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课堂优质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班化教学,语文课堂,因材施教,课堂资源优势
课堂优质化论文文献综述
吴淑荣[1](2013)在《农村中学小班化语文课堂优质化教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中学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宗旨是因材施教,小班化课堂上学生所占平均时间成倍增加。学生占有课堂资源增加,这是城里大班教学不可比拟的,是农村小班化课堂教学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期刊2013年12期)
纪德奎[2](2010)在《课堂优质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以甘肃省9个地区27所中学为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堂优质化,其实质就是课堂的变革与重建,是基于课堂实际"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向课堂的"可能的发展水平"不断跨越式发展的过程。通过对甘肃省9个地区的27所中学课堂优质化现状的调查发现,当前课堂优质化建设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存在的问题是:课堂优质化存在地区性差异、整体建设程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距离、课堂理念层面与现实操作层面出现落差、教师教学能量呈现不足与分化以及学生课堂投入失衡。课堂优质化建设要富有韧性和弹性,从理念走向行动,融入文化之中,形成支持系统;同时,要克服局限思考和自扰现象,生成崭新的课堂标准,提升教师能量,培养学生研究者。(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期刊2010年03期)
史慧梅[3](2009)在《浅谈初中英语课堂“优质化”的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客观实际,结合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尝试英语课堂教学中各种有效的策略,即整合教材策略、交际(本文来源于《浙江教育科学》期刊2009年04期)
纪德奎[4](2009)在《课堂优质化:内涵诠释与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堂优质化就是一场课堂的变革与重建,因此,可将其理解为一种课堂形态、一种课堂理念和一种课堂境界,叁者之间的动态转化过程就是课堂优质化的建设过程,也是基于课堂实际"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向课堂的"可能的发展水平"不断跨越式发展的过程。课堂优质化具有和谐的表征、蕴含生命的真谛、涵泳责任的承诺、呈现德性生活的样态、促成真正学习的发生、允许个体差异的存在、体现资源分配的公平和保持时空场域的开放等特征。(本文来源于《全球教育展望》期刊2009年07期)
纪德奎[5](2008)在《变革与重建:课堂优质化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堂优质化是指能够生成优质课堂文化和课堂关系、具有优质的课堂组织与教学,使课堂真正发挥多种功能、完成多重任务,最终使学生达到新课程标准的叁维目标并促进师生共同可持续、和谐地发展的过程。在优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课堂优质化研究,有助于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推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有助于提升教师素养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它也是消解课堂异化和促进师生优质成长的理想平台。课堂优质化具有和谐的表征、蕴含生命的真谛、涵泳责任的承诺、呈现德性生活的样态、促成真正学习的发生、允许个体差异的存在、体现资源分配的公平和保持时空场域的开放等特征。因此,可将课堂优质化理解为一种课堂形态、一种课堂理念和一种课堂境界,叁者之间的动态转化过程就是课堂的变革与重建过程,即课堂优质化的建设过程,也是基于课堂实际“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向课堂的“可能的发展水平”不断跨越式发展的过程。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课堂优质化有着一定的思想与理论渊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中便蕴含着深邃的优质教育教学思想,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就是对课堂优质化进行的最好尝试。当前我国的课堂优质化研究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对课堂进行多学科、多视角、多层次的透视、整合与重构的研究。从课堂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它是课堂研究在经历了译介、独立探索、解构研究阶段后而逐渐达到的一个相对完善的新研究阶段,这为课堂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通过对甘肃省九个地区的715名初中教师和46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得知,当前课堂整体建设程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距离,课堂理念层面与现实操作层面出现落差,教师教学能量呈现不足与分化,学生课堂投入出现失衡。