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建筑物破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掏土纠倾试验,土体沉降,塑性区,土孔破坏机制
建筑物破坏论文文献综述
孙浩[1](2019)在《建筑物迫降纠倾法掏土孔破坏机制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物纠倾是指既有的建筑物由于某种原因偏离垂直位置发生倾斜,严重影响使用时所采取的纠倾扶正加固措施,以期恢复其正常使用功能。目前研究与实践最多的两种纠倾方法是迫降纠倾法和顶升纠倾法。本文对迫降纠倾法中掏土纠倾法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了在迫降纠倾过程中掏土孔周地基土的应力变化、孔周土体塑性区范围、掏土孔的形状变化、上部结构的沉降和倾斜以及试验过程中掏土孔内部的破坏机制等内容。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掏土后,上部结构的沉降分为两个阶段,沉降快速变化阶段和平稳变化阶段,沉降主要发生在掏土孔完成后的1-2个小时内,然后进入沉降平稳变化阶段,一般5小时内沉降基本不再变化。另外随孔间距变小,沉降值变大,土孔间距为450mm时,沉降量为600mm孔间距的1.4倍、上部结构倾斜率为1.84倍;当孔间距为300mm时,沉降量为600mm孔间距的2.5倍、上部结构倾斜率为600mm孔间距的2.68倍。(2)掏土后,土体周边土压力发生重分布,孔侧压力变大,根据与土体承载力对比,得到了孔周土体的塑性区影响范围。孔周土体塑性区主要在土孔的两侧区域范围内发展,土孔的上部和底部没有出现塑性区。(3)得到掏土孔内部的破坏机制。土孔上半部分基本没有落土,表面光滑,下半部分侧壁发生落土,产生变形,由于落土现象的产生,在土孔中间位置出现一条通长的线,定义为“土拱塑性绞线”。在掏土孔直径为300mm情况下,孔间距为600mm时,掏土孔只有轻微落土,掏土孔仍保持为圆形,孔间距为300mm及450mm时,掏土孔由圆形变为椭圆形。(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6-15)
徐军[2](2019)在《淮北某村建筑物破坏原因综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煤区建筑物损坏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淮北市某村房屋变形破坏这一情况,采用现场调查、钻探与取样、测试分析、数值模拟分析、综合研究等方法,对村庄房屋变形破坏特征、可能导致房屋变形破坏的采矿、疏排水、工程地质、房屋结构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综合分析了房屋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现场调查64户受损房屋,房屋破坏主要是开裂变形,损坏程度以轻度损坏为主,占比64%,在空间分布上无明显规律。(2)基于村庄附近的11001工作面矿井地质条件、采矿工艺等情况,利用概率积分法预计最大地表下沉值为0.76m,不会影响到村庄房屋;同时FLAC3D数值模拟,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其超前应力的最大影响距离为75m,工作面与村庄房屋的距离是240m,采空塌陷不会直接影响到房屋稳定性。(3)分析房屋地基和房屋结构,主要地基土层承载力较高,变形较小,且场地无砂土液化现象,地基稳定性较好;房屋以砖石结构为主,抗变形能力较差。(4)根据大井法对刘东煤矿抽排地下水影响范围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矿井疏排水影响半径约为339m,村庄大部分地段处在降落漏斗范围内。综上分析,矿井抽排水引起的大面积降落漏斗是村庄房屋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而且地基土为粉土,房屋结构简单,最终导致上部抗变形能力较差的民房产生以开裂变形为主的无规律破坏。图[26]表[13]参[65]。(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5)
万阳[3](2019)在《河北隆尧地裂缝活动下建筑物墙体破坏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隆尧地裂缝的发育,造成跨地裂缝建筑物的严重破坏,并已危及到当地居民日常生产与生活。因此,探究地裂缝活动下其上覆建筑物的变形破坏特征,对建筑物灾害治理及工程建设中的灾害设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进一步调查,分析了隆尧地裂缝对建筑物的破坏形式、破坏特征与破坏机理,概化了区内跨地裂缝建筑物破坏模式,总结了地裂缝活动对建筑物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数值模拟计算,探究地裂缝斜角度穿越建筑物时的墙体变形破坏响应,以及不同基础形式下上部结构的抗裂能力。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认识与结论:1、隆尧地裂缝带的地表延伸长度已扩展到35km,根据出露及走向情况可分为叁个段落。其中,西段长约11.5km,整体近东西向连续展布,且具有左旋走滑的特征。地裂缝在地表最大开裂宽度约20cm,最大垂直错距约30cm,最大左旋走滑位移达10cm;中段整体上分为南北两条地裂缝,北部裂缝长约1.2km,走向北东80°,南部地裂缝长约11.8km,走向由近东西向折为北东60°。地裂缝在地表最大开裂宽度约15cm,最大垂直错距约20cm,最大左旋走滑位移达8cm;东段长约11.5km,呈北东60°走向断续展布,并具有正断右旋走滑的运动特征。地裂缝在地表最大开裂宽度约30cm,垂直错动不明显,最大走滑位移达6cm。剖面上,探槽揭露出地裂缝具有“多分支、多期次”的特点,且具有同沉积破裂活动属性,反映出断层活动、沉积作用与裂缝活动具有统一的构造背景,受统一构造应力场控制。2、隆尧地裂缝具有典型的“叁向”运动特征。其中,以垂直错动位移为最大,水平拉张次之、水平扭动最弱,叁者的比值大约为:1:0.26:0.15。此外,地裂缝的活动特征具有明显的分段性。总体来看,西段活动最强,中段次之、东段最弱。