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氧化古菌论文-秦文弟,韦长江,李鸣,蒋湖波,黄凌志

氨氧化古菌论文-秦文弟,韦长江,李鸣,蒋湖波,黄凌志

导读:本文包含了氨氧化古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沼渣,桉树专用肥,尾巨桉,桉树人工林土壤

氨氧化古菌论文文献综述

秦文弟,韦长江,李鸣,蒋湖波,黄凌志[1](2019)在《沼渣施肥对桉树人工林土壤氨氧化古菌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沼渣在桉树集约化经营中的合理利用,为了解桉树人工林种植在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在尾巨桉人工林地布设了沼渣、桉树专用肥和对照CK共3组施肥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研究沼渣施肥对桉树人工林土壤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巨桉人工林土壤施用沼渣后对AOA的丰度和群落结构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施用沼渣显着促进了AOA的生长,土壤总氮、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均与AOA丰度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土壤pH和铵态氮以及尾巨桉树高、胸径和材积相关不显着(P﹥0.05)。施用沼渣的尾巨桉人工林土壤AOA的群落结构多样性要比施用桉树专用肥的AOA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好。(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贺帅兵,胡文革,靳希桐,周婷婷,钟镇涛[2](2019)在《艾比湖湿地芦苇根际土壤氨氧化古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旨在揭示耐盐植物芦苇根际与非根际土壤AOA群落结构间的差异,为深入研究盐生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与耐盐性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为分子标记,对新疆艾比湖湿地荒漠生态系统不同季节(春、夏、秋)芦苇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氨氧化古菌(AOA)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芦苇根际土壤AOA多样性和丰富度存在差异,相比非根际土壤,夏季和秋季芦苇根际土壤AOA多样性较低丰富度较高,春季多样性较高丰富度较低。芦苇根际土壤中AOA的多样性为春季>夏季>秋季。AOA群落组成分析表明,土壤样品中AOA群落主要集中在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和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其中泉古菌门为主要优势菌门。RDA分析表明,含水量(SM)、有机质(SOM)、总氮(TN)和pH是影响芦苇根际土壤AOA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不同季节芦苇根际土壤AOA多样性及丰富度存在差异,相比非根际土壤,芦苇根际土壤AOA更丰富。(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胡燕,许轶菁[3](2019)在《有机碳对氨氧化细菌及氨氧化古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是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限制性生源要素,也是造成黑臭水体的重要污染物。微生物是氮循环的驱动泵,硝化作用及反硝化是微生物的特有过程,也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氮素去除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通过分析体系中氮转化、氨氧化古菌(AOA)及氨氧化细菌(AOB)数量和活性对不同有机炭的响应发现,有机碳的添加增大了氨氧化古菌在氨氧化菌群中的比例,而氨氧化细菌比氨氧化古菌对铵根离子的降低更为敏感体系的潜在硝化速率与氨氧化细菌的氨单加氧酶基因拷贝数具有正向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对如何通过促进水体自身氮转化活性而快速削减水体中氨氮提供了指导。(本文来源于《江苏水利》期刊2019年01期)

何翔,吴佳鹏,焦黎静,温晓梅,王岩[4](2018)在《基于amoA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的氨氧化古菌多样性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对于环境样品中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多样性的研究,利用amoA功能基因作为分子标记会比16SrRNA基因有更强的特异性和更高的分辨率,能更准确地反映环境样品中氨氧化古菌的种群结构和分布特征。然而,目前对amoA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的分析存在两大限制因素:一是缺乏相应的amoA基因参考数据库;二是AOA amoA基因在种水平上的相似性阈值未知,分析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划分种水平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的阈值。【目的】构建基于amoA功能基因序列分析氨氧化古菌多样性的方法,为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功能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目前已通过分离纯化或富集培养获得的34株氨氧化古菌及功能基因数据库中收录的环境样品amoA基因序列,构建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参考数据库。通过菌株间两两比对获得的amoA基因相似度与16SrRNA基因相似度的相关性分析,确定amoA基因在种水平上的相似性阈值。基于MOTHUR软件平台,利用建立的参考数据库和确定的阈值对南海一个垂直水体剖面样品的amoA基因序列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构建了含有26 091条序列信息的古菌amoA基因参考数据库,确定了89%作为分析过程中古菌amoA基因划分种水平OTU的阈值,对南海水体样品氨氧化古菌的多样性分析结果很好地显示了南海不同深度水层水体中氨氧化古菌的种群结构和系统发育关系,有效揭示了南海氨氧化古菌的垂直分布差异。【结论】建立了基于amoA基因高通量测序的氨氧化古菌多样性分析方法,此方法可以有效分析环境样品中氨氧化古菌的多样性。(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8年09期)

