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湿地保护,国家湿地公园,南泥湾,湿地类型,沼泽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黄土高原,陕北地区,验收结果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论文文献综述
,乔建虎[1](2019)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湿地保护的优秀典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乔建虎)12月26日,从南泥湾开发区管委会了解到,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2019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结果,包括陕西延安南泥湾在内的158处试点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陕西延安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是我(本文来源于《延安日报》期刊2019-12-27)
王霞飞[2](2019)在《定西建设黄河上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草牧业生态循环经济试验示范区高端研讨会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王霞飞)9月27日,定西建设黄河上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草牧业生态循环经济试验示范区高端研讨会暨国家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2019年工作会议在安定区召开。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贠旭江出席会议并就国家草业发展政策进行了解读。市委书记唐(本文来源于《定西日报》期刊2019-09-28)
肖玉,谢高地,甄霖,徐洁,王洋洋[3](2019)在《叁北工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森林降温增湿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系统可通过植被蒸腾与土壤蒸发作用调节区域温度与湿度。叁北工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区,森林降温增湿功能有助于改善区域生存环境。在分析研究区森林覆被变化基础上,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模拟了森林实际蒸散量,研究了森林增湿与降温效果。研究结果显示:(1)1980—2015年研究区森林面积增加了2.25%,主要来自荒草地、耕地和荒漠;(2)1980—2015年研究区森林6—9月实际蒸散总量为1.19×10~(10)—1.40×10~(10) t/a,平均实际蒸散量为219—257 mm,可使区域6—9月绝对湿度每日增加0.47—0.55 g/m~3,相对湿度每日增加2.87%—3.32%;(3)森林通过蒸散作用吸热量为29.15×10~(15)—34.26×10~(15) kJ/a,单位面积蒸散吸热量为53.72×10~8—63.13×10~8 kJ hm~(-2) a~(-1),通过蒸散吸热日降温量为0.92—1.08℃/d;(4)研究区森林蒸散量在1980—2010年逐渐增加,但在2015年明显下降,这主要是由降水减少导致;森林面积较大的山西和陕西森林蒸散降温增湿效果较好。通过对比相同年份不同土地覆被发现,森林实际蒸散量显着高于其他土地覆被类型。因此,未来研究区可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适当增加森林面积,充分发挥森林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6期)
张宏霞,郭永红,沈育伊,段春燕[4](2019)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酶活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甘肃省天水市吕二沟流域为研究区,以其林地、果园、耕地、草地和撂荒地5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蔗糖酶外,脲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总体变化规律相似,林地土壤酶活性显着高于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其次是果园和耕地、草地较低,撂荒地酶活性最低。蔗糖酶、脲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等相互之间关系密切,并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等主要养分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均有显着影响,土壤酶活性可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一个参考指标。积极巩固退耕还林恢复工程和减少人为活动的干扰,将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提升。(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8期)
张霞,高宏元,王虎成[5](2019)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种裹包青贮的肉羊瘤胃体外发酵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推广应用的3种裹包青贮为试验材料,将3种裹包青贮作为发酵底物,利用体外发酵产气法评定不同饲草裹包青贮在肉羊瘤胃的发酵性能。结果表明,玉米(Zea mays)青贮和燕麦(Avena sativa)青贮在同一时间点的累积产气量差异不显着(P> 0.05),但均显着高于苜蓿(Medicago sativa)青贮(P <0.05);3种裹包青贮的产气速率(c)不存在显着差异(P> 0.05),玉米青贮和燕麦青贮的慢速发酵部分产气量(b)、潜在产气量(a+b)及48 h累积产气量(gas production,GP)均无显着差异(P> 0.05),但二者均显着高于苜蓿青贮(P <0.05);玉米青贮和燕麦青贮的氨态氮(NH_3-N)浓度和代谢能(metabolism energy, ME)均无显着差异(P> 0.05),玉米青贮和燕麦青贮NH_3-N浓度显着高于苜蓿青贮(P <0.05),ME显着低于苜蓿青贮(P <0.05)。3种裹包青贮的pH、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n vti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IVDMD)均无显着差异(P> 0.05);3种裹包青贮在体外发酵48 h后培养液中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s,TVFA)浓度和丁酸比例均亦不存在显着差异(P> 0.05);乙酸比例和乙酸/丙酸(acetic/propionic,A/P)比均为苜蓿青贮显着高于玉米青贮和燕麦青贮(P <0.05);苜蓿青贮丙酸比例(15.95%)显着低于玉米青贮(23.98%)和燕麦青贮(24.43%)(P <0.05)。本研究条件下,禾本科饲草(玉米、燕麦裹包青贮),其体外产气量、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代谢能均高于豆科饲草(苜蓿裹包青贮),但其氨态氮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指标苜蓿裹包青贮高于禾本科饲草(玉米、燕麦裹包、青贮),其为今后肉羊饲粮配制提供了理论参考;且本研究结果表明,继续深入裹包青贮型优质饲草的组合效应对今后饲料高效利用十分必要。(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王夏青,夏梦婷,许建伟,彭保发,唐湘玲[6](2019)在《黄土高原北部丘陵沟壑区近160年土壤侵蚀量演变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形成于1851~1861年的靖边(JB)聚湫内22.75 m沉积序列进行完整钻探,并基于XRF Core Scanning的元素分布划分旋回和年际冻融层,在高精度定年的基础上计算旋回及年际产沙量和产沙模数。结果表明:JB聚湫沉积序列由126个旋回迭加而成,且形成于1855~2014年的78个年份中。JB聚湫内旋回产沙量和产沙模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27×104~22.44×104t和0.09×104~7.82×104t/km2;年际产沙量和产沙模数范围分别为0.27×104~90.73×104t/a和0.09×104~23.40×104t/(km2·a)。ENSO事件显着影响JB流域强降水作用下的侵蚀产沙,且在El Ni?o次年和La Ni?a年份发生侵蚀产沙的频率较高,可能是这些年份中东亚季风增强后带来更多强降水事件的结果。研究结果有效延长了黄土高原北部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壤侵蚀演变历史,充分理解ENSO事件驱动下该地区侵蚀产沙的响应,为黄土高原北部坝库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和防洪减灾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陈怡平,张义[7](2019)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乡村可持续振兴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局部地区人-地-粮食矛盾日益凸显。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文章结合多年的研究基础,剖析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可持续振兴模式:生态、生产与社会耦合发展,即山顶削峁建盆地,发展果业和药材生态园;山腰构建草灌复合生态系统;山下适当治沟造地发展设施农业;小流域源头科学建设水库,为山上药果园区和设施农业提供滴灌水源,从而构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水林田湖生态景观格局。为建成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范式。(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院刊》期刊2019年06期)
