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突变论文-赵微,牛科,赵健,金一鸣,隋婷婷

删除突变论文-赵微,牛科,赵健,金一鸣,隋婷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删除突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星状病毒,非结构蛋白,融合蛋白,删除突变

删除突变论文文献综述

赵微,牛科,赵健,金一鸣,隋婷婷[1](2013)在《人星状病毒非结构蛋白C末端nsP1a/4蛋白6种删除突变体的构建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HAstV)是通过引起小肠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导致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HAstV非结构蛋白nsP1aC末端蛋白nsP1a/4是诱导凋亡的主要功能性蛋白,可能含有与凋亡相关的重要结构域。为了探索nsP1a/4蛋白中的凋亡结构域,本研究采用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根据nsP1a/4蛋白功能性结构域的位置,选择不同的删除位点,构建nsP1a/4蛋白及不同结构域删除的nsP1a/4蛋白突变体,并将其转染BHK21细胞,在转染的24~72h检测重组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24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融合nsP1a/4蛋白和其突变体的绿色荧光。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7种融合蛋白均能在体外细胞中高效表达,72h表达量明显高于48h。这些结果表明我们构建的nsP1a/4蛋白及其删除突变体可在BHK21细胞中表达,可用于HAstV非结构蛋白nsP1a/4的凋亡结构域研究,从而为进一步研究HAstV分子致病机制提供研究平台。(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袁新亮,康健,林能兴,黄长征,涂亚庭[2](2012)在《淋球菌MtrR基因调控区删除突变与淋球菌耐药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淋球菌MtrR基因调控区删除突变与淋球菌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临床收集的淋菌株为出发株,用制备的突变MtrR DNA片段进行转染试验,筛选并纯化MtrR基因调控区9bp片段删除的突变株,测定出发株和转染株对多种抗菌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和MtrCDE基因转录量。结果在18株临床株中,有15株被转染为目的突变株,其余3株始终不能被转染。转染株与出发株相比,对Triton-100的MIC值平均提升28.64倍,对脂溶性抗生素红霉素和四环素的MIC值平均升高8.55倍和5.53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氯霉素和链霉素的平均MIC值,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T-PCR产物的凝胶电泳分析显示,所有转染株MtrCDE基因转录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与淋球菌对脂溶性抗菌试剂的耐药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转染株MtrR基因调控区9bp片段的删除可通过阻断MtrR基因表达而提高MtrCDE基因的转录水平,从而诱导淋球菌耐药。(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黄光,周敏,于晓莉,吴岩,高克祥[3](2011)在《普城沙雷氏菌rsmB基因删除插入突变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细菌中已经鉴定了大量小RNA参与调控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然而小RNA在沙雷氏菌属(Serratia)中的作用还了解得很少。其中RsmB属于CsrB家族的小RNA,是翻译阻遏蛋白RsmA的拮抗剂。普城沙雷氏菌(Serratia plymuthica)G3分离自小麦内茎,是一种能产多种抗菌因子和植物激素的内生细菌。该研究旨在以G3菌株为模式细菌,构建RsmB突变体,为进一步研究RsmB介导的转录后全局调控机制奠定基础。使用基于sacB的自杀性载体pDM4,采用基因替换和同源重组策略,构建了G3菌株的rsmB基因删除插入突变体△rsmB∶∶Gm。进一步以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和测序对突变体进行了验证,并构建了互补菌株。突变分析结果表明RsmB正向控制细菌几丁质酶活性和泳动运动性,这与RNA结合蛋白RsmA过量表达的表型一致;而互补菌株完全恢复了几丁质酶活性和运动性,再次证明△rsmB∶∶Gm突变体构建成功。RsmB突变体成功构建,将为深入研究Rsm系统对生防菌普城沙雷氏菌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陈杰,陈苏芳,唐双阳,李薇,万艳平[4](2010)在《GFP-HPV16 E2及其删除突变体融合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型E2(HPV16 E2)及其N端(TAD)、C端(DBD)删除突变体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方法HPV16 E2基因经PCR扩增后,与pMD-T载体连接,经蓝白斑筛选、PCR、双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后,将E2基因亚克隆至pEGFP-C1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C1/HPV16 E2。PCR扩增TAD、DBD基因片段,将其双酶切后插入pEGFP-C1,构建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C1/TAD及pEGFP-C1/DBD。将3种质粒转染Hela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的表达与定位。结果重组载体经PCR、双酶切鉴定及测序证明插入片段序列正确,且在Hela细胞中能表达目的蛋白;GFP-E2融合蛋白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都有表达,但主要分布于细胞核;而GFP-DBD融合蛋白仅在细胞核内;GFP-TAD融合蛋白仅在细胞质中。结论构建的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C1/HPV16 E2、pEGFP-C1/TAD及pEGFP-C1/DBD均在Hela细胞中表达,并确定了各自在细胞内的定位。(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邓少丽,程小星,蹇锐,蒋静[5](2009)在《BCMA基因5'上游序列定点删除突变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BCMA基因5'上游序列-24~-26位点删除突变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BCMA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设计一对突变引物,采用定点删除技术,删除BCMA基因5'上游序列-24~-26位点,电转J558L细胞检测荧光素酶的表达,观察荧光素酶相对活性。结果成功删除BCMA基因-24~-26"AAA",启动子活性明显下降。结论BCMA基因5'上游序列-24~-26位点可能是RNA聚合酶识别的重要位点,也可能为重要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09年07期)

