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晶组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微晶铸石,二氧化硅
微晶组分论文文献综述
亢德华,于媛君,邓军华,王一凌,李颖[1](2018)在《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微晶铸石中6种组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工业废渣(高炉矿渣、钢渣、铜渣、铬渣、铁合金渣等)为主要原料生产微晶铸石效益巨大,而目前对微晶铸石中主要组分(SiO_2、Al_2O_3、CaO、MgO、TFe、TiO_2)的分析一般采用化学湿法,操作相对繁琐、流程长。实验采用Li_2B_4O_7-LiBO_2混合熔剂(m∶m=67∶33)按质量比为1∶12.5的比例进行熔融制样,无需采用氧化剂预氧化,加入0.15g NH4I做脱模剂,消除了样品的矿物结构效应,降低了基体效应的影响,实现了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微晶铸石中SiO_2、Al_2O_3、CaO、MgO、TFe和TiO_2含量的同时测定。实验选择与微晶铸石基体相似的国家级和行业级转炉渣、高炉渣、古冶熟料、矾土等标准物质人工合成校准样品绘制校准曲线,解决了微晶铸石标准物质缺失的问题,以数学回归法、基本参数法和理论影响系数法消除基体效应和谱线干扰,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对同一个微晶铸石样品进行精密度考察,6种组分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0)均小于5.0%;正确度验证结果表明,实验方法的测定值与其他方法的测定值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冶金分析》期刊2018年08期)
刘红盼,黄小凤,马丽萍,蒋明,李国标[2](2016)在《黄磷炉渣制备微晶玻璃过程中有害组分的迁移转化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利用自然冷却态黄磷炉渣制备微晶玻璃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过程,利用Factsage6.4热力学软件并结合自然冷却态黄磷炉渣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计算自然冷却黄磷炉渣制备Ca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时有害组分As、F、P、S 4种元素随温度变化以不同形态存在的规律。结果表明,在自然冷却黄磷炉渣加热至熔融状态过程中,炉渣中As和S元素逐渐达到热力学平衡状态,而F和P则需要更高温度。在高温状态下,体系中S主要以气相SO_2和SO_3存在,P从固态氟磷灰石(Ca_(10)(PO_4)_6F_2)转变为熔融态磷酸钙(Ca_3(PO_4)_2),As存在形态由固态砷酸钙(Ca_3(AsO_4)_2)向气相AsF_3(87.72%)和液态As_2O_3渣相转变,F则以熔融态CaF_2(64.88%)、MgF_2(11.34%)和气相SiF_4存在。并对As元素的迁移转化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测得的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管艳梅,孙道胜,刘开伟,王爱国,张燕[3](2016)在《工业废物微晶玻璃组分设计和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废物微晶玻璃是一种以工业废物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含有微晶相的绿色材料。在讨论不同化学成分对基础玻璃熔融和晶化行为影响的基础上,总结了工业废物微晶玻璃的配方设计;综述了不同制备工艺对工业废物微晶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工业废物微晶玻璃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6年03期)
薛俊发,李玉宝,夏志月,欧阳健明[4](2014)在《尿酸结石患者尿液中纳米微晶的形貌、组分和元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以及附带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和能谱分析(EDS)对尿酸(UA)结石患者尿液中纳米微晶的形貌、组分和元素进行了分析。纳米尿微晶的主要组分为UA,并含有少量一水草酸钙(COM)和磷酸盐。这表明,尿液中的大量纳米UA晶体的存在是UA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高尿酸尿症、酸性尿以及结石抑制剂的缺失是UA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本文有助于深入了解UA结石的形成机理。(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王文亮,虞宇翔,常建民,白甜甜[5](2013)在《两种树皮热解微晶结构及生物油组分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针叶材杉木树皮和阔叶材桉木树皮为原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对两种树皮热解前后固体颗粒微晶结构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利用气质联用(GC-MS)、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手段对两种树皮生物油组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树皮中的纤维结构及脂肪链结构在热解过程中发生了分解,基本被破坏。