彭正嘉,缪进鸿,张钊,周永杰,谢军红[8](2019)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高产高水分利用效率玉米品种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体系中高产高水分利用效率品种相对缺乏的问题,通过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了先玉335(V1)、郑单958(V2)、金穗1203(V3)、五谷704(V4)、潞玉36(V5)、农华106(V6)、龙生1号(V7)、联创808(V8)和迪卡517(V9))的产量、产量构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品种先玉335、五谷704、龙生1号、联创808和迪卡517具有较佳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百粒重增加是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品种选择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11期)
种蕾[9](2019)在《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综合绩效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推进地区间政治、经济、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我国政府在统筹安排的前提下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目的在于根据不同地区生态重要性及脆弱性因地制宜选择不同发展模式。本文以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研究对象,该地区属于国家主体规划中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位于延安市及榆林市大部,具体包括:安塞县、子长县、志丹县、吴起县、子洲县、佳县、米脂县、绥德县、吴堡县及清涧县,地区生态功能非常重要但脆弱性显着,很大程度会影响国家生态安全。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首先指出研究核心——生态综合绩效评价,通过对陕西省生态建设环境问题的现状描述将研究对象确定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一方面为解决当前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也积极响应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从社会发展实践层面分析了本文研究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其次,文章紧密梳理了关于生态绩效的理论及实践操作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了综合评价理论、生态环境评估理论等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夯实对研究对象的经济发展、社会进程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了解,本文对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在描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该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并对传统的区域绩效评价体系、当前生态绩效评价方法进行梳理,揭示生态综合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随后,围绕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主要目的,从宏观层面出发构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测算该重点生态功能区2009年—2016年生态综合绩效,客观体现“生态效益、社会发展、资源消耗”等多方面指标。接着,根据实地调研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微观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视角出发,探究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综合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宏观层面上,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综合绩效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2016年生态综合指数为0.9976,达到测算年份中生态环境的最佳状态。其中,人均GDP、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人工造林面积叁项指标对生态绩效的影响程度最大。在此基础上绘制2009年—2016年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综合绩效水平折线图,直观反映该地区近年来生态综合水平,丰富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2)微观层面上,农户生态认知、农户政策参与度及农户特征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生态综合绩效产生影响,其中农户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参与生态活动的自评打分、农户退耕面积及对农业生产禁止行为的了解程度、农户受教育程度、农户家庭农业收入等因素对生态综合绩效产生了显着的正向影响。根据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本文提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建议:(1)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化生态资源为生态资本;(2)以绩效考核评价政策为抓手,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与反馈;(3)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视叁次产业协同发展;(5)不断完善生态保护政策,加大对基层群众的宣传力度。(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28)
种蕾,孟全省[10](2019)在《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综合绩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构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利用PSR模型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测算该重点生态功能区2009—2016年生态综合绩效。研究表明:该地区生态综合绩效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2016年生态综合指数为0.997 6,达到测算年份中生态环境的最佳状态。其中,人均GDP、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人工造林面积3项指标对生态绩效的影响程度最大。因此,该地区应重视叁次产业协同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区域品牌,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为基础,全面协调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 王霞飞)9月27日,定西建设黄河上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草牧业生态循环经济试验示范区高端研讨会暨国家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2019年工作会议在安定区召开。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贠旭江出席会议并就国家草业发展政策进行了解读。市委书记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论文参考文献
[1].,乔建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湿地保护的优秀典范[N].延安日报.2019
[2].王霞飞.定西建设黄河上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草牧业生态循环经济试验示范区高端研讨会召开[N].定西日报.2019
[3].肖玉,谢高地,甄霖,徐洁,王洋洋.叁北工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森林降温增湿效果研究[J].生态学报.2019
[4].张宏霞,郭永红,沈育伊,段春燕.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酶活性特征[J].林业科技通讯.2019
[5].张霞,高宏元,王虎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种裹包青贮的肉羊瘤胃体外发酵性能[J].草业科学.2019
[6].王夏青,夏梦婷,许建伟,彭保发,唐湘玲.黄土高原北部丘陵沟壑区近160年土壤侵蚀量演变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J].地理科学.2019
[7].陈怡平,张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乡村可持续振兴模式[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
[8].彭正嘉,缪进鸿,张钊,周永杰,谢军红.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高产高水分利用效率玉米品种筛选[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9].种蕾.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综合绩效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10].种蕾,孟全省.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综合绩效评价[J].湖南农业科学.2019
标签:湿地保护; 国家湿地公园; 南泥湾; 湿地类型; 沼泽湿地; 河流湿地; 人工湿地; 黄土高原; 陕北地区; 验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