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然CD4~+ CD25~+ Treg细胞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武星星[1](2021)在《MG患者调节性T细胞线粒体自噬异常的分子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MG患者调节性T细胞线粒体自噬异常的分子机制,为探索新的MG特异性治疗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与处理:选取15例临床确诊的MG患者,抽取外周血30m L,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出单个核细胞,然后再用CD4+CD25+Treg分离试剂盒从PB MC中分离出Treg细胞。将MG患者的Treg细胞分为不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组、经CC CP处理培养组、经Cs A处理培养组、经CCCP+MHY1485处理培养组、经Cs A+Rap amycin处理培养组,体外培养4小时。(2)用线粒体绿色荧光探针处理各组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线粒体质量受损的细胞比率。(3)将各组细胞用活性氧探针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平均活性氧水平和活性氧水平正常的细胞比例。(4)各组细胞采用AV+PI染料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凋亡情况。(5)提取对照组、CCCP组、Cs A组、CCCP+MHY1485组、Cs A+Rapamycin组细胞总蛋白,通过Wes系统检测各组细胞AKT和p70s6k的蛋白磷酸化水平。(6)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细胞内线粒体质量情况:对照组、CCCP组、Cs A组、CCCP+MHY1485组、Cs A+Rapamycin组线粒体质量水平分别为(24.91±1.67)%、(15.44±1.54)%、(35.67±1.01)%、(28.30±3.42)%、(9.85±1.02)%。与对照组相比,CCCP组线粒体受损细胞所占比例减少,Cs A组线粒体受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加(P<0.05);与CCCP组相比,CCCP+MHY1485组线粒体受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P<0.05);与Cs A组相比,Cs A+Rapamycin组线粒体受损细胞所占比例减少(P<0.05)。(2)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对照组平均活性氧水平为(2.36±0.36)×104,活性氧正常的细胞比例为(88.22±0.21)%;CCCP组Treg细胞平均活性氧水平为(1.58±0.27)×104,活性氧正常细胞比例为(91.19±0.61)%;Cs A组平均活性氧水平为(6.98±0.34)×104,活性氧正常细胞比例为(40.58±1.83)%;CCCP+MHY1485组平均活性氧水平为(3.03±0.52)×104,活性氧正常细胞比例为(85.04±0.95)%;Cs A+Rapamycin组平均活性氧水平为(4.27±0.44)×104,活性氧正常细胞比例为(80.91±1.13)%。与对照组相比,CCCP组活性氧水平降低,Cs A组活性氧水平升高(P<0.05);与CCCP组相比,CCCP+MHY1485组活性氧水平升高(P<0.05);与Cs A组相比,Cs A+Rapamycin组活性氧水平下降(P<0.05)。(3)细胞凋亡水平:与对照组(9.86±0.21)%比较,CCCP组(4.98±0.49)%细胞凋亡水平降低,Cs A组(16.64±0.77)%细胞凋亡水平升高(P<0.05);与CC CP组相比,CCCP+MHY1485组(9.63±0.77)%细胞凋亡水平升高(P<0.05);与C s A组相比,Cs A+Rapamycin组(8.94±0.54)%细胞凋亡水平降低(P<0.05)。(4)各组AKT和p70s6k的蛋白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CCCP组AKT和p70s6k的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Cs A组AKT和p70s6k的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与CCCP组相比,CCCP+MHY1485组AKT和p70s6k的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与Cs A组相比,Cs A+Rapamycin组AKT和p70s6k的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结论:MG患者Treg细胞中AKT、p70s6k磷酸化水平升高。体外调控MG患者Treg细胞不同线粒体自噬状态,AKT、p70s6k磷酸化水平不同。体外调控AKT、p70s6k磷酸化水平,MG患者Treg细胞线粒体质量、活性氧、凋亡状态不同。MG患者Treg细胞线粒体自噬异常可能与AKT、p70s6k磷酸化导致mTOR通路异常激活有关。
李青[2](2021)在《ILT4通过调控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诱导肺腺癌的免疫逃逸》文中研究指明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文献报道,过去的40年里,肺癌的5年生存率小于21%。肺腺癌(Lungadenocarcinoma,LUAD)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最重要的亚型,发病率逐渐增多,成为备受关注的NSCLC亚型。伴随着靶向治疗的出现,晚期LUAD患者的5年总生存有所改善,但仍面临靶向药物耐药、获益人群受限、缓解率不高等问题。以PD-1/PD-L1、CTLA-4等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checkpointblockade,ICB)及以抗原嵌合受体T细胞(CAR-T)治疗为代表的过继性T细胞转移(ACT)治疗的出现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而目前PD-I/PD-L1抑制剂在实体瘤的临床有效率及瘤种反应率不尽相同。单纯抗PD-1/PD-L1免疫治疗在晚期NSCLC的客观有效率仅为20%,除了患者选择不足和肿瘤自身免疫原性低外,复杂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包括抑制性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和代谢物,以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数量和功能下降,是T细胞免疫和有效ICB治疗的主要障碍。因此,寻找新的免疫检查点分子作为替代或补充,以突破肿瘤免疫抑制性屏障,逆转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亟需解决的问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是肿瘤免疫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是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参与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最重要的免疫细胞,如何提高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的浸润水平及功能是当下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成熟T淋巴细胞膜表面可表达CD3分子,根据T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不同,T细胞可分为CD3+CD4+T细胞和CD3+CD8+T细胞二个亚群。CD4+T淋巴细胞,通过与外源性抗原肽-MHCII分子结合发挥辅助作用;CD8+T淋巴细胞,主要与内源性抗原肽-MHC-I分子结合、活化,借助于颗粒酶、穿孔素等发挥特异性杀伤功能,是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效应细胞。目前研究表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特别是CD4+Th1和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的存在与肿瘤患者较好的预后及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相关。FOXP3是Tregs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它不仅控制其表型,而且维持其免疫抑制功能,是应用最广泛的Treg标记。Treg通常通过接触依赖方式抑制Teffertor、NK或APC的激活,或通过分泌IL-10、TGF-β等抑制因子介导免疫抑制功能。目前大部分研究表明,在绝大多数肿瘤类型中,细胞毒性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如细胞毒CD8+T细胞、Th1导向的CD4+T细胞、三级淋巴结构(TLSs,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的存在与良好的临床结果相关。相反,Tregs表达者预后较差。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Tregs和抑制性检查点分子等复杂的免疫抑制因子可以限制T细胞的浸润和杀伤能力,而这对于肿瘤的根除至关重要。因此,开展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对肿瘤的免疫治疗尤为重要。ILT4作为免疫球蛋白样转录子抑制性受体的一种,主要在髓系固有细胞(DC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中表达,通过与经典或非经典组织相容复合体I类分子(MHC-I)结合,在维持母婴免疫耐受、器官移植耐受及炎症反应中发挥重大作用。研究表明,免疫细胞中ILT4的表达可有效抑制CD4+T细胞、CD8+细胞毒T细胞、NK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活性,同时亦能诱导不同类型Treg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其虽在免疫学研究中取得十足的进展,但在肿瘤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研究发现ILT4在NSCLC、白血病、乳腺癌、食管癌、胰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中存在表达,且与恶性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等多种恶性生物学行为息息相关。此外,ILT4在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中高表达,可促进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s,TAM)的M2极化,在创造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肿瘤源性ILT4对实体肿瘤免疫抑制性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尚无报道。研究目的1.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大数据统计分析ILT4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T细胞浸润与亚群分布的相关性,以及二者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明确ILT4对免疫抑制微环境的调控作用。以此为基础构建肺腺癌患者预后Nomogram列线图模型,为患者预后的预测提供量化工具。2.体外利用CD3+、CD4+和CD8+T细胞及敲低/过表达ILT4的肺腺癌细胞株构建T细胞-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应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旨在探讨肿瘤源性ILT4抑制T细胞浸润的可能机制。方法1.