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课堂改革没有牢固地镶入文化之中,缺乏改革氛围,致使改革行为未能持久,影响着课堂优质化建设的效果;二是学校现有的管理模式限制着课堂改革理念的落实,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与现实的学校管理制度模式存在着冲突,致使很多理念在课堂上无法充分的体现出来,无法为其提供足够的空间与运作机会;叁是课堂变革停滞于观念层面,只强调观念的改变,甚至认为课堂变革等同于观念变革,忽视基础条件和方法,造成观念与行为的相悖;四是改革惰性和局限思考削弱了教师课堂改革的能量;五是课堂培养中的自扰现象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六是反映新理念的课堂标准的缺损。研究还发现,针对当前课堂改革现状,面临两项紧迫任务,一是结合具体情况,生成一个体现新理念的、具有导向和激励功能的新课堂标准;二是根据当前课堂实际,重新确定课堂优质化的建设基点和建设取向,探索可行的课堂优质化建设路径,藉以消解当前课堂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课堂优质化标准的生成,一是考察国外古今着名学者关于课堂标准的论述,寻找不同国域里课堂的基本精神、共同特点和要求,借鉴其研究视角和研究取向,为生成课堂优质化标准提供有益启示;二是关注国内有关课堂标准的最新研究,尤其是一些经过长时间课堂实践所获得的权威学者的成果,归纳共性,区分差异,以此作为生成课堂优质化基本标准的理论基础;叁是本人通过田野实践,实地考察当前课堂标准的使用情况以及人们心目中理想的课堂标准,作为课堂优质化标准生成的实践依据。在此基础上,从文化、过程和质量维度实践生成了课堂优质化标准框架,标准框架包括叁个维度十一宗内容二十七项指标,并在实践中对其进行了有效性验证。课堂优质化的建设构想是基于原有课堂发展的基础上,遵循课堂优质化标准框架,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重新确定了以生为本的建设基点,以服务、质量、长效和发展为建设取向。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改变课堂形态;构筑共同愿景,创建和谐文化情境;重构学习共同体,搭建知识创新平台;教师要以智慧提升品位,以故事活化教学,以礼仪增添魅力,打造优质课堂;要赋权学生,培养学生研究者,使学生获得权力意识和批判能力,拥有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和持续不断的自我超越能力,最大限度地优质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6-01)
纪德奎[6](2008)在《我国课堂优质化研究的历程与愿景》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堂优质化研究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对课堂进行多学科、多视角、多层次的透视、整合与重构的研究。从课堂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它是课堂研究在经历了译介、独立探索、解构研究等阶段后逐渐达到的一个新的研究阶段。目前我国课堂优质化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生命课堂、生态课堂、和谐课堂、关怀型课堂和优质课堂等几个方面。今后课堂优质化研究要做到公平与优质并重、理论与问题并举、移植与实证并行、开放与融合并论、文本范式与田野范式并存、解构研究与重构研究并用。(本文来源于《全球教育展望》期刊2008年01期)
纪德奎[7](2007)在《我国课堂优质化研究:回溯与前瞻》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堂优质化研究就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对课堂进行多学科、多视角、多层次的透视、整合与重构的研究。从课堂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它是课堂研究在经历了译介、独立探索、解构研究阶段后而逐渐达到的一个新的研究阶段。目前我国课堂优质化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生命课堂、生态课堂、和谐课堂、关怀型课堂和优质课堂等几个方面。今后课堂优质化研究要做到公平与优质并重、理论与问题并举、移植与实证并行、开放与融合并论、文本范式与田野范式并存、解构研究与重构研究并用。(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期刊2007年05期)
课堂优质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课堂优质化,其实质就是课堂的变革与重建,是基于课堂实际"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向课堂的"可能的发展水平"不断跨越式发展的过程。通过对甘肃省9个地区的27所中学课堂优质化现状的调查发现,当前课堂优质化建设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存在的问题是:课堂优质化存在地区性差异、整体建设程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距离、课堂理念层面与现实操作层面出现落差、教师教学能量呈现不足与分化以及学生课堂投入失衡。课堂优质化建设要富有韧性和弹性,从理念走向行动,融入文化之中,形成支持系统;同时,要克服局限思考和自扰现象,生成崭新的课堂标准,提升教师能量,培养学生研究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课堂优质化论文参考文献
[1].吴淑荣.农村中学小班化语文课堂优质化教学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
[2].纪德奎.课堂优质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以甘肃省9个地区27所中学为个案[J].教育科学研究.2010
[3].史慧梅.浅谈初中英语课堂“优质化”的策略[J].浙江教育科学.2009
[4].纪德奎.课堂优质化:内涵诠释与特征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9
[5].纪德奎.变革与重建:课堂优质化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6].纪德奎.我国课堂优质化研究的历程与愿景[J].全球教育展望.2008
[7].纪德奎.我国课堂优质化研究:回溯与前瞻[J].教育科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