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知识论文-余涛

口腔健康知识论文-余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口腔健康知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基层社区居民,口腔保健知识,健康行为,调查问卷

口腔健康知识论文文献综述

余涛[1](2019)在《对基层社区居民口腔保健知识及健康行为的调查及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基层社区居民口腔保健知识和健康行为展开调查,并根据结果提出相应干预方法。方法:2018年6月通过整体分层随机取样法选取100例基层社区居民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保健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同时根据调查结果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于2019年1月再次就研究对象展开口腔保健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比较两次调查结果变化情况。结果:本研究干预前后所有基层社区居民志愿者均接受调查问卷,且问卷的发放、回收和有效回收率均为100%。调查结果显示,基层社区居民的口腔保健知识及健康行为评分在干预后较干预前均呈现显着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基层社区居民口腔保健知识及健康行为调查并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着提高基层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并确保其健康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27期)

吴燕[2](2019)在《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问题及家长口腔知识健康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问题及家长口腔知识健康教育。方法选取65例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关于口腔健康问题对儿童及家长合理开展健康教育,对比教育前后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家长对口腔知识掌握情况。结果与教育前相比,教育后儿童刷牙行为改善程度良好,睡前进甜食行为也改善较好,家长对口腔知识掌握率也较高,P<0.0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及家长合理开展关于口腔知识健康教育能让其自身明确刷牙行为,避免不良饮食行为影响患儿口腔健康,同时让相关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口腔知识,督促儿童健康成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6期)

高二伟,曲华[3](2019)在《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对改善儿童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依从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对改善儿童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市几所幼儿园大班儿童家长共计240例,对所有纳入儿童家长开展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干预前后均予以问卷调查,依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干预前后效果。结果干预后幼儿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儿童口腔认知及行为依从性为97.50%,高于干预前8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儿童口腔疾病发生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儿童家长开展口腔健康知识教育,能改善儿童口腔卫生情况,提高对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及依从性。(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9年17期)

肖冰莹,杨晓霞,周玥杉,李剑波,范卫华[4](2019)在《广东省3~5岁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广东省3~5岁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和态度,为广东省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东省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期间,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4个城区、4个乡镇的3~5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儿童家长)》。结果本研究共调查广东省3~5岁儿童家长2 592人,男性占22.45%(582/2 592),女性占77.55%(2 010/2 562),以儿童母亲为主,占65.63%(1 701/2 56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0.54%(1 310/2 592),初中以上占49.46%(1 282/2 562)。城市和农村各占50%。儿童家长对细菌可以引起牙龈发炎的知晓率最高,为83.18%,吃糖可以导致龋齿的知晓率为82.72%,氟化物牙膏能否保护牙齿和窝沟封闭能否预防儿童龋齿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32.91%、19.48%。城市儿童家长8道口腔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农村儿童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98.19%的家长同意口腔健康对自己的生活很重要,28.32%的家长同意母亲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的牙齿的说法。城市家长在预防牙病首先靠自己、定期口腔检查是十分必要的、牙齿的好坏是天生的,与自己保护关系不大、母亲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的牙齿的积极态度比例上均高于农村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大部分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观念和口腔疾病有正确的认识,部分口腔知识较欠缺。口腔健康知识及态度城市儿童家长均好于农村。(本文来源于《华南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郝巍巍,石兴莲,张霞,朱霞,江智霞[5](2019)在《遵义市播州区基层医务人员口腔健康知识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遵义市播州区基层医务人员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为口腔卫生宣教及在职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4月1—30日播州区尚嵇镇、叁合镇、南白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327份,收回有效问卷318份(97.2%)。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高的题目为"牙龈出血不是正常现象"、"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食用甜食容易得龋齿",均在86.8%及以上;知晓率低的题目为"儿童张口呼吸会造成牙颌畸形"、"窝沟封闭可以有效预防龋齿"、"六龄牙不会更换",在42.5%及以下。结论基层医务人员一般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尚可,口腔专业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加强对口腔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9年15期)

邵美瑛,钟婷,李雪,胡涛[6](2019)在《成都市7-9岁儿童父母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成都市7-9岁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的知识、态度以及行为认知现状,为进一步开展7-9岁学龄期儿童家长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让参与2017年中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的儿童父母填写口腔健康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现况。结果 629名儿童的父母参与了问卷调查,口腔知识方面:97.13%的家长知道经常吃甜的会长虫牙的行为,87.79%知道刷牙出血可能表明牙龈发炎,79.6%知道刷牙需要3分钟,86.6%知道牙线的作用,75.57%知道窝沟封闭可以保护牙齿,81.18%知道含氟牙膏会让牙齿更坚固。口腔态度方面:93%的家长认为定期口腔检查是必要的,保护牙齿很重要,以及乳牙有洞需要看牙医,但仅有28%的家长对自己口腔状况的评价为很好或较好。口腔行为方面:12.79%的家长每天刷1次牙,86.49%的家长每天刷两次及以上,仍有0.72%的家长不是每天刷牙;刷牙方法方面,9.05%的家长横着刷牙,仅47.41%的家长刷牙方法正确;更换牙刷时间超过6个月的有10.07%;还有64.94%的家长从来不用牙线。就医行为方面:89.1%的家长有过看牙的经历,44.79%为咨询检查预防,44.11%是治疗;其中,21.76%看牙经历愉快,25.86%看牙经历不愉快。结论目前7-9岁儿童父母口腔健康知识和态度均较好,但是口腔健康行为方面仍存在刷牙方法不正确,牙线使用很少等问题,今后的健康教育要更集中在口腔健康行为的改变上。(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全国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7-24)

