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9例口腔颌面显微外科重建修复术的手术配合(论文文献综述)
董顺利[1](2020)在《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的解剖学研究目的腓动脉穿支皮瓣在肿瘤外科,尤其是颌面外科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其解剖结构对设计和制备皮瓣至关重要。故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的解剖学特点,包括穿支的数目、发出位置、血管外径、血管蒂长、分布及大致走行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0例小腿作为研究对象,将乳胶浆液注入腘动脉制成小腿灌注标本。精细解剖腓动脉穿支,采用两种记录形式对穿支各项指标进行记录:(1)将小腿等分为三段(上段、中段和下段)分段记录;(2)每个标本从上往下按照发现穿支顺序编号为第1穿支、第2穿支、…、第N穿支,按穿支编号记录。记录腓动脉穿支数目、发出位置、血管外径、蒂长、分布规律及潜在联系。整理数据后借助SPSS21.0软件系统,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腓动脉穿支总数为48支,每例46支,平均每例(4.80±0.79)支。每个穿支血管外径的平均值为(0.90±0.21)mm、血管蒂长度平均值为(6.91±0.55)cm。2、穿支在小腿中段分布最为集中,穿支占比为56.25%,每例23支,平均每例(2.70±0.48)支。中段穿支的血管外径和血管蒂长度平均为(1.03±0.12)mm、(7.27±0.32)cm。三个区段发出穿支的两个指标分析显示:(1)血管外径:中段穿支的血管外径长于上段和下段,上段和下段之间无明显差异;(2)血管蒂:中段穿支的血管蒂长于上段和下段,上段和下段之间不存在差异。3、第1-4穿支出现各为10例,第5穿支出现6例,第6穿支出现2例;第2穿支血管外径和蒂长分别为(1.17±0.07)mm、(7.57±0.22)cm,较第1、3、4、5、6穿支的血管外径和血管蒂粗大且较长。4、腓动脉穿支的2条伴行静脉出现率为91.67%,1条伴行静脉出现率为8.33%。结论1、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数目较为恒定,为46支,在小腿中段分布最为集中,并且小腿中段相比于上段和下段,发出的穿支血管外径较粗、血管蒂较长,更有利于血管吻合,是临床上较为理想的穿支供区。2、第2穿支血管外径和血管蒂较其他穿支理想,设计腓动脉穿支皮瓣时可作为首选穿支。第二部分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目的基于腓动脉穿支的解剖学特点,以制备穿支皮瓣为目的进行临床设计。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制备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并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探讨其应用特点和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5例口腔癌患者,其中上腭癌3例、舌癌5例、颊癌5例、口底癌2例,经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14例、腺样囊性癌1例。15例患者术前均对小腿后外侧穿支血管行CDU检查,1例口底癌患者行PET-CT检查。由固定的两组医务人员同时进行皮瓣的制备、切取和口腔内病灶的完整切除,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口腔内软组织的缺损修复。术后予以常规对症处理,通过门诊复诊及定期随访近1年,重点关注患者口内皮瓣修复情况、语音功能、吞咽功能、张口度、小腿供区恢复情况及预后,评价皮瓣修复效果。结果1、皮瓣切取面积为3.0cm×3.0cm6.0cm×5.5cm,平均为4.5cm×3.5cm;15例皮瓣成活率为100%,仅1例出现血管危象,予以及时手术抢救后成活。2、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小腿运动功能逐渐恢复正常;15例皮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近似口腔黏膜,逐渐黏膜化;1例皮缘感染病例为延期性愈合,其余I期愈合。3、上腭癌、舌癌、颊癌及口底癌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语音、吞咽、张口度逐渐恢复至正常;随访期内,无复发病例。结论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应用于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能取得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是修复口腔癌患者口内中、小型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陈益铭[2](2020)在《病灶对侧血管蒂颏下岛状皮瓣和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鳞癌术后缺损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比病灶对侧血管蒂颏下岛状皮瓣和游离前臂皮瓣在修复口腔鳞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评价两组皮瓣在修复口腔鳞癌术后的优缺点。方法:收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2015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共87例口腔鳞癌患者,行病灶切除后用两组皮瓣进行术后缺损重建,病灶对侧血管蒂颏下岛状皮瓣共50例(n=50),游离前臂皮瓣37例(n=37),比较两组皮瓣的手术时间、手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使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表调查术后生存质量,并追踪术后1年患者的吞咽功能、语音功能、外观满意度和术后复发率等情况。结果:通过收集数据并记录,病灶对侧血管蒂颏下岛状皮瓣制备转移修复的平均时间为55.98±15.21min,游离前臂皮瓣制备转移修复的平均时间为167.54±28.54min,病灶对侧血管蒂颏下岛状皮瓣的手术时间短于游离前臂皮瓣的手术时间(P<0.05);病灶对侧血管蒂颏下岛状皮瓣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26±2.75天,游离前臂皮瓣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35±5.21天,病灶对侧血管蒂颏下岛状皮瓣的住院天数明显小于游离前臂皮瓣(P<0.05)。50例病灶对侧血管蒂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患者均未出现皮瓣坏死。游离前臂皮瓣有1例因发生血管危象导致皮瓣坏死,紧急行手术探查,改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口底瘘、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病灶对侧血管蒂颏下岛状皮瓣和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成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问卷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表,认为两种皮瓣对术后总体生存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对所有患者行术后一年随访,两组患者对术后吞咽功能、语言功能及外观的满意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重建术后1年复发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病灶对侧血管蒂颏下岛状皮瓣和游离前臂皮瓣都是修复早期口腔癌术后缺损的可靠皮瓣,病灶对侧血管蒂颏下岛状皮瓣凭借其成活率高、制备简单、无需显微血管吻合、术后疤痕隐蔽,住院费用少等优点,对于缺少显微外科技术的基层医院开展病灶对侧血管蒂颏下岛状皮瓣更为适用,而对于颈部淋巴转移早或者术后组织缺损较大,应选用游离前臂皮瓣更为适合。