收集216例经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病理科诊断明确的原发性肺腺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并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获得入组患者的生存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其ILT4及CD3、CD4、CD8、FOXP3在肿瘤癌巢及间质的表达情况;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和GEO公共数据库统计分析ILT4与肺腺癌预后的关系。其次,分别统计ILT4的表达与上述T淋巴细胞亚群在癌巢及间质的分布密度关系,探讨ILT4与T淋巴细胞两者共表达对肺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2.利用KM-plotter在线工具(http://kmplot.com/)数据库分析肺腺癌患者ILT4的生存情况。对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的720例和461例LUAD患者分别进行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析。自动选择每个队列的最佳截止值,其他所有参数均为默认设置。从GEO数据库下载LUAD患者的基因表达谱(GSE50081;https://www.ncbi.nlm.nih.gov/geo/query/acc.cgi?acc=GSE50081),GSE50081的基因注释基于微阵列平台GPL570,对127个L UAD样本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对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队列,泛癌的RNASeq数据从UCSC xena下载(https://xenabrowser.net/datapages/),共纳入515个样本。用ssGSEA函数对R package GSVA中的Treg浸润评分进行量化。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ILT4表达与Treg浸润的相关性。3.利用患者临床病理资料、ILT4的表达状况、CD3、CD4、CD8及FoxP3在癌巢及间质的表达数据创建可评估患者预后生存的诺谟图。其中,利用Lasso回归,基于Lambda.1se筛选有意义的指标,将能够反应免疫微环境状态(即ILT4的表达状况、CD3、CD4、CD8及FoxP3在癌巢及间质的表达数据)的这些自变量与其回归系数组成一个计算评分,即为lasso系数。将lasso回归筛选得到的指标联合临床病理参数制作诺谟图,以估算NSCLC患者2年和3年的生存率。其中模型的构建采用R语言3.0.1(R Foundation for Statistical Computing,Vienna,Austria)和glmnet package进行LASSO Cox回归模型分析,并运用图形校准法检验模型的一致性/标定度(Calibration)及C-Index值评价模型的区分度。4.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分别敲低/过表达LUAD细胞系-H1975中ILT4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RT-PCR方法分别检测ILT4的转染效率。然后,运用Ficoll-Paque分离液分离健康志愿者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采用相应T细胞亚群磁珠分选试剂盒分选并利用CD3单抗活化人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将敲低/过表达ILT4的LUAD H1975细胞系(H1975-shILT4与H1975-ILT4)分别与活化的CD3+、CD4+及CD8+T细胞按2:1比例共培养48h。然后,分离共培养之后的T细胞。分别利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体系中T淋巴细胞亚群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1.ILT4在LUAD高表达,正常邻近组织低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较差的PFS、OS相关。此外,ILT4的表达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的减少有关。进一步行T细胞亚群分析显示,ILT4高表达肿瘤中癌巢和间质中浸润的CD8+T淋巴细胞的减少,Treg浸润增加,而与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浸润密度无关。同时ILT4highCD8low/ILT4highTreghigh肺腺癌患者的OS更差。因此,ILT4与CD8/Treg联合相比任何单一标记具有更好的生存预测价值。2.根据Lasso回归筛选所得免疫指标联合临床参数构建的诺谟图模型可以有效的预测患者2年及3年的生存率,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可定量的方法来预测肺腺癌患者的2年、3年生存概率。3.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敲低/过表达肺腺癌细胞H1975中ILT4的转染效率满意。敲低H1975细胞中ILT4表达后,CD3+、CD8+T细胞增殖活性增加,而凋亡比例明显减少。而过表达H1975细胞中ILT4后,CD3+、CD8+T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抑制,凋亡比例明显增加。但两组中均未观察到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浸润变化。结论1.肿瘤源性ILT4的表达与肺腺癌免疫抑制T淋巴细胞亚群的浸润和不良的临床预后相关。提示ILT4可能成为LUAD患者潜在的免疫治疗靶点和预后生物标记物。同时,ILT4与CD8/Treg联合可作为评估LUAD患者预后的更佳指标。2.根据Lasso回归筛选所得免疫指标联合临床参数构建的诺谟图模型可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可定量的方法来预测肺腺癌患者生存概率。3.肿瘤源性ILT4通过调控T细胞亚群增殖、凋亡诱导肺腺癌的免疫逃逸。
李志[3](2021)在《IL-28B通过下调调节性T细胞抗肝癌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癌症数据显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病率在世界癌症中占第6位,死亡率占第3位。肝癌的治疗目前仍是全球医疗的一大挑战,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 cells)具有抑制抗肿瘤免疫的作用,因此抑制Treg成为HCC免疫治疗的潜在策略。IL-28B是IFN-λ成员之一,已报道IL-28B具有抗肿瘤作用且下调Treg,但目前仍不清楚其抗肿瘤的免疫机制。因此本文评价IL-28B下调Treg对小鼠肝癌的治疗效应,阐明其对免疫微环境中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并研究IL-28B在体外对Treg生成的影响。研究方法(1)利用HEK 293细胞扩增腺病毒载体rAd-mIL-28B,PCR鉴定目的基因,TCID50法测定病毒滴度。(2)MTT法检测IL-28B体外对宫颈癌TC-1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3)第0天BALB/c雌性小鼠皮下注射1 × 106个小鼠肝癌H22细胞,分别于第4、7和10天瘤内注瘤组织、脾脏、肺脏、肝脏和胸腺湿重;取肿瘤组织HE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注射1 × 108 PFUs rAd-mIL-28B,测量肿瘤直径。第1 1天处死小鼠,称量肿分离脾脏和肿瘤组织的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er,FCM)检测T细胞CD4、CD8、Foxp3和PD-1分子的表达;分离血清及制备肿瘤组织匀浆,蛋白芯片技术检测Th1、Th2、Th17、IL-10和单核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4)分离BALB/c小鼠脾细胞,利用CD3单抗/CD28单抗、IL-2、TGF-β诱导生成iTreg细胞,在此诱导条件下加入IL-28B培养3天后,FCM检测CD4、CD25 和 Foxp3 分子,RT-PCR 检测 Foxp3 和 PD-1 mRNA 水平,ELISA 检测细胞培养上清IL-10水平。(5)构建H22荷瘤小鼠,每天给予E2-a灌胃治疗,剂量为100 mg/kg/day并于第4、7和10天瘤内注射1 × 108 PFUs rAd-mIL-28B,测量肿瘤直径。第11天处死小鼠,称量肿瘤组织湿重;取肿瘤组织HE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分离脾脏和肿瘤组织的淋巴细胞,FCM检测T细胞CD4、CD8、Foxp3和PD-1分子的表达;分离血清蛋白芯片技术检测Th1、Th2、Th17、IL-10和单核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研究结果(1)PCR法鉴定扩增的腺病毒载体rAd-mIL-28B含有IL-28B基因,TCID50法检测 rAd-mIL-28B 滴度为 1 × 1010.6 PFU/ml,rAd-EGFP 滴度为 1 X 109.55 PFU/ml。(2)MTT试验证明50 μg/ml IL-28B和100 μg/ml IL-28B作用宫颈癌TC-1细胞72h后,OD值分别为0.80±0.09和0.85±0.08,低于阴性对照组(0.92±0.06)(p<0.05)。(3)在肝癌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中,rAd-mIL-28B组肿瘤体积为796.74 ±447.58 mm3,低于 rAd-EGFP 组(1415.27±513.37 mm3)(p<0.05);rAd-mIL-28B组平均肿瘤重量为 0.63±0.30 g,低于 rAd-EGFP 组(1.16±0.34 g)(p<0.05),抑瘤率为 45.69%;肿瘤组织HE染色后,rAd-mIL-28B组可见肿瘤细胞坏死;rAd-mIL-28B 组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 CD8+T 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8.65±5.49%)高于未治疗组(3.21±1.45%)(p<0.05);与 rAd-EGFP 组相比,rAd-mIL-28B 组 TME 中 Foxp3+T 和 CD4+Foxp3+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rAd-mIL-28B组脾脏CD4+Foxp3+占CD4+T 细胞的比例为 16.78±2.93%,低于 rAd-EGFP 组(21.47±4.17%)(p<0.05);rAd-mIL-28B组脾脏中CD4+PD-1+T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为1.46±0.08%,明显低于 rAd-EGFP 组(2.40±0.31%)(p<0.05);与 rAd-EGFP 组相比,rAd-mIL-28B 组血清 CXCL13,ICAM-1,MCP-5 和 IL-7 水平降低(p<0.05),rAd-mIL-28B肿瘤组织内IL-15和sFasL的表达降低(p<0.05)。(4)与未刺激的脾细胞相比,脾细胞刺激组(500 ng/ml CD3单抗/CD28单抗、5 ng/ml IL-2和1.25 ng/ml TGF-β)培养三天后,Foxp3+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增加(p<0.05)。与脾细胞刺激组相比,加入50 ng/ml IL-28B后,Foxp3+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下降,Foxp3 mRNA的水平显着降低(p<0.05),PD-1 mRNA的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细胞培养上清IL-10的水平显着降低(p<0.05)。(5)E2-a联合rAd-mIL-28B作用于H22荷瘤小鼠后抑制了肿瘤体积(p<0.05);与未治疗组相比,E2-a 联合 rAd-mIL-28B 组 TME 中 Foxp3+、CD4+Foxp3+、CD8+Foxp3+和PD-1+Foxp3+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血清细胞因子IL-1α、IL-12p40、TNFRI 明显降低,而 MIP-1γ 明显升高(p<0.05)。研究结论(1)rAd-mIL-28B可通过下调H22荷瘤小鼠Treg抑制肿瘤生长。(2)rAd-mIL-28B可影响H22荷瘤小鼠肿瘤免疫微环境。(3)IL-28B具有体外直接抑制Treg细胞生成的作用。(4)rAd-mIL-28B联合E2-a未增强E2-a的抗肿瘤作用。