杉木树皮和桉木树皮生物油主要组分相似,含有酸类、酮类、酚类、醇类、醛类、糖类、酯类等类物质,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桉木树皮相对杉木树皮热解生成了较多的酸类、酮类物质,而酚类、醇类、糖类物质相对较少。两种树皮生物油中酚类物质占有较大的比例,以苯酚和邻苯二酚为主。两种树皮生物油主要物质分子量集中在300~500 g/mol,但桉木树皮生物油中分子量在300~500 g/mol的相对含量(48.18%)相比杉木树皮(61.14%)较少。(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王勃,刘炜坡,侯晓东,林少敏[6](2011)在《配料组分对微晶玻璃熔融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工业废料作为制备微晶玻璃的原料,其配料组成会对高温熔融特性产生明显影响。不同种类粉煤灰在化学组成相差不大的条件下,玻璃相含量高的粉煤灰更有利于配料体系的高温熔融;掺入适量的含W废料能够有效改善微晶玻璃配料体系的高温熔融性能,但掺量不宜太高,当外加掺量为1%时,配料体系的熔融性能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1年09期)
杨锦,黄志杰,侯善华,欧阳健明[7](2011)在《磷酸铵镁结石患者尿微晶组分分析及其与结石形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纳米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磷酸铵镁结石患者尿液中微晶的组分、形貌、粒径和Zeta电位,并对其结石进行了组分分析。结果表明,结石类型、尿微晶组分和尿液pH叁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磷酸铵镁结石病人的尿液pH值较高,通常在6.5以上;尿微晶的主要组分是含不同结晶水(如一水和六水)的磷酸铵镁晶体;磷酸铵镁晶体主要为花瓣形、十字花形,微晶的粒度分布不均匀,分布范围宽,并且发生明显聚集。磷酸铵镁结石患者的Zeta电位负值[平均值(-9.83±0.66)mV]与健康对照者的[平均值(-10.74±0.25)mV]没有明显差异。此研究有助于预测尿石症的发生,并为预测尿石的类型提供启示。(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1年01期)
黄志杰,谈金,欧阳健明[8](2010)在《尿酸结石患者尿液中的微晶组分及其与结石形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纳米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10例尿酸结石患者尿微晶的组分、Zeta电位、形貌及其与尿酸结石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尿酸结石患者的尿pH值较低,大都在4.8~5.7之间;尿微晶的主要成分为尿酸,其粒度分布很不均匀,从几纳米到几十微米不等,并有聚集现象。相比健康对照者尿纳米微晶的Zeta电位(-10.1mV),尿酸结石患者的Zeta电位负值更小(-6.02 mV)。对这些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服用柠檬酸钾)后,尿pH可上升到6.5左右,此时尿液中的大部分尿酸转变为溶解度显着增加的尿酸盐,因此,尿酸结石形成的危险性显着降低。本文结果表明,尿石组分、尿微晶组分及尿pH叁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0年09期)
黄志杰[9](2010)在《尿液中纳米微晶组分与尿路结石类型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纳米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草酸钙、尿酸和磷酸铵镁结石患者尿液中纳米微晶的组分、形貌、粒径和Zeta电位,并与结石组分进行了比较。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随机抽样的珠江叁角洲地区30例结石样本进行联合分析;同时采用纳米粒度仪研究尿石症患者尿液中纳米微晶的平均粒径、粒度分布、多分散系数(PDI)和Zeta电位等性质,并与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草酸钙结石中常常含有少量共生的尿酸和磷酸钙;而草酸钙结石患者的尿微晶组分主要为尿酸、磷酸盐和草酸钙等,晶体棱角尖锐,尺寸不一,从几十纳米到几十微米不等,并且有明显的团聚现象。20位草酸钙结石患者的尿纳米晶体的Zeta电位平均值为-5.92 mV,明显高于20位健康对照者尿纳米晶体的Zeta电位(平均值-12.9 mV);相比之下,结石患者尿液pH值(平均值6.03)则与健康对照者(平均值5.92)没有明显差异。尿酸结石患者的尿pH值较低,大都在4.8-5.7之间;尿微晶的主要成分为尿酸,其粒度分布很不均匀,从几纳米到几十微米不等,并有聚集现象。相比健康对照者尿纳米微晶的Zeta电位(-10.1 mV),尿酸结石患者的Zeta电位负值更小(-6.02 mV)。对这些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服用柠檬酸钾)后,尿pH可上升到6.5左右,此时尿液中的尿酸大部分转变为溶解度显着增加的尿酸盐,因此,尿酸结石形成的危险性显着降低。磷酸铵镁结石病人的尿液pH值较高,通常在6.5以上;尿微晶的主要组分是含不同结晶水(如一水和六水)的磷酸铵镁晶体;磷酸铵镁晶体主要为花瓣形、十字花形,微晶的粒度分布不均匀,分布范围宽,并且发生明显聚集。磷酸铵镁结石患者的Zeta电位负值(平均值-9.83 mV)与健康对照者的(平均值-10.74 mV)没有明显差异。