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回收论文-郭腾达

无损回收论文-郭腾达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损回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属-橡胶复合件,金属骨架回收,无损检测,缺陷

无损回收论文文献综述

郭腾达[1](2019)在《无损检测技术在金属——橡胶复合件金属骨架回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金属-橡胶复合件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各行各业每年有大量金属-橡胶复合制品报废。通过技术手段将复合产品中价值较高的金属骨架进行回收再利用,而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在不破坏产品的基础上检测工件是否存在缺陷,保证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应用广泛。(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16期)

徐胜祥[2](2018)在《钢护筒无损回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公路、铁路的不断延伸和扩展,修建的跨江、河、湖、海公路、铁路桥梁数量不断增多,而且需要通过深水区的建筑物也越来越多,这使得钢护筒在施工中被广泛应用。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使用各种方法和设备对钢护筒进行回收再利用。本文经过大量文献阅读和实践积累,对四种类型钢护筒和叁种钢护筒无损回收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另外,作者在此基础上通过多个工程项目反复试验总结出一套采用压力顶升法回收钢护筒无损回收施工工法,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以我国温州市的灵昆特大桥梁为背景,本文理论实证相结合,主要做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和研究:(1)对钢护筒回收时存在的潜在困难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2)回顾了钢护筒回收技术发展现状,对其中叁种回收技术工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压力顶升法;(3)结合“绿色工程”的评价标准和层次分析法的理论知识,对钢护筒无损回收技术做出了较为系统评估;(4)结合实例,论证了钢护筒无损回收技术在施工中发挥的作用,并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分析和经济效益的客观评价。(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4-01)

秦永浩[3](2018)在《阻拦网无损回收装置研究及动力学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各个国家军事力量的日益发展,靶弹在模拟来袭导弹的尺寸特征、动力学。性能、攻击伤害等方面逐渐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各国军方对其发展研究也都更加重视,靶弹的应用领域和需求都在不断增大。因为飞行物试验设备的高科技化、集成化,所以其自身的成本也在不断的增加,减少试验开支的最有效手段就是重复利用试验靶弹。回收过程是重复利用试验靶弹最为重要也是最容易出现故障的步骤,因此飞行物的无损回收技术在研究中就成为了关键性环节。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飞行物回收装置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结合课题要求,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提出了无损回收装置总体设计方案,分析飞行物安全回收装置的工作过程,确定无损回收装置的组成部分:浮力调节机构、机架机构、缆网机构、储能弹射机构、液压缓冲机构。保证装置可以安全的完成飞行物的回收工作。提出了双层缆网的设计概念,提高装置的可靠性。简化回收过程建立物理模型,根据简化后的物理模型计算回收过程的各项力学参数,并计算安全回收装置支撑机构的尺寸。根据支撑机构的结构尺寸,进行网绳的初步选型,计算网绳重量。利用微分法计算无损回收装置缆网展开时所需的牵引力。根据牵引力大小,并结合经济性实用性,选取弹簧作为动力源设计储能弹射机构。考虑所选材料的线性强化阶段,利用变分法确定缆网展开后网绳的预紧力。建立阻拦网无损回收装置动力学仿真模型,利用专业的非线性分析软件ABAQUS对飞行物回收过程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根据应力应变云图以及相应的曲线分析缆网的网绳材料选择是否符合工况要求。定义飞行物撞网时的极限工况位置,并分析了飞行物对不同的入网速度、入网偏角、入网位置工况的适应度,归纳总结出不同工况与回收时最大应力的关系。由于回收装置工作条件的特殊性,需要对装置进行寿命评估。本文介绍了不同的疲劳累计损伤理论,结合装置的服役特点,提出适合无损回收装置的疲劳累计损伤理论,研究低于疲劳极限时的应力循环造成的损伤积累误差的解决方法,并根据第四章的仿真结果,结合P-r-S-N曲线,评估安全回收装置的使用寿命,得出具有说服力以及使用价值的损伤评估。(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8-01-01)