潘彦羽,代嫣然,王飞华,梁威[5](2018)在《东湖表层沉积物中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丰度及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和荧光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以氨单加氧酶基因(amo A)为分子标记,研究了东湖表层沉积物中AOA和AOB的群落多样性、丰度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湖沉积物AOA主要为Nitrosopumilus,其群落结构与沉积物中总氮含量显着相关,而AOB主要为Nitrosomonas,群落结构与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和总磷显着相关。此外,不同季节AOA丰度均高于AOB,且沉积物AOA数量与温度呈显着负相关,但AOB丰度变化不明显。东湖沉积物中AOA可能主导了氨氧化过程。(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刘建,詹力扬,张介霞[6](2017)在《海洋氨氧化古菌与氨氧化细菌在N_2O生成机制中贡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亚氮(N_2O)是一种重要的痕量温室气体,而且在光照条件下平流层的N_2O会与O_3发生光化学反应,破坏臭氧层。海洋是大气中N_2O的主要来源之一,海洋中N_2O主要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产生,而氨氧化作用是硝化作用的关键(限速)步骤,氨氧化古菌可能是氨氧化过程的主要执行者。本文先概述海洋中N_2O分布以及影响氨氧化古菌(Ammonia oxidizing archaea,AOA)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的amo A(ammonia monooxygenase)丰度与活性的因素以及N_2O生成机制研究现状,进而总结AOA和AOB在海洋N_2O生成机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最后结合全球气候变化、海洋酸化以及大洋OMZ区域扩大等前沿科学问题,对AOA、AOB以及N_2O的生成机制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牟芝仪[7](2017)在《海洋氨氧化古菌(Nitrosopumilus maritimus XMU1)的碳代谢和氨代谢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氨被氧化为亚硝酸根、硝酸根,再由硝酸根、亚硝酸根还原为氮气,完成了氨的脱氮过程。其中,氨氧化是整个脱氮过程的第一步,也是限速步骤。氨氧化主要是由叁类微生物完成的,包括氨氧化细菌、氨氧化古菌和厌氧氨氧化菌,分别被称为AOB、AOA和Anammox。其中,AOB 一百多年以前被发现,Anammox、AOA分别于1997年和2005年被发现。现有研究表明,AOB、Anammox通常在高氨氮条件下,启动氧化氨作用,而AOA在很低氨浓度下(纳摩尔浓度:相当于一汤匙的氨放入一个大游泳池的浓度),将氨氧化为亚硝酸根。