珠江叁角洲地区泌尿系结石以草酸钙结石为主,占76.6%;其次为尿酸结石,占16.7%;磷酸钙结石约占6.7%。尿石症患者尿微晶的平均粒径、粒度分布、多分散系数(PDI)和Zeta电位与健康对照者的有着明显的差异。草酸钙、尿酸和磷酸钙构成了珠江叁角洲地区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成分;尿石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尿微晶在平均粒径、粒度分布、多分散系数(PDI)和Zeta电位等方面性质的差异使得正常人不容易得结石。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尿石组分、尿微晶组分及尿pH叁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分析尿液微晶与尿石组分的关系,可为临床上对症下药,制定预防与治疗措施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0-05-01)
黄志杰,姚秀琼,欧阳健明,梁蔚波[10](2010)在《珠江叁角洲地区泌尿系结石组分与尿微晶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近年来珠江叁角洲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组分和尿微晶性质,期望为尿石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启示。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随机抽样的30例结石样本进行联合分析;同时采用纳米粒度仪研究尿石症患者尿液中纳米微晶的平均粒径、粒度分布、多分散系数(PDI)和Zeta电位等性质,并与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珠江叁角洲地区泌尿系结石以草酸钙结石为主,占76.6%;其次为尿酸结石,占16.7%;磷酸钙结石约占6.7%。尿石症患者尿微晶的平均粒径、粒度分布、多分散系数(PDI)和Zeta电位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草酸钙、尿酸和磷酸钙构成了珠江叁角洲地区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成分;尿石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尿微晶在平均粒径、粒度分布、多分散系数(PDI)和Zeta电位等方面性质的差异使得正常人不容易得结石。(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0年01期)
微晶组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利用自然冷却态黄磷炉渣制备微晶玻璃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过程,利用Factsage6.4热力学软件并结合自然冷却态黄磷炉渣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计算自然冷却黄磷炉渣制备Ca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时有害组分As、F、P、S 4种元素随温度变化以不同形态存在的规律。结果表明,在自然冷却黄磷炉渣加热至熔融状态过程中,炉渣中As和S元素逐渐达到热力学平衡状态,而F和P则需要更高温度。在高温状态下,体系中S主要以气相SO_2和SO_3存在,P从固态氟磷灰石(Ca_(10)(PO_4)_6F_2)转变为熔融态磷酸钙(Ca_3(PO_4)_2),As存在形态由固态砷酸钙(Ca_3(AsO_4)_2)向气相AsF_3(87.72%)和液态As_2O_3渣相转变,F则以熔融态CaF_2(64.88%)、MgF_2(11.34%)和气相SiF_4存在。并对As元素的迁移转化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测得的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晶组分论文参考文献
[1].亢德华,于媛君,邓军华,王一凌,李颖.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微晶铸石中6种组分[J].冶金分析.2018
[2].刘红盼,黄小凤,马丽萍,蒋明,李国标.黄磷炉渣制备微晶玻璃过程中有害组分的迁移转化预测[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6
[3].管艳梅,孙道胜,刘开伟,王爱国,张燕.工业废物微晶玻璃组分设计和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6
[4].薛俊发,李玉宝,夏志月,欧阳健明.尿酸结石患者尿液中纳米微晶的形貌、组分和元素分析[J].人工晶体学报.2014
[5].王文亮,虞宇翔,常建民,白甜甜.两种树皮热解微晶结构及生物油组分对比[J].燃料化学学报.2013
[6].王勃,刘炜坡,侯晓东,林少敏.配料组分对微晶玻璃熔融特性的影响[J].广东化工.2011
[7].杨锦,黄志杰,侯善华,欧阳健明.磷酸铵镁结石患者尿微晶组分分析及其与结石形成的关系[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
[8].黄志杰,谈金,欧阳健明.尿酸结石患者尿液中的微晶组分及其与结石形成的关系[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
[9].黄志杰.尿液中纳米微晶组分与尿路结石类型的关系[D].暨南大学.2010
[10].黄志杰,姚秀琼,欧阳健明,梁蔚波.珠江叁角洲地区泌尿系结石组分与尿微晶性质研究[J].广东医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