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论文-徐军超,肖樊,杨继红,杨季芳,陈吉刚

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论文-徐军超,肖樊,杨继红,杨季芳,陈吉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一步RT-PCR,宿主范围

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徐军超,肖樊,杨继红,杨季芳,陈吉刚[1](2016)在《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宿主范围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Scylla serrata reovirus,Ss RV)是锯缘青蟹养殖业中造成重大危害的传染病原之一。为了解Ss RV的自然宿主范围,尽早发现和消除Ss RV传染源,切断Ss RV疾病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Ss RV疾病暴发流行,文章采用一步RT-PCR检测方法,对自然环境及青蟹养殖区的多种水生动物及其青蟹饵料携带的Ss RV状况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多种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青蟹饵料均携带Ss RV病毒。研究结果表明,Ss RV具有较广泛的宿主,揭示青蟹养殖过程中应该注意与这些海洋动物隔离,切断Ss RV传播途径,同时避免以带毒动物为饵料,消除传染源,减少Ss RV病毒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浙江万里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张昭,朱四东,井晓欢,杨季芳,陈吉刚[2](2014)在《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p40蛋白的体外表达与单克隆抗体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Scylla serrata reovirus,SsRV)第9节段(S9)编码的p40蛋白可能为病毒的甲基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为了便于确认p40在病毒复制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将S9片段的开放阅读框(ORF)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实现了在宿主表达菌E.coli BL21(DE3)中的高效表达,进而纯化了重组表达蛋白p40(rp40),并制备了抗SsRV p40蛋白的2株单克隆抗体(4B7、3E5)。经Western blot分析表明,2株单克隆抗体均可特异地识别rp40蛋白,以及识别SsRV病毒蛋白中分子量为46 ku和40 ku 2条蛋白条带。实验结果不但确认SsRV p40为SsRV的结构蛋白,也提示p40和p46蛋白可能具有相同的抗原表位。为该蛋白的后续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肖樊[3](2012)在《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RT-PCR检测方法、宿主范围及克氏原螯虾感染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是我国海水养殖经济蟹类的主要品种之一。锯缘青蟹昏睡病及清水病给青蟹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其病原为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Scylla serrata reovrirus,简称SSRV),迄今该病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本论文根据SSRV的RNA多聚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一种一步法逆转录PCR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简称RT-PCR),在一个反应管中完成逆转录和PCR扩增两个反应,一次完成SSRV RT-PCR检测,灵敏度达10-8μg纯化SSRV dsRNA。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减少污染和假阳性发生,为SSRV检测、种苗筛查、宿主范围调查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利用一步法RT-PCR对海洋甲壳、软体动物等进行了SSRV检测,在叁疣梭子蟹、脊尾白虾、口虾蛄、缢蛏、菲律宾蛤仔、沟螺、贻贝、泥蚶等组织中检测到SSRV,其中叁疣梭子蟹、菲律宾蛤仔、沟螺、泥蚶带毒率较高,分别为86.7%、90%、70%、90%;脊尾白虾、口虾蛄、贻贝、缢蛏带毒率也分别达到38.1%、50%、50%、30%;未分类的饲料杂鱼11个样品中也有1个检测到SSRV。提示养殖过程中应将锯缘青蟹与这些动物隔离,切断SSRV传播途径,避免以带毒动物作为饲料,消除传染源,减少SSRV相关疾病发生。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和锯缘青蟹同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本论文从SSRV阳性锯缘青蟹肝胰腺组织制备SSRV悬液,经第叁尾节腹部肌肉内接种健康克氏原螯虾,每2日取接种克氏原螯虾肝胰腺、鳃、肌肉和肠组织,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简称PAGE)、一步法RT-PCR、组织切片HE染色显微观察、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等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接种克氏原螯虾肝胰腺、鳃、肌肉和肠组织中不仅经PAGE检测到SSRV特征性dsRNA图谱,一步法RT-PCR检测到SSRV基因,组织切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简称HE染色法)染色后显微镜下在鳃组织细胞中观察到典型呼肠孤病毒胞浆内包涵体,超薄切片电镜下也在肝胰腺组织细胞胞浆内观察病毒晶格结构。