因此,在海洋等自然环境中,AOA被认为贫营养环境下氨代谢的主要贡献者。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AOA分布非常广泛,不仅在地球生态系统的氮循环,而且在废水深度处理、微污染水源净化等领域,有着潜在应用。由于AOA的筛选和分离很困难,到目前为止,人类只获得2株AOA纯培养物。Nitrosopumilus maritimusSCM1是唯一一株来自海洋的AOA。该菌单个细胞非常小,常规条件下培养15天,培养溶液几乎与自来水一样清澈,生理生化性质特异,研究难度较大。国外只有美国的华盛顿大学开展了较多研究,而目前国内还未见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研究报道。4年前,本实验室获得了该模式菌株,主要研究该菌株的高密度培养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本论文是这项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探讨了以下叁个方面内容:(1)CO_2~+有机物为碳源条件(混合营养)下的SCM1氨氧化特点,通过与CO2为唯一碳源(严格自养)比较,探讨有机物对氨氧化的影响。(2)研究了只有有机物为碳源条件下的氨代谢和细胞增殖,探讨SCM1是否能严格异养生长和氨代谢。(3)研究了 SCM1与AOB模式种,在不同有机物浓度、氨氮浓度下,混合培养的可能性。结果表明,SCM1经过4年多在本实验室的培养,生理生化特性与文献报道有了明显的差异,为此将本实验室的Nitrosopumilusmaritimus标记为NitrosopumilusmaritimusXMU1。选择了酵母膏、蛋白胨、丙酮酸以及TCA循环中的主要有机物作为碳源,完成一系列CO_2~+有机物的氨氧化实验。结果表明,与SCM1原培养基(只有CO2作为碳源)相比,部分碳源(丙酮酸、柠檬酸、延胡索酸),在低浓度下基本不抑制,但在高浓度抑制XMU1氨氧化;乙酸、α-酮戊二酸对氨氧化无抑制或促进作用;酵母膏和蛋白胨对XMU1氨氧化有促进作用。这些结果,与现有文献上报道的有机物对SCM1氨氧化有些结果有明显不同。只有有机物作为碳源的条件下,发现丙酮酸、α-酮戊二酸能显着促进氨氧化,而乙酸则有抑制作用,柠檬酸、延胡索酸、琥珀酸在低浓度下没有或者有促进作用,但是在高浓度下有抑制作用。以丙酮酸、α-酮戊二酸等为唯一碳源的实验表明,XMU1能异养氨代谢和生长。这些结果说明XMU1有可能在富含有机物的环境生长并参与氨代谢。因此,选择了Pseudomona 和Paracoccus两株典型的AOB细菌,在含有10 mM乙酸钠、5mM氯化铵培养基中(高有机物、高氨氮混合营养条件),测量了 XMU1、AOB的初始细胞数和最终细胞数,以及铵根和亚硝酸根。结果表明XMU1能在高有机物、高氨氮下繁殖,但繁殖速度低于AOB,因此长期培养,AOA有可能被AOB演替掉。在XMU1+Paracoccus混合培养条件下,氨氮氧化最快,而且没有亚硝酸根累积,铵根已经被彻底氧化成为氮气。因此,推测AOA与AOB存在氨代谢的协同关系,但具体机制需要后续进一步研究。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人们深入理解AOA氨氧化过程,也为后续氨氧化古菌新种的筛选、XMU1在低污染水源处理、城市污水提标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6-30)

