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医患沟通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医患沟通,医患信息不对称,医生权威
医患沟通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吴光华[1](2018)在《互联网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对医患沟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给受众呈现的健康信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量级,这对人们获取和使用健康信息的态度、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一方面,互联网健康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并且缺少了传统媒体相对严格的把关制度,同时没有与线下医院共同合作来发布权威的健康信息。另一方面,医生与患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互联网的出现不能弥补医患之间由于专业知识而出现的知识鸿沟,并且互联网上信息存在诱导性、复杂性、碎片化等特点,患者依据网上作出的判断一般都是不科学的,很难得到医生的认可,因此对于医患的沟通可能会造成一定地影响。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探索一般大众在互联网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后的表现,以及对医患沟通的影响,并得出影响因素,同时给出科学的建设性意见。本文通过文献整理、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总结概括设计出互联网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对医患沟通影响的模型。并对模型加以验证和修正,最后根据实证研究所得数据,针对互联网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对医患信息不对称、医生权威以及医患沟通的影响作出了一定的分析,并给出科学的解释。本文通过506份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发现:首先,互联网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虽然与性别、年龄、职业均无明显的关联性,但是与受访者的收入、学历有着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同时,与医生的访谈发现,医生通常会选择非常专业的医疗网站搜寻健康信息,并且一致认为他们比患者更懂得如何在网上搜寻健康信息。其次,医患健康信息的对称程度以及医生的权威对医患沟通有着显着的影响。最后,一方面互联网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加大了患者与医生的沟通意愿,但是对医生问诊的满意度却没有助谊;另一方面,互联网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对医生的权威、医患信息的对称程度都产生了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4-26)
陈静,杨兰,柯雄,蓝英[2](2018)在《患者社会经济地位对医患沟通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探讨患者社会经济地位是否影响到医生的沟通方式与患者的沟通偏好,从而提高医患沟通质量,实现医患沟通"零距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市2所叁甲公立医院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医生语言沟通行为之间无显着性差异,然而与患者参与医疗决策及权利维护行为之间有显着性差异。建议医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沟通方式与技巧的运用,尊重患者自主权利,增强患者参与医疗决策能力,同时利用医务社会工作者第叁方力量的介入,共建平等和谐医患关系。(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A)》期刊2018年03期)
姜海婷,刘虹[3](2016)在《医患沟通中的“工具行为”及“交往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南京地区、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等地多家医疗机构的各岗位在职人员进行调查,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研究医患沟通过程中的"工具行为"及"交往行为"。以技术规范为导向的"工具行为"和以相互理解为核心的"交往行为"在医患沟通中都是必要的,工具行为是医患沟通的重要手段,是专业人员准确、简洁、高效地进行医患沟通的主要途径。但是,仅仅具有工具行为只能使医患沟通处于缺乏人文关怀的语境之中。恰当使用交往行为,充分显现出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是体现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表征。(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A)》期刊2016年06期)
黄小梅[4](2016)在《刍议语言行为在儿科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语言行为在儿科病人沟通中的重要性。方法:在我院儿科诊治的200例患儿中,按医生和患者的沟通思路和方法分为对照组(普通医患沟通)和研究组100例(以医患沟通语言和行为艺术为重点),通过医患之间的纠纷和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和对儿童患者沟通的重要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比例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诊断和治疗满意度,研究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医患沟通中使用高质量的沟通可以提高合作程度,减少医疗差错和护患纠纷,提高护士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现代养生》期刊2016年06期)