陈则安[3](2020)在《两种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口腔癌、创伤、感染等原因常引起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因此会引起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缺损的重建是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常面临的挑战。临床中,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常用的重建方式为皮瓣。不同皮瓣修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也存在差异。本文旨在探讨锁骨上动脉皮瓣和胸大肌肌皮瓣重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术后2年以上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并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1、收集2007年5月到2018年1月在江西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手术符合标准的颌面部缺损修复后存活2年以上患者21例(其中锁骨上动脉皮瓣组9例、胸大肌肌皮瓣组12例)。于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通过电话或现场访谈方式与患者沟通,填写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第四版(UW-QOL)和36条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调查存活2年以上患者的生活质量。2、按照修复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锁骨上动脉皮瓣组、胸大肌肌皮瓣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两组生活质量调查表资料,评估两种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并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3、所有收集好的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包作统计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用于分析两组患者UW-QOL得分情况;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分析两组患者SF-36得分情况。P<0.05认为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总共有21例患者自愿完成两种生活质量调查表的调查,锁骨上动脉皮瓣组和胸大肌肌皮瓣组手术后总体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2、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量表中,锁骨上动脉皮瓣组在外观以及肩功能得分高于胸大肌肌皮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认为吞咽、语言、咀嚼对其日常生活影响最大。3、36条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中,锁骨上动脉皮瓣在社交功能得分优于胸大肌肌皮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会引起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下降,胸大肌肌皮瓣和锁骨上动脉皮瓣修复能够一定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两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差异性不大。2、锁骨上动脉皮瓣在外观、肩功能、社会交往方面优于胸大肌肌皮瓣,对这些方面有较高要求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锁骨上动脉皮瓣。3、术后应该对患者的肩功能、吞咽、语言等进行针对性的功能训练以及义齿修复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4、性别、年龄、疾病分期、治疗方式均会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影响,对女性以及年龄高者应加强生活照顾及心理干预。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式改进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提高作用。
方杰[4](2020)在《伴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创面修复术式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在新鲜上肢标本(天然乳胶灌注)上对骨间背动脉、桡动脉掌浅支、指固有动脉和前臂掌侧静脉进行解剖学研究。依据解剖学基础,开展应用骨间背动脉皮瓣、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指动脉皮瓣和前臂掌侧静脉皮瓣,flow-through桥接修复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创面,并收集相关数据,比较四种皮瓣修复伴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经济性,为修复伴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提供阶梯化选择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新鲜人体上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分别测量骨间背动脉和桡动脉掌浅支动脉起、止点外径,其血管蒂长度,指固有动脉于近节指骨远1/3段内的外径和前臂掌侧近腕关节处皮下静脉的外径,并记录前臂远1/3段掌侧皮下静脉的数量。