SSRV克氏原螫虾实验感染体系的初步建立,不仅可大量繁殖SSRV,为SSRV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实验材料,也为SSRV感染和复制机制提供平台,为SSRV相关疾病治疗靶点和药物筛查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熊娟,陈吉刚,杨季芳,陈孝煊[4](2011)在《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石蜡切片及超薄切片技术,对感染呼肠孤病毒的锯缘青蟹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和超微观察。石蜡切片结果显示:SsRV的侵染导致青蟹的肝胰腺、鳃、肠、心、胃和肌肉组织中产生明显组织病理变化,其中以肝胰腺、鳃组织和肠组织的病理变化最为明显,主要包括肝胰腺基底膜破损、肝细胞坏死,鳃腔堵塞,肠上皮细胞脱落,心肌与足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等病理变化。超薄切片结果显示:SsRV在肝胰腺、鳃、肠、心等组织广泛分布,说明SsRV组织嗜性广泛;SsRV可导致靶器官细胞核染色质凝结、电子密度增高、髓样小体和溶酶体产生、线粒体组织结构破坏和粗面内质网扩张变形等明显细胞病理学变化。(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熊娟[5](2011)在《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部分基因序列的测定及其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Scylla serrata reovirus, SsRV)是青蟹中最常见的病毒性病原体之一,该病原引起的疾病在中国东南沿海普遍存在并广泛流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运用石蜡切片及超薄切片技术,对感染SsRV病毒的锯缘青蟹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和超微观察。石蜡切片结果显示:SsRV病毒的侵染导致青蟹的肝胰腺、鳃、肠、心、胃和肌肉组织中产生明显组织病理变化,其中以肝胰腺、鳃组织和肠组织的病理变化最为明显,主要包括肝胰腺基底膜破损、肝细胞坏死、鳃腔堵塞、肠上皮细胞脱落、心肌与足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等。超薄切片结果显示:SsRV在肝胰腺、鳃、肠和心等组织广泛分布,说明SsRV组织嗜性广泛;SsRV可导致靶器官细胞核染色质凝结、电子密度增高、髓样小体和溶酶体产生、线粒体组织结构破坏和粗面内质网扩张变形等明显细胞病理学变化。利用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高速离心相结合的方法,从患病锯缘青蟹中成功分离获得SsRV病毒,完整的病毒粒子直径为70 nm,球形,无囊膜,表面光滑,无棘突,20面体对称,基因组由13个dsRNA节段组成,PAGE电泳带型特点为1/5/7,分子量约为25 kb。利用单引物扩增法(Single primer amplification technique, SPAT)成功获得了SsRV基因组S1、S2、S3、S7、X1、X2、X3和X4节段,长度分别为4327 nt、2721 nt、2715 nt、1517 nt、2460 nt、1255 nt、1244 nt和1155 nt。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节段的5’和3’端保守序列均分别为5'-AUAAAU.....和......AACGAU-3',并且末端的寡核苷酸互补,与呼肠孤病毒基因组特征一致。S1、S2、S3、S7、X2、X3和X4均含有单一的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分子量为160 kDa,100 kDa,96kDa,46kDa, 40kDa,36 kDa和30 kDa的蛋白质,而X1节段含有2个阅读框,编码两个分子量大小不同的蛋白质(32 kDa和25 kDa)。Blastp同源性搜索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1和S2节段分别为病毒的依赖RNA的RNA聚合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RdRp)和鸟苷酸转移酶(guanylyltransferase)。由于其他节段与呼肠孤病毒成员无同源性,他们编码病毒的何种蛋白未知。基于RdRp氨基酸序列构建的遗传进化树显示,SsRV虽然与15个已定病毒属成员具有共同的进化祖先,但形成新的分枝。上述研究结果表明,SsRV病毒可能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的一个新属。将S7、X2、X3和X4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亚克隆到pET30a(+)载体上,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30/1517-ORF、pET30/1255-ORF、pET30/1244-ORF和pET30/1155-ORF,分别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 BL21 (DE3),筛选获得阳性重组子,序列测定表明目的基因准确地插入到表达载体的BamH I/Hind III位点。pET30/1255-ORF和pET30/1255-ORF经IPTG诱导分别表达出48kDa、36kDa的融合蛋白,SDS-PAGE和westerm-blot分析显示上述表达产物的分子量与预期的pET30/1255-ORF融合蛋白和pET30/1255-ORF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相符,且能被抗SsRV多克隆抗体特异的识别。而pET30/1517-ORF和pET30/1244-ORF未能在E. coli BL21 (DE3)中成功表达。本研究将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技术—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everse transcriptas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RT-LAMP)应用于SsRV病毒的早期检测。对3种病毒进行RT-LAMP扩增,仅SsRV得到阳性扩增结果,证明RT-LAMP具有很高的特异性。SsRV dsRNA的检测灵敏度为0.8fg,是一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one step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灵敏度的1000倍。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特异、灵敏、简便的用于SsRV快速检测的RT-LAMP技术。(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1-05-01)