邓力,杨正艳,李月恒,吕晓燕,丁贤彬[7](2019)在《重庆市12-15岁中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重庆市12-15岁中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情况,为重庆地区口腔预防保健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信息与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重庆市城乡地区12-15岁中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其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等方面的情况,将中学生每日刷牙两次及其以上定义良好刷牙行为,对重庆市中学生的刷牙行为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参考Anderson模型分析中学生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重庆市12-15岁中学生良好刷牙比例为39.7%,使用牙线及含氟牙膏的比例分别为8.8%、7.5%,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为58.9%,88.6%对口腔健康保持积极态度,有看牙经历的中学生为54.5%,在学校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的比例为17.5%,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父亲学历、母亲学历、是否知晓口腔检查的必要性与刷牙行为有显着关联,通过Anderson模型分析得到父亲学历高、母亲学历高、有牙痛经历的中学生其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率较高。结论 :与全国第四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相比,重庆市12-15岁中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及态度较好,且中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普遍较差,今后开展的口腔健康教育需尽可能地将有效刷牙、健康饮食、口腔定期检查的健康观念传递给重庆市中学生。此外,现阶段重庆地区的中学生仍然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口腔就医模式,有必要提高中学生定期口腔健康检查的意识,并尽可能地提高中学生家长对口腔健康的关注,并积极推动以学校为渠道,进行中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的开展。针对重庆市中学生口腔卫生行为存在的地区差异,今后口腔预防工作的重心需逐步从主城转移到远郊和农村。(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全国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7-24)

陈卫敏,舒英,林春养,黄美笑[8](2019)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满意度和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多元化健康教育对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满意度和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接受多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结果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57.50%(P <0.05)。研究组对功能锻炼、用药知识、伤口护理、术后饮食、术前准备、防护保健、检查事项、入院宣教等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可提升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和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对医患双方的互相支持、信任、尊重、理解等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姚缨,骆小青,聂蓉[9](2019)在《妊娠期妇女牙科焦虑、口腔保健知识和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的牙科焦虑、口腔保健知识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对我院的孕妇共502名进行了调查。问卷包括自行设计的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特征问卷、牙科焦虑量表、妊娠期口腔保健知识问卷和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中文版OHIP-14)。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6.7%孕妇患有牙科焦虑症,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和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偏低。妊娠期恶心呕吐次数、妊娠期并发症、牙科焦虑症、妊娠期口腔保健知识是孕妇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牙科焦虑、口腔保健知识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可从提高口腔保健知识和防治牙科焦虑作为口腔健康干预的着力点。(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邓旎,谢莉莉,何祥一[10](2019)在《海南居民口腔健康知识和习惯及其对口腔感知症状和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海南地区居民口腔健康知识和习惯,并探讨其对口腔疾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集海南地区5 880名受试者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收集地域不同将受试者分为城市居民2 980人、农村居民2 900人,采用面对面结构化访谈形式,收集受试者有关口腔健康知识、习惯、口腔感知症状、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等信息,比较城市与农村居民在口腔疾病、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并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描述口腔健康知识和习惯与口腔疾病的关系。结果城市居民发生龋齿、牙结石分别为542人(18.20%)、715人(24.00%),明显低于农村居民的684人(23.60%)、、885人(30.50%),而城市居民牙龈出血为805人(27.0%),高于农村居民的545人(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937、3.11、5.651,P=0.044、0.042、0.017)。城市居民的口腔知识得分和OHIP-14评分分别为(77.4±9.6)、(38.4±3.8)分,较农村居民的(66.5±13.1)、(31.7±4.5)分有显着提高(t=11.451、4.062,P=0.001、0.023)。无口腔症状居民的口腔知识得分和OHIP-14评分分别为(83.4±10.6)、(40.1±3.4)分,与有口腔症状的居民(60.5±12.7)、(29.4±4.9)分相比显着提高(t=15.451、5.410,P=0.001、0.01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感知的口腔症状有明显差异的变量分别为每天刷牙至少2次、不吸烟、每周吃甜食不超过1次和口腔知识评分> 70分。结论有益的口腔健康知识和习惯会对口腔疾病及OHRQOL产生正面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期刊2019年10期)

口腔健康知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问题及家长口腔知识健康教育。方法选取65例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关于口腔健康问题对儿童及家长合理开展健康教育,对比教育前后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家长对口腔知识掌握情况。结果与教育前相比,教育后儿童刷牙行为改善程度良好,睡前进甜食行为也改善较好,家长对口腔知识掌握率也较高,P<0.0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及家长合理开展关于口腔知识健康教育能让其自身明确刷牙行为,避免不良饮食行为影响患儿口腔健康,同时让相关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口腔知识,督促儿童健康成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口腔健康知识论文参考文献

[1].余涛.对基层社区居民口腔保健知识及健康行为的调查及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2019

[2].吴燕.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问题及家长口腔知识健康教育[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3].高二伟,曲华.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对改善儿童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

[4].肖冰莹,杨晓霞,周玥杉,李剑波,范卫华.广东省3~5岁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状况[J].华南预防医学.2019

[5].郝巍巍,石兴莲,张霞,朱霞,江智霞.遵义市播州区基层医务人员口腔健康知识调查[J].中国乡村医药.2019

[6].邵美瑛,钟婷,李雪,胡涛.成都市7-9岁儿童父母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全国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7].邓力,杨正艳,李月恒,吕晓燕,丁贤彬.重庆市12-15岁中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全国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8].陈卫敏,舒英,林春养,黄美笑.多元化健康教育对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满意度和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9

[9].姚缨,骆小青,聂蓉.妊娠期妇女牙科焦虑、口腔保健知识和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10].邓旎,谢莉莉,何祥一.海南居民口腔健康知识和习惯及其对口腔感知症状和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9

标签:;  ;  ;  ;  

口腔健康知识论文-余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