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报论文-曹爱民

时事新报论文-曹爱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时事新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时事新报》,报人群体,民营报纸,多重面相

时事新报论文文献综述

曹爱民[1](2019)在《《时事新报》多重面相的呈现及其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时事新报》创办时间长达42年,横跨整个民国时期,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重面相。《时事新报》是民国新闻界和政坛关系最为密切的民间报纸,经历过从拥袁到反袁、从拥蒋到反蒋再到拥蒋等复杂变化。《时事新报》以编制着称,在报刊业务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经过二叁年的努力,冲破劣势跃至上海报界第叁。张竹平在接盘《时事新报》后,甚至不惜铤而走险欲将该报发展成为一份有影响的商业化大报。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核心人物、旋转门现象始终普遍、报纸内容定位庞杂是《时事新报》之所以呈现多重面相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新闻论坛》期刊2019年01期)

曹爱民[2](2018)在《黄天鹏在《时事新报》的创新及离职原因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天鹏是中国报纸一版为要闻版的首创者,又倡导副刊的大众化文风,出版新闻学着作等。本文阐述了黄天鹏在《时事新报》发展历程中做出的诸多创新:负责组办新闻讲习班,实现校媒合作办学,开辟了新闻教育新途径;实行新闻综合编辑法,增设言论版,并改一版为要闻版;主编《青光》副刊,力行大众化文风,并对黄天鹏1939年离开《时事新报》走上弃笔从政人生道路的主要原因作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传媒观察》期刊2018年05期)

堀和孝,孙守峰[3](2017)在《基于《时事新报》初期社论看福泽谕吉的中国贸易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江户幕府末期到明治初期把西方文明介绍到日本,是福泽谕吉在日本历史上的主要功绩。福泽谕吉并非从人生一开始就学习西洋学,也不认为明治维新后一边倒地学习西方正确。福泽谕吉虽然在他本人主编的《时事新报》上发表了"脱亚论"的社论,但在同一报纸上他主张加强与亚洲交流与合作的社论也不少。从《论中国贸易之可能》《英语和中国语》等社论中,可以了解福泽谕吉关于加强与中国贸易的相关言论及主张。(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唐乐阳[4](2016)在《陈布雷《商报》与《时事新报》政论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布雷不仅是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的首席国策顾问,也是民国时期一位重要的、政论家。陈布雷在《商报》时期的政论光芒四射、犀利敢言,引起社会瞩目。但是1927年陈布雷加入《时事新报》后政论风格大变,社会影响也逐渐下降。本文对他在《商报》与《时事新报》两个时期的政论风格、内容进行简要的对比,并结合史实探析其原因。(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6年13期)

江唯[5](2014)在《浅析张东荪的文化观——以《时事新报·学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学界对于张东荪有着丰富的成果,但大都是从政治、哲学等方面来进行研究,很少涉及文化领域。张东荪是《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的初期主编,他的文化思想影响了其后的走向。本文以《时事新报?学灯》为视角来管窥张东荪的文化观,以期对其可以有更全面的了解。(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4年13期)

江鸾[6](2014)在《黄天鹏与《时事新报·青光》副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天鹏是我国着名的新闻学者以及报刊活动家,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其新闻思想的特征之一是具有明显的实践性,主编《时事新报·青光》副刊是其新闻实践的主要构成之一。本研究通过考查现存的《青光》副刊及相关资料和文献,对黄天鹏主编时期的《青光》副刊进行系统研究,以解读黄天鹏的编辑出版思想。本文在简单呈现其新闻活动及《青光》副刊的发展概貌后,重点对其主编时期的《青光》副刊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内容分析、作者群体分析和编辑理念分析。研究发现,自1931年至1934年,黄天鹏以新的思想、丰富的题材及活泼的形式将《青光》打造成为一个进步的文艺副刊,并注入了新的编辑出版理念。不仅满足了广大读者的需求,也为当时的文艺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另外,在1931年至1932年国难时期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4-05-01)