临床上分别选择这四种皮瓣修复合并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进行随访,观察皮瓣外观,测量皮瓣两点辨别觉和患指总关节活动度。皮瓣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患者对患指外观满意度和皮瓣成活率均纳入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应用邻指指动脉、骨间背动脉穿支flow-through皮瓣修复各1例,静脉皮瓣修复18例(A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22例(B组)。结果1于近节指骨远1/3段区域内测量示指至小指的桡侧和尺侧指固有动脉外径,分别为(1.01±0.16)mm、(1.29±0.15)mm、(1.28±0.13)mm、(1.33±0.12)mm、(1.25±0.13)mm、(1.11±0.13)mm、(1.09±0.12)mm、(0.98±0.11)mm,骨间背动脉、桡动脉掌浅支动脉管径与指固有动脉接近,其近、远端外径分别为(1.45±0.10)mm、(0.80±0.09)mm和(1.28±0.32)mm、(1.10±0.32)mm;骨间背动脉蒂长为(13.2±1.5)cm,桡动脉掌浅支血管蒂长为(2.66±0.56)cm;前臂掌侧静脉平均外径为(1.68±0.29)mm,平均有(5.3±0.82)条静脉。2临床开展皮瓣和患指均顺利存活,无伤口感染。邻指指动脉flow-through皮瓣修复术后6个月随访,外观满意,两点辨别觉为6 mm,患指关节活动度优。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后2个月随访,皮瓣外观臃肿,示指TAM=95°,示指关节活动度恢复差,患者满意度为不满意,指端两点辨别觉为9mm。A组和B组中40例皮瓣均获得随访,经统计分析,A组和B组手术时间和末次随访皮瓣两点辨别觉测量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皮瓣外观及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成活率均为100%,供区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1指固有动脉的管径匹配度高于其他三者,但可供皮瓣面积有限,且牺牲供指主干血管,经济性较其他三者低;2骨间背动脉管径与指固有动脉接近,血管主干较长,可修复大段缺损,但文献报道骨间背穿支蒂长度为(2.5±0.2)cm,皮瓣移植时易出现血管迂曲打折,影响皮瓣血液供应,且皮瓣臃肿,不利于手功能恢复,需再次手术整形的可能性大,经济性降低;3静脉皮瓣和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桥接修复伴有动脉缺损的手部小面积创面,均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满意的临床疗效,经济性高于指固有动脉皮瓣和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4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可适用于修复指动脉缺损长度在2.6 cm的重建,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和静脉皮瓣可适用于修复缺损长度在5 cm以上的重建;5在这四种皮瓣中,推荐应用静脉皮瓣和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作为修复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首选治疗方法,依据感觉恢复首选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依据操作难易程度,静脉皮瓣操作相对容易;邻指指动脉皮瓣和骨间背动脉皮瓣均因其具有固有的缺点,不推荐为首选方法。图35幅;表7个;参151篇。
王建雄[5](2020)在《Note皮瓣在修复面部皮肤中、小面积缺损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背景面部为皮肤肿物的好发区域,目前首选的一线治疗方案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然而,手术切除所导致的局部组织缺损会对患者的面部外观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修复手术缺损部位也是治疗面部肿物的关键步骤。适当的修复方法不仅需要彻底切除面部肿物,以免复发,在应对术后缺损时还需要对切除面部肿物后的创面进行最大限度的修复。但因面部皮肤外观的改变会对人的外貌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创面修复时,不仅仅要求切除肿物术后创面的封闭,还要求修复后的创面对面部外貌有尽可能小的影响,故在修复此类创面时,相邻部位的皮瓣往往是首选。目的探讨应用note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肿物术后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自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集31例面部皮肤肿物导致面部外观改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排除手术禁忌,并依据患者病史及肿物特点做出术前诊断,常规行肿物原位切除及note皮瓣修复术,术后肿物送常规病理检查。其中部分肿物生长较快、边界不清或有溃疡的患者术前预约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原位切除后行快速病理检查,并根据病理结果选择是否扩大切除。所有患者创面均行note皮瓣修复术进行修复,并观察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肿物是否复发等。同时纳入31例既往行面部菱形皮瓣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瘢痕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例患者,术后所有患者皮瓣均Ⅰ期成活,创面平整,均无感染或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发生,周围器官无明显位移或畸形;其中2例患者眼部略有牵拉变形,随访1年后变形情况逐渐改善,双眼基本对称;而且通过比较note皮瓣和菱形皮瓣的术后瘢痕,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之间的瘢痕颜色、平整度、弹性、宽度评分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随访至今,肿物均无复发情况。结论Note皮瓣在面部皮肤肿物切除术后形成的中、小面积皮肤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具有设计灵活、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皮瓣血运可靠、可获较好美学外观等优点,效果良好。Note皮瓣在面部创面美容修复与功能重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式,适合临床应用及推广。