其中,西段地裂缝的垂直位错速率约4.5cm/a,水平张拉速率约1.2cm/a,左旋走滑速率约0.6cm/a;中段地裂缝的垂直位错速率约3.5cm/a,水平张拉速率约0.9cm/a,左旋走滑速率约0.5cm/a;东段地裂缝活动较弱且断续分布,仅偶尔可见串珠状展布的塌陷坑,不易推算其活动速率。3、在地裂缝的“叁向”运动影响下,横跨裂缝的上部建筑物墙体以“弯、剪、扭”的组合受力形式为主,这种受力模式使得房屋建筑发生不同形式的开裂及“翘曲”变形。4、地裂缝活动带对建筑物破坏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裂缝活动方式与强度、裂缝带影响范围、带内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建筑物与地裂缝的位置交切关系等因素。其中,地裂缝活动方式与强度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动力因素;裂缝带影响范围是影响建筑物破坏程度的重要因素;裂缝带内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是加剧建筑物破坏的影响因素;与地裂缝的位置交切关系是影响建筑物破坏形式的直接因素。5、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隆尧地裂缝穿越房屋基础时,墙体的变形破坏起始于墙体与下部裂缝相交位置处,并以斜裂缝的方式向上递进扩展,其倾向与地裂缝倾向相反。总体来看,当地裂缝穿越房屋时,房屋“前、后”墙体的破坏方式与破坏范围有着明显的差异。相比于前墙的变形破坏,后墙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且随着裂缝走向与房屋交切角的增大,这种滞后效应逐渐减弱。此外,除了主墙(前、后墙)明显的变形破坏以外,其侧墙墙趾处也出现相应的塑性应变区,且随着裂缝走向与房屋交切角的增大,侧墙的塑性区逐渐减小。相比于筏板基础,条形基础的建筑物破坏更加严重,因此对横跨地裂缝的建筑物来说,采用筏板基础要更加合理。(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5-01)
张鑫,邓祥文,岳庆霞[4](2019)在《建筑物掏土纠倾法孔周土压力和破坏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掏土孔孔周土受力与变形以及破坏模式是建筑物纠倾研究的关键问题,影响纠倾设计中掏土孔直径及掏土孔间距等参数的确定。为了研究建筑物掏土纠倾法掏土孔周土压力变化、掏土孔破坏模式以及地基的沉降情况,设计并制作了可用于模拟掏土纠倾的模型箱,对掏土孔直径为200 mm,孔间距分别为400、600、800 mm的纠倾模型进行试验,分析了由于掏土孔开挖引起的地基土沉降及倾斜率。研究结果表明:掏土孔的破坏呈现立式椭圆、卧式椭圆及近似圆形叁种破坏模式;通过孔侧和孔上部压力的变化,发现孔周土压力发生转移,从孔上部土压力向孔侧边土体转移,孔顶土压力减小,孔侧土压力增加,形成土拱效应;随着孔间距增加,土体形成稳定拱脚,从而不利于纠倾工程回倾;通过试验结果,建议孔间距为2~3倍掏土孔直径。(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聂永鹏,倪万魁,刘魁,赵阳,李康[5](2019)在《陕西延安某老滑坡场地上建筑物破坏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陕北地区土地资源匮乏。随着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老滑坡上修建各种建筑物与构筑物以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成趋势,但此举导致的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变形破坏现象,对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本文针对延安某处大型老滑坡体上民用建筑群墙面开裂及墙体前鼓病害,在现场调查基础上,开展建筑物变形破坏机理分析;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在建筑物附加荷载下老滑坡以及地基土体的应力应变发展规律,揭示了建筑加载下老滑坡稳定性的变化趋势和建筑物变形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修建建筑物后老滑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并未发生整体复活现象;老滑坡场地上的不均匀地基在建筑物附加荷载下产生较大差异沉降是造成建筑物墙面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老滑坡场地内第四级台阶的加载变形引起了临近台阶边缘建筑物的墙体前鼓。(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祖银[6](2019)在《水利工程泄水建筑物磨蚀破坏的防治与修补》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水利工程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利工程都得到了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水利工程长期运转过程中,因为外界环境容易出现损坏。其中含沙水流对泄水建筑物磨蚀是最常见的问题,对水利工程质量造成了破坏。本文对此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指出了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提出了相关的修复策略,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修复效果,对水利工程修复工作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08期)