彭俊[6](2008)在《人乳头瘤病毒18型E2蛋白及其删除突变体对Mφ分泌与凋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8型(HPV 18)E2蛋白N端结构域(TAD)和C端结构域(DBD)与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TAD和pEGFP-C1/DBD,将其与pEGFP-C1/E2及pEGFP-C1分别转染THP-1巨噬细胞(macrophage, MΦ),分析各组培养基上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以及MΦ凋亡率,为进一步研究E2蛋白在HPV 18致癌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1)用Primer5.0引物设计软件设计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E2蛋白N端和C端基因。将PCR产物纯化后与pEGFP-C1载体连接,转化E.coli JM109并提取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筛选阳性克隆。(2)将质粒pEGFP-C1/TAD、pEGFP-C1/DBD、pEGFP-C1/E2、pEGFP-C1分别为4组,即GFP-TAD组、GFP-DBD组、GFP-E2组、GFP组;每组质粒0.5μg/ml分别转染MΦ,并设空白对照组(Control)。转染48 h后,利用Western-blot和荧光显微镜检测它们的表达与定位。(3) 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基上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RT-PCR检测其mRNA表达;收集MΦ,利用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FCM)观察检测MΦ凋亡。通过统计软件SPSS13.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PCR产物连接至pEGFP-C1载体上后,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目的片段与HPV18 E2基因TAD、DBD序列完全一致。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TAD、pEGFP-C1/DBD以及pEGFP-C1/E2、pEGFP-C1分别转染THP-1 MΦ48 h后,GFP-DBD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GFP-TAD定位于细胞浆,GFP-E2、GFP在细胞核、浆内均有表达,但GFP-E2表达组细胞核荧光亮度强于细胞胞浆,GFP在细胞核浆内呈均匀表达。Western-blot结果显示,在THP-1 MΦ中表达分子量分别约为29.4 kD、53.4 kD、70.7 kD、38.6 kD的条带,与预期GFP、GFP-TAD、GFP-E2、GFP-DBD大小一致。(2)转染THP-1 MΦ48 h后,GFP-E2、GFP-TAD组培养上清中TNF-α、IL-1β的含量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01),且两组之间TNF-α浓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GFP-TAD组IL-1β含量略高于GFP- E2组,但差异无显着性(P>0.05);而GFP- DBD、GFP组TNF-α及IL-1β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量与上清液中TNF-α和IL-1β含量一致。(3) GFP-E2、GFP-TAD组MΦ凋亡率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01),且GFP-TAD组MΦ凋亡率高于GFP-E2组(P<0.05);但GFP-DBD、GFP组与Control组比较,MΦ凋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成功地扩增了HPV18 E2TAD和DBD基因,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TAD、pEGFP-C1/DBD,且其与质粒pEGFP-C1/E2和pEGFP-C1均能在THP-1 MΦ中表达,GFP-DBD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GFP-TAD定位于细胞浆。(2) HPV18 E2及其TAD与GFP融合蛋白瞬时高表达上调THP-1 MΦ分泌TNF-α和IL-1β。(3) HPV18 E2及其TAD与GFP融合蛋白瞬时高表达诱导THP-1 MΦ凋亡。(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08-06-01)

