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铁氧体论文-高黎文,刘凯,刘颖力,王雨,巫崇胜

复合铁氧体论文-高黎文,刘凯,刘颖力,王雨,巫崇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铁氧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带环行器,超宽带,复合材料,设计

复合铁氧体论文文献综述

高黎文,刘凯,刘颖力,王雨,巫崇胜[1](2018)在《基于复合铁氧体基片的叁倍频程超宽带微带环行器设计与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利用单一铁氧体材料制成的微带环行器难以有超倍频程的带宽。根据一般微带环行器的设计理论,利用两种不同的铁氧体材料构成的复合基片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工作在叁倍频程带宽的超宽带微带环行器。仿真结果表明,该环行器在6~18 GHz的工作频带内,插入损耗(|S12|)小于1 d B,回波损耗(|S11|)大于20 d B,隔离度(|S21|)约19 d B,满足超宽带微带环行器的设计指标。除在整个工作频带内插入损耗有所增加且在低频段的6~6.5 GHz内出现了低场损耗外,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文末讨论了实测结果和仿真结果之间出现低场损耗等差异的原因。(本文来源于《磁性材料及器件》期刊2018年03期)

耿保山[2](2017)在《软磁性金属玻璃磁粉复合铁氧体的注塑磁体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调节传统铁氧体粉末注塑磁体的磁滞性能,研究了加入铁基金属玻璃软磁体粉末,并通过常规尼龙基注塑工艺制造磁体,以改善器件磁滞的方法。注塑磁体中Fe_3O_4铁氧体粉末与Fe_(67)Co_(10)Nd_3B_(20)金属玻璃粉末的质量分数比例为80:20,对材料进行电子显微镜观测、材料拉伸和断裂性能测试、磁性表征测试,实验结果显示,金属玻璃磁体粉末可以有效降低铁氧体注塑磁体的磁滞,减小铁磁性特征,同时并不显着影响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可以作为一种调节注塑铁磁体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7年18期)