吴丹媚[6](2020)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在口腔癌挽救性手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背景口腔恶性肿瘤是头颈部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90%口腔癌是鳞状细胞癌,可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通常累及舌、颊粘膜、唇、牙龈和口底,是世界第六大常见癌症。放化疗失败肿瘤残留、口腔癌区域性复发给头颈部外科医生和肿瘤学家带来了巨大的治疗挑战。先前的报告表明,对于可切除的残留或复发肿瘤,挽救手术提供了比放化疗更好的总体存活率和肿瘤控制,挽救性手术已经成为治疗残留和复发癌症的事实标准[1-3]。口腔癌浸润较深的病灶经常累及咀嚼肌、下颌骨,需要切除较多的组织,累及颞肌时除需将下颌支、腮腺切除外,还需将颞肌、附着于颅底的组织一并切除,往往形成巨大的贯通性复杂缺损,这些缺损修复重建是非常困难的。传统的带蒂血管皮瓣:如胸大肌皮瓣(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PMMP),在修复大面积洞穿性软组织缺损时组织量明显不足,且在有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史或接受过颈部大剂量放疗的患者中,肌皮岛的皮肤与颈部可能很难实现一期愈合[4]。女性患者还带有明显乳腺组织,修复效果不尽人意,而且乳腺组织有发生乳腺癌可能[5]。下斜方肌肌皮瓣(Lower trapezius myocutaneous flap,LTMP)在修复口腔癌挽救性手术相关缺损时,其皮瓣面积足够大,且手术操作相对简单。但由部分或完全皮瓣坏死所造成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57%,因此该皮瓣被认为是一种不可靠的修复技术[6]。在这种情况下,股前外侧肌皮瓣因其多功能性、组织量丰富、足够的血管长度、最小的供区损伤,并可灵活设计为携带不同组织的穿支皮瓣的优点,而被广泛地作为修复重建缺损皮瓣首选[7,8]。关于口腔癌挽救性手术的研究在国外报道较多,而口腔癌挽救性手术后修复重建时所需皮瓣的选择相关报导在国内外均较少,因此口腔癌挽救性手术患者采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chimeric perforator flap,ALTP)进行口腔颌面颈部修复重建的临床疗效果值得本课题探讨。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在口腔癌挽救性手术后缺损重建中的临床意义,并结合临床病例和文献分析其对口腔癌挽救性手术生存预后的可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年7月至2020年3月期间口腔癌挽救性手术采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修复重建缺损19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通过对比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张口度、吞咽功能、语音功能和外形满意度,并跟踪随访患者皮瓣及生存状况。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照手术前后临床资料做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手术前后比较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x2)或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总存活时间生存曲线和无瘤存活时间生存曲线的描绘均使用Graph Pad Prism 8.0软件。无瘤生存期采用(x±s)表示,各个亚组无瘤生存期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ANOVA分析,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对不同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性质、颈部淋巴结、并发症、无病间隔期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所有病例肿瘤均成功切除,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均存活,创口张力尚好,无皮瓣开裂,无血肿、无颈动脉破裂等并发症。大腿供区创口愈合良好,瘢痕隐蔽,大腿运动时无明显功能障碍。从数据上来看,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张口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患者吞咽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患者语音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外形满意度84.21%,与术前73.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以随访时间为终点,19名患者挽救性手术后,其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6个月存活率为78.9%,1年存活率为57.9%,3年存活率为31.6%。挽救性手术后47.4%患者无瘤生存时间为1年。从数据上看,单因素分析不同性别、肿瘤分期、分化程度、肿瘤性质、颈部淋巴结情况、并发症严重程度、无病间隔期患者之间的术后无瘤生存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不同年龄段之间的无瘤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变量引入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挽救性口腔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为≥60岁老年人。无论是单因素还是多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患者年龄≥60岁是挽救性手术生存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1、挽救性手术是晚期口腔癌/复发性口腔癌治疗的有效手段,采用适当的修复方法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复杂缺损的理想选择。2、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具有足够的组织量,能有效的保护颈部重要血管及填塞巨大空腔,功能性重建了口腔颌面部的结构,明显改善张口度、明显缓解晚期肿瘤引起的疼痛,特别适用于口腔颌面部癌肿挽救性术后组织缺损修复和器官功能恢复。3、患者年龄≥60岁是挽救性手术生存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无瘤生存时间在发病性别、肿瘤分期分化、肿瘤性质、颈部淋巴结清扫方式、并发症严重程度、无病间隔期这些方面均未见明显差异。
