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肝脏肿瘤论文-严华

转移性肝脏肿瘤论文-严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移性肝脏肿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超声造影,增强方式,肝动脉

转移性肝脏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严华[1](2019)在《超声造影在诊断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31例,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由2名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共同阅片并分析增强时间(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增强方式、峰值表现、减退程度、增强-减退模式、增强时相,并比较G2患者与G3患者的增强时间、增强方式、峰值表现、减退程度、增强-减退模式。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发病灶,4例病灶呈高回声、13例呈稍高回声、9例稍低回声、5例低回声。12例患者的病灶与周围肝实质分界尚清,14例欠清晰、5例不清晰。14例病灶内部可见动脉血流信号,收缩期最大流速均值(35.01±10.32) m/s,阻力指数均值(0.60±0.16)。31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病灶增强,开始增强时间(16.18±5.02) s,达峰时间(22.03±5.47) s,消退时间(43.02±18.57) s。增强方式:80.65%的患者表现为整体增强,61.29%的患者增强达峰值时表现为均匀增强,门静脉期67.74%的患者表现为明显减退,51.61%患者的增强-减退模式表现为"快进快出"。G2患者与G3患者在增强方式、峰值表现、门脉期减退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2患者中"快进快出"模式的占比为75.00%,高于G3患者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造影以整体增强、达峰时以均匀增强、增强-减退模式以"快进快出"为主,有利于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且不同病理分级患者的增强-减退模式也存在差异,有利于病理分级的评估。(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9年08期)

黄鑫,陈文卫,孙彬,胡伟,黄星月[2](2019)在《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与超声造影对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metastatic hep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MHNEN)二维超声特点、超声造影(CEUS)表现与病理结果,探讨CEUS对MHNE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超声影像科就诊的24例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其中低分化肿瘤17例,高分化肿瘤7例,肿瘤最大直径为5.5±2.6cm (2.1~10.4cm)。平均年龄为60.4±12.7岁(29~84岁),男性16例,女性8例。纳入标准: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自愿接受CEUS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观察病灶经穿刺活检获得病理检查结果;穿刺活检术前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CEUS禁忌征者;存在穿刺禁忌征者。分析MHNEN的二维超声特点和CEUS表现,对于多发病灶者选取其中最利于观察的一个病灶,分析过程均由两名高年资医师分别对影像特点作出判断。结果 15例(62.5%) MHNEN为肝脏多发病灶,同时以低回声为主(62.5%),高回声7例,2例为混合回声,其中15例(62.5%)内部回声均匀;19例(79.2%)边界清楚,11例(45.8%)病灶可见声晕征象。CEUS过程,75%(18例)MHNEN表现为"快进"模式,87.5%(21例)为"快退"模式。62.5%的肿瘤为整体增强,9例表现为环状增强,多数病灶(66.7%)为高增强,增强过程62.5%肿瘤强化不均匀,部分内可见无增强区。低分化和高分化肿瘤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二维超声和CEUS差异特点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NEN二维超声无显着特点,CEUS可以提供更多诊断信息,有助于MHNEN的临床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8-23)

李晓涛,李涛[3](2019)在《转移性肝脏肿瘤患者行介入治疗后肝脓肿发病状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转移性肝脏肿瘤患者行介入治疗后肝脓肿发病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8年6月于我院治疗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的1 796例转移性肝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行介入治疗后是否发生肝脓肿,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发生肝脓肿患者(实验组)21例,未发生肝脓肿患者(对照组)1 775例,对患者实行介入治疗(TACE),确定患者肝脓肿的发病状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可得女性患者更易发生肝脓肿,实验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白蛋白含量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偏少(19.98±2.79)g/L、(0.96±0.01)10~(12)/L和(9.87±1.10)g/L,而碱性磷酸酶以及尿酸的含量均多于对照组(209.73±39.37)U/L和(120.02±14.87)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和肌酐的含量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栓塞材料、介入治疗次数、是否进行外科手术、是否患有糖尿病等无显着差异。实验组患者肝脓肿多来源于结直肠,占57.14%;病灶数目大于3个的患者比病灶数目不足3个的患者多71.42%,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B级比A级多14.28%,介入治疗中,肿瘤供血不足者比供血充足者多71.4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肝脓肿的可能性更大,降低胆道受损、提高肝功能、保证介入治疗中肿瘤充足供血和改善体质状况有利于避免介入治疗后肝脓肿。(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9年05期)

赵九英[4](2016)在《肝脏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脏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肝脏转移性乳腺癌、平滑肌肉瘤、胃肠道间质瘤、嗜铬细胞瘤、结肠癌各一例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鉴别诊断。[结果]: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可以准确诊断肝脏转移性肿瘤。[结论]:肝脏转移性肿瘤的明确诊断是基于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标记和临床病史叁结合的统一。(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李海莹,杨春雪,吴佳恒,董静,毕玉美[5](2015)在《肝脏原发性与转移性恶性肿瘤热消融前后局部肿瘤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热消融前后危险因素(肝功能方面)与局部肿瘤的复发率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6月到2014年12月曾经接受热消融治疗共609个肝癌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409例,转移性肝癌161例,并且结肠癌肝转移患者70例,直肠癌肝转移患者58例,肺癌肝转移18例,肾癌肝转移3例,乳腺癌肝转移3例,来源与其他部位肿瘤肝转移9例。年龄35-75岁,男398例,女211例。结果 409个患者中每个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为8.9%,其中中位随访时间为21.3个月。原发性肿瘤复发率为4.9%,转移性肿瘤复发率为4.1%(p=0.35),并且局部肿瘤复发1、3、5年年的存活率与死亡率分别为92.3%、69.2%、42.3%(p=0.84)。通过单因素分析肝癌患者肿瘤大小及位置是肿瘤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分析肿瘤直径大于3cm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消融术前CEA、CA19-9、AFP、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这8项指标中,其中1项高于正常值、2项高于正常值、3项高于正常值、4项高于正常值术后肿瘤复发率呈逐渐升高趋势,消融术后高于正常值指标数越多复发率呈现增高趋势。并且术后这些指标高于正常值比术前这些指标高于正常值,术后复发的风险性增高。结论肝癌消融术前术后的肝功能指标是影响术后局部肿瘤复发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叁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5-06-13)

