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体间融合模型论文-刘海龙

腰椎体间融合模型论文-刘海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腰椎体间融合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丝素蛋白,微球,缓释,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腰椎体间融合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龙[1](2014)在《BCP/SF/rhBMP-2在绵羊腰椎椎体间融合模型中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绵羊腰椎间融合模型中验证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丝素蛋白缓释微球增强型多孔双相磷酸钙(BCP/SF/rhBMP-2)的成骨效果,探讨其应用于椎体间融合的可能性。方法W/O乳化分散法制备人SF/rhBMP-2缓释微球,水蒸汽法将SF中的无规卷曲转变为β-折迭,改变SF的水溶性,从而改变其缓释性能,SME观察微球表面形态,测量粒径,将SF/rhBMP-2缓释微球与BCP复合制备BCP/SF/rhBMP-2,体外释放法测量微球及复合材料的药物缓释性能。将16只健康的成年绵羊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通过左侧腹膜外腰椎前入路,建立前路绵羊腰1-腰2、腰3-腰4以及腰5-腰6的椎体间融合模型。随机的在处理好的材料移植床中植入以下四种中的叁种材料:①、自体髂骨;②、BCP/SF/rhBMP-2人工骨;③、BCP/rhBMP-2;④、BCP/SF。2组动物分别在术后12周以及24周分别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大体观察、手触法评估脊柱的融合情况;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腰椎叁维CT平扫重建)评估腰椎间隙各组材料降解以及骨桥形成情况;测试标本的前屈,后伸,侧弯侧(左和右)和轴向旋转(左,右),评估各种材料的融合强度;组织学检查评估脊柱的融合情况;结果空白微球外观呈球型,表面光滑,平均粒径在146.72m±56.65;未经水蒸气法处理的载药微球仍呈球形,表面粗糙,平均粒径在120.81±46.66m之间,略小于空白微球,经水蒸气法处理后的微球与未处理的微球相比外观无明显变化,粒径变化不明显,118.09±49.16m;载药后和经水蒸气法处理后微球的溶解度降低;载药率为10.07±0.05%;载药微球及BCP/SF/rhBMP-2均呈双相释放规律,BCP/SF/rhBMP-2呈更长时间的缓释趋向。手术过程顺利,各组材料植入顺利,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动物模型成功建立。术后12周和24周新型人工骨BCP/SF/rhBMP-2P的融合率与自体髂骨类似,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术后12周相比在术后24周时人工骨BCP/SF/rhBMP-2的融合强度明显增强,影像学评分、组织学评分、生物力学测试均接近于同期自体髂骨的融合强度,在影像学评分、组织学评分、生物力学上均明显优于其他对照组。结论1. W/O乳化分散法制备SF/rhBMP-2缓释微球,经水蒸汽法改良后可获得缓释性能更优的缓释微球,药物释放呈双相规律,曲线更平缓,释放时间更长,可以作为一种药物缓释载体进一步研究。2. BCP/SF/rhBMP-2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降解和成骨能力相匹配,能够在模型动物体内获得了与自体髂骨相似的腰椎融合效果,通过对其性能的进一步改良与验证可望运用于医学实践。(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4-05-01)

周瑜,王玲,丁金勇[2](2008)在《羊腰椎体间融合模型的建立和围手术期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建立羊腰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模型的手术要点和围手术期管理的注意事项。方法对12只羊建立腰椎双节段椎体间融合器融合的模型,并在术中进行生命监测和术后医疗和饮食护理。结果实验中1例在术中出现呼吸暂停,给予心外按压5 min后恢复;1例术后出现左下肢不全瘫,术后给予激素和营养神经药物肌注,1月后恢复肌力及行走,其余实验动物均存活,满足了实验要求结论通过腰椎侧前方手术入路,保护好下腔动静脉等重要脏器,能够到达并清楚显露腰椎L2-L5椎间隙,在融合器植入前的间隙准备中,髓核摘除和软骨终板的刮除,注意深度和宽度,保护好脊髓和神经根,为了保证手术顺利,术前禁食水,术中给予补液和麻醉、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抗感染、并发症观测、饮食调整是要点。(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08年10期)

杨礼庆,王海义,王欢,安春厚[3](2000)在《侧前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模型的建立及过伸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建立经侧前方入路椎体间融合的兔模型 ,并观察过伸活动对椎体间融合的影响。方法 :选用 5 6只兔分成无活动组、全程活动组及阶段活动组 ,经侧前方入路行椎体间融合术 ,移植物为自体髂骨。分别于术后 2、4和 8周处死动物 ,通过生物力学、组织学及 X线观察融合情况 ,比较过伸活动对融合的影响。结果 :无活动组中 4周和 8周组断裂负荷均显着高于 2周组 (P <0 .0 1) ;4周组与 8周组断裂负荷无显着性差别 (P >0 .0 5 )。全程活动组各阶段与无活动组有显着性差别 (P <0 .0 1)。全程活动 8周组和阶段活动 2周组无显着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兔椎体间融合在 4周时已基本完成。过伸活动阻碍椎体间融合的完成 ,且以术后 2周阻碍作用最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2期)

腰椎体间融合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建立羊腰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模型的手术要点和围手术期管理的注意事项。方法对12只羊建立腰椎双节段椎体间融合器融合的模型,并在术中进行生命监测和术后医疗和饮食护理。结果实验中1例在术中出现呼吸暂停,给予心外按压5 min后恢复;1例术后出现左下肢不全瘫,术后给予激素和营养神经药物肌注,1月后恢复肌力及行走,其余实验动物均存活,满足了实验要求结论通过腰椎侧前方手术入路,保护好下腔动静脉等重要脏器,能够到达并清楚显露腰椎L2-L5椎间隙,在融合器植入前的间隙准备中,髓核摘除和软骨终板的刮除,注意深度和宽度,保护好脊髓和神经根,为了保证手术顺利,术前禁食水,术中给予补液和麻醉、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抗感染、并发症观测、饮食调整是要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腰椎体间融合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刘海龙.BCP/SF/rhBMP-2在绵羊腰椎椎体间融合模型中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4

[2].周瑜,王玲,丁金勇.羊腰椎体间融合模型的建立和围手术期管理[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8

[3].杨礼庆,王海义,王欢,安春厚.侧前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模型的建立及过伸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

标签:;  ;  ;  ;  

腰椎体间融合模型论文-刘海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