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第四中学廖钗燕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要为实际生活服务,两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师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利用教师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应当是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永恒的探索主题之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始终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借助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讲,主要是做到:
一、强化应用意识,学以致用
要提高和强化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其最佳途径是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给自然、经济、环境带来的巨大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结合课本内容,适当增加数学应用性习题,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后,我设计以下应用题:一家庭(父亲、母亲和孩子们)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说:“如父亲买全票,其余人可享受半票优惠。”乙旅行社说:“家庭旅游算集体票,按原价的八折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是一样的,试就家庭不同的孩子数,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收费(建立函数关系式)并讨论哪家旅行社更优惠,再画出函数的图像。
二、注意实验操作,形象学数学
数学以实践中的空间图形关系为研究对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方法,把抽象理论具体化、直观化,学生往往更容易掌握。学生一般都爱动手操作、爱发现、爱探索,所以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习工具的作用,加强演示操作,使学生在观察分析过程中茅塞顿开,兴趣倍增。比如,在讲三角形内角之和定理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板三角形,把三个角剪下来,然后拼在一起,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证明,从而达到理性认识,不仅使他们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进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借助生活体验,化难为易
因数学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使得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学科单调、枯燥、乏味,容易产生畏难心理乃至厌学情绪,造成平时我们教师花了许多精力去教学,学生也花了很大力气去学,但效果仍不理想的境况。要改变这一境况,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不要让学生感到数学太抽象、太难。因此,可以借用生活中熟悉的素材讲解数学知识,这样往往能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测量、航行、工程技术等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有很多问题可以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获解,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准确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图形,进而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比如,我借助于生活和学生的实际体验,出两道题:一题是:太阳光与地面成60度角,一棵倾斜的大树与地面成30度角。这时,测得大树与地面的影子长约10米,则大树的高是多少米?另一题是:旗杆AB,在C处测得旗杆顶点A的仰角为30度,向旗杆前进10米,到达D处,在D处测得A的仰角为45度,则旗杆的高是多少?由于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而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四、讲究教学艺术,愉快教学
要力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面对浩瀚的知识信息,教师要进行精选和提炼,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另一方面,要充分的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思索、发言的时间,用课堂提问、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与教师一起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家,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翁,觉得学习有兴趣,乐于学习,这样,教学质量就提高了。
总之,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更进一步讲,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数学知识生活化,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