饶杰[4](2021)在《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其功能亚群的相关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和比较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及其不同功能亚群在健康对照人群、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cular myasthenia gravies,oMG)患者组和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eneralized myasthenia gravies,gMG)患者组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reg细胞及各功能亚群在oMG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对照人群、首诊的oMG患者和gMG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流式细胞技术对上述研究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层(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的CD3+CD4+T细胞,CD3+CD4+CD25+Treg细胞,CD3+CD4+CD25+Foxp3+Treg细胞、CD3+CD4+CD25+Foxp3hiCD45RA-aTreg,CD3+CD4+CD25+Foxp3lo CD45RA-n-s Treg细胞及CD3+CD4+CD25+Foxp3lo CD45RA+rTreg细胞百分比进行检测,分析和比较Treg细胞及其各功能亚群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CD3+CD4+T细胞比例在oMG患者组PBMCs中的表达比例与gMG患者组、健康对照组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91,P=0.262),然而,健康人群组外周血PBMCs中CD3+CD4+T细胞表达比例要低于gMG患者组(P<0.05);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PBMCs中的CD4+CD25+Treg细胞要低于oMG患者组和gMG患者组(P<0.05),但oMG患者组和gMG患者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gMG患者组和oMG患者组中的CD3+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要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oMG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BMCs中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要高于gMG患者组(P<0.05);gMG患者组和oMG患者组中的rTreg在外周血PBMC的CD3+CD4+CD25+Treg中比例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oMG患者组与gMG患者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aTreg细胞在oMG患者组外周血PBMCs的CD3+CD4+CD25+Treg中的比例要高于gMG患者组(P<0.05),但两者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gMG患者组外周血PBMCs中的n-s Treg细胞的比例要高于健康对照组和oMG患者组(P<0.05),且oMG患者组中n-s Treg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Treg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和功能变化导致的负向免疫调节功能受损可介导oMG的触发及其进展为gMG。
严唯[5](2021)在《TLR2介导的调节性T细胞分化影响烟曲霉肺损伤的作用和机制探讨》文中认为背景: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是在自然环境中年普遍存在的条件性致病真菌。近年来由于实体器官移植、糖皮质激素以及广谱抗生素等治疗的广泛应用,侵袭性曲霉病患者人数逐年上升。面对宿主体内苛刻的生存环境,真菌已形成一系列对应机制,以有利于自身生长发育,减弱被宿主免疫反应破坏避免降解,这也是近年来烟曲霉抗真菌耐药性逐年递增的原因之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所具有的负向炎症免疫调节作用也可能成为限制宿主炎症促进免疫耐受和免疫逃逸的因素。在烟曲霉感染中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参与识别烟曲霉细胞壁成分调节宿主免疫反应。已有证据表明TLR2是T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受体,可以参与调控Treg细胞分化增殖。而对于免疫功能正常条件下,烟曲霉感染后Treg细胞的作用以及TLR2介导Treg细胞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TLR2在烟曲霉诱导的肺损伤中对调节性T细胞调控作用以及机制探讨。方法:培养标准烟曲霉菌株AF293(Aspergillus fumigatus Fresenius293),利用气管滴注法构建野生型(wild type,WT)和TLR2缺陷(TLR2-/-)小鼠烟曲霉肺部感染模型,通过腹腔注射CD25抗体抑制小鼠体内Treg细胞,体外实验采用小鼠脾细胞中分离提取的CD4+T细胞进行TLR2抑制剂C16H15NO4(C29)处理。通过显微镜观察小鼠肺组织真菌感染以及病理改变情况,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测定肺组织真菌负荷,ELISA试剂盒检测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6和CCL2表达水平,q-PCR检测肺部Foxp3、TLR2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肺部Foxp3和TLR2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结果:HE染色显示,小鼠气管滴注烟曲霉孢子后72小时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升高(p<0.0001),TNF-α(p<0.0001),IL-6(p<0.0001)和CCL2(p<0.001)在感染后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烟曲霉感染小鼠脾脏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比增加(p<0.0001),肺部Foxp3 m RNA(p<0.01)和蛋白(p<0.05)表达水平上调。小鼠腹膜内注射CD25抗体后脾脏中Treg细胞比例降低(p<0.0001)。Tregs抑制组在烟曲霉感染后24小时,血管周围的炎性细胞减少,与对照组相比,组织病理学评分下降(p<0.05),小鼠肺部烟曲霉负荷轻度减轻(p<0.05)。与WT对照组相比,烟曲霉感染后72小时野生型小鼠肺组织中TLR2表达上调(p<0.01)。在免疫正常条件下与WT小鼠相比,感染72小时后TLR2-/-小鼠肺损伤有所降低(p<0.05)。基础状态下,TLR2缺陷小鼠脾组织中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下降(p<0.0001),肺部Foxp3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烟曲霉感染后TLR2-/-小鼠脾脏中Treg细胞占比仍然低于WT感染组(p<0.01),肺部Foxp3的表达降低(p<0.05)。在体外实验中,C29干预后,CD4+T细胞中分化为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下降(p<0.0001)。结论:烟曲霉通过激活TLR2介导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引起肺曲霉菌感染小鼠肺损伤持续加重,这可能是逃避烟曲霉宿主防御的潜在机制。
陈忠彪[6](2021)在《CD4+CD25+CD127low细胞/CD4+T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我国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仍然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及未经正规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较多,全球肝癌每年的总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有约50%源自中国。同时因肝癌的恶性程度高,放化疗效果不佳,术后转移和复发率高,预后差等因素严重增加疾病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肝细胞性肝癌发病早期以根治性手术治疗为主,但中晚期患者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随着相关研究的进行,肝癌的免疫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临床试验的失败使我们对肝癌患者的免疫耐受提出了想法,本实验主要研究肝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low)在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分布情况,探究其于肝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以期为肝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流式检测我科确诊肝癌患者外周血各种免疫细胞分布情况:收集我科确诊为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肘静脉血于经肝素钠预处理过真空试管内,并立即进行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过程,在流式细胞仪特定的模式下对荧光抗体染色样品处理,获取、分析和保存结果,最终得出不同肝癌患者CD4+T淋巴细胞群CD4+CD25+CD127表达情况,并对CD4+CD25+CD127low细胞/CD4+T在肝癌中的表达增加与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2)临床资料的获取: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细胞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确诊),并与(1)中的检查匹配,共103例,病例资料: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血压,糖尿病等);既往病史(腹部手术史,感染病史,免疫治疗史等)和未经治疗前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AFP值等);术后病理情况(肝硬化,包膜完整性,肿瘤数目,肿瘤直径,血管侵犯,门静脉栓子等)。(3)统计分析:用SPSS 22.0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定量资料的描述采用(???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的描述采用绝对数或相对数,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模型,并采用R3.6.3软件制作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1)CD25-FITC和CD127-PE筛选出CD4+CD25+CD127low细胞/CD4+T正常范围:4.29-6.17%;(2)基于正常人群的CD4+CD25+CD127low细胞/CD4+T百分比范围,纳入研究的肝癌患者CD4+CD25+CD127hi细胞/CD4+T非增高组83(81%)例,增高组20(19%)例、CD4+CD25+CD127low细胞/CD4+T非增高组82(80%)例,增高组21(20%)例;(3)研究的103例病例中,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86岁,平均年龄:59.0?11.7岁;单因素分析发现甲胎蛋白与CD4+CD25+CD127low细胞/CD4+T增高相关(P<0.05),与Hbs Ag、HBV-DNA、肿瘤数目、肿瘤直径、肝硬化、门脉癌栓等因素无关;(4)将单因素中P<0.2变量纳入多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CD4+CD25+CD127low细胞/CD4+T的增高与甲胎蛋白阴性、肝硬化,多发肿瘤呈正相关。(5)Nomgram预测模型结果:肿瘤直径越大,数目越多合并同时合并肝硬化,伴有HBV-DNA<1000、抗病毒治疗干预等条件的情况下,则预示着在HCC患者中CD4+CD25+CD127low细胞/CD4+T增高的概率越大;而AFP值越高,则预示着在HCC患者中CD4+CD25+CD127low细胞/CD4+T增高的概率越小。结论AFP阴性、肿瘤单发、肝硬化的HCC患者CD4+CD25+CD127lowT细胞/CD4+T明显增高,与其预后不良相关。