周廷川[3](2016)在《低温共烧结LiZn旋磁复合铁氧体材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雷达系统、反导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正向着微系统和一体化方向发展,微波元器件和电子元器件的小型化、高频化、集成化、高性能化以及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必然,低温共烧结微波铁氧体(LTCF)和微波陶瓷(LTCC)成为国际上该领域的支撑热点,也是实现无源相控阵雷达和反导系统变革的瓶颈技术。至今,国际上对旋磁尖晶石铁氧体在微波和毫米波段的低温共烧结技术(900℃)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尤其是低温共烧结后怎样保证高的饱和磁化强度,低的铁磁共振线宽及矫顽力,仍然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挑战。对于怎样把低温共烧结粉体变成可应用的旋磁生瓷料带和集成器件,更是这一领域面临的最大基础科学问题,本论文正是针对这些国际难点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展开工作,具体如下:首先,采用少量H_3BO_3-Bi_2O_3-SiO_2-ZnO(BBSZ)玻璃相掺杂Li ZnTi(Li_(0.43)Zn_(0.27)Ti_(0.13)Fe_(2.17)O_4)铁氧体,通过陶瓷烧结技术法合成。发现BBSZ玻璃相通过液相烧结促进晶粒生长,同时适量的添加量能降低样品的孔隙率。系统地解释了旋磁特性关键参数包括饱和磁感应强度、矫顽力、铁磁共振线宽等与样品微观形貌、孔隙率等彼此间的影响关系。在880~900℃烧结温度范围内,适量的BBSZ玻璃相添加量不仅有助于提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同时能降低矫顽力和铁磁共振线宽。920℃烧结BBSZ玻璃相添加量为0.5 wt.%的Li ZnTi铁氧体,其饱和磁感应强度达340 mT,矫顽力低至104 A/m,矩形比在0.92以上,铁磁共振线宽低至158Oe。该材料参数,对于Li ZnTi铁氧体应用于X波段及以上频段LTCC移相器制备具有很强竞争力。其次,系统研究了Li_2O-B_2O_3-SiO_2-CaO-Al_2O_3(LBSCA)玻璃相掺杂Li ZnTi(Li_(0.43)Zn_(0.27)Ti_(0.13)Fe_(2.17)O_4)铁氧体在低温烧结条件下对微结构和旋磁性能的影响。建立了LiZnTi铁氧体在少量低熔点LBSCA玻璃相条件下的烧结动态模型,深入理解并解决了低温共烧难题。发现样品的致密化过程对LBSCA玻璃相含量非常敏感,而且极低LBSCA玻璃相含量能保证样品的致密性,促进晶粒生长并提高磁性能和旋磁性能。通过拟合计算铁磁共振线宽各部分贡献,为获得低旋磁损耗实现了理论与实验验证。经900℃烧结LBSCA玻璃相添加量为0.7 wt.%的LiZn Ti铁氧体,其饱和磁化强度达65 emu/g,矫顽力降至170 A/m,矩形比在0.82以上,铁磁共振线宽低至168 Oe左右。该材料参数,对于Li ZnTi铁氧体应用于X波段及以上频段LTCC移相器制备提供很大可能性。然后,提出一种优化的低温液相烧结方法制备Li_(0.43)Zn_(0.27)Ti_(0.13)Fe_(2.17)O_4铁氧体。其中0.3 wt.%的LBSCA玻璃相用于降低LiZnTi铁氧体的烧结温度至950℃以下,而添加Bi_2O_3氧化物有利于优化LiZnTi铁氧体的微结构、致密性并提升磁性能及旋磁性能。深入探讨了LBSCA玻璃相和Bi_2O_3氧化物联合掺杂对晶粒生长、致密性、磁性能及旋磁性能方面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发现掺杂0.3 wt.%的LBSCA玻璃相和0.03 wt.%的Bi_2O_3氧化物的Li ZnTi铁氧体经940℃二次烧结成功抑制了晶粒异常生长(AGG)现象从而提高微结构的均匀性,降低其孔隙率至1%以下并呈现良好的磁性能及旋磁性能:饱和磁化强度提高至73.32 emu/g,矫顽力降低到120 A/m,铁磁共振线宽也低至163 Oe。因此,利用该种方法制备Li ZnTi铁氧体材料而应用于LTCC移相器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选择。另外,2-20 wt.%NiZn纳米铁氧体(Ni0.4Zn0.6Fe2O4)置入Li ZnTi铁氧体(Li_(0.42)Zn_(0.27)Ti_(0.11)Fe_(2.2)O_4)在远低于银熔点的温度920℃烧结。LiZnTi铁氧体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而NiZn纳米铁氧体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经过对复合铁氧体恰当的热处理,从而获得较低的铁磁共振线宽、矫顽力以及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通过XRD精修、穆斯堡尔谱等方法系统深入研究了此复合铁氧体的晶体结构,提出并验证了LiZnTi铁氧体与NiZn铁氧体(A),[B]位离子部分互取代化学模型。物理宏观性能参数随Ni Zn纳米铁氧体的置入量的变化进一步证实了该化学模型。适当的NiZn纳米铁氧体置入量有助于提高Li ZnTi铁氧体的饱和磁化强度,同时降低矫顽力及铁磁共振线宽。当Li Zn Ti铁氧体置入8 wt.%的Ni Zn纳米铁氧体,饱和磁化强度达74.23 emu/g,矫顽力低至132.9 A/m,铁磁共振线宽低至152.5 Oe。因此,该复合铁氧体有希望用于包括移相器、滤波器及小型化天线基板的LTCC器件制备。最后,通过V_2O_5和Sb_2O_3掺杂取代Li_(0.43)Zn_(0.27)Ti_(0.13)Fe_(2.17)O_4铁氧体,通过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其中V~(5+)和Sb~(3+)可能分别进入此Li ZnTi铁氧体的四面体和八面体位置,实现~900℃低温烧结同时获得良好的磁性能、旋磁性能。通过XRD的Rietveld精修证实当x≤0.010时,大部分V~(5+)离子取代(A)位的Fe3+离子而大部分的Sb~(3+)离子取代[B]位的Ti4+离子;当0.020≤x≤0.040,部分的V~(5+)离子取代(A)位的Fe3+离子导致产生Fe2+离子,同时部分的Sb~(3+)离子取代[B]位的Fe3+离子导致α-Fe2O3物相的出现。少量的V_2O_5和Sb_2O_3掺杂取代促进LiZn Ti铁氧体的晶粒生长,同时提高其致密性。当掺杂取代量x=0.010,经920℃低温烧结,其饱和磁感应强度为~470 mT,矫顽力为~174 A/m,矩形比在0.86左右,铁磁共振线宽低至~150.6 Oe。因此,该铁氧体材料对于应用在X以上频段的LTCC移相器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10-09)

