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膜动态效应论文-陶炬

油膜动态效应论文-陶炬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膜动态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油膜模型,参数辨识,递推加权辅助变量法,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

油膜动态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陶炬[1](2016)在《汽油机进气道油膜效应动态参数辨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进气道喷射式汽油机,燃油在进气道传输过程中会存在沉积和蒸发现象,而进气道油膜效应动态参数是表征进气道燃油动态传输特性的重要参数。在瞬态工况下,由于进气量、转速等参数的突然变化,致使进气道的燃油的新附着量和蒸发量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使得实际进入气缸的燃油量和由进气量计算得到的燃油量存在偏差,从而导致空燃比也出现偏差。因此,精确的辨识出进气道油膜效应动态参数,然后根据油膜参数进行燃油补偿既是瞬态空燃比精确控制的关键,也是提高汽油机燃油动力性、改善燃油经济性和汽车排放性的关键。对于附壁油膜现象的研究是从实验观察开始的,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首先通过高速摄影和激光荧光技术对附壁油膜进行了直观、定性的观察研究。目前获取油膜动态参数的常见方法主要包含实验标定、经验公式、参数辨识叁种。虽然根据实验标定的方法来得到油膜模型参数极具代表性,但是实验标定法的标定过程复杂而且标定结果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经验公式法虽然可以比较方便的获得了油膜参数,但工程依赖性较大,且精度较低。由于辨识算法用于参数估计对工程经验依赖较小,因此系统辨识理论被引入到油膜动态参数的辨识。当前关于油膜模型动态参数的辨识方法主要包含传统最小二乘法、夏氏偏差修正算法、扩展卡尔曼滤波估计法、径向基混沌神经网络法等,但仍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附壁油膜动态参数辨识的实时性及精度等均有待提高。针对进气道油膜参数的实时性辨识问题,本文提出了递推加权辅助变量法。该方法通过构造辅助变量矩阵来消除随机误差项所引起的偏差,同时针对不同的观测数据对辨识结果具有不同的置信度,引入指数权值项,区别对待新、老观测数据,以提高油膜参数辨识的精度,实现了油膜参数的在线辨识。通过对发动机多个瞬态工况下的油膜参数进行的仿真研究表明:基于最小二乘法辨识得到的油膜参数X的最大辨识误差为6.80%,油膜参数?的最大辨识误差为9.16%;而基于递推加权辅助变量法辨识得到的油膜参数X的最大辨识误差为5.31%,油膜参数?的最大辨识误差为6.18%。根据以上的仿真结果可知,相比于传统最小二乘法,基于递推加权辅助变量法不仅可以实现对油膜参数的在线辨识,而且具有更高的辨识精度。针对进气道油膜参数的辨识精度问题,本文提出了自适应卡尔曼滤波估计算法。该方法通过观测滤波器新息的变化过程,并将其引入到卡尔曼滤波算法中实时估计和修正状态噪声方差和观测噪声方差,进而调整卡尔曼滤波增益,从而获得附壁油膜参数的最优值。通过对发动机多个瞬态工况下的油膜参数进行的仿真研究表明: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辨识得到的油膜参数X的最大辨识误差为2.93%,参数?的最大辨识误差为4.50%。根据仿真结果可知,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油膜参数辨识具有比递推加权辅助变量法和传统最小二乘法更高的辨识精度。(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6-05-27)

李顶根,李小中[2](2010)在《电喷汽油机油膜效应动态参数辨识精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研究汽油机进气道油膜效应,以提高瞬态工况空燃比控制精度,采用燃油补偿标定法对X(燃油沉积系数)和τ(油膜质量蒸发时间常数)进行标定试验;基于提高辨识精度,建立了广义最小二乘法辨识X和τ的模型,深入分析了采样周期T和采样点数N对广义最小二乘法的辨识精度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采样周期和采样点数;通过采样试验获得空燃比、喷油流量、转速和空气流量等参数,采用最小二乘法和广义最小二乘法辨识X和τ值,将两种算法辨识结果与试验标定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辨识的τ值最大偏差超过0.3,s,X辨识值中最大误差为8.6%。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辨识,τ辨识值最大偏差小于0.1,s,X辨识值最大误差为2.3%,对采样要求也不需像最小二乘法那样要求严格。(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舒咏强[3](2009)在《汽油机油膜动态效应及瞬态空燃比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进气道多点喷射汽油机而言,进气道油膜动态效应是导致瞬态空燃比控制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研究瞬态油膜动态效应,并在此基础之上展开瞬态空燃比精确控制研究,是改善汽油机瞬态燃烧,提高燃油经济性、动力性以及排放性的关键所在。为分析附壁油膜动态效应,对某进气道多点喷射汽油机的燃油喷射碰壁及蒸发过程进行模拟。模拟过程中,分别就不同喷射参数、进气道壁面条件以及进气条件展开对比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喷射锥角、喷射高度、进气道壁温以及进气流速对附壁油膜形状及质量分布、燃油液态颗粒空间分布影响较大。此外通过模拟发现,悬浮燃油颗粒的逐渐沉积是附壁油膜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且即使是一次喷射所形成的附壁油膜完全累积过程和蒸发过程将持续很长时间,是燃油传输迟滞的根本原因。对油膜现象建模并对模型参数辨识展开研究,结合最小二乘法及夏氏偏差修正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辨识对比结果表明夏氏法辨识所得结果离散程度优于最小二乘辨识。在模型参数辨识的基础上,展开油膜模型补偿研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油膜模型仿真标定进行了仿真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喷油脉宽预测模型,与标定实验所得喷油数据对比结果表明预测误差较小。结合进气系统模型、油膜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对瞬态空燃比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空燃比预测系统预测值的最大偏离值小于原始模型,对瞬态空燃比的控制可以发挥有效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油膜动态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深入研究汽油机进气道油膜效应,以提高瞬态工况空燃比控制精度,采用燃油补偿标定法对X(燃油沉积系数)和τ(油膜质量蒸发时间常数)进行标定试验;基于提高辨识精度,建立了广义最小二乘法辨识X和τ的模型,深入分析了采样周期T和采样点数N对广义最小二乘法的辨识精度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采样周期和采样点数;通过采样试验获得空燃比、喷油流量、转速和空气流量等参数,采用最小二乘法和广义最小二乘法辨识X和τ值,将两种算法辨识结果与试验标定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辨识的τ值最大偏差超过0.3,s,X辨识值中最大误差为8.6%。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辨识,τ辨识值最大偏差小于0.1,s,X辨识值最大误差为2.3%,对采样要求也不需像最小二乘法那样要求严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膜动态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陶炬.汽油机进气道油膜效应动态参数辨识的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6

[2].李顶根,李小中.电喷汽油机油膜效应动态参数辨识精度的研究[J].内燃机学报.2010

[3].舒咏强.汽油机油膜动态效应及瞬态空燃比控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标签:;  ;  ;  ;  

油膜动态效应论文-陶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