王宇,周建松,许敏[7](2021)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与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分析CD4+CD25+Foxp3+调节性T(Treg)细胞与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78例(肺癌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以流式细胞仪测定所有入组对象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CD4+CD25+Treg细胞、CD4+T细胞、CD4+CTLA-4+T细胞,分析肺癌组上述指标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比较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各指标变化及不同预后(2年生存或死亡)患者各指标差异,分析CD4+CD25+Foxp3+Treg及其他各细胞预测肺癌预后的价值。结果肺癌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CD4+CD25+Treg细胞、CD4+CTLA-4+T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高,CD4+T细胞比例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组化疗后CD4+CD25+Foxp3+Treg细胞、CD4+CD25+Treg细胞、CD4+CTLA-4+T细胞比例低于化疗前,CD4+T细胞比例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组中不同年龄、不同肺癌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病理类型患者CD4+CD25+Foxp3+Treg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入院时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CD4+CD25+Treg细胞、CD4+CTLA-4+T细胞比例均较存活组高,而CD4+T细胞比例低于存活组(P<0.05);CD4+CD25+Foxp3+Treg细胞预测肺癌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5,高于CD4+CD25+Treg细胞(0.797)、CD4+T细胞(0.799)、CD4+CTLA-4+T细胞(0.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与肺癌患者发病、化疗疗效、预后有密切关系,可能与肺癌患者免疫抑制及肿瘤进展相关。
胡欣彤[8](2020)在《巨噬细胞及T细胞亚群在肺癌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最新癌症报告》中指出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约为78.7万例,发病率为57.26/10万,中标率为35.96/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城市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农村,且年龄别死亡率变化趋势和发病相似,随年龄增加逐渐上升。肺癌已成为对我国国民健康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加深对肺癌发病和进展机制的认识,有助于加快攻克肺癌的预防、早期发现和相关治疗的脚步。已知的肺癌类型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两大类。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5%,与SCLC相比其癌细胞生长分裂较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而SCLC具有恶性程度高、倍增时间短、转移早等特点,虽对化疗、放疗敏感,但易复发,且多数确诊时已经广泛转移,故SCLC往往很难治愈,其死亡率居高不下。SCLC与NSCLC在病理、临床特点、治疗方案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大量的研究表明异常的免疫应答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深入了解SCLC和NSCLC的免疫应答的差异,将有助于肺癌的个体化诊疗。肿瘤浸润的巨噬细胞在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巨噬细胞传统定义为经典活化型(M1型)和替代活化型(M2型)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主要分泌白介素(interleukin,IL)-12等促炎因子来清除细菌和肿瘤细胞。M2型巨噬细胞,主要分泌IL-10,参与组织修复、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Ang Yuan等在2015年揭示了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对肺癌细胞具有相反的作用,提示M1/M2极化可能作为肺癌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Almatroodi S A等人的研究表明,巨噬细胞的异常极化与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随后,Iriki团队研究发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通过激活STAT3与SCLC细胞相互作用从而促进肿瘤进展。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多数来源于外周循环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然而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在SCLC和NSCLC中的分布差异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T细胞为主的适应性免疫在肺癌免疫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传统标记为CD4+CD25+Foxp3+的Treg是一类控制体内自身免疫反应的T细胞亚群,在维持免疫稳态和预防自身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既往研究表明,NSCLC患者的疾病进展与外周循环血液中明显增多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相关。此外,近年来基于T细胞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前景。大量研究表明程序性死亡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PD)-1细胞在癌症免疫逃避中起着重要作用。2015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了NSCLC相关的抗PD-1免疫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形成于生发中心,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外周循环血液辅助性T细胞(Peripheral helper T cells,Tph)与Tfh细胞功能类似,同样表达PD-1表面分子,能够辅助诱导浆细胞分化,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Tph细胞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Treg细胞、PD-1+Tfh细胞以及Tph细胞在肺癌中的变化及潜在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目的:研究SCLC和NSCLC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和外周循环血液中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Treg细胞、PD-1+Tfh细胞及Tph细胞的频数变化、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探究上述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疾病的进展或预后的潜在相关性。以期为肺癌的个体化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所有SCLC和NSCLC患者的诊断是依据2015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中的诊断标准。并按照2012年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临床实践指南中提出的TNM分期系统进行分期。1.纳入32例SCLC和35例NSCLC患者以及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1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作为对照组(control subjects,CS)。同时采集受试者的肺泡灌洗液及外周血。通过单个核细胞提取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受试者外周血、肺泡灌洗液中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标记物CD14/CD206/IL-10/IL-12的表达水平。采用微量样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血清和灌洗液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L-10的含量,并分析上述细胞和因子在实验组内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2.与方法1为同一批受试者。通过单个核细胞提取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受试者外周血、肺泡灌洗液中的Treg细胞标记物CD3/CD4/CXCR5/CD25/Foxp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上述细胞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3.由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各细胞亚群的频数和表型时,所需要外周血的数量较多,不符合伦理要求。因此,我们第三部分实验纳入的患者及对照组与前两部分实验不同。纳入26例SCLC和26例NSCLC患者以及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20例肺炎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采集受试者的肺泡灌洗液及外周血。