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种论文-孙兴民,陈巍,郭正兵,方应明

复合种论文-孙兴民,陈巍,郭正兵,方应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葡萄,立体复合种养,套种,效益

复合种论文文献综述

孙兴民,陈巍,郭正兵,方应明[1](2019)在《葡萄园立体复合种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力探索和推广葡萄园立体复合种养模式,是破解葡萄市场供应量阶段性饱和、结构性饱和并存以及冬季土地和从业者相对闲置等难题,提高葡萄园单位面积产出和效益的关键选择。葡萄园立体复合种养模式比较常见的有葡萄园套种蔬菜、套种果树和套养家禽。从各地的生产实践来看,3种模式各有所长,也分别存在一些需要改进或解决的困难。本文系统综述和分析了葡萄园立体复合种养模式的技术要点、综合效益,并以句容市葡萄主产区示范、推广葡萄园套种蔬菜、套种猕猴挑和套养家禽的成功实践为例,提出了同一区域内推广多种复合种养模式,实现葡萄主产区多元发展、增效增收的发展路径,为全国其他葡萄主产区的转型升级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陈璐,陈灿,黄璜[2](2019)在《“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具备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模式,能提高农民收入,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为人们提供绿色安全的食品。从稻田基础建设、"稻—鳖—鱼"复合种养技术、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介绍"稻—鳖—鱼"复合种养技术要点,以供"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的推广。(本文来源于《国际(长沙)农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9-06)

