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空间视角,居住分异,连云港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若,陈晓键[1](2019)在《社会—空间视角下的连云港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住分异有愈演愈烈之势。该文从社会—空间的视角出发,采用住房数据与问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房价分异与居民阶层分化的内在联系,对连云港城市居住空间分异进行研究,进而总结出其居住分异的特征。具体来说,首先,用聚类分析法将住宅分成六类,利用分异指数对城市不同品质住区进行整体上的宏观测度。其次,以街道为中观尺度,从行政区与圈层两个方面分别进行测度。最后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对居民住宅选择的微观因素进行剖析。(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张旭坤[2](2019)在《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国际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了国际学界称之为"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现象。近20年来SSCI的相关研究文献表明,中国城市空间分异的表现形式、类型、成因及社会影响等,既有与世界其他国家相同之处,又有中国的特殊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在一定范围内属于正常,超出阈值便会带来消极效应。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虽然没有出现居住空间的贫富严重对立,但也形成了多种形态的居住空间分异,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和研究其发展态势。(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张复山,王方雄[3](2019)在《城市居住小区开敞度空间分异研究——以大连市沙河口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空间布局对小区内的居住环境和视觉感受的影响,本文以大连市沙河口区UDEM和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以"D/H"距离指标表现空间感知,用更加直观和简易可行的方法对居住小区的空间开敞程度做出测算和比较,同时对计算结果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1)开敞度较低的小区主要分布于沙河口区的东部和南部,开敞度较高的小区主要分布于沙河口区的中部和北部;(2)"高—高"集聚区主要在北部绿香花园以及中部的明阳花园小区附近分布,"低—低"集聚区主要在东部的集贤街附近和民兴花园附近分布。(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王振坡,黄玉洁[4](2019)在《居住空间分异视角下我国城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以基础教育为代表的公共服务存在供给总量不足、配置失衡、需求分化等问题,进而与住房市场和社会群体作用形成居住空间分异.通过构建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获取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家庭背景差异显着影响子代教育获得、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空间俱乐部化"及居住空间分异强化教育资源的非均衡格局;可通过创新学区管理模式、加强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教育体系、改革户籍制度等方法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本文来源于《天津城建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若曦,王丽芸[5](2018)在《城市教育设施分布引起的居住空间分异研究——基于厦门市厦港、滨海街道小学“学区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设施作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均衡分布是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之一,引发了社会上对于"学区房"的广泛关注。基于对居住空间分异的理论研究,结合地方政策分析,对厦门市厦港街道、滨海街道小学学区的居住空间分异进行实证研究。从收入水平、年龄阶层、社区邻里以及单位和非单位人群等方面探讨居住空间分异情况,据此在入学制度、供需平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房地产》期刊2018年27期)
龚婧媛[6](2018)在《基于GIS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显着提高。随着多年来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城镇化率的逐步提高,住宅商品化开始全面推行,城市住宅的供需双方也都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变得愈加明显。本文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以通过网络爬虫获取到的1397条住宅小区数据为基础,选取了住宅小区的房屋年限、服务管理、拥挤程度、绿化程度、生活配套、酒店配套、商务配套、医疗配套、教育配套、交通配套和商业配套这十一个影响因子,运用GWR模型和多种GIS分析手段来对现阶段武汉市的居住空间分异现象进行研究。一方面研究各类居住空间因子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程度及其区域差异,另一方面将影响因子分为两类居住空间特征并建立评价模型分析其在研究区域内的分异情况。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城市居住空间特征与住宅价格之间相互影响的规律,并通过分析武汉市的居住空间分异特征来对武汉市的居住空间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一些优化建议。通过分析得出: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由多种影响因子之间复杂的综合作用才形成的,且在城市的不同区位,各项因子对房价的影响程度也差异巨大,城市住宅价格与城市居住空间特征之间相互影响,且它们在地理格局分布上的耦合性也会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变得愈加明显。武汉市各小区的居住环境特征评分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差异不大且不存在明显的分异现象,但周边配套特征评分在地理空间上则出现了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形成了城市中心区域小区周边配套密集而城市边缘区域小区周边配置匮乏的分异格局。针对这些现象本文提出要优化城市结构,加强城市多核心发展,加快城市交通建设并加大城市外围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以求缓解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并减少其带来的社会问题。(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8-06-01)