张爱君[4](2015)在《钙钛矿型复合铁氧体La_(1-x)Pb_xFeO_3纳米颗粒体系的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La1-xPbxFe O3(x=0,0.15,0.33)和不同颗粒尺寸的La0.67Pb0.33Fe O3纳米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和Rietveld法对所有样品的晶体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所有样品均具有正交钙钛矿结构,空间群为D162h-Pbnm,La3+(Pb2+)和O2-离子都偏离了理想的立方钙钛矿结构中的位置,围绕着Fe离子的氧八面体发生畸变.Pb含量和颗粒尺寸的增加,均导致Fe-O键长减小,Fe-O-Fe键角增加.(本文来源于《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孙玉鹏[5](2015)在《高性能锌钴复合铁氧体的制备与反应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锌钴铁氧体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复合铁氧体材料,其具有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及低的矫顽力等诸多优点。本文以直径为2 mm的不锈钢球为磨球,分析纯级别的Zn O、Co3O4和Fe粉为反应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水溶液球磨工艺在低温下(<100℃)成功制备出了纳米晶ZnxCo1-x Fe2O4(x=0.2,0.5和0.8),研究了不同化学计量比的反应原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通过XRD、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检测手段对反应产物进行表征。为了验证微波辐射与球磨机械力的耦合作用在制备铁氧体方面的影响,本文还进行了微波辅助水溶液球磨、机械球磨和微波辐射叁组对比实验,并对相应反应产物及反应溶液的过滤液进行XRD、VSM、荧光强度及导电率的表征。本实验操作简单,无需后续的烧结及热处理过程,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其主要的实验结果如下。在微波辅助水溶液球磨的工艺下,当x=0.2,0.5和0.8时,均成功制备出了Znx Co1-x Fe2O4复合铁氧体。实验结果表明:锌钴铁氧体的饱和磁化强度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最大饱和磁化强度为85.93 emu/g,矫顽力的大小随平均晶粒尺寸的增大而减小。当x=0.2时,其平均粉末粒度为10-15 nm,粉末呈现类球状。实验中发现了大量团簇结构,这种结构对磁性能的提高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研究了微波辐射与球磨机械力的耦合作用在制备铁氧体方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x=0.2时,只有微波辅助水溶液球磨工艺制备出了晶格完整的ZnxCo1-x Fe2O4复合铁氧体,而对比实验的物相结果则与反应原料没有太大差别,且微波辅助水溶液球磨的饱和磁化强度要远高于单一的机械球磨和单一的微波辐射的饱和磁化强度。研究了水溶液中的·OH和反应体系的离子浓度的变化。当x=0.2,0.5和0.8时,微波辅助水溶液球磨的荧光强度要高于单一的机械球磨和单一的微波辐射的,且在微波辅助水溶液球磨工艺中,·OH的浓度先上升后降低,而在机械球磨和微波辐射中·OH含量逐渐升高最后趋于稳定。将不同化学计量比的叁组对比实验在不同时间点的溶液的导电率进行检测发现,微波辅助水溶液球磨的导电率要高于单一的机械球磨和微波辐射的导电率。这证明了微波辐射与球磨机械力的耦合作用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活性,促进了纳米晶铁氧体的生成。在探究微波辐射与球磨机械力的耦合作用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随着锌含量的升高,衍射峰强度、饱和磁化强度、荧光强度及导电率整体上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说明,微波辐射与球磨机械力的耦合作用不仅与工艺条件有关,还与参加反应的原材料的化学计量比有关。(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5-05-14)