陈璐,陈灿,黄璜[3](2019)在《“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具备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模式,能提高农民收入,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为人们提供绿色安全的食品。从稻田基础建设、"稻—鳖—鱼"复合种养技术、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介绍"稻—鳖—鱼"复合种养技术要点,以供"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的推广。(本文来源于《作物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余经纬[4](2019)在《稻—虾—鸭生态复合种养模式下土壤质量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田生态农业是将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可改善稻田土地质量以及空间的使用效率,对外界带来的污染起到缓冲作用,不仅能保持稻田生态环境结构的稳定,而且能够促进物质就地循环等功能。现今,大多数研究仅针对单一生态种养模式对于水质、土壤、病虫害等影响,较少有关于稻田复合种养模式结合技术对土壤物理结构、养分和经济效益的效果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合肥巢湖杭埠河流域圩区稻田土壤为对象,利用2年大田区域试验,将“稻虾轮作”和“稻鸭共育”两种种养技术相结合形成生态复合种养模式。通过研究稻-虾-鸭生态复合种养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腐殖质及经济效益的变化特征,明确稻-虾-鸭生态复合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物理结构、肥力变化特征及其对稻田生产力的影响,为推行化肥、农药投入减量化的稻田生态复合种养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改良土壤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两年的大田试验,与其他模式相比,CDR使土壤质地粉粒和砂粒总和提高(p<0.05)。0-10 cm土层CDR模式,相比SSR、DSR模式,显着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DR模式较DSR模式,显着提高了稻田土壤饱和含水率和田间持水量;较SSR模式土壤质地中粉粒改善显着,土壤(0-10 cm)容重降低了0.06 g·cm3;10-20 cm土层CDR对土壤物理结构改善不具有差异性。(2)在土壤化学性状方面,,DR较CK模式,显着提高了0-20 cm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0-10cm土层中速效钾的含量;水稻收获后,CDR模式在减少化肥使用量的情况下稳定土壤中全氮含量。相比不同土层(0-10cm和10-20cm)CK模式,CDR式中有机质分别增加8.77 g·kg-1和6.04 g·kg-1,全氮分别增加0.38 g·kg-1和0.35 g· kg-1,全磷分别增幅46.36%和38.4.%,速效养分也显着增加。(3)对比4种模式发现,CDR模式土壤有机无机复合量增加,复合度反而度降;化肥的施用虽能提高土壤中腐殖质复合量,但DSR模式仍低于CDR模式。各种植模式对不同结合态腐殖质产生的影响具有差异。不同土层土壤中重组腐殖质和松结态含量,以CDR模式土壤含碳量最高;紧结态和稳结态相反,CK、SSR和DSR高。松/紧值同样以CDR模式最高。CDR模式可显着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相比于CK模式,0-20 cm土层CDR模式土壤中腐殖质和胡敏酸含量显着增加,同时提高了HA/FA和PQ的比值。CDR模式显着提高了HA-Δlogk和HA-E4/E6,4种模式光学性质趋势均为SSR<DSR<CK<CDR。(4)试验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均较低,但可看出CDR模式能减少土壤中部分重金属含量。与DSR模式相比,CDR模式中水稻的有效穗、穗粒数和结实率分别提高了4.83%、5.28%和2.84%,稻谷单位面积产量增加5.67%。CDR模式分别比SSR、DSR模式增加5.4%和2.82%。其总产值和利润与DSR模式具有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韩冬银,李磊,牛黎明,陈俊谕,张方平[5](2019)在《蓟马复合种在芒果植株上的空间分布和理论抽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弄清蓟马在芒果植株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确定芒果蓟马监测及防控的抽样技术和方法,分别于芒果嫩梢期和扬花期,调查芒果植株不同冠层蓟马虫数。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芒果园蓟马的为害程度差异较大。芒果植株不同冠层均有蓟马分布为害,芒果花期取中、下层花穗,嫩梢期取中、上层叶片能较准确反应出植株的受害情况。芒果蓟马的分布型受种群密度的影响,密度低时为均匀分布,密度高时为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密度升高而增大,个体间相互吸引。利用聚集均数分析聚集原因,发现芒果蓟马的聚集主要是由蓟马自身的习性和环境共同作用引起的。应用Iwao理论抽样原理,建立了芒果扬花期及嫩梢期的抽样模型:N=(8.8543/m+0.2098)t~2/D~2和N=(1.8462/m+0.1513)t~2/D~2。(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娜,陈新军,金岳[6](2019)在《基于复合种群的阿根廷滑柔鱼资源评估和管理策略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为例,利用基于贝叶斯统计方法的Schaefer模型分单一种群和复合种群2种种群方案,对其资源量进行评估,并对其管理策略做了风险分析。研究表明,年渔获量数据和资源丰度指数数据为贝叶斯资源评估模型提供了足够多的信息。单一种群方案和复合种群方案下的模型参数的预测值及估算的最大可持续产量接近,单一种群方案下的捕捞死亡率低于限制参考点F_(lim),复合种群方案下的南部种群存在捕捞死亡率大于限制参考点F_(lim)的年份,但随着捕捞死亡率的减小资源量恢复到良好水平。决策分析表明,在单一种群方案和复合种群方案下,当收获率设定为0.3及以下时,资源能够保持在可持续利用的良好水平,保守的管理策略可将收获率设定在0.2至0.3,相应的持续渔获量为80万t左右。(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松,谈孝凤,宋宝静,李冬雪,陈卓[7](2018)在《贵州省稻蛙复合种养实践与农药减施增效路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贵州稻田病虫草害发生、危害和控制现状,实施稻蛙复合种养等稻田生态工程所取得的成效。系统分析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在水稻病虫草害控制中的贡献,以及稻蛙复合种养在贵州农药减施中的优势和劣势。实践证明,稻蛙复合种养是贵州水稻病虫草害控制中农药减施和稻田提质、增产的有效措施。探讨了农药减量化策略中,稻蛙复合种养在水稻病虫草害控制、农药减施和稻田提质、增产中的作用,以及水稻生产中农药减施增效的路径,提出了促进稻蛙复合种养产业发展的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8年12期)