孙书静[7](2019)在《化工建筑物腐蚀破坏原因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工建筑物很容易受到环境中各种化学介质的侵蚀破坏,影响其使用寿命。总结分析化工建筑物的腐蚀原因,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延长其寿命,对老企业技改或者新建企业施工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建设》期刊2019年01期)
万阳,马润勇,王林清,常江,王志浩[8](2019)在《河北隆尧跨地裂缝建筑物破坏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野外调查,隆尧地裂缝具有正断拉张,左旋错动的特征,且造成跨地裂缝建筑物的严重破坏。本文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法建立叁维数值模型,在总结墙体破坏力学机理的基础上,探究地裂缝以不同角度穿越建筑物时墙体的变形特征以及破坏方式。结果表明:当地裂缝以不同角度穿越建筑物时,建筑物"前后"墙体的破坏方式与特征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后墙的破坏范围大于前墙,但其变形破坏滞后于前墙;伴随地裂缝的持续活动,侧墙墙趾处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影响破坏,且滞后于主墙。随着地裂缝与建筑物夹角的增大,侧墙的变形破坏程度逐渐减小,而主墙的变形破坏越来越集中于二者相交位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郑美玉,赵小宇,彭博,孔凡丹,李凯[9](2018)在《季节冻土区渠系建筑物冻害破坏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季节冻土区渠系工程阐述冻害破坏的类型,分析冻害破坏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8年12期)
芦姗姗[10](2018)在《水工建筑物的破坏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工建筑物变的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世界上水工建筑物最多的国家之一。水工建筑物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非常容易受到破坏,对建筑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危害人们的生命。本文就将对水工建筑物的破坏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相关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8年19期)
建筑物破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煤区建筑物损坏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淮北市某村房屋变形破坏这一情况,采用现场调查、钻探与取样、测试分析、数值模拟分析、综合研究等方法,对村庄房屋变形破坏特征、可能导致房屋变形破坏的采矿、疏排水、工程地质、房屋结构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综合分析了房屋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现场调查64户受损房屋,房屋破坏主要是开裂变形,损坏程度以轻度损坏为主,占比64%,在空间分布上无明显规律。(2)基于村庄附近的11001工作面矿井地质条件、采矿工艺等情况,利用概率积分法预计最大地表下沉值为0.76m,不会影响到村庄房屋;同时FLAC3D数值模拟,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其超前应力的最大影响距离为75m,工作面与村庄房屋的距离是240m,采空塌陷不会直接影响到房屋稳定性。(3)分析房屋地基和房屋结构,主要地基土层承载力较高,变形较小,且场地无砂土液化现象,地基稳定性较好;房屋以砖石结构为主,抗变形能力较差。(4)根据大井法对刘东煤矿抽排地下水影响范围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矿井疏排水影响半径约为339m,村庄大部分地段处在降落漏斗范围内。综上分析,矿井抽排水引起的大面积降落漏斗是村庄房屋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而且地基土为粉土,房屋结构简单,最终导致上部抗变形能力较差的民房产生以开裂变形为主的无规律破坏。图[26]表[13]参[6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建筑物破坏论文参考文献
[1].孙浩.建筑物迫降纠倾法掏土孔破坏机制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2].徐军.淮北某村建筑物破坏原因综合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3].万阳.河北隆尧地裂缝活动下建筑物墙体破坏特征分析[D].长安大学.2019
[4].张鑫,邓祥文,岳庆霞.建筑物掏土纠倾法孔周土压力和破坏特性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9
[5].聂永鹏,倪万魁,刘魁,赵阳,李康.陕西延安某老滑坡场地上建筑物破坏机理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9
[6].张祖银.水利工程泄水建筑物磨蚀破坏的防治与修补[J].建材与装饰.2019
[7].孙书静.化工建筑物腐蚀破坏原因及对策[J].石油化工建设.2019
[8].万阳,马润勇,王林清,常江,王志浩.河北隆尧跨地裂缝建筑物破坏特征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9
[9].郑美玉,赵小宇,彭博,孔凡丹,李凯.季节冻土区渠系建筑物冻害破坏及防治措施[J].江西建材.2018
[10].芦姗姗.水工建筑物的破坏及防治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