姜海婷,刘虹[5](2015)在《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医患沟通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医患沟通过程中的"工具行为"及"交往行为"。方法: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南京地区、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等地多家医疗机构的各岗位在职人员进行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回归分析和χ2检验。结果:医务人员长期接受工具行为的训练,其专业能力较好,但使得医患沟通处于缺乏人文关怀的语境,其交往行为需加强。结论:以技术规范为导向的"工具行为"和以相互理解为核心的"交往行为"在医患沟通中都是必要的,工具行为是医患沟通的重要手段,是专业人员准确、简洁、高效地进行医患沟通的主要途径。交往行为的合理恰当使用,是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刘瑛,张淑玲,朱莉莉[6](2015)在《言语行为理论在提升医患沟通英语口语技能中的积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医患沟通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别讨论了言语行为理论在实施医患沟通英语口语训练实施前、实施中以及实施后的积极作用:即时帮助医学生掌握大量医学英语专业词汇;针对学生来自不同地域,即时帮助纠正其语音、语调;有利于以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指导学生进行不同角色的扮演进行英语口语练习;有利于让学生采纳直接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并用的方法进行医患沟通英语口语练习;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认可度;有利于增强医学生们的使命感。(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2015年05期)
万智,郭霞,朱易萍[7](2015)在《医患沟通在医疗行为中的重要性及在儿科实践中的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医患关系日益恶化,而有效的医患沟通是改善不良医患关系最易行、收益最快的方式。本文就儿科医患关系现状进行分析,对医患沟通在医疗行为中的重要性及在儿科实践中的体会做一报道。(本文来源于《四川生理科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国实,程灶火,刘新民,胡鸿[8](2015)在《医学实习生医患沟通行为与羞怯、社交自尊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医学实习生医患沟通行为及与羞怯和社交自尊的关系。方法:按整群抽样方法,采用沟通行为问卷、羞怯量表和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对临床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607份。结果:医学实习生沟通行为得分与羞怯得分呈负相关(-0.189)、与社交自尊呈正相关(0.259)。社交自尊直接影响医患沟通行为(β=0.217),羞怯通过社交自尊(β=-0.445)间接影响医患沟通行为,可解释的总变异为7.4%。结论:社交自尊不仅直接影响实习生的医患沟通行为,且在羞怯与医患沟通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顾秋丽[9](2015)在《浅析语言行为在儿科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语言行为在儿科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26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1例,对照组患儿仅应用普通护患沟通,观察组患儿实施语言行为医患沟通。结果观察组医患纠纷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诊疗总满意度为93.9%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儿医患沟通过程中运用语言行为,能够显着降低医患纠纷率,提高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5年20期)
李云荣[10](2015)在《语言行为在儿科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语言行为在儿科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方法将近2年我院儿科收治的200例患儿根据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100例,参考组医生未接受语言、行为艺术的培训等,观察组医生则接受语言、行为艺术的培训。观察2组患儿治疗期间医患纠纷、医疗差错发生率,并调查2组患儿家属对诊疗、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医疗差错、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诊疗、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儿科医患沟通中采用优质的沟通交流方式,能够提高小儿治疗配合度,减少医疗差错及护患纠纷,改善护患关系。(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5年14期)
医患沟通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探讨患者社会经济地位是否影响到医生的沟通方式与患者的沟通偏好,从而提高医患沟通质量,实现医患沟通"零距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市2所叁甲公立医院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医生语言沟通行为之间无显着性差异,然而与患者参与医疗决策及权利维护行为之间有显着性差异。建议医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沟通方式与技巧的运用,尊重患者自主权利,增强患者参与医疗决策能力,同时利用医务社会工作者第叁方力量的介入,共建平等和谐医患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医患沟通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吴光华.互联网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对医患沟通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8
[2].陈静,杨兰,柯雄,蓝英.患者社会经济地位对医患沟通行为的影响研究[J].医学与哲学(A).2018
[3].姜海婷,刘虹.医患沟通中的“工具行为”及“交往行为”研究[J].医学与哲学(A).2016
[4].黄小梅.刍议语言行为在儿科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J].现代养生.2016
[5].姜海婷,刘虹.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医患沟通行为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刘瑛,张淑玲,朱莉莉.言语行为理论在提升医患沟通英语口语技能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
[7].万智,郭霞,朱易萍.医患沟通在医疗行为中的重要性及在儿科实践中的体会[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5
[8].国实,程灶火,刘新民,胡鸿.医学实习生医患沟通行为与羞怯、社交自尊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
[9].顾秋丽.浅析语言行为在儿科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
[10].李云荣.语言行为在儿科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