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华裔妇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华人女性,二十世纪,美国妇女,华裔女性
华裔妇女论文文献综述
黎嘉玲[1](2016)在《1965年以来美国华裔妇女的参政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华人妇女在十九世纪就追随着华人男性踏上美利坚这片土地,在夹缝中生存。1965年,是华裔妇女转变的关键的一年,在美国民权运动的影响下,她们利用自身的优势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跻身美国政坛。她们的参政热情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身影遍及美国国会、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司法界。在新的时代,华裔女性想要在政界获得长足发展,还需要面临更多的挑战,进一步跨越性别与种(本文来源于《山海经》期刊2016年04期)
令狐萍[2](2015)在《《金山谣——美国华裔妇女史》(繁体增订版)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美国杜鲁门大学历史学教授、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令狐萍博士撰写的《金山谣—美国华裔妇女史》(繁体增订版)于2015年3月由台湾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该书分析概括了自19世纪中期以来华裔妇女的移民模式,考察研究了中国移民妇女适应环(本文来源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洪群超[3](2015)在《纽约一小区优秀女性代表华裔近叁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班森贺小区优秀华裔女性有不少。代表该区的州众议员及市议员近日向30名女性颁发“卓越妇女奖”,其中8名为华裔。 作为妇女历史月传统活动,小区每年都会表彰公认贡献卓越的优秀女性代表。今年采取由小区组织及居民提名方式,选出各行各业优秀(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5-04-22)
尹蒙蒙[4](2014)在《美国华裔妇女史研究述评——基于华裔学者及国内学术界的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华人最早于19世纪20年代移民美国,而华裔妇女进入美国却较晚。美国华裔妇女史是华裔妇女不断奋斗、发展的历程。国内史学界及华裔学者对美国华裔妇女史的研究有自己的积累及其特点,但是,国内学者从历史角度对华裔妇女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本文来源于《菏泽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晏忠华[5](2014)在《开着宝马领救济真相》一文中研究指出加拿大电视台CTV1月2日晚6点新闻播出一条新闻片段,两名乘坐一辆价值不菲的宝马SUV座驾的华裔女士在多伦多领取救济卡,被追问是否真的有这种需求时,其中一名女士说并非如此,领不到也无所谓。该新闻播出后引发热议,但民众反应不一。有人为他们鸣不平,有人认(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14-01-09)
沈秋敏[6](2013)在《《喜福会》之21世纪华裔妇女新身份寻求》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身份寻求问题已经成为了研究的一个热点。一个人的种族,文化,性别,语言等等都可能成为影响身份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人们不能确定自己的归属时,身份危机常常会发生。尤其对处于双重身份下得美国华裔妇女们来说,她们的身份探求过程更是了历经艰难险阻。随着美国华裔妇女们在各行各业开始崭露头角,因此如何在两种文化的碰撞中,寻求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和性别身份,也成了当今美国华裔妇女们解决当前困境的关键。(本文来源于《神州》期刊2013年16期)
徐丹[7](2013)在《刍议华裔妇女的文化身份重构问题——以加拿大文化政策的变迁为视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对比分析加拿大盎格鲁同化论和多元文化主义为视阈,阐释了华裔妇女在一百多年的移民史中,如何从无到有亦或从弱到强地在加拿大重新构建自己的文化身份,并从叁个层面分析了不同类别的华裔妇女在重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选择,即几乎零重构、部分重构或者几乎彻底重构,进而就其如何成功重构文化身份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周丽丽,华广道[8](2013)在《中国文化对美籍华裔妇女生活的影响——《喜福会》女性话语违背格莱斯会话原则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格莱斯的会话原则及其违背原理,文章对《喜福会》中大量形象生动的女性话语进行研究分析,并初步揭示了中国文化对于美籍华裔妇女生活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通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陶短房[9](2012)在《已婚华裔妇女为何冠夫姓》一文中研究指出有研究者推断,新中国成立后已婚妇女双冠姓基本绝迹,只能在家谱、墓碑等特殊场合见到,此说当然失之偏颇,事实上一些长寿老人、边远农村,"张王氏"、"李蔡氏"之类也仍有所见。但在较发达地区和知识妇女中,带名或不带名的双冠姓的确已近绝迹,不过海外则又是另一种状态。已婚华裔妇女应如何冠姓?目前流传于媒体、网络的海内外华裔女性五花八门冠姓方法,又都有怎样的"说道"和讲究?(本文来源于《神州民俗(通俗版)》期刊2012年03期)
郭建莲[10](2012)在《华裔美国妇女身份的探求和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和女性主义对谭恩美的两部代表作《喜福会》和《灶神之妻》中美国华裔女性文化身份和性别身份的建构过程进行解读。论文分为叁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共五个章节。第一章简要概述了谭恩美的文学成就和地位,作品《喜福会》和《灶神之妻》,国内外对她的学术性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框架。介绍了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诞生,主要涉及赛义德的《东方主义》和霍米巴巴的“第叁空间”理论;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也将在本章介绍。第叁章运用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分析了谭恩美小说中女性角色所涉及的“他者”的问题。在母亲和女儿的眼里,她们互为他者。笔者指出这种局面不仅仅是由代沟引起,背后还隐藏着诸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原因。在男权社会里,她们则是男人眼中的“他者”。第四章重点论述小说中女性角色的身份危机和身份重构问题,指出华裔女性身份构建的策略和方法以及这种身份重构的意义。华裔女性的文化身份是建构于霍米巴巴“第叁空间”后所产生的“杂糅”的身份。同时,运用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阐述了女性构建“混杂”的性别身份的可行性。第五章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归纳。谭恩美小说中女性角色文化身份的建构表明了她本人的文化间性思想;性别身份的构建则是谭恩美的性别间性思想,或者说是伍尔夫所倡导的“双性同体”思想。(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2-04-01)
华裔妇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美国杜鲁门大学历史学教授、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令狐萍博士撰写的《金山谣—美国华裔妇女史》(繁体增订版)于2015年3月由台湾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该书分析概括了自19世纪中期以来华裔妇女的移民模式,考察研究了中国移民妇女适应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华裔妇女论文参考文献
[1].黎嘉玲.1965年以来美国华裔妇女的参政状况[J].山海经.2016
[2].令狐萍.《金山谣——美国华裔妇女史》(繁体增订版)出版[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5
[3].洪群超.纽约一小区优秀女性代表华裔近叁成[N].中国妇女报.2015
[4].尹蒙蒙.美国华裔妇女史研究述评——基于华裔学者及国内学术界的考查[J].菏泽学院学报.2014
[5].晏忠华.开着宝马领救济真相[N].新华每日电讯.2014
[6].沈秋敏.《喜福会》之21世纪华裔妇女新身份寻求[J].神州.2013
[7].徐丹.刍议华裔妇女的文化身份重构问题——以加拿大文化政策的变迁为视阈[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
[8].周丽丽,华广道.中国文化对美籍华裔妇女生活的影响——《喜福会》女性话语违背格莱斯会话原则的分析[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3
[9].陶短房.已婚华裔妇女为何冠夫姓[J].神州民俗(通俗版).2012
[10].郭建莲.华裔美国妇女身份的探求和重构[D].江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