娄强,朱涛,王家学,吴旸,朱于莉[7](2008)在《表皮葡萄球菌基因删除突变株构建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效的表皮葡萄球菌基因删除突变株构建方法。方法分别应用2种不同的穿梭质粒pMAD和pBT2,连接目的基因表皮葡萄球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arlS、saeRS和lytS的上下游片段,构建重组质粒,电转入金黄色葡萄球菌RN4220后转入表皮葡萄球菌1457,利用抗性和生物标志筛选出针对特定目的基因的突变株SE1457-ΔarlS、SE1457-ΔsaeRS和SE1457-ΔlytS,比较2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利用pMAD和pBT2分别构建基因删除同源重组质粒pMAD-ΔsaeRS、pBT2-ΔarlS和pBT2-ΔlytS,并均获得相应的表皮葡萄球菌基因删除突变株。在筛选过程中,以pMAD为载体构建基因删除突变株,仅需1轮抗性/蓝白斑筛选过程即获突变株;而以pBT2为载体构建基因删除突变株筛选方法,需经过5~10轮的筛选才可获得突变株。基因删除突变株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测序等鉴定确认。与野生株相比,SE1457-ΔarlS突变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降低90.96%,而SE1457-ΔsaeRS和SE1457-ΔlytS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略有增加。结论以pMAD载体构建表皮葡萄球菌突变株比较快速和简便。(本文来源于《微生物与感染》期刊2008年01期)

陈春莲,彭俊,余敏君,尹卫国,朱翠明[8](2007)在《GFP-HPV18 E2删除突变体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8型早期蛋白2(HPV18 E2)删除突变体N端(TAD)、C端(DBD)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HPV18 E2基因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用PCR扩增HPV18 E2 TAD、DBD基因序列,用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pEGFP-C1载体与TAD、DBD基因PCR产物,纯化回收后,用连接酶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筛选阳性克隆,并对其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阳性克隆质粒经双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4.7 kb6、18 bp和243 bp附近的片段。DNA测序结果经与GenBank登录的序列做BLAST分析,显示重组质粒分别含有618 bp与243 bp的目的基因片段,无碱基错配和移码突变,读码框完全正确。结论成功地构建了GFP-HPV18 E2删除突变体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TAD与pEGFP-C1/DBD。(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蔡蓉,戴冰冰,李珂,王红洁,许伟榕[9](2006)在《分段删除突变分析PIMAR鉴定共存性增强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基质结合区与增强子均属于重要的远距离调控区,两者在调控特定基因表达时空间位置与生物学功能上均存在一定的协同性。本实验室在PI3Kγ基因最后一个内含子中鉴定发现一长约2kb核基质结合区(PI3Kγ intronic matrix attachment region,PIMAR)(51411-53475)的基础上,以既往构建的报告基因载体pGL3-PIMAR1-LU(SV40 promoter+2kb PIMAR)为模板,运用PCR技术,分别扩增PI3Kγ基因内51911-53475、52411-53475及52911-53475的片段,构建分别由长度为1564、1064 及564的PIMAR删除突变体片段驱动的报告基因载体pGL3-promoter-PIMAR 1564、pGL3-promoter -PIMAR 1064与pGL3-promoter-PIMAR 564,与pGL3-promoter、pGL3-PIMAR1-LU和pGL3- control(SV40promoter+enhancer)分别瞬时转染Jurkat、K562、U937和HeLa细胞,通过测定萤光素酶的表达活性,观察PIMAR叁个删除突变体在不同种类细胞内活性的差异。结果显示。以pGL3-promoter 的活性为阴性对照,以pGL3-control的活性为阳性对照,转录激活性由大至小顺序为pGL3-PIMAR1 -LU>pGL3-promoter-PIMAR 1564≈pGL3-promoter-PIMAR 1064≈pGL3-promoter-PIMAR 564,并且pGL3-promoter-PIMAR 1564、pGL3-promoter-PIMAR 1064和pGL3-promoter-PIMAR 564叁者报告基因的活性与pGL3-promoter相比无显着差异,提示PIMAR序列具有瞬时增强外源基因转录活性的作用,PIMAR内可能共存一增强子元件,位于PI3Kγ基因51411-51911之间。PIMAR 及其删除突变体在四种细胞内的转录激活能力由大到小为U937>K562>Jurkat>Hela,提示 PIMAR内共存的增强子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本文来源于《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06-10-01)