庞景威[7](2020)在《股前外穿支皮瓣与桡侧前臂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将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桡侧前臂游离皮瓣分别应用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中,评估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和桡侧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缺损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皮瓣修复口腔缺损术后缺损的患者主观满意度。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口腔颌面外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共计35例行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需即刻行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或桡侧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其中术后采用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修复缺损病例14例,采用桡侧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缺损病例21例,统计两组数据并进行回顾性研究,同时应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uality of life scale,UW-QOL),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的方式,比较两组病例中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术后的存活率、供区及受区外观和功能影响及患者主观满意度等。研究结果:皮瓣移植修复术后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及桡侧前臂游离皮瓣存活率分别为92.9%与100%,P>0.05,无显着性差异。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在色素沉着及永久性或暂时性功能障碍方面,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桡侧前臂游离皮瓣组,P值分别为0.003、0.038及0.000,P<0.05,均被认为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在后期受区功能及患者主观满意度上二者基本相仿(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中采取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或桡侧前臂游离皮瓣均可获得良好效果,在后期受区功能及患者主观满意度上二者基本相仿,但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组供区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建议首选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任起辉,李福军[8](2019)在《正念减压干预对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正念减压对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2018年12月135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患者资料,根据干预方法,将给予常规干预的6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进行正念减压干预的7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供区创面愈合时间、受区创面愈合时间显着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VAS、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VAS、SAS、SDS评分显着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3.08%,显着高于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减压干预可显着降低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后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及焦虑抑郁程度。
杭州市医疗保障局,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9](2019)在《杭州市医疗保障局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的通知》文中指出杭医保[2019]23号各相关医院: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杭州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9年7月26日杭州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发改价格[2016]1431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16]19号)和2019年7月省医疗保障局、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浙江省省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浙医保联发[2019]8号)精神,按照"同城同步同价"的改革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毛元元[10](2019)在《康复训练对软腭癌患者术后口腔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评估软腭癌患者术后的吞咽、咀嚼、语音和张口功能,并探讨影响其功能的相关因素。评估术后康复训练对软腭癌患者口腔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软腭癌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人。干预组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吞咽功能、咀嚼功能、语音功能和张口功能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采用自制的基本资料记录表,收集术后10日影响口腔功能的相关因素,并收集术后10日、2月和4月吞咽功能、咀嚼功能、语音功能和张口度的信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χ2检验;语音功能和咀嚼功能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t检验;张口度和吞咽功能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Kruskal-Wallis(K-W)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术后10日,吞咽功能的影响因素包括皮瓣修复方式(P=0.027)及软腭切除范围(P<0.001);咀嚼功能的影响因素有软腭切除范围(P=0.0001);语音功能的影响因素有软腭的切除范围(P<0.0001);张口功能与各影响因素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月干预组和对照组口腔功能比较显示:吞咽功能有统计学差异(P=0.0012),张口度有统计学差异(P=0.0065),语音功能有统计学差异(P=0.0328),咀嚼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1572)。(3)术后4月干预组和对照组口腔功能比较显示:吞咽功能有统计学差异(P=0.0015),张口度有统计学差异(P=0.0001),语音功能有统计学差异(P=0.0094),咀嚼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2214)。结论:(1)游离皮瓣修复的软腭癌患者术后的吞咽功能较带蒂皮瓣修复的好;软腭癌患者软腭切除范围越大,吞咽功能、咀嚼功能和语音功能越差。(2)软腭癌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张口度和语音功能。