通过单个核细胞提取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肺泡灌洗液中的PD-1+T细胞亚群标记物PD-1/CXCR5/CD4/CD8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上述细胞亚群频数在实验组内与对照组之间的变化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结果显示,与NSCLC患者相比,SCLC患者的BALF中CD14+、CD206+CD14+、IL-10+CD206+CD14+M2样巨噬细胞的频数明显升高并伴随IL-10水平升高,而在两组患者外周血中并没有观察到CD14+、CD206+CD14+、IL-10+CD206+CD14+M2样单核细胞的频数差异;SCLC患者BALF中升高的IL-10+CD206+CD14+M2样巨噬细胞频数及IL-10浓度与肿瘤进展呈正相关,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SCLC患者BALF上清中IL-10水平与IL-10+CD206+CD14+M2样巨噬细胞频数呈正相关;化疗后SCLC患者循环IL-10+CD206+CD14+M2样单核细胞水平明显升高。2.无论是BALF还是外周血样本,SCLC和NSCLC患者中的Foxp3+CD25+CXCR5-CD4+Treg细胞频数都显着高于对照组,且SCLC组显着高于NSCLC组,并与肿瘤进展显着正相关;SCLC患者BALF中IL-10+CD206+CD14+M2样巨噬细胞频数与Foxp3+CD25+CXCR5-CD4+Treg细胞频数呈正相关。3.SCLC患者外周血循环PD-1+Tfh细胞频数明显高于NSCLC、肺炎及健康对照组,且与SCLC肿瘤进展相关;SCLC患者外周血循环Tph细胞频数明显高于NSCLC、肺炎及健康对照组;SCLC患者的BALF中Tph细胞的频数明显低于NSCLC和肺炎组;未观察到Tph细胞与肺肿瘤进展的相关性;SCLC患者循环PD-1+CXCR5+Tfh/PD-1+CXCR5-Tph细胞比率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且与肿瘤进展相关;此外,SCLC患者循环PD-1+Tfh细胞和Tph细胞频数在化疗后显着下降。结论:1.SCLC患者BALF中IL-10+CD206+CD14+M2样巨噬细胞频数增多,且IL-10+CD206+CD14+M2样巨噬细胞与肿瘤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提示IL-10+CD206+CD14+M2样巨噬细胞频数的变化可作为SCLC进展和预后的评估指标及治疗的潜在靶点。2.SCLC患者Foxp3+CD25+CXCR5-CD4+Treg细胞频数增多,且与肿瘤的进展显着相关。SCLC患者BALF中IL-10+CD206+CD14+M2样巨噬细胞的增多与活化的Treg细胞相关。研究证明了Treg细胞在SCLC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3.SCLC外周血循环PD-1+Tfh细胞频数显着增高,并与肿瘤进展相关。依托泊苷和顺铂联合化疗对SCLC患者外周血PD-1+CXCR5+Tfh和PD-1+CXCR5-Tph细胞有影响。表明循环PD-1+Tfh细胞可能参与了SCLC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林成创[9](2020)在《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最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据统计,哮喘作为一个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影响3亿左右人口,不同国家和地区患病率有所不同,中国大陆地区哮喘患病率为1.24%,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且多数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欠佳,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治疗哮喘的一线药物仍以糖皮质激素为主,此类药物虽可以相对较好地控制哮喘,但该类药物治疗周期长,长期使用可引起多种副作用。此外,仍有约40%哮喘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临床治疗亟需新研发的、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发现Th17/Treg细胞失衡在哮喘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为哮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课题使用卵清蛋白(OVA)及氢氧化铝(AL(OH)3)腹腔注射致敏加雾化激发的方式建立BALB/c小鼠哮喘气道炎症模型,以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rLZ-8)进行干预,并与正常小鼠、模型组小鼠及地塞米松干预组小鼠对比,明确rLZ-8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干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同时使用rLZ-8对体外培养小鼠脾脏T细胞进行干预,观察其对T细胞增殖分化影响,探究rLZ-8对哮喘的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以期为哮喘的更多治疗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rLZ-8对小鼠哮喘的缓解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建立小鼠哮喘气道炎症模型和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将BALB/c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地塞米松注射液(DEX)组,rLZ-8组,每组8只。以OVA和AL(OH)3混合致敏液在第0、7、13天腹腔注射致敏,第19天至32天予OVA溶液雾化激发的方法诱导建立哮喘模型,并从第19天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DEX、rLZ-8等对应药物干预2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IL-17A、IL-10、IFN-γ和IL-4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浸润等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成熟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CD11c和CD86)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小鼠脾脏细胞中CD11c-CD80+成熟DC和CD11c+CD86+成熟DC的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小鼠脾脏细胞中CD4+IFN-γ+Th1细胞、CD4+IL-4+Th2细胞、CD4+IL-17A+Th17细胞、CD4+Foxp3+ Treg细胞的比例。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中转录因子T-bet、IFN-γ、ROR γ t、Foxp3 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 检测肺组织中 STAT3 信号通路表达。2.rLZ-8对哮喘相关T细胞的调节作用分选BALB/c小鼠脾脏CD3+T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Annexin V/PI法检测rLZ-8对T细胞的毒性并得到实验用药的安全浓度。用CD3CD28抗体刺激CD3+T细胞活化并给予DEX和rLZ-8干预后,采用ELISA法检测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 β、IL-10和TGF-β 1的表达水平。CFSE标记CD3+T细胞后刺激诱导分化,予DEX和rLZ-8干预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4+IL-17A+Th17细胞的比例,采用Real-time PCR检测Th17细胞转录因子ROR γ t表达水平,以研究Th17细胞分化情况。流式分选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用CFSE标记CD4+CD25+Treg细胞后进行体外培养并予DEX和rLZ-8干预,然后流式细胞术测定Treg细胞增殖情况。体外诱导CD4+CD25-T细胞分化为Treg,并予DEX和rLZ-8干预,然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4+Foxp3+Treg细胞比例以研究Treg细胞分化情况,并提取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STAT3蛋白在各组T细胞中的表达。依据计量资料的正态性,使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组间比较采用Dunnett’ sT3法或者LSD法,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rLZ-8对小鼠哮喘的缓解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肺组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OVA诱导建立哮喘模型组小鼠肺部病理出现明显哮喘气道炎症特征,HE染色结果显示rLZ-8和DEX减轻了小鼠气道炎性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LZ-8和DEX减少了肺部成熟DC(P<0.01)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P<0.01),流式检测也显示rLZ-8降低了哮喘小鼠脾脏中成熟DC细胞(CD11c+CD86+和 CD11c+CD80+DC)的比例(P<0.01)。rLZ-8降低了哮喘小鼠BALF上清液IgE的表达水平(P<0.01)和Th17细胞主要效应因子IL-17A的表达水平(P<0.01),并提高Treg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P<0.01),但未改变Th1细胞因子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4的水平(P>0.05)。哮喘小鼠肺组织Real-time PCR显示rLZ-8降低了小鼠的Th17细胞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水平(P<0.01)并提高Treg细胞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水平(P<0.05),但对Th1细胞转录因子T-bet的水平及Th2相关转录因子GATA3的水平则无影响(P>0.05)。rLZ-8下调小鼠脾脏中CD4+IL-17A+Th17细胞的比例并上调CD4+Foxp3+Treg细胞的比例(P<0.01),但对CD4+IL-4+Th2细胞和CD4+IFN-γ+Th1的细胞比例无显着影响(P>0.05)。此外,rLZ-8抑制肺组织中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2.rLZ-8对T细胞调节作用的体外研究rLZ-8抑制了 CD3+T细胞培养液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 β的表达(P<0.01),促进了 Treg细胞因子IL-10和TGF-β 1的表达,(P<0.01)。在体外刺激CD3+T细胞活化的研究中发现rLZ-8降低了 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 y tmRNA的表达水平和CD4+IL-17A+Th17细胞的比例(P<0.01),并抑制了 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说明Th17细胞的免疫应答受到抑制。CD4+CD25+Treg细胞体外增殖研究和CD4+CD25-T细胞体外分化研究中,发现rLZ-8不能促进CD4+CD25+T细胞的增殖(P>0.05),但是可以诱导CD4+CD25-T细胞向CD4+Foxp3+Treg的分化(P<0.01),而DEX则表现为促进CD4+CD25+T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但不诱导Treg分化(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揭示了rLZ-8具有改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方面的免疫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STAT3信号通路,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表现为抑制了 Th17细胞的增殖活化及转录因子ROR γ t、细胞因子IL-17A的释放,同时促进了 CD4+Foxp3+Treg的分化及其转录因子Foxp3和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并抑制了 DC成熟,从而发挥改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免疫调节作用。因此,有良好免疫调节功能的rLZ-8具备成为哮喘治疗药物的可能。
