断标准,对比发现,四组得分无明显的季节差异性。3.PMS 组3.1躯体情况PMS组躯体平均得分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令分别为:(27.94?13.73)分,(26.05?13.66)分,(25.46?15.83)分,(24.62?14.21)分;四组中春分得分最高;对比发现,四组得分无明显的季节差异性。3.2心理情况3.2.1抑郁状况PMS组抑郁平均得分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令分别为:(5.29±3.84)分,(4.91?3.88)分,(5.25?4.15)分,(4.58?3.65)分;依据贝克抑郁自评量表的得分分级,达到抑郁诊断的人数在四个节令分别为32人,33人,33人,31人,其中夏至、秋分组人数最多,占到该节令总人数的50.7%,且夏至节令抑郁程度较为严重,得分超过16分,达到重度者2人,占到该节令总人数的3.1%;四组得分均已达到抑郁的诊断标准,对比发现,四组得分无明显的季节差异性。3.2.2焦虑状况PMS组焦虑平均得分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令分别为:(56.89±12.57)分,(54.55±10.65)分,(54.80?14.11)分,(55.29?10.72)分;依据贝克焦虑自评量表得分,达到焦虑诊断的人数在四个节令分别为56人、58人、49人、54人,其中夏至人数最多,占到该节令总人数的89.4%;四组得分均已达到焦虑阳性的诊断标准,对比发现,四组得分无明显的季节差异性。4.四时节令生理、病理对照研究PMS组在四时节令的躯体、心理(抑郁、焦虑)得分均高于健康组。4.1春分节令生理、病理对照研究春分节令有显着性差异,其他叁个节令无差异性的躯体条目为“腿部疼痛、发热但体温不高、泄泻”;焦虑条目为“呼吸困难”。抑郁条目中“感到失败”在春分节令无差异性,其余抑郁各条目在其他叁个节令中有显着性差异;4.2夏至节令生理、病理对照研究夏至节令有显着性差异,其他叁个节令无差异性的躯体条目为“胃部疼痛、头痛”;在夏至节令无明显差异性,其他叁个节令有差异性的抑郁条目为“没有兴趣、没有胃口”;焦虑条目为“害怕快要死去、感到发热、麻木或刺痛”。4.3秋分节令生理、病理对照研究秋分节令有显着性差异,其他叁个节令无差异性的躯体条目为“呕吐”;抑郁各条目除“感到失败”外,其余各条目均有差异性;焦虑各条目除“腿部颤抖”外,其余均有差异性。4.4冬至节令生理、病理对照研究PMS组在春分节令,躯体、心理(抑郁、焦虑)得分均高于健康组。其中仅在冬至节令无显着性差异,其他叁个节令有差异性的躯体条目为“怕冷、胸部满闷”;抑郁条目为“对未来悲观、想伤害自己”;焦虑条目为“出汗”。结论1.本研究通过对山西中医学院大二健康女生调查分析,发现健康组躯体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性,心理(抑郁、焦虑)得分均未达到诊断标准,且无明显的季节差异性。联系“肝主疏泄、调节情志”理论,四时节令的变化中,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血调和,情志舒畅,说明了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在健康个体心理(抑郁、焦虑)情况随四时节令的变化过程中发挥的调节功能。2.通过对山西中医学院大二PMS患者调查分析,发现PMS组躯体、心理(抑郁、焦虑)状况无明显季节差异性。联系“肝主疏泄”理论,说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不能在PMS患者的躯体、心理(抑郁、焦虑)情况适应四时的变化过程中发挥其调节功能。3.通过对比观察生理、病理两大群体在躯体、心理两个层面表现上的差异性,发现PMS组的躯体、心理(抑郁、焦虑)得分,在四时节令中均明显高于健康组。(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学院》期刊2015-06-01)

段钟平[8](2014)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从病理生理到临床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征是进展快、常需要多器官支持、近中期病死率高达50%以上,因此临床上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国内外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定义尚未达成广泛一致。建立在该病病理生理指导下的临床实践会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将从国内外对该病的认识着手,阐述目前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成果及以此为基础的治疗理念和方法 。(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06-13)

李俊峰,段钟平[9](2013)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从病理生理到临床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剧肝功能失代偿的临床症候群,其临床特征是疾病进展快、常须要多器官支持治疗、近中期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因而该病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发病机制复杂等原因,目前国内外对ACLF的定义尚未达成广泛一致。从对该病的认识着手,评述国内外对ACLF概念的认识过程及差异,分析ACLF重要病理生理变化和特点及提出以此为基础的新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因此得出,未来建立在该病病理生理机制指导下的临床实践将会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获得更好的预后。(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3年09期)

邢冬梅[10](2012)在《肝主疏泄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五行认为肝属木,故以木性之升发、柔和、条达来阐述肝的疏通、升发的生理。本文阐释肝主疏泄的功能与机体生理、病理之关联,探讨肝主疏泄,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对机体的重要作用及影响。通过深入了解肝的疏泄功能与人体生理病理的联系,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从而对临床案例及日常养生等方面起到开拓思路的作用,无论在疾病的治疗还是养生之道方面,适当运用肝主疏泄的功能,使机体气机通畅,可以达到病体早愈,身体健康的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2年19期)

肝的生理病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肝心母子关系"是中医五行学说中肝心二脏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关系的生理描述,当"肝心母子关系"受到破坏时,即可出现母病及子、子病及母等病理现象。本文通过比较中西医学对肝心二脏关系的不同理解,阐述"肝心母子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的生理病理论文参考文献

[1].孙华胜,郑颖,吴耀南,梁惠卿.吴耀南从肝脾生理病理关系治疗腰痛的学术思想[J].辽宁中医杂志.2019

[2].赵国荣,唐菲,戴玉微,肖碧跃,艾碧琛.浅析中医五行“肝心母子关系”生理、病理及临床[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3].张中华.基于明清文献的肝的生理病理及治法探讨[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8

[4].邱翔,翟昭华.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病理生理基础及多模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2017

[5].笪茅敏.从中医证候表现及证型分布探讨干燥综合征与中医肝生理病理的关系[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6].王思朦,宫洪涛.从肝脾生理病理关系浅论肝脾同治的运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7].梁文静.以“肝主疏泄、调节情志”为核心四时节令的生理病理对照研究[D].山西中医学院.2015

[8].段钟平.慢加急性肝衰竭:从病理生理到临床实践[C].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9].李俊峰,段钟平.慢加急性肝衰竭:从病理生理到临床实践[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

[10].邢冬梅.肝主疏泄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J].中国医药科学.2012

标签:;  ;  ;  ;  

肝的生理病理论文-孙华胜,郑颖,吴耀南,梁惠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