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稳定度调节的汽轮发电机轴系部分扭振模态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叶海文[1](2010)在《机网协调下汽轮发电机组扭振建模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更好的分析机网协调下电力系统中汽轮发电机组之间扭振的相互影响以及扭振波的传播,本文以轴系扭转弹性波模型、电力系统连续体机电波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用于扭振分析的统一模型,对常见的电气故障进行分析,求解故障分量为统一模型提供扰动源,并以实际多机系统为例进行SSO仿真分析。同时本文对扭振故障下轴系疲劳强度以及寿命损耗进行研究,针对目前大部分电厂对联轴器螺栓预紧力选定方法的缺陷,以螺栓伸长量为入手点建立了扭振故障下校核螺栓强度的新方法,给出螺栓伸长量选取的安全准则。最后,以某600MW机组为例,对轴系进行扭振特性分析,响应分析以及低发联轴器螺栓的疲劳寿命损耗分析。
徐章福[2](2009)在《机网作用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分析》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外多起扭振事故的发生及电力系统中多种导致扭振潜在因素,机组轴系扭振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对扭振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灾变防治和经济运行具有极大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系统阐述了扭振发生机理,研究用于轴系扭振研究的机、网模型和相关分析方法,重点介绍应用附加励磁阻尼(SEDC)抑制扭振的方法,计算了伊敏电厂600MW汽轮发电机转子的扭振特性,分析扭转振荡(SSO)及两相短路情况下机组的寿命损耗,并且对转子安全性进行评估。
付鲁华,郝志勇,刘月辉[3](2004)在《基于稳定度调节的汽轮发电机轴系部分扭振模态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汽轮发电机轴系扭振系统为例,探讨部分模态施控下,针对个别由于客观条件制约而得不到满意控制效果的施控模态,通过引入相对稳定度,建立二次型最优控制和闭环极点位置之间的联系,对极点位置沿实轴进行重新配置,加速该模态的响应,从而达到所有施控模态均被较好地控制的目的。
二、基于稳定度调节的汽轮发电机轴系部分扭振模态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稳定度调节的汽轮发电机轴系部分扭振模态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机网协调下汽轮发电机组扭振建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扭振机理的研究 |
1.2.2 扭振模型及分析方法 |
1.2.3 扭振的监测 |
1.2.4 扭振故障下轴系寿命损耗研究 |
1.2.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机网协调下扭振统一模型研究 |
2.1 轴系机械模型 |
2.1.1 集中质量模型 |
2.1.2 分布质量模型 |
2.1.3 轴系扭转弹性波模型 |
2.2 电力系统连续体机电波模型 |
2.2.1 同步发电机模型 |
2.2.2 输电线路模型 |
2.2.3 连续体机电波模型 |
2.2.4 机电波传播分析 |
2.3 扭振统一建模及分析 |
2.3.1 用于扭振分析的统一波动模型 |
2.3.2 电气扰动下多机电站扭振波传播分析 |
2.3.3 基于扭振统一模型的仿真方法 |
2.4 小结 |
第三章 扭振故障分析及统一模型仿真 |
3.1 短路故障分析 |
3.1.1 短路故障模型分析 |
3.1.2 短路故障分量求解 |
3.2 次同步振荡 |
3.2.1 次同步振荡分析 |
3.2.2 多机系统次同步谐振耦合分析 |
3.3 机网协调下系统扭振统一模型仿真 |
3.3.1 华能伊敏电厂概况 |
3.3.2 轴系扭振特性计算 |
3.3.3 多机系统SSO仿真 |
3.4 小结 |
第四章 轴系扭转疲劳寿命损耗分析 |
4.1 扭转疲劳寿命损耗研究方法 |
4.1.1 扭转疲劳破坏特性 |
4.1.2 局部应力应变法 |
4.1.3 循环计数 |
4.1.4 疲劳累积理论 |
4.2 疲劳寿命损耗的理论计算 |
4.2.1 轴系危险截面的确定 |
4.2.2 螺栓伸长量与传递扭矩能力的关系 |
4.2.3 联轴器螺栓在剪切应力下的静强度校核 |
4.2.4 联轴器螺栓的寿命损耗分析 |
4.3 小结 |
第五章 计算实例 |
5.1 机组概况及背景 |
5.2 轴系扭振特性计算 |
5.3 疲劳寿命损耗分析 |
5.3.1 联轴器螺栓静强度校核 |
5.3.2 扭振故障下联轴器螺栓寿命损耗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6.2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2)机网作用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产生的原因 |
1.2.2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模型及分析方法 |
1.2.3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寿命评估 |
1.2.4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控制技术 |
1.3 论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机网作用下扭振建模的理论方法及研究 |
2.1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模型 |
2.1.1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集中质量模型 |
2.1.2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连续质量模型 |
2.2 发电机系统及电网侧模型 |
2.2.1 同步发电机模型 |
2.2.2 励磁系统模型 |
2.2.3 电网模型 |
2.2.4 发电机-电网接口模型 |
2.3 用于扭振分析的机、网系统统一波动模型 |
2.3.1 多质量圆盘扭转振动模型及其波动方程 |
2.3.2 电力系统连续体系模型的非线性波动方程 |
2.3.3 机网统一波动模型的联立 |
第三章 机网作用下的轴系扭振响应分析与寿命评估 |
3.1 轴系固有特性分析计算 |
3.2 机网作用下轴系扭振响应仿真分析 |
3.2.1 两相短路故障时轴系扭振响应分析 |
3.2.2 SSO故障时轴系扭振响应分析 |
3.3 轴系扭应力计算及寿命评估 |
3.3.1 材料扭转S—N曲线的理论计算方法 |
3.3.2 影响构件持久极限的因素 |
3.3.3 轴系疲劳寿命评估 |
第四章 机网扭振的抑制方法 |
4.1 由交流线路串联电容补偿引起的SSO的抑制措施法 |
4.1.1 阻尼和滤波 |
4.1.2 继电保护及监测保护 |
4.1.3 系统开关操作和机组切除 |
4.1.4 发电机组和系统改造 |
4.2 由直流输电引起的SSO的抑制措施 |
4.3 基于附加阻尼控制的次同步谐振控制策略 |
4.3.1 伊敏电厂SEDC投运试验数据分析 |
4.3.2 SEDC的相移参数整定及效果 |
4.3.3 SEDC试验结果分析 |
第五章 机网作用下轴系扭振实例分析与计算 |
5.1 华能伊敏电厂#3机组运行状况和轴裂纹故障情况介绍 |
5.2 华能伊敏电厂#3机组轴系扭振计算 |
5.2.1 轴系固有特性计算 |
5.2.2 轴系S—N曲线计算 |
5.3 SSO情况下轴系扭振的疲劳寿命损耗 |
5.4 两相短路情况下疲劳寿命损耗 |
5.5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6.1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
6.2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稳定度调节的汽轮发电机轴系部分扭振模态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前 言 |
1 汽轮发电机轴系扭振主动控制系统的部分模态施控 |
2 基于二次型最优控制的稳定度设计 |
3 汽轮发电机轴系扭振主动控制系统的模拟计算 |
4 结 论 |
四、基于稳定度调节的汽轮发电机轴系部分扭振模态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机网协调下汽轮发电机组扭振建模与分析[D]. 叶海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10)
- [2]机网作用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分析[D]. 徐章福.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9(10)
- [3]基于稳定度调节的汽轮发电机轴系部分扭振模态控制[J]. 付鲁华,郝志勇,刘月辉. 汽轮机技术,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