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交通信息论文-李金樱

可变交通信息论文-李金樱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变交通信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变信息板,VMS,人机交互,交互设计

可变交通信息论文文献综述

李金樱[1](2017)在《城市交通可变信息板人机交互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市交通问题且越发严重,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出现并缓解交通问题。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可变信息板的合理布局与设计能够为道路使用者提供更加及时、丰富的信息,并对路网安全与高效有积极意义。针对目前国内的可变信息板设计研究较少,且缺乏细节设计的标准指导这一状况,本文将可变信息板作为对象进行研究。为了解可变信息板的交互概况,本文对可变信息板发展、种类和技术,与人机交互的学科内容和发展进行了调研,并查阅了相关国内外的标准文件。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阅读、深入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找到与之对应的设计点。基于通过多方调研所找到的设计点,梳理了可变信息板的设计内容,包括布点、外观、显示与信息设计。针对各部分设计内容,本研究提出了城市交通可变信息板的设计原则,在其布点方面提出了设置的位置和频率;在其外观方面则对支撑方式的选择、空间位置、屏幕尺寸等进行了论述;在屏幕显示和信息设计方面则细致地对显示的方式与内容(显示时长、双语显示方式等),以及显示的信息(文字信息、图形信息与颜色使用)如何设计提出了具体的设计原则。此后,遵循所提出的设计内容与原则,选取大连市沙河口区交通系统为对象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实践。本研究从人机交互设计的角度,以城市交通可变信息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设计研究,并提出了城市交通可变信息板的人机交互设计内容与原则。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就研究的理论成果与最终实践成果征求了相关专家意见,并得到了其充分的肯定。本研究通过跨学科理论的应用使可变信息板与道路使用者之间的人机交互更加合理,可以为今后的实际应用提供帮助,也对后续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叶俊,许诗霞,王倩倩[2](2016)在《国内外可变信息交通标志检测标准比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交通拥堵状况加剧、智能交通发展迅速,可变信息交通标志(Variable Message Sign,简称VMS)通过向出行者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行车引导服务,成为提高城市道路网利用率,改善出行环境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可变信息交通标志标准进行解读,找出国内标准和国外标准相关检测的异同,为我国VMS企业及其配件设备的制造商出口欧盟提供参考借鉴和帮助,也为我国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参考,更好地帮助VMS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产业升级。(本文来源于《标准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第十叁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10-25)

汤震[3](2015)在《可变交通信息标志(VMS)技术的现状与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变交通信息标志(VMS)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我国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VMS应用在快速道路上。介绍VMS在国内外的使用概况,并总结VMS的显示技术、版式设计、位置设定及作用效果等,为今后VMS的设计提供参考。最后指出了VMS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市政工程》期刊2015年03期)

周洋帆,贾顺平,关伟,刘爽[4](2014)在《可变信息屏对北京市交通拥堵缓解的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变信息屏(VMS)为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它通过发布诱导信息来均衡路网上的交通需求.为了评价VMS对缓解交通拥堵的效果,本文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建立了一种通用评价模型.所用数据包括由北京市VMS系统和道路检测器得到的VMS历史发布信息和道路交通流数据,这些数据能够真实地反映路网中的交通状况.通过比较诱导信息和提示信息下的拥堵缓解效果,并对不同道路状况下拥堵缓解效果进行时间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诱导信息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拥堵路段的服务水平,特别是严重拥堵路段,诱导信息比提示信息更加有效.(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4年06期)

财音朝格图[5](2014)在《北京市道路交通可变信息板布点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随之产生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日益严峻。为缓解交通拥堵压力,我国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其中智能交通系统的广泛应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可变信息板(VMS)作为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车流有效引导中发挥的效用愈来愈大。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围绕北京市道路交通可变信息板的布点方法展开。本文首先概述了可变信息板诱导系统的定义及分类,并在对可变信息板诱导系统发布的信息内容及其生成方式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可变信息板信息诱导工作流程;通过对北京市可变信息板布局现状的分析,总结出了北京市可变信息板布局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市可变信息板布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不同用户诱导信息需求的分析,给出了正确的可变信息板布点指标,并根据可变信息板的原始数据需求分析和确定的布点指标,采集并处理了相关交通状态数据。其次,在研究可变信息板布点方法中,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灰色局势决策的VMS布点方法,通过对灰色局势决策的概念介绍和原理分析,给出了应用其进行可变信息板布点的方法步骤,并以北京市某区域实际路网为例,验证分析了该布点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对现有可变信息板布点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以可变信息板信息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并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其进行了求解,验证分析了该方法的特点和优势。最后,以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原则,对两种可变信息板布点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用本文所提出的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VMS布点方法要优于用灰色局势决策的VMS布点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4-05-17)