韦玉生[10](2004)在《BAC介导ApoCⅢ增强子删除的人载脂蛋白apoAⅠ/CⅢ/AⅣ/AⅤ基因簇突变株转基因鼠系的建立以及其与完整基因簇转基因小鼠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迄今已知人载脂蛋白基因家族包括19个成员,主要基因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其中apoAI、apoCIII、apoAIV和apoAV基因于11号染色体q23区约50kb的区域内形成一个基因簇,簇内apoCIII的转录方向与另3个基因相反。ApoAI簇基因表达呈现相对组织特异性:apoAI、apoCIII、apoAV基因以肝脏表达为主;apoAIV基因以小肠表达为主。apoCIII增强子作为基因簇的共调控元件调节apoAI、apoCIII和apoAIV的肝肠组织特异性表达。ApoAI簇基因成员均在脂类代谢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多种不同机理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复杂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简单归纳:基因簇中apoAI和apoAIV促进胆固醇的逆转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而另外两个成员apoCIII和apoAV强力调节机体甘油叁酯水平,但发挥增高与降低的相反作用,它们与高甘油叁酯血症密切相关并与动脉粥样硬化有联系。因此从整个基因簇水平研究簇内基因的表达调控机理和各基因在脂类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整体作用有重要意义。 转基因动物是指以实验方法导入的外源基因在其染色体基因组中稳定整合并能遗传给后代的实验动物。利用转基因动物研究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既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设计实验,又能包括基因表达的诸多影响因素,以调控系统的基本特征为线索,从四维时空观察转基因的整体效应。利用转基因动物技术可以建立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的转基因动物模型,以探讨异常基因的表达调控规律。大容量载体技术可以模拟机体天然染色质微环境,克服以往小片段重组体转基因实验中忽略基因间或调控元件之间相互作用的缺陷,从而可以研究大范围基因簇的表达调控规律。近年发展起来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遗传特性稳定,不易发生缺失和重组;制备和纯化方法简便快速;可直接进行DNA测序分析;载体上的稀有限制性内切酶位点NotI可以方便地线性化BAC DNA并去除载体片段,这些优点使其被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期刊2004-06-01)

删除突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淋球菌MtrR基因调控区删除突变与淋球菌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临床收集的淋菌株为出发株,用制备的突变MtrR DNA片段进行转染试验,筛选并纯化MtrR基因调控区9bp片段删除的突变株,测定出发株和转染株对多种抗菌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和MtrCDE基因转录量。结果在18株临床株中,有15株被转染为目的突变株,其余3株始终不能被转染。转染株与出发株相比,对Triton-100的MIC值平均提升28.64倍,对脂溶性抗生素红霉素和四环素的MIC值平均升高8.55倍和5.53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氯霉素和链霉素的平均MIC值,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T-PCR产物的凝胶电泳分析显示,所有转染株MtrCDE基因转录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与淋球菌对脂溶性抗菌试剂的耐药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转染株MtrR基因调控区9bp片段的删除可通过阻断MtrR基因表达而提高MtrCDE基因的转录水平,从而诱导淋球菌耐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删除突变论文参考文献

[1].赵微,牛科,赵健,金一鸣,隋婷婷.人星状病毒非结构蛋白C末端nsP1a/4蛋白6种删除突变体的构建与表达分析[J].病毒学报.2013

[2].袁新亮,康健,林能兴,黄长征,涂亚庭.淋球菌MtrR基因调控区删除突变与淋球菌耐药的关系[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

[3].黄光,周敏,于晓莉,吴岩,高克祥.普城沙雷氏菌rsmB基因删除插入突变体的构建[J].江苏农业学报.2011

[4].陈杰,陈苏芳,唐双阳,李薇,万艳平.GFP-HPV16E2及其删除突变体融合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

[5].邓少丽,程小星,蹇锐,蒋静.BCMA基因5'上游序列定点删除突变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

[6].彭俊.人乳头瘤病毒18型E2蛋白及其删除突变体对Mφ分泌与凋亡的影响[D].南华大学.2008

[7].娄强,朱涛,王家学,吴旸,朱于莉.表皮葡萄球菌基因删除突变株构建方法的研究[J].微生物与感染.2008

[8].陈春莲,彭俊,余敏君,尹卫国,朱翠明.GFP-HPV18E2删除突变体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

[9].蔡蓉,戴冰冰,李珂,王红洁,许伟榕.分段删除突变分析PIMAR鉴定共存性增强子[C].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6

[10].韦玉生.BAC介导ApoCⅢ增强子删除的人载脂蛋白apoAⅠ/CⅢ/AⅣ/AⅤ基因簇突变株转基因鼠系的建立以及其与完整基因簇转基因小鼠的比较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

标签:;  ;  ;  ;  

删除突变论文-赵微,牛科,赵健,金一鸣,隋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