熊娟,陈吉刚[6](2010)在《一株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的分离及其RNA聚合酶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株从锯缘青蟹中分离的呼肠孤病毒(Scylla serrata reovirus,简写为SsRV),基因组为13个节段的双链RNA。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完整的病毒粒子直径为70hm,与呼肠孤科其他已知病毒粒子大小一致。由于经过蔗糖密度梯度纯化,病毒粒子失去外层衣壳,直径约为55nm(比其他呼肠孤科的完整病毒粒子略小)。病毒粒子形态和基因序列分析证明Ss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SsRV RNA第1片段(S1)完整的基因序列分析表明:S1片段全长为4327bp,编码一个有1422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为160kDa的蛋白质,通过GeneBank中Blastp程序和结构预测,推测该片段为编码依赖RNA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简写为RdRp)基因。邻接法(Neighbor-joining)构建呼肠孤病毒科成员RdRp全基因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显示该病毒与其他呼肠孤病毒RdR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20.3%,证明SsRV可能为呼肠孤病毒科的一种新属。(本文来源于《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10-21)

张叔勇,郑大胜,白志强,牛桂兰,汤显春[7](2007)在《一株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的分离纯化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锯缘青蟹病害的过程中,从广东某养殖场分离到一株呼肠孤病毒(命名为SsRV)。病毒粒子为球状,直径约45 nm。病毒粒子基因组为12个节段的双链RNA;在1%琼脂糖电泳中SsRV基因组呈1/5/6带型,其分子量分别为3.8,2.5,2.4,2.0,1.9,1.8,1.3,1.2,1.1,1.1,1.0,1.0 kbp。根据病毒的宿主范围、基因组节段数及电泳型,此病毒很可能与地中海滨蟹呼肠孤病毒P和W 2共同构成呼肠孤病毒科一个新的属。(本文来源于《海洋渔业》期刊2007年03期)

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Scylla serrata reovirus,SsRV)第9节段(S9)编码的p40蛋白可能为病毒的甲基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为了便于确认p40在病毒复制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将S9片段的开放阅读框(ORF)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实现了在宿主表达菌E.coli BL21(DE3)中的高效表达,进而纯化了重组表达蛋白p40(rp40),并制备了抗SsRV p40蛋白的2株单克隆抗体(4B7、3E5)。经Western blot分析表明,2株单克隆抗体均可特异地识别rp40蛋白,以及识别SsRV病毒蛋白中分子量为46 ku和40 ku 2条蛋白条带。实验结果不但确认SsRV p40为SsRV的结构蛋白,也提示p40和p46蛋白可能具有相同的抗原表位。为该蛋白的后续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徐军超,肖樊,杨继红,杨季芳,陈吉刚.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宿主范围调查[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6

[2].张昭,朱四东,井晓欢,杨季芳,陈吉刚.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p40蛋白的体外表达与单克隆抗体制备[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4

[3].肖樊.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RT-PCR检测方法、宿主范围及克氏原螯虾感染模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熊娟,陈吉刚,杨季芳,陈孝煊.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观察[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

[5].熊娟.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部分基因序列的测定及其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D].华中农业大学.2011

[6].熊娟,陈吉刚.一株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的分离及其RNA聚合酶序列分析[C].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0

[7].张叔勇,郑大胜,白志强,牛桂兰,汤显春.一株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的分离纯化及鉴定[J].海洋渔业.2007

标签:;  ;  ;  ;  

锯缘青蟹呼肠孤病毒论文-徐军超,肖樊,杨继红,杨季芳,陈吉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