马敬雪[10](2020)在《Fractalkine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狼疮性肾炎Treg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Fractalkine与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性分析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Fractalkine(FKN)的表达水平和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分布,分析FKN和Treg细胞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初步探讨FKN与Treg细胞在SLE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初次诊断为SLE的31例患者和11例健康体检者,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2K)评分标准评估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并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健康对照组、SLE非活动期组及SLE活动期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FKN的血清水平,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分析各组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数,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血清FKN及外周血Treg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非活动组及活动组患者血清FKN表达水平显着升高,Treg细胞的分布则显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SLE患者血清FK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SLE患者,Treg细胞数则明显低于非活动期SLE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FKN表达水平与SLEDAI-2K呈正相关,与Treg细胞的分布呈负相关。结论:SLE患者血清FKN表达增加伴随着Treg细胞下调,FKN参与了SLE的发病机制。第二部分狼疮性肾炎小鼠Fractalkine、p38MAPK的表达及Treg细胞的分布研究目的:检测狼疮性肾炎小鼠血清中Fractalkine、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Foxp3的表达水平及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分布,与正常小鼠比较,探讨Fractalkine、p38MAPK、Foxp3的表达水平及外周血中Treg分布的变化研究。方法:给予巴比西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0.5m Lpristane构建狼疮性肾炎小鼠模型,12周后检测模型小鼠的24小时尿蛋白含量、血清抗核抗体水平及PASM染色检测肾组织的变化以鉴定模型的成功构建。接着,将小鼠分为两组:正常组和模型组。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外周血Treg细胞的分布,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Fractalkine、Foxp3的水平,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ce,IFC)、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Real-time PCR,q RT-PCR)方法检测肾组织中Fractalkine、p38MAPK及Foxp3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小鼠腹腔注射pristane 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小鼠的24小时尿蛋白含量及血清抗核抗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脏组织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肾小球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鉴定LN小鼠模型建立成功。与对照组相比,LN组的外周血Treg细胞的分布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Fractalkine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Foxp3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肾组织中Fractalkine、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Foxp3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非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Fractalkine可能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Treg细胞进而参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病过程。第三部分Fractalkine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狼疮性肾炎Treg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的关键点为Fractalkine(FKN),从细胞水平上深入研究FKN在Treg细胞中的作用机制。通过观察体外实验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小鼠Treg细胞敲低FKN基因后,细胞中FKN、p38MAPK和Foxp3表达水平的变化,及U-46619、SB203580(U-46619为p38MAPK的激活剂,SB-203580为p38MAPK的抑制剂)对LN小鼠Treg细胞的具体作用机制,探讨p38MAPK信号通路在Treg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以及FKN对p38MAPK信号通路的具体影响机制,进一步了解FKN在Treg细胞中的作用机制,为狼疮性肾炎的诊治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转染腺病毒载体particle-FKN实现FKN基因敲低的LN Treg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7组:(1)正常对照组;(2)阴性对照组;(3)FKN-KD组;(4)U-46619组;(5)SB203580组;(6)FKN-KD+U-46619组;(7)FKN-KD+SB203580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验证FKN敲低的成功转染;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q RT-PCR检测各组细胞的Foxp3、p38MAPK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敲低FKN后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而Foxp3表达明显增加(P<0.01)。U-46619促进p38MAPK的磷酸化(P<0.01),下调LN Treg细胞中Foxp3的表达((P<0.01));SB203580抑制p38MAPK的磷酸化(P<0.01),上调LN Treg细胞中Foxp3的表达((P<0.01);敲低FKN后,Bax、Cyt-c的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1),细胞凋亡率显着下调(P<0.01),Bcl-2的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1);U-46619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Bax、Cyt-c的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1),细胞凋亡率显着上调(P<0.01),Bcl-2的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1);SB203580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Bax、Cyt-c的表达水平显着下调,细胞凋亡率显着下调(P<0.01),Bcl-2的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1)。结论:FKN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狼疮性肾炎Treg细胞凋亡的过程,这为阐明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二、天然CD4~+ CD25~+ Treg细胞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然CD4~+ CD25~+ Treg细胞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MG患者调节性T细胞线粒体自噬异常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一、引言 |
二、材料和方法 |
1.研究对象 |
2.实验材料 |
2.1 主要设备和器材(见表2.1) |
2.2 主要试剂(见表2.2) |
2.3 主要耗材(见表2.3) |
3.实验方法 |
3.1 血液样本的采集与保存 |
3.2 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
3.3 CD4~+CD25~+Treg细胞的分离 |
3.4 实验分组 |
3.5 Treg细胞线粒体质量检测 |
3.6 Treg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检测 |
3.7 Treg细胞凋亡检测 |
3.8 Treg细胞AKT和p70s6k的蛋白磷酸化水平检测 |
4.统计学分析 |
三、结果 |
1.PBMC与 CD4~+CD25~+Treg细胞的分离 |
2.各组CD4+CD25+Treg细胞线粒体受损比例 |
3.各组CD4+CD25+Treg细胞活性氧水平 |
4.各组CD4+CD25+Treg细胞线细胞凋亡水平 |
5.各组CD4+CD25+Treg细胞AKT和p70s6k的蛋白磷酸化水平 |
四、讨论 |
1.线粒体自噬影响Treg功能 |
2.MG患者存在Treg的线粒体自噬异常 |
3.MG患者Treg的线粒体自噬异常的可能分子机制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七、文献综述 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重症肌无力关系的研究进展 |
2.参考文献 |
八、附录 |
九、致谢 |