李果,徐胜祥,孔庆林[4](2015)在《利用智能顶升系统无损回收钢护筒施工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使用一种智能顶升系统进行钻孔灌注桩钢护筒回收的施工工艺。该工艺具有降低成本、快速、安全的特点,利用可自由变形的密封圈将钢护筒与桩头上部密封,使用高压气泵、高压液泵对其顶部密封腔加一定的压力,将钢护筒从混凝土桩中顶出,达到回收钢护筒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庞林花,文桂林[5](2014)在《报废回收汽车零部件再利用的无损检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报废回收汽车合格零部件的再利用是废旧汽车回收拆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切实要求,其前提是具备先进的检测技术以确保再利用零部件的质量.无损检测技术已经成为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文中以报废回收汽车零部件再利用的无损检测技术为切入点,梳理了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电磁涡流检测和渗透检测这5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式以及几种无损检测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和特点,指出发展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传统检测方法、设计更加合理的检测评价体系、交叉使用多种检测手段、发展检测新技术是汽车零部件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文中结论为报废回收汽车零部件再利用无损检测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11期)

蔡以涛[6](2007)在《多段式无损回收装置的概念设计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弹道修正或末端制导弹药一类的高速飞行体为对象,采用概念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设计能够有效回收飞行体的回收装置,实现飞行体在最大回收减加速度和规定的截停距离的限制条件下无损回收。首先介绍了概念设计的一般步骤,以及各个阶段的设计思想及方法。其次,针对本课题运用概念设计的方法将回收装置进行功能分解,得出五个子功能,依次为:截停飞行体、导轨装置、驱动装置、速度检测和加速度检测,并为这五个子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原理解。根据形态学矩阵法得到了多种方案,运用评价指标量化法,根据各项指标的分配值,计算各方案的总评价值,按照各总评价值的大小,确定最终方案。最后,针对回收装置的主要功能元“截停飞行体”,运用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飞行体分别撞击泡沫铝、砂土、木屑叁种回收介质的回收过程,得出飞行体在回收过程中距离、速度和加速度的时间历程曲线,确定了采取不同回收介质时的回收方案。根据飞行体受到的最大减加速度来验证回收方案的可行性,并对回收箱体进行了总体结构设计。研究表明在众多的缓冲材料中,泡沫铝、泡沫锌、砂土、木屑为较好的回收介质,为了使飞行体在尽可能短的距离内实现无损回收,采用单一介质无法实现,必须采用一套多密度变化的回收体系,该回收体系在回收初速为900m/s的试验弹体时,能保证试验弹体在回收的过程中受到的减加速度不超过3000g,且回收的距离不超过28m。(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7-06-01)

费东年,钱建平,申屠德忠[7](2007)在《高速飞行体无损回收装置的虚拟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以弹道修正或末端制导弹药一类的高速飞行体为对象,研究其试验样机内精密光机电控制器件或微处理部件等在抗高过载实验中,飞行体载体在最大回收减加速度和规定截停距离的限制条件下无损回收的方法问题。在充分分析已有的各种缓冲材料基础上,选取新型的泡沫铝材料为回收介质,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高速飞行体撞击和侵彻泡沫铝缓冲材料的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从而设计出一套密度逐渐增大、多节的回收装置。(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顾正铭[8](2006)在《无人机陆上无损回收的一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一种典型的无人机陆上无损回收的方法。要将高速飞行中的无人安全回收,必须实施有效的减速。在通常使用降落伞-缓冲气囊组合减速方案中,必须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即控制主伞顺利出舱,降落伞开伞载荷的控制,气囊缓冲的载荷控制。本文将从总体设计的思路出发,提出无人机陆上无损回收系统方案,指出无人机回收的关键问题及设计要点。(本文来源于《中国航空学会全国第十届安全救生学术交流会文集》期刊2006-09-01)