李冬雪,宋星陈,熊玉唐,宋宝静,陈卓[8](2018)在《西南山区稻蛙复合种养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稻蛙复合种养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要素间关系探讨稻蛙复合种养生态学原理。从"稻和蛙"的资源要素、稻蛙复合种养的功能及机理等方面综述当前的研究进展。简述了稻蛙复合种养的技术模式,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角度对稻蛙复合种养产业进行系统分析。重点分析和讨论了农药对蛙的影响、蛙药对稻田生态系统的影响,饲料和肥料分别对稻田生态系统和蛙的影响。最后从西南山区蛙品种的适应性、稻蛙耦合效果、稻蛙复合种养产投比等角度阐述了西南山区稻蛙复合种养产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本文来源于《农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吴涛,黄璜,谷婕,王忍,伍佳[9](2018)在《稻鸭复合种养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稻鸭共生种养不仅能生产无公害的有机农产品,而且对水稻增产具有一定效果。在稻鸭共生基础上,加入鱼、萍、泥鳅、鸡等生物形成稻鸭复合种养模式,比较稻鸭复合种养模式下水稻产量及成熟期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差异。试验共设6个处理:稻-鱼-鸭、稻-鱼-鸭-萍、稻-鳅-鸭、稻-鳅-鸭-萍、稻-鸡-鸭、稻-鸡-鸭-萍,以常规稻作对照。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稻鸭复合种养模式下水稻平均增产9.8%,尤以稻-鸡-鸭-萍处理产量最高,增幅达到18.11%;稻-鱼-鸭处理增幅最小,为4.96%;有效穗、结实率以及总粒数等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地上部分生物量总和也普遍高于常规稻作,以稻-鸭-鳅处理最高,稻-鸡-鸭处理最低,说明稻鸭复合种养模式有利于水稻增产增收。(本文来源于《作物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魏建成,张建军,程开利[10](2018)在《镇巴县稻鳅复合种养高效技术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与四川省万源、通江接壤,属大巴山腹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3.8℃,年光照时数1 374.9小时,降水量1 250 mm,全县有水田6.5万亩,适合泥鳅养殖的稻田面积2万余亩。镇巴县黎坝镇村民利用多年在外打工积攒的有限资金,于2016年6月从陕西洋县福洋源省级泥鳅养殖基地购回3万尾台湾泥鳅苗,在自家稻田试养,(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技推广》期刊2018年06期)

复合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具备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模式,能提高农民收入,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为人们提供绿色安全的食品。从稻田基础建设、"稻—鳖—鱼"复合种养技术、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介绍"稻—鳖—鱼"复合种养技术要点,以供"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的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种论文参考文献

[1].孙兴民,陈巍,郭正兵,方应明.葡萄园立体复合种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天津农业科学.2019

[2].陈璐,陈灿,黄璜.“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关键技术[C].国际(长沙)农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论文集.2019

[3].陈璐,陈灿,黄璜.“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关键技术[J].作物研究.2019

[4].余经纬.稻—虾—鸭生态复合种养模式下土壤质量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效果研究[D].安徽大学.2019

[5].韩冬银,李磊,牛黎明,陈俊谕,张方平.蓟马复合种在芒果植株上的空间分布和理论抽样[J].热带作物学报.2019

[6].李娜,陈新军,金岳.基于复合种群的阿根廷滑柔鱼资源评估和管理策略评价[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9

[7].陈松,谈孝凤,宋宝静,李冬雪,陈卓.贵州省稻蛙复合种养实践与农药减施增效路径探讨[J].中国植保导刊.2018

[8].李冬雪,宋星陈,熊玉唐,宋宝静,陈卓.西南山区稻蛙复合种养的研究与实践[J].农学学报.2018

[9].吴涛,黄璜,谷婕,王忍,伍佳.稻鸭复合种养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8

[10].魏建成,张建军,程开利.镇巴县稻鳅复合种养高效技术模式[J].中国农技推广.2018

标签:;  ;  ;  ;  

复合种论文-孙兴民,陈巍,郭正兵,方应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