孙静静[6](2014)在《钴镝复合铁氧体纳米磁颗粒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铁氧体磁颗粒是一类纳米磁性材料,具有小尺寸效应、界面效应、表面效应,超顺磁性等特性。在外磁场作用下,具有特殊的光学、力学、电学、磁学等特性,在高密度磁记录介质、吸波材料、密封、润滑、矿物分离、催化剂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得到应用。随着纳米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铁氧体物理、化学性能和磁性能要求的提高,磁性能单一的纳米铁氧体磁颗粒无法满足不同领域对多功能磁性材料应用的需求。目前,国内外相关学者采用掺杂、替换等方法改变铁氧体的相组成,获得了不同特性的铁氧体纳米磁性材料,满足了不同的应用要求。本研究用稀土元素Dy、过渡元素Co对铁氧体进行掺杂,制备出磁特性不同的钴镝复合铁氧体纳米磁颗粒材料,具体内容如下:以Fe2(SO4)3·xH2O、FeSO4·7H2O、CoCl2·xH2O、Dy(NO3)3·xH2O为原料,NaOH为沉淀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通过改变CoCl2·xH2O的用量(wt),制备出不同粒径与磁性能的钴镝复合铁氧体纳米磁颗粒。为避免磁颗粒在干燥时产生硬团聚,在反应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月桂酸对其进行了表面修饰。在摩尔比n(Fe2+)/n(Fe3+)/n(Dy3+)=1:2:0.011的条件下,研究了Co2+的掺杂量对产物的化学成分、粒径、相组成、晶型结构及室温磁特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分析磁颗粒中的金属氧化物及其含量;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产物的相组成、晶型结构并确定磁颗粒的平均粒径;用超导量子磁强计(SQUID)测试了表面修饰后的样品在常温下的磁性能。XRF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中主要金属氧化物为Fe2O3、Co3O4、Dy2O3,掺Co2+量不同,主要金属氧化物的含量不同,样品为Fe(Ⅲ)-Dy(Ⅲ)-Co(Ⅲ)-Co(Ⅰ)混合氧化态的化合物;XRD图谱表明,磁颗粒的物相主要是Fe304,结构为面心立方尖晶石型,且晶化程度较高,平均粒径随掺Co2+量的改变而不同,分别为16.03nm、13.35nm、16.64nm、17.26nm、13.92nm; SQUID测试结果表明,掺Co2+量对样品的磁特性有重要的影响,与未掺Co2+的镝铁氧体样品相比,其饱和磁化强度(Ms)降低、矫顽力(Hc)和剩余磁化强度(Mr)显着提高,在室温下不具有超顺磁性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4-06-01)