二、29例口腔颌面显微外科重建修复术的手术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9例口腔颌面显微外科重建修复术的手术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的解剖学研究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第二部分 :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
1.引言 |
2.资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个人简历及科研成果 |
综述和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
(2)病灶对侧血管蒂颏下岛状皮瓣和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鳞癌术后缺损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收集 |
1.2 纳入标准 |
1.3 手术方法 |
1.3.1 病灶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 |
1.3.2 病灶对侧血管蒂颏下岛状皮瓣的设计及制备 |
1.3.3 游离前臂皮瓣的设计及制备 |
1.3.4 术后处理 |
1.4 评价标准 |
1.4.1、对比两组皮瓣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
1.4.2 观察两种皮瓣术后成活情况及手术并发症 |
1.4.3 采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表随访术后1周生存质量 |
1.4.4 随访两组皮瓣修复术后1年修复效果 |
1.4.5 随访两组皮瓣修复术后1年患者口腔鳞癌复发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皮瓣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比 |
2.2 两组皮瓣术后成活率和术后并发症对比 |
2.3 两组皮瓣术后生存质量对比 |
2.4 两组皮瓣修复术后 1 年的生活质量对比 |
2.5 两组皮瓣患者术后 1 年复发率对比 |
3 讨论 |
3.1 口腔癌的发病诱因及临床特点 |
3.2 病灶对侧血管蒂颏下岛状皮瓣和游离前臂皮瓣的对比分析 |
3.3 病灶对侧颏下岛状皮瓣和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术后生存质量对比 |
4 结论 |
典型病例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颏下岛状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3)两种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概述 |
第2章 实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资料收集 |
2.3 手术方法 |
2.3.1 术前检查 |
2.3.2 病灶处理 |
2.3.3 锁骨上动脉皮瓣设计与制备 |
2.3.4 胸大肌肌皮瓣的设计与制备 |
2.3.5 术后护理与监测 |
2.3.6 术后随访复查 |
2.4 生活质量评价表选择 |
2.4.1 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评价表(UW-QOL) |
2.4.2 36条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实验结果 |
3.1 锁骨上动脉皮瓣组与胸大肌肌皮瓣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3.2.1 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量表(UW-QOL) |
3.2.2 36条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 |
3.3 两组修复方式术后生活质量自选权重项目评级 |
第4章 讨论 |
4.1 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特点与影响 |
4.2 口腔颌面部缺损常用的修复方法及术后生活质量 |
4.2.1 前臂皮瓣 |
4.2.2 股前外侧皮瓣 |
4.2.3 颏下动脉岛状皮瓣 |
4.3 皮瓣修复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
4.4 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术后患者 2 年及以上生活质量的分析 |
4.5 两种修复方式术后2年生活质量自选权重项目分析 |
4.6 展望与不足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量表 |
附录B SF-36 |
论文综述 |
参考文献 |
(4)伴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创面修复术式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解剖学研究 |
1.1 实验标本 |
1.2 实验器材 |
1.3 实验方法 |
1.3.1 标本的制作和保存 |
1.3.2 标本解剖 |
1.4 统计学方法 |
1.5 结果 |
1.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
2.1 资料与方法 |
2.1.1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
2.1.2 一般资料 |
2.1.3 手术方法 |
2.1.4 术后处理 |
2.1.5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 |
2.2.1 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flow-through修复 |
2.2.2 骨间背动脉皮瓣flow-through修复 |
2.2.3 静脉皮瓣和桡动脉掌浅支皮瓣flow-through修复 |
2.3 讨论 |
2.3.1 手指皮肤生理特点及修复要求 |
2.3.2 皮瓣的疗效分析 |