(2)ILT4通过调控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诱导肺腺癌的免疫逃逸(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肺腺癌中ILT4过表达与免疫抑制性T细胞亚群浸润及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肿瘤源性ILT4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及诱导T细胞凋亡介导肿瘤免疫逃逸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癌与免疫抑制细胞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外文论文Ⅰ |
外文论文Ⅱ |
(3)IL-28B通过下调调节性T细胞抗肝癌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肝癌概况及其免疫治疗进展 |
1.1.1 肝癌概况 |
1.1.2 肝脏的免疫系统和HCC诱导的免疫耐受导致了疾病的进展 |
1.1.3 肝癌的免疫治疗 |
1.2 IL-28B的研究进展 |
1.2.1 IL-28B结构 |
1.2.2 IL-28B单核酸多态性 |
1.2.3 IL-28B信号转导 |
1.2.4 IL-28B及IL-28Rα表达 |
1.2.5 IL-28B抗感染作用 |
1.2.6 IL-28B免疫调节作用 |
1.2.7 IL-28B对Treg细胞的调节作用 |
1.2.8 IL-28B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 |
1.3 Treg细胞的研究进展 |
1.3.1 Treg细胞的发育 |
1.3.2 Treg细胞的抑制机制 |
1.3.3 Treg细胞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
1.3.4 Treg细胞对TME的影响 |
1.3.5 TME中Treg细胞富集的机制 |
1.3.6 Treg细胞抑制肿瘤免疫的机制 |
1.4 本课题立项依据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重组腺病毒rAd-mIL-28B的制备及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3.1 验证重组腺病毒rAd-mIL-28B |
2.3.2 TCID50法检测腺病毒滴度 |
2.3.3 IL-28B体外对TC-1细胞生长的作用 |
2.4 讨论 |
第三章 rAd-mIL-28B抗肝癌效应及免疫机制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3.2.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3.1 rAd-mIL-28B对H22荷瘤小鼠肿瘤体积的影响 |
3.3.2 rAd-mIL-28B对H22荷瘤小鼠瘤重的影响 |
3.3.3 肝癌组织HE染色后细胞形态改变 |
3.3.4 rAd-mIL-28B对H22荷瘤小鼠脾脏、肺脏、肝脏及胸腺重量的影响 |
3.3.5 rAd-mIL-28B对H22荷瘤小鼠脾脏、肺脏、肝脏及胸腺脏器指数的影响 |
3.3.6 rAd-mIL-28B对H22荷瘤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影响 |
3.3.7 rAd-mIL-28B对H22荷瘤小鼠脾脏CD4~+Foxp3~+Treg细胞的影响 |
3.3.8 rAd-mIL-28B对H22荷瘤小鼠脾脏PD-1~+T细胞的影响 |
3.3.9 rAd-mIL-28B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T细胞亚群的影响 |
3.3.10 rAd-mIL-28B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CD4~+Foxp3~+Treg细胞的影响 |
3.3.11 rAd-mIL-28B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PD-1~+T细胞的影响 |
3.3.12 rAd-mIL-28B对H22荷瘤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
3.3.13 rAd-mIL-28B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细胞因子的影响 |
3.3.14 rAd-mIL-28B在H22荷瘤小鼠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差异表达 |
3.4 讨论 |
第四章 IL-28B对调节性T细胞分化的体外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4.2.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3.1 体外脾脏Treg细胞不同时间CD4、CD25和Foxp3分子表达情况 |
4.3.2 IL-28B体外抑制i Treg细胞生成的研究 |
4.4 讨论 |
第五章 rAd-mIL-28B联合生物碱对肝癌抑制作用实验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5.2.2 实验方法 |
5.3 实验结果 |
5.3.1 rAd-mIL-28B联合E2-a对H22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变化的影响 |
5.3.2 rAd-mIL-28B联合E2-a对H22荷瘤小鼠肿瘤重量变化的影响 |
5.3.3 HE染色观察肝癌组织细胞形态 |
5.3.4 rAd-mIL-28B联合E2-a对H22荷瘤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影响 |
5.3.5 rAd-mIL-28B联合E2-a对H22荷瘤小鼠脾脏CD4~+Foxp3~+Treg细胞的影响 |
5.3.6 rAd-mIL-28B联合E2-a对H22荷瘤小鼠脾脏PD1~+T细胞的影响 |
5.3.7 rAd-mIL-28B联合E2-a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T细胞亚群的影响 |
5.3.8 rAd-mIL-28B联合E2-a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CD4~+Foxp3~+Treg细胞的影响 |
5.3.9 rAd-mIL-28B联合E2-a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PD-1~+T细胞的影响 |
5.3.10 rAd-mIL-28B联合E2-a对H22荷瘤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
5.4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其功能亚群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主要实验试剂 |
2.1.3 主要实验器材 |
2.2 实验方法 |
2.2.1 收集临床资料 |
2.2.2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及处理 |
2.2.3 PBMCs细胞表面抗原标记 |
2.2.4 PBMCs细胞内抗原标记 |
2.2.5 流式细胞仪检测 |
2.2.6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临床资料 |
3.2 健康对照组、oMG 患者组及gMG 患者组CD3~+CD4~+T细胞比例比较 |
3.3 健康对照组、oMG 患者组及gMG 患者组CD3~+CD4~+CD25~+Treg细胞比例比较 |
3.4 健康对照组、oMG 患者组及gMG 患者组CD3~+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比较 |
3.5 健康对照组、oMG 患者组及gMG 患者组Treg细胞亚群比例比较 |
3.5.1 健康对照组、oMG 患者组及gMG 患者组CD3~+CD4~+CD25~+Foxp3~(lo)CD45RA~+rTreg细胞比例比较 |
3.5.2 健康对照组、oMG患者组及gMG患者组CD3~+CD4~+CD25~+Foxp3~(hi) CD45RA~-aTreg细胞比例比较 |
3.5.3 健康对照组、oMG患者组及gMG患者组CD3~+CD4~+CD25~+Foxp3~(lo) CD45RA~-n-sTreg细胞比例比较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论文综述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5)TLR2介导的调节性T细胞分化影响烟曲霉肺损伤的作用和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烟曲霉肺部感染的免疫逃逸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CD4+CD25+CD127low细胞/CD4+T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摘要 |
英文摘要 |
1.引言 |
2.材料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调节性T淋巴细在肿瘤中免疫治疗中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7)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与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2.1 血样本采集和主要仪器与试剂 |
1.2.2 检测方法 |
1.2.3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肺癌组、对照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水平比较 |
2.2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CD4+CD25+Foxp3+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水平变化比较 |
2.3 肺癌患者CD4+CD25+Foxp3+Treg细胞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 |
2.4 肺癌患者CD4+CD25+Foxp3+Treg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
2.5 CD4+CD25+Foxp3+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水平对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
3 讨论 |
(8)巨噬细胞及T细胞亚群在肺癌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绪论 |
1.1 文献综述 |
1.1.1 肺癌概述 |
1.1.2 肺癌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
第2章 巨噬细胞亚群在肺癌中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2.3 外周循环血液单个核细胞(PBMC)的分离 |
2.2.4 肺泡灌洗液单个核细胞(BALFMC)的分离 |
2.2.5 细胞计数 |
2.2.6 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表型测定 |
2.2.7 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功能测定 |
2.2.8 微量样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IL-10水平 |
2.2.9 统计学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3.1 SCLC患者、NSCLC患者及对照组的一般信息和临床特征 |
2.3.2 SCLC患者、NSCLC患者和对照组BALF中巨噬细胞的变化 |
2.3.3 SCLC患者、NSCLC患者和对照组外周循环血液中单核细胞的变化 |
2.3.4 SCLC患者、NSCLC患者和对照组BALF中 M1、M2样巨噬细胞的变化 |
2.3.5 SCLC患者、NSCLC患者和对照组外周循环血液中M1、M2样单核细胞的变化 |
2.3.6 CBA法检测BALF中及PBMC中 IL-10 的水平 |
2.3.7 SCLC肿瘤分期与巨噬细胞亚群及IL-10 相关性分析 |
2.3.8 SCLC生存时间与巨噬细胞亚群及IL-10 相关性分析 |
2.3.9 完整随访SCLC患者和NSCLC患者的一般信息和临床特征 |