费东年[9](2006)在《高速飞行体无损回收装置的虚拟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弹道修正或末端制导弹药一类的高速飞行体为对象,研究其试验样机内精密光机电控制器件或微处理部件等在抗高过载实验中,飞行体载体在最大回收减加速度和规定截停距离的限制条件下无损回收的方法问题。 首先在充分分析已有的各种缓冲材料基础上,选取新型的泡沫铝材料为回收介质,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高速飞行体撞击和侵彻泡沫铝缓冲材料的过程分成叁类情况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 1)变换泡沫铝材料的密度来模拟同一飞行体撞击不同回收介质的过程,得出其碰撞过程中的全部物理量,给出了不同回收介质材料对应的飞行体的减加速度、速度和距离关系。 2)变换飞行体的形状(平头、凸头、尖头叁种)模拟不同飞行体撞击同一密度泡沫铝材料的过程。给出了飞行体形状与其减加速度、速度和距离关系。 3)模拟在同一最大减加速度的限制条件下平头飞行体和凸头飞行体分别撞击各自的回收介质的过程,分别给出了平头和凸头飞行体的减加速度曲线、速度曲线和距离曲线。 研究结果表明平头飞行体和尖头飞行体不适合做无损回收飞行体载体,凸头飞行体可作为最佳的无损回收飞行体载体。同时分析得出采用某一种回收介质是不能将飞行体在最大回收减加速度和规定截停距离的限制条件下无损回收,必须采用一套密度逐渐增大、多节的回收体系。 然后针对凸头飞行体进行了变密度多节无损回收方案的虚拟设计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出了各节回收介质的最佳长度和材料的密度,验证了此套回收方案的可行性。 最后对整个回收系统进行了总体结构设计和各分系统的结构设计。主要对回收箱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6-05-01)

杨秀英[10](1993)在《85mm气体炮无损回收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1 概述弹丸的无损回收装置是气体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装置人们可以完好无损地回收试验产品,进行解剖分析,从而研究引信在动态条件下的运动规律和作用情况。这无疑会提高引信研究水平,加快产品研制进度,并节约靶试费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引信》期刊1993年03期)

无损回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公路、铁路的不断延伸和扩展,修建的跨江、河、湖、海公路、铁路桥梁数量不断增多,而且需要通过深水区的建筑物也越来越多,这使得钢护筒在施工中被广泛应用。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使用各种方法和设备对钢护筒进行回收再利用。本文经过大量文献阅读和实践积累,对四种类型钢护筒和叁种钢护筒无损回收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另外,作者在此基础上通过多个工程项目反复试验总结出一套采用压力顶升法回收钢护筒无损回收施工工法,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以我国温州市的灵昆特大桥梁为背景,本文理论实证相结合,主要做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和研究:(1)对钢护筒回收时存在的潜在困难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2)回顾了钢护筒回收技术发展现状,对其中叁种回收技术工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压力顶升法;(3)结合“绿色工程”的评价标准和层次分析法的理论知识,对钢护筒无损回收技术做出了较为系统评估;(4)结合实例,论证了钢护筒无损回收技术在施工中发挥的作用,并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分析和经济效益的客观评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损回收论文参考文献

[1].郭腾达.无损检测技术在金属——橡胶复合件金属骨架回收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9

[2].徐胜祥.钢护筒无损回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8

[3].秦永浩.阻拦网无损回收装置研究及动力学仿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4].李果,徐胜祥,孔庆林.利用智能顶升系统无损回收钢护筒施工工艺[J].施工技术.2015

[5].庞林花,文桂林.报废回收汽车零部件再利用的无损检测技术[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6].蔡以涛.多段式无损回收装置的概念设计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7].费东年,钱建平,申屠德忠.高速飞行体无损回收装置的虚拟设计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7

[8].顾正铭.无人机陆上无损回收的一种方法[C].中国航空学会全国第十届安全救生学术交流会文集.2006

[9].费东年.高速飞行体无损回收装置的虚拟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10].杨秀英.85mm气体炮无损回收装置[J].现代引信.1993

标签:;  ;  ;  ;  

无损回收论文-郭腾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