沙文涛[7](2014)在《张东荪、《时事新报》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张东荪对《时事新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促成《时事新报》的转型,最终提升了该报的影响和地位。在张东荪的创新和努力下,《时事新报》及其副刊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国报刊史上具有了里程碑式的意义,而张东荪也成为五四时期着名的报人、宣传家、思想家和青年精神导师。(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4年04期)

毛志文[8](2014)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时事新报·学灯》“新思潮”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大众传媒的现代报刊在经过了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两个时期后,得到了飞速地发展,也进入到了相对成熟的时期。而随着时代急遽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被推上了历史舞台,在众多推动力量中,杂志打了头阵,但报纸还是凭借读者群体广泛、出版规律而频繁的优势后来居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报纸中的副刊发生变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最终促使其成长为文化的尖兵。创刊于1918年3月4日的《时事新报·学灯》正是经过了五四新风潮洗礼后的新型学术文化副刊,它以明确的思路致力于“新思潮”的传播,在思想启蒙与推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方面具有突出的贡献,其成长与壮大的轨迹是五四时期副刊史的一个生动缩影。本文以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为历史背景,通过对《学灯》教育思想、新文艺和科学学术这叁大支点的选取,挖掘出新思潮在这叁方面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以逻辑线梳理出《学灯》传播新思潮的具体手段和方式,并探讨编辑群在《学灯》新思潮传播中的推动作用。本文企图在史学研究方面作出一些努力,并对当下的报刊运作给予启迪。(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4-04-27)

王吉鹏,郭磊[9](2010)在《鲁迅与《时事新报·青光》》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一生与现代报刊关系密切,他不仅投身于创办或编辑进步刊物,也关注保守落后报刊上的言论。鲁迅曾为陶元庆画展撰文,文章后载《时事新报》的副刊《青光》,该刊上的言论多不为鲁迅赞同,他晚年创作时将此刊文字妙手剪裁,或讽或谑,既成一文。《青光》成为了鲁迅重要的反面信息来源之处。本文试图梳理分析鲁迅与《青光》的关系,彰显其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价值。(本文来源于《殷都学刊》期刊2010年01期)

王吉鹏,郭磊[10](2010)在《鲁迅与《时事新报·学灯》》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灯》是上海《时事新报》的综合性学术副刊,是"新文化运动"中四大着名副刊之一,鲁迅的《头发的故事》发表在该杂志上;在该刊倾向于保守后,鲁迅曾撰文对其所刊载文章的观点和内容进行批评。通过梳理分析鲁迅与《学灯》的关系,思考影响现代传媒与现代知识分子互动的因素,彰显其历史价值和现实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时事新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天鹏是中国报纸一版为要闻版的首创者,又倡导副刊的大众化文风,出版新闻学着作等。本文阐述了黄天鹏在《时事新报》发展历程中做出的诸多创新:负责组办新闻讲习班,实现校媒合作办学,开辟了新闻教育新途径;实行新闻综合编辑法,增设言论版,并改一版为要闻版;主编《青光》副刊,力行大众化文风,并对黄天鹏1939年离开《时事新报》走上弃笔从政人生道路的主要原因作了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事新报论文参考文献

[1].曹爱民.《时事新报》多重面相的呈现及其原因分析[J].新闻论坛.2019

[2].曹爱民.黄天鹏在《时事新报》的创新及离职原因探微[J].传媒观察.2018

[3].堀和孝,孙守峰.基于《时事新报》初期社论看福泽谕吉的中国贸易观[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4].唐乐阳.陈布雷《商报》与《时事新报》政论对比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

[5].江唯.浅析张东荪的文化观——以《时事新报·学灯》为例[J].黑龙江史志.2014

[6].江鸾.黄天鹏与《时事新报·青光》副刊研究[D].南昌大学.2014

[7].沙文涛.张东荪、《时事新报》与五四新文化运动[J].中华文化论坛.2014

[8].毛志文.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时事新报·学灯》“新思潮”传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

[9].王吉鹏,郭磊.鲁迅与《时事新报·青光》[J].殷都学刊.2010

[10].王吉鹏,郭磊.鲁迅与《时事新报·学灯》[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标签:;  ;  ;  ;  

时事新报论文-曹爱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