王园[6](2013)在《可变信息标志条件下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ITS在我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可变信息标志被应用到道路网中,以缓解不断增加的机动车造成的交通拥堵状况。正常条件下的动态交通分配模型并没有考虑到驾驶员在遇到可变信息标志时改变路径的情况,因此,一般状态下的动态交通分配模型对拥有可变信息标志的路网并不适用。所以,进行可变信息标志条件下的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首先,针对可变信息标志对动态交通分配的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可变信息标志对动态交通分配的主要影响是驾驶员的诱导服从率,本文从可变信息标志的视认性方面进行了扩展,研究了可变信息标志的显示方式及具体布设。随后,为了确定可变信息标志对驾驶员诱导服从率的具体大小,探讨了可变信息标志条件下的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研究,对驾驶员路径选择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行了可变信息标志条件下的路径选择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可变信息标志条件下的累积Logistic驾驶员路径选择模型,并应用模型进行驾驶员路径选择概率预测,建立概率聚类模型,对驾驶员的路径选择进行聚类,得到可变信息标志显示道路拥挤和道路拥堵两种情况下的诱导服从率。之后,对动态交通分配模型进行了基础理论的阐述,并分析了诱导服从率对原有模型的影响,根据确定的影响分析,将诱导服从率修正到模型的路段流入率约束中,并根据路段的服务水平对道路的运行状态进行分级,改进了原有的BPR函数,建立了可变信息标志条件下的动态交通分配模型,并进行了随机性分析,给出了详细的算法设计。最后,选取哈尔滨市局部路网进行仿真模拟。依据可变信息标志的布设原则及前置距离,在路网中的合适位置添加了可变信息标志,随后进行了有无可变信息标志条件下的动态交通分配模拟,对比分析了路网的分配结果,利用路网的平均延误对路网的运行效果进行了评估。(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3-06-01)

孙凤霞[7](2011)在《城市区域交通可变信息板布点指标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诱导系统中可变信息板(VMS)得到广泛运用。但其布点鲜见有专着文献介绍。而基于灰色决策和模糊决策的VMS布点指标,存在不足。本文通过对布点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确定一种考虑因素比较合理的布点指标。(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1年36期)

朱久平[8](2010)在《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可变信息标志(VMS)对交通流特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需求也不断增长,这使得城市道路上的机动车数量剧增,并引起交通拥挤,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不仅仅需要交通基础设施的修建,尤其在人口稠密的城市,还应从有效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方面着手。其中城市交通诱导系统作为现代城市主要的交通管理控制措施之一,可以有效的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因此本文将对城市诱导中的可变信息标志(Variable Message Signs,VMS)对交通流特性的影响展开研究,为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提供建议,具体工作如下:1针对前人关于双通道系统交通流特性研究中双通道系统的不合理性,本文提出了一个更符合实际的双通道系统,并且提出以平均车头间距和平均车头时距作为路径诱导信息,分析了它们对双通道系统路径的交通流特性的影响,并与传统的行程时间反馈、速度信息反馈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在不同进车概率和不同动态车比率时,本文改进的信息反馈策略都可以有效地使双通道交通流保持在较稳定状态从而优于以前的行程时间反馈和平均速度反馈。2针对完全式公交专用道设置导致道路利用率降低的问题,本文将用元胞自动机模型方法对含有VMS诱导的间歇性公交专用道进行研究,并对采用完全式和间歇式两种公交专用道时的道路交通流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间歇式公交专用道可以有效地提高道路流量和道路利用率;本文还研究了VMS分段设置长度(相邻两个VMS之间的距离)对交通流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给出在可以既不增加公交车延误又提高道路利用率时的最佳分段设置长度。3城市道路的突发事故时常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如何缓解交通拥堵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一种通过设置VMS来改善含有事故的双车道道路交通,并用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VMS的设置可以有效缓解事故引起的交通堵塞并提高道路流量。此外,本文还研究了VMS诱导前后进车概率、慢车比率对道路交通流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0-12-24)

戢晓峰,许乃星,韩春华[9](2010)在《基于交通流特征的可变信息板布局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引导交通流的合理分布并确定城市路网中可变信息板的布局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路段交通流特征信息量评估的可变信息板布局优化方法。利用图论对城市路网进行描述,建立了基于信息熵的路段交通流特征信息量评估模型。并结合实际路网的拓扑结构特性,设计了可变信息板布局方案的初步生成方法。12节点的网络实例验证显示:该布局方法是有效的,且便于交通管理者所理解。同时,提出的交通流特征提取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可为道路规划与安全评估提供基础信息。(本文来源于《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期刊2010年04期)

徐伟,曹元军,沐生美,周志成,张爱国[10](2009)在《城市道路可变信息交通标志牌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变信息交通标志牌的运用,是我国城市未来交通干道建设的重点。图形式VMS新技术发展,代表了城市道路网动态交通管理的一个方向。文章分析了可变信息交通标志对人、车、路作用机理,归纳了VMS系统的设计步骤,并对图形式VMS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09年30期)

可变交通信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交通拥堵状况加剧、智能交通发展迅速,可变信息交通标志(Variable Message Sign,简称VMS)通过向出行者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行车引导服务,成为提高城市道路网利用率,改善出行环境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可变信息交通标志标准进行解读,找出国内标准和国外标准相关检测的异同,为我国VMS企业及其配件设备的制造商出口欧盟提供参考借鉴和帮助,也为我国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参考,更好地帮助VMS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产业升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变交通信息论文参考文献

[1].李金樱.城市交通可变信息板人机交互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2].叶俊,许诗霞,王倩倩.国内外可变信息交通标志检测标准比对研究[C].标准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第十叁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16

[3].汤震.可变交通信息标志(VMS)技术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市政工程.2015

[4].周洋帆,贾顺平,关伟,刘爽.可变信息屏对北京市交通拥堵缓解的评价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4

[5].财音朝格图.北京市道路交通可变信息板布点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6].王园.可变信息标志条件下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7].孙凤霞.城市区域交通可变信息板布点指标的确定[J].科技致富向导.2011

[8].朱久平.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可变信息标志(VMS)对交通流特性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9].戢晓峰,许乃星,韩春华.基于交通流特征的可变信息板布局优化方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0

[10].徐伟,曹元军,沐生美,周志成,张爱国.城市道路可变信息交通标志牌的设计研究[J].科技信息.2009

标签:;  ;  ;  ;  

可变交通信息论文-李金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