左从华[7](2014)在《交换弹性SrFe_(12)O_(19)/(Ni,Zn)Fe_2O_4复合铁氧体的水热法制备和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铅石结构的M型锶铁氧体(SrFe12O19)具有高的矫顽力、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在微波器件、磁光、高密度磁记录介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与尖晶石软磁铁氧体((Ni,Zn)Fe2O4)相比,其饱和磁化强度(Ms)比较低。为了提高锶铁氧体的磁性能,可以尝试利用软磁铁氧体和硬磁铁氧体产生交换耦合作用,从而将硬磁铁氧体的高矫顽力与软磁铁氧体的高饱和磁化强度相互结合,获得高性能的硬磁铁氧体。本论文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具有交换耦合的SrFe12O19/Ni0.4Zn0.6Fe2O4复合铁氧体粉末和块体,并对样品的晶体结构、磁性能、交换耦合效应和微磁结构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对水热法制备SrFe12O19和Ni0.4Zn0.6Fe2O4铁氧体粉体的研究表明,制备单相SrFe12O19铁氧体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水热反应温度220oC、反应时间5 h、原材料中Fe/Sr摩尔比为1:4;制备单相Ni0.4Zn0.6Fe2O4铁氧体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水热反应温度200oC、反应时间8 h、原材料中Zn含量必须过量5%。对水热法制备SrFe12O19/Ni0.4Zn0.6Fe2O4复合铁氧体粉末的研究表明,粉末样品的晶粒大小在10 nm左右,呈现出类似核壳的结构;粉末样品的磁滞回线十分光滑,呈现的是典型的单相行为,表明粉末样品中存在着较好的交换耦合作用。在SrFe12O19与Ni0.4Zn0.6Fe2O4的质量比(Rm)为1:1和1:2的样品中发现了大量的Fe2O3杂质。当Rm为2:1时,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达到最大值59.1 emu/g。对利用水热法所得纳米粉末烧结制备的SrFe12O19/Ni0.4Zn0.6Fe2O4复合铁氧体块体的研究表明,经过700oC和900oC烧结的复合铁氧体块体均存在SrFe12O19与Ni0.4Zn0.6Fe2O4两相,且无其他杂质;复合铁氧体块体的磁滞回线是光滑曲线,表明磁体呈现出良好的单相磁行为和交换耦合作用,而交换耦合参数?M的测量进一步表明块状样品中存在着良好交换耦合作用,且磁性能和交换耦合强弱的变化与晶粒大小紧密相关。另外,在复合铁氧体中发现了新颖的、可能来源于软磁性相的条形畴结构。(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4-05-18)

任欢鱼[8](2013)在《络合法制备稀土复合铁氧体纳米颗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稀土铁氧体纳米粉体,借助古埃磁天平、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粉体的组成结构、形貌、磁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铁氧体的磁性随着柠檬酸和稀土的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少,当柠檬酸用量比为0.5,稀土用量比为0.04时,复合铁氧体的饱和磁化强度最大。(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3年09期)

王甫来[9](2009)在《硅油基镝复合铁氧体磁性液体的超顺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硅油基磁性液体是一种液体功能材料,与水基、煤油基等传统的磁性液体相比,具有耐热性能好、化学稳定性好、低粘度、低蒸汽压等优点。文章阐述了用稀土Dy3+对铁氧体进行掺杂制备出纳米镝复合铁氧体磁粒子、经表面活性剂修饰后的磁粒子在低温下的磁性能、利用Langevin函数确定磁粒子的超顺磁性及其闭锁温度、借助匀浆和超声的分散手段将经过表面修饰的磁粒子分散在二甲基硅油中制得硅油基磁性液体的研究结果。用Χ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复合磁粒子的晶相结构、用SPM扫描探针显微镜(AFM)观测复合磁粒子的形貌及粒径、用磁性测量仪测试了复合磁粒子在低温下的磁性能,确定了闭锁温度的范围、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IR)检测复合磁粒子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吸附方式。在复合磁粒子粒径一定的条件下,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用量、过渡液的用量对磁性液体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用正交实验确定了磁性液体中磁粒子、表面活性剂及过渡液叁者之间的理想配比。用透射电镜(TEM)观测经过表面修饰的磁粒子在二甲基硅油中的分散状况及粒径、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了磁性液体在常温下的磁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磁性液体使用的复合磁粒子的适宜粒径约为15.8nm、晶相结构为面心立方尖晶石型。经过表面修饰的复合磁粒子在200.2K时的饱和磁化强度约212.5mT,随温度的降低饱和磁化强度增大,且两者之间呈近似线性关系。在不同的低温下都存在微弱的磁滞现象,且磁滞现象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得更加明显。用Langevin函数计算结果表明,当复合磁粒子的温度高于142.8K时表现为超顺磁性,其闭锁温度在113.9~142.8K之间。磁性液体中磁粒子、月桂酸、过渡液叁者之间的理想配比为:1g :0.1g:9mL,复合磁粒子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吸附方式为化学吸附,在常温下磁性液体的饱和磁化强度为146.4mT、且无磁滞现象。(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09-06-08)