B.J.J.Abdullah,C.H.Yeong,K.L.Goh,B.K.Yoong,G.F.Ho[6](2014)在《机器人辅助射频消融术在原发性与转移性肝脏肿瘤中应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于商业和科研目的的CT引导下机器人除了能够减少医务工作者与病人透视下受照射的剂量,还可以提高射频消融精度,并从本质上改善治疗效果。复杂病变治(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樊祥山,史炯[7](2013)在《Arginase-1、HepPar-1和Glypican-3在肝细胞性癌和肝脏内转移性肿瘤的细针穿刺标本中是最有效的组合性鉴别诊断标记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细胞性癌(HCC)和转移性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有时可能比较困难。Arginase-1(Arg-1)是最近一些文献报道中发现的一种新的HCC标记物。该研究对1 240例肝脏内肿瘤的外科切除标本和62例细针穿刺标本(29例HCCs、28例转移性肿瘤和5例良性肝脏病变)进行Arg-1、hepatocyte par-affin-1(HepPar-1)和glypican-3的免疫组化染色。(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戚彩,于晓玲,梁萍,程志刚,刘方义[8](2012)在《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6例(14个病灶)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脏转移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观察肿瘤的大小变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技术有效率为92.86%(13/14)。术后1例患者出现发热,1例出现疼痛,1例病灶靠近膈肌者出现反应性胸腔积液,因疼痛诱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例患者的1个病灶于治疗后3个月出现局部进展;另外13个病灶微波治疗后在增强影像中均未见强化,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而缩小。结论微波消融对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转移病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期刊2012年06期)

沈晓文,冯军,孙新刚,王臻,陆农[9](2010)在《氩氦刀冷冻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脏转移性肿瘤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和掌握氩氦刀冷冻治疗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脏转移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肝转移瘤患者进行氩氦刀治疗,术后7~15d再行TACE治疗,另选15例患者只行TACE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且氩氦刀治疗患者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恢复快。结论氩氦刀创伤小、疗效好,为肝转移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结合TACE更能提高疗效。(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0年01期)

梁晓超[10](2009)在《单发肝脏转移性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肝脏是转移性肿瘤最好发的部位之一。对于多发肝脏转移性肿瘤影像诊断一般不难,但单发肝脏转移性肿瘤需要与原发性肝癌、肝脓肿、肝血管瘤等鉴别,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笔者搜集了37例单发肝脏转移性肿瘤的CT资料,探讨其CT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期提高其诊(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09年05期)

转移性肝脏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metastatic hep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MHNEN)二维超声特点、超声造影(CEUS)表现与病理结果,探讨CEUS对MHNE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超声影像科就诊的24例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其中低分化肿瘤17例,高分化肿瘤7例,肿瘤最大直径为5.5±2.6cm (2.1~10.4cm)。平均年龄为60.4±12.7岁(29~84岁),男性16例,女性8例。纳入标准: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自愿接受CEUS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观察病灶经穿刺活检获得病理检查结果;穿刺活检术前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CEUS禁忌征者;存在穿刺禁忌征者。分析MHNEN的二维超声特点和CEUS表现,对于多发病灶者选取其中最利于观察的一个病灶,分析过程均由两名高年资医师分别对影像特点作出判断。结果 15例(62.5%) MHNEN为肝脏多发病灶,同时以低回声为主(62.5%),高回声7例,2例为混合回声,其中15例(62.5%)内部回声均匀;19例(79.2%)边界清楚,11例(45.8%)病灶可见声晕征象。CEUS过程,75%(18例)MHNEN表现为"快进"模式,87.5%(21例)为"快退"模式。62.5%的肿瘤为整体增强,9例表现为环状增强,多数病灶(66.7%)为高增强,增强过程62.5%肿瘤强化不均匀,部分内可见无增强区。低分化和高分化肿瘤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二维超声和CEUS差异特点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NEN二维超声无显着特点,CEUS可以提供更多诊断信息,有助于MHNEN的临床诊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移性肝脏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1].严华.超声造影在诊断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价值[J].肝脏.2019

[2].黄鑫,陈文卫,孙彬,胡伟,黄星月.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与超声造影对照分析[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2019

[3].李晓涛,李涛.转移性肝脏肿瘤患者行介入治疗后肝脓肿发病状况研究[J].肝脏.2019

[4].赵九英.肝脏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6

[5].李海莹,杨春雪,吴佳恒,董静,毕玉美.肝脏原发性与转移性恶性肿瘤热消融前后局部肿瘤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叁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5

[6].B.J.J.Abdullah,C.H.Yeong,K.L.Goh,B.K.Yoong,G.F.Ho.机器人辅助射频消融术在原发性与转移性肝脏肿瘤中应用的初步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4

[7].樊祥山,史炯.Arginase-1、HepPar-1和Glypican-3在肝细胞性癌和肝脏内转移性肿瘤的细针穿刺标本中是最有效的组合性鉴别诊断标记物[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

[8].戚彩,于晓玲,梁萍,程志刚,刘方义.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

[9].沈晓文,冯军,孙新刚,王臻,陆农.氩氦刀冷冻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脏转移性肿瘤的疗效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

[10].梁晓超.单发肝脏转移性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

标签:;  ;  ;  ;  

转移性肝脏肿瘤论文-严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