许鹏[7](2018)在《大城市人户分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异研究——以广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广州人户分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异,探讨大城市人户分离人口的居住空间变化、分异程度以及影响机制,为大城市发展制定合理规划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广州市人户分离人口分为市内人户分离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两部分,两者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和人户分离原因都较大的差异;测算了广州市内人户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居住分异指数和孤立指数,反映出人户分离人口更加集中近郊区,而且市内人户分离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的居住分异差别较大;人户分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布更多受家庭结构、房价、交通和户籍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方人口》期刊2018年02期)
郭翔[8](2018)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探究——以常德市居住空间布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逐步推进,中部地区城镇发展迅速,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城市居住空间也面临着巨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常德市为例,从研究城市居住空间组织模式入手,探讨常德市城市居住空间演变的历程及特点、影响未来居住空间布局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形成常德市城市居住空间布局规划方案,并提出优化城市居住空间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8年04期)
孙彩歌,吝涛,赵宇,林美霞[9](2017)在《基于城市住宅类型的不同年限建成区居住空间分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厦门岛不同历史年限建成区的范围,以不同居住类型的面积和人口分布为基础数据测算了居住用地空间分异指数和居住人口空间分异指数,分析了不同年限建成区范围和厦门岛整体的居住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个厦门岛来看,不同居住类型的空间分异指数差异显着,老城区住宅、保障性住房和职工宿舍的居住分异指数较高,一般商品房和商品化安置房的居住分异指数较低;从不同年限建成区来看,不同居住类型的空间分异变化趋势各不相同,27年历史以下的建成区内,随历史年限增加城中村的空间分异指数上升,高档商品房呈现"V"字态势,保障性住房保持高分异指数,27—50年历史年限建成区内,一般商品房和商品化安置房空间分异指数相对较低,27年历史以上的建成区内,老城区住宅的空间分异指数随历史年限增加在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7年S2期)
胡宏[10](2017)在《居住空间分异视角下的健康城市规划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居住空间分异背景下不同阶层居民获取健康资源的能力在空间上形成差异,居民暴露在不同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中。国际上已有学者从居住空间分异角度探讨建成环境与健康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同质社会群体和异质社会群体的空间集聚都会对健康产生影响,但这一结论仍未有定论,个人、社区、城市叁个层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居住分异对健康的影响因人而异、因地理特征而异。本文以西方建成环境对个人健康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为依据,以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居住分异为背景,综合考虑个人、家庭、住宅、社区、城市多个尺度的影响因素,构建居住分异、建成环境和健康叁者间的关系,提出居住空间分异视角下的健康城市规划研究框架,并探讨相关实证方法,为进行城市规划对健康的主动干预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住房建设规划)》期刊2017-11-18)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了国际学界称之为"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现象。近20年来SSCI的相关研究文献表明,中国城市空间分异的表现形式、类型、成因及社会影响等,既有与世界其他国家相同之处,又有中国的特殊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在一定范围内属于正常,超出阈值便会带来消极效应。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虽然没有出现居住空间的贫富严重对立,但也形成了多种形态的居住空间分异,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和研究其发展态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海若,陈晓键.社会—空间视角下的连云港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J].华中建筑.2019
[2].张旭坤.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国际研究综述[J].现代城市研究.2019
[3].张复山,王方雄.城市居住小区开敞度空间分异研究——以大连市沙河口区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
[4].王振坡,黄玉洁.居住空间分异视角下我国城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研究[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9
[5].张若曦,王丽芸.城市教育设施分布引起的居住空间分异研究——基于厦门市厦港、滨海街道小学“学区房”分析[J].中国房地产.2018
[6].龚婧媛.基于GIS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研究[D].武汉大学.2018
[7].许鹏.大城市人户分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异研究——以广州为例[J].南方人口.2018
[8].郭翔.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探究——以常德市居住空间布局为例[J].中外建筑.2018
[9].孙彩歌,吝涛,赵宇,林美霞.基于城市住宅类型的不同年限建成区居住空间分异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
[10].胡宏.居住空间分异视角下的健康城市规划方法研究[C].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住房建设规划).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