2.3.3 注意事项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3章 综述 伴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损伤修复进展 |
3.1 血管移植联合皮瓣修复创面 |
3.2 指动脉转位修复 |
3.3 Flow-through皮瓣桥接血管修复 |
3.3.1 非生理性静脉皮瓣桥接修复 |
3.3.2 生理性穿支皮瓣桥接修复 |
3.4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5)Note皮瓣在修复面部皮肤中、小面积缺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第3章 结果 |
第4章 典型病例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第7章 参考文献 |
第8章 综述 皮瓣在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现况与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9章 发表论文 |
第10章 致谢 |
(6)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在口腔癌挽救性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病例 |
致谢 |
(7)股前外穿支皮瓣与桡侧前臂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2 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手术治疗 |
2.3 评价标准 |
3 结果 |
3.1 术后一般情况 |
3.2 患者主观感受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UW-QOL) |
综述 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临床病例 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典型病例5例 |
病例一 |
病例二 |
病例三 |
病例四 |
病例五 |
作者简介 |
(8)正念减压干预对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手术情况 |
2.2 VAS、SAS、SDS评分 |
2.3 并发症 |
3 讨论 |
(10)康复训练对软腭癌患者术后口腔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对象 |
2.2.1 研究样本 |
2.2.2 样本量计算 |
2.3 研究方法 |
2.3.1 分组方法 |
2.3.2 干预方法与内容 |
2.3.3 研究指标与工具 |
2.3.4 资料收集方法 |
2.3.5 资料分析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5 伦理原则 |
2.6 技术路线图 |
3 结果 |
3.1 患者基本资料 |
3.2 不同影响因素与吞咽功能的关系 |
3.3 不同影响因素与张口度分布比较 |
3.4 不同影响因素与咀嚼功能的关系 |
3.5 语音功能得分比较 |
3.6 干预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比较 |
3.7 术后2月、4月口腔功能评估 |
3.7.1 术后2月、4月吞咽功能评估 |
3.7.2 术后2月、4月张口度评估 |
3.7.3 术后2月、4月咀嚼功能评估 |
3.7.4 术后2月、4月语音功能评估 |
4 讨论 |
4.1 吞咽功能影响因素 |
4.1.1 皮瓣修复对吞咽功能的影响 |
4.1.2 年龄和性别对吞咽功能的影响 |
4.1.3 原发灶切除范围对吞咽功能的影响 |
4.2 张口度影响因素 |
4.3 咀嚼功能影响因素 |
4.3.1 年龄和性别对咀嚼功能的影响 |
4.3.2 原发灶切除对咀嚼功能的影响 |
4.4 语音功能影响因素 |
4.4.1 皮瓣修复对语音功能的影响 |
4.4.2 年龄和性别对语音功能的影响 |
4.4.3 原发灶切除对语音功能的影响 |
4.5 术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吞咽功能的比较 |
4.6 术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张口度的比较 |
4.7 术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咀嚼功能的比较 |
4.8 术后干预组和对照组语音功能的比较 |
4.9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4.10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影响软腭癌患者术后口腔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基本资料记录表 |
附录2 语音测试表 |
附录3 知情同意书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29例口腔颌面显微外科重建修复术的手术配合(论文参考文献)
- [1]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D]. 董顺利.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2]病灶对侧血管蒂颏下岛状皮瓣和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鳞癌术后缺损对比[D]. 陈益铭. 桂林医学院, 2020(03)
- [3]两种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回顾性研究[D]. 陈则安. 南昌大学, 2020(08)
- [4]伴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创面修复术式的对比研究[D]. 方杰.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Note皮瓣在修复面部皮肤中、小面积缺损中的应用[D]. 王建雄. 苏州大学, 2020(02)
- [6]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在口腔癌挽救性手术中的应用[D]. 吴丹媚.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7]股前外穿支皮瓣与桡侧前臂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的比较研究[D]. 庞景威. 浙江大学, 2020(02)
- [8]正念减压干预对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任起辉,李福军.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9(05)
- [9]杭州市医疗保障局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的通知[J]. 杭州市医疗保障局,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杭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9(Z1)
- [10]康复训练对软腭癌患者术后口腔功能的影响[D]. 毛元元.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