张巍巍[10](2008)在《W型复合铁氧体微波吸收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择六角晶系铁氧体中的W型钡铁氧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熔盐-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表面包覆法制备出一系列钡铁氧体晶粒。采用综合热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在不同制备工艺条件下所得到的材料的表面微观结构和物相进行表征;使用网络矢量分析仪对所得样品的电磁参数和微波反射率进行测量。研究表明,(1)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前驱体在1050℃下焙烧后,可以得到结晶度较好的纳米级W型钡铁氧体。快速升温可以减小生成产物的晶粒尺寸,但缩短保温时间不利于产物晶粒的结晶;(2)制备空心微珠表面包覆铁氧体前驱体时,取空心微珠与铁氧体的质量比为1:1,控制反应溶液的PH值为酸性,可以得到包覆效果较好的产物。经电磁参数和反射率测试,空心微珠包覆铁氧体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较单一W型铁氧体吸收频带展宽,吸收性能增强;(3)用适量的Al~(3+)离子取代铁氧体中Fe~(3+),对提高铁氧体的微波吸收能力没有贡献,但吸收频带发生变化;掺杂适量的ZnO,可以增大介电损耗,同时也可以调整吸收频带;(4)单一W型和M型钡铁氧体电磁参数比较,前者的介电损耗大于后者,且两者具有不同的特征吸收峰。制成复合吸波材料后,微波吸收性能优于单一类型的铁氧体。(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8-01-01)

复合铁氧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调节传统铁氧体粉末注塑磁体的磁滞性能,研究了加入铁基金属玻璃软磁体粉末,并通过常规尼龙基注塑工艺制造磁体,以改善器件磁滞的方法。注塑磁体中Fe_3O_4铁氧体粉末与Fe_(67)Co_(10)Nd_3B_(20)金属玻璃粉末的质量分数比例为80:20,对材料进行电子显微镜观测、材料拉伸和断裂性能测试、磁性表征测试,实验结果显示,金属玻璃磁体粉末可以有效降低铁氧体注塑磁体的磁滞,减小铁磁性特征,同时并不显着影响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可以作为一种调节注塑铁磁体性能的有效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铁氧体论文参考文献

[1].高黎文,刘凯,刘颖力,王雨,巫崇胜.基于复合铁氧体基片的叁倍频程超宽带微带环行器设计与仿真分析[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8

[2].耿保山.软磁性金属玻璃磁粉复合铁氧体的注塑磁体改性研究[J].机电信息.2017

[3].周廷川.低温共烧结LiZn旋磁复合铁氧体材料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4].张爱君.钙钛矿型复合铁氧体La_(1-x)Pb_xFeO_3纳米颗粒体系的结构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

[5].孙玉鹏.高性能锌钴复合铁氧体的制备与反应机理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5

[6].孙静静.钴镝复合铁氧体纳米磁颗粒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

[7].左从华.交换弹性SrFe_(12)O_(19)/(Ni,Zn)Fe_2O_4复合铁氧体的水热法制备和磁性能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4

[8].任欢鱼.络合法制备稀土复合铁氧体纳米颗粒[J].应用化工.2013

[9].王甫来.硅油基镝复合铁氧体磁性液体的超顺磁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

[10].张巍巍.W型复合铁氧体微波吸收材料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

标签:;  ;  ;  ;  

复合铁氧体论文-高黎文,刘凯,刘颖力,王雨,巫崇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