2.3.10 化疗后SCLC、NSCLC患者外周循环血液M2 样单核细胞及IL-10水平的变化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调节性T细胞在肺癌中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研究对象与样本采集 |
3.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3.2.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分离 |
3.2.4 肺泡灌洗液单个核细胞(BALFMC)的分离 |
3.2.5 细胞计数 |
3.2.6 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 |
3.2.7 统计学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3.1 SCLC患者、NSCLC患者及对照组的一般信息和临床特征 |
3.3.2 SCLC 患者、NSCLC 患者和对照组 BALF 中 Treg 的变化 |
3.3.3 SCLC 患者、NSCLC 患者和对照组 PBMC 中 Treg 的变化 |
3.3.4 SCLC肿瘤分期、生存时间与BALFMC中 Treg细胞频数的相关性分析 |
3.3.5 SCLC肿瘤分期、生存时间与PBMC中 Treg细胞频数的相关性分析 |
3.3.6 SCLC患者BALF中 IL-10~+CD206~+CD14~+M2 样巨噬细胞与Treg细胞及IL-10 的相关性分析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PD-1~+T细胞亚群在肺癌中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和方法 |
4.2.1 研究对象 |
4.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4.2.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分离 |
4.2.4 肺泡灌洗液单个核细胞(BALFMC)的分离 |
4.2.5 细胞计数 |
4.2.6 流式细胞术检测PD-1~+T细胞亚群 |
4.2.7 统计学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3.1 受试者的一般信息和临床特征 |
4.3.2 SCLC患者、NSCLC患者、肺炎患者和对照组循环PD-1~+T细胞亚群的变化 |
4.3.3 SCLC患者、NSCLC患者、肺炎患者BALF中 PD-1~+T细胞亚群的变化 |
4.3.4 SCLC肿瘤分期与PD-1~+T细胞亚群频数的相关性分析 |
4.3.5 化疗前后SCLC患者一般信息和临床特征 |
4.3.6 化疗后SCLC患者外周血PD-1~+T细胞亚群变化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5章 全文结论 |
第6章 主要创新点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
一、古代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
二、现代中医对哮喘的认识与辨治 |
第二节 哮喘的西医研究进展 |
一、哮喘的定义 |
二、哮喘的流行病学研究 |
三、哮喘的病因 |
四、哮喘的治疗 |
五、哮喘与Th17/Treg细胞平衡 |
第三节 RLZ-8的免疫研究进展 |
一、凝集红细胞作用 |
二、免疫活性 |
三、抑制过敏性反应 |
四、抗癌活性 |
五、抗炎 |
六、其他作用 |
第二章 RLZ-8对哮喘小鼠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
第一节 实验材料及试剂 |
一、实验动物 |
二、主要实验仪器 |
三、实验试剂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一、主要试剂的配制 |
二、实验分组及小鼠哮喘模型的建立 |
三、肺组织组织学检测 |
四、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免疫学检测 |
五、肺组织mRNA提取及Real-time PCR检测 |
六、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细胞表型 |
七、Western Blotting检测 |
八、统计方法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一、rLZ-8降低哮喘小鼠肺部炎症细胞浸润 |
二、rLZ-8抑制OVA诱导的哮喘小鼠脾脏CD11c~+ DC的成熟 |
三、rLZ-8影响哮喘小鼠BALF细胞因子的水平 |
四、rLZ-8调控哮喘小鼠肺组织mRNA表达 |
五、rLZ-8降低了哮喘小鼠脾脏Th17的比例并增加了Treg细胞的比例 |
六、rLZ-8抑制哮喘小鼠STAT3信号通路活化 |
第四节 讨论 |
一、OVA诱导建立小鼠哮喘模型 |
二、rLZ-8对Th17/Treg细胞平衡的调控作用 |
三、rLZ-8对肺组织相关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 |
四、rLZ-8调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因子的释放 |
五、rLZ-8抑制哮喘小鼠肺部DC成熟 |
六、rLZ-8抑制小鼠肺组织STAT3信号通路 |
第三章 RLZ-8干预哮喘气道炎症的免疫机制体外研究 |
第一节 实验材料及试剂 |
一、实验动物 |
二、实验仪器 |
三、实验试剂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一、主要试剂的配制 |
二、小鼠脾脏CD3~+T细胞的提取 |
三、Annexin/pi法进行细胞凋亡实验 |
四、ELISA检测CD3~+T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分泌 |
五、rLZ-8对体外CD4~+IL-17A~+ Th17细胞分化影响的体外研究 |
六、小鼠脾脏CD4~+CD25~+ Treg细胞的提取 |
七、CSFE检测rLZ-8对CD4~+CD25~+ Treg细胞的体外增殖作用 |
八、小鼠脾脏CD4~+CD25~- T细胞的提取 |
九、流式细胞术检测rLZ-8对Treg的分化影响 |
十、Western Blotting检测CD3~+T淋巴细胞中STAT3的表达 |
十一、统计方法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一、rLZ-8对CD3~+T细胞毒性 |
二、rLZ-8对CD3~+T细胞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三、rLZ-8抑制Th17的体外活化和增殖 |
四、rLZ-8促进CD4~+Foxp3~+Treg体外分化 |
五、rLZ-8抑制STAT3信号通路在体外的活化 |
第四节 讨论 |
一、rLZ-8直接从细胞层面和转录因子的表达作用于Th17/Treg细胞平衡 |
二、rLZ-8对体外培养T细胞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
三、rLZ-8抑制体外培养T细胞STAT3信号通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10)Fractalkine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狼疮性肾炎Treg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Fractalkine的表达水平与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性分析 |
1.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主要仪器和和设备 |
1.3 主要试剂及配制 |
1.4 实验方法 |
2.结果 |
2.1 根据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及 SLEDAI-2K 评分进行分组 |
2.2 检测各组血清中 FKN 的表达水平 |
2.3 检测各组外周血中 Treg 细胞的分布情况 |
2.4 分析 FKN 和 Treg 细胞水平与 SLE 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 |
3.讨论 |
4.结论 |
第二部分 狼疮性肾炎小鼠Fractalkine、p38MAPK的表达水平及Treg细胞的分布的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1.3 试剂来源及配制 |
1.4 实验方法 |
2.结果 |
2.1 狼疮性肾炎小鼠模型成功建立 |
2.2 检测 Treg 细胞在狼疮性肾炎小鼠外周血中的比例 |
2.3 检测 FKN 及 Foxp3 在 LN 小鼠血清中的表达 |
2.4 检测 FKN、p38MAPK 及 Foxp3 在小鼠肾组织中的蛋白及 mRNA 表达水平 |
3.讨论 |
4.结论 |
第三部分 Fractalkine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狼疮性肾炎小鼠Treg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细胞 |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1.3 主要试剂来源及配制 |
1.4 实验方法 |
1.5 Western blotting 技术检测各组蛋白的表达水平 |
2.结果 |
2.1 载体酶切结果 |
2.2 重组质粒构建后PCR结果 |
2.3 阳性克隆测序结果 |
2.4 病毒滴度检测结果见表 3-3 |
2.5 腺病毒低表达载体转染Treg细胞株及Western blotting验证结果 |
2.6 流式细胞术检测 CD4~+CD25~+Treg 细胞的分选纯度 |
2.7 FKN通过激活LN-Treg细胞中p38MAPK磷酸化抑制Foxp3 的表达 |
2.8 FKN及 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LN-Treg细胞的凋亡过程 |
2.9 FKN 及 p38MAPK 信号通路影响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 |
3.讨论 |
4.结论 |
全文总结 |
1.结论 |
2.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调节性 T 细胞疗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四、天然CD4~+ CD25~+ Treg细胞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MG患者调节性T细胞线粒体自噬异常的分子机制[D]. 武星星.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1)
- [2]ILT4通过调控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诱导肺腺癌的免疫逃逸[D]. 李青. 山东大学, 2021(10)
- [3]IL-28B通过下调调节性T细胞抗肝癌的机制研究[D]. 李志. 兰州大学, 2021
- [4]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其功能亚群的相关研究[D]. 饶杰. 南昌大学, 2021(01)
- [5]TLR2介导的调节性T细胞分化影响烟曲霉肺损伤的作用和机制探讨[D]. 严唯.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6]CD4+CD25+CD127low细胞/CD4+T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作用[D]. 陈忠彪.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与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J]. 王宇,周建松,许敏. 热带医学杂志, 2021(01)
- [8]巨噬细胞及T细胞亚群在肺癌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D]. 胡欣彤. 吉林大学, 2020(03)
- [9]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D]. 林成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10]Fractalkine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狼疮性肾炎Treg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D]. 马敬雪.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