张禹[8](2017)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氨氧化古菌(AOA)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氮循环(Nitrogen Cycle)是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对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意义。氨氧化过程是由氨氧化微生物驱动完成的一个限速反应过程,是氮循环中最关键的反应步骤。氨氧化微生物在氨单加氧酶的催化下将氨氧化成羟胺,再由亚硝化细菌将羟胺氧化成亚硝酸供动植物体所利用。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 )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是驱动氨氧化过程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大量研究表明,AOA不仅广泛的分布在各种环境介质中,而且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氨氧化微生物。深入探讨AOA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对重新评价氮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对AOA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海洋与土壤环境,而对湿地生态系统中AOA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在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湿地设定叁个采样点,分别为有大量红树植物覆盖的S1样点(近红树林区域),远离红树林靠近海边的滩涂地S3样点(近海区域),以及在S1和S3之间的过渡带S2样点(湿地过渡区)。每个样点设定叁个深度,分别为0~2 cm (S) , 20~25cm (M)以及40~45cm (L)。分别利用GC-MS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了水体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和沉积物中无机氮的质量浓度;通过构建amoA基因克隆文库的方法对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不同采样点沉积物中AOA的多样性和分布进行研究;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不同采样点中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基因的相对丰度;最后探讨了 AOA基因多样性与不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本研究重点关注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AOA的多样性、物种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为更好更全面的评价氮循环及氨氧化过程以及东寨港红树林生态功能和分布模式研究提供了可靠地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研究AOA对环境胁迫的响应,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东寨港保护区水体15个样点无机氮(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平均质量浓度为0.18mg·L-1,无机氮的质量浓度随着采样点接近入海口逐渐降低,根据国家标准GB 3097-1997规定得知,该水体符合第一类水质标准。PAHs质量浓度范围为 234.46± 114.77 ng.L-1 ~683.33±157.03 ng.L-1,其中苯并[a]芘未检出,根据来源分析得知该水体属于石油源污染且对水生生物有潜在的生态风险。研究表明东寨港保护区水体营养盐质量浓度达标,但PAHs对水生生物有潜在的生态风险。本研究为东寨港红树林沉积物中AOA的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提供基础数据。(2)不同采样点的沉积物中,含水率和叁种无机氮质量浓度趋势如下:S1>S2>S3。同一采样点中层和深层沉积物的含水率、铵盐质量浓度均高于表层,叁个采样点表现出相似的规律;同一采样点中硝态氮在垂直方向上分布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该结果为研究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提供了重要参考。(3)通过构建amoA基因克隆文库的方法,共得到总克隆文库298条有效序列,基因登录号为 KY350640-KY350784, KY357132-KY357284。通过 98%的相似度划分为34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对于子克隆文库,样点S1由浅到深不同深度的有效克隆分别为40、40和37个;样点S2由浅到深不同深度的有效克隆分别为38、31和37个;样点S3由浅到深不同深度的有效克隆分别为31和39个,其中表层克隆失败。通过OTUs聚类分析得知OTU1,OTU2,OTU3为叁个采样点优势种,其相对丰度分别为18%,11%,10%。同—样点不同深度的物种丰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S>M>L),物种丰度随着采样点远离红树林区域而减低(S1>S2>S3)。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AOA多样性指数为2.93,与我国其他湿地相比具有较高的多样性。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得知,34个OTU中有30个来自土壤簇,占到了 88.2%,有4个来自海洋簇,由此可见,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中AOA大多来自土壤簇,与海洋簇亲缘关系较远。(4)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构建克隆文库,分析不同采样点中氨氧化作用关键酶——一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的表达量,研究不同沉积物中amoA基因丰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AOA amoA基因在红树立区域的表达量最高,在近海区域最低,呈现出随着采样点远离红树林区域表达量逐渐降低的规律;S1和S3不同深度间基因丰度没有明显差异,S2中层表达量最高。为了更好地评价AOA在环境中的丰度,本研究还测定了 AOB中amoA基因的拷贝数,结果显示:AOA中amoA的基因表达量远远高于AOB,且AOA对含氧量的耐受性更强。AOA基因拷贝数与亚硝酸盐、铵盐质量浓度呈显着正相关。AOA多样性指数与亚硝酸盐、铵盐质量浓度无显着相关性。此外,叁个采样点的基因丰度与其多样性指数有极强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7-05-01)

苏瑜,王为东[9](2017)在《我国北方四类土壤中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的活性及对氨氧化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与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是目前已知的两类好氧氨氧化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各类生态系统中.采用双氰胺(dicyandiamide;DCD)和1-辛炔(1-octyne)抑制剂的方法对我国北方湿地、草原、农田、沙漠4类生态系统的土壤中AOA和AOB的氨氧化速率(ammonia oxidation rate,AR)分别进行定量测定,剖析AOA、AOB对不同土壤中氨氧化的贡献.结果表明:在氨氮含量较高的湿地土壤((32.58±1.38)mg·kg~(-1))中氨氧化速率由AOB主导(ARAOB占AR的86.19%),而在氨氮含量较低的草原土壤((10.40±0.69)mg·kg~(-1))、农田土壤((5.09±0.25)mg·kg~(-1))中氨氧化速率则由AOA主导(ARAOA分别占AR的65.50%、62.20%).氨氮含量是影响AOA、AOB相对活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湿地土壤中氨氧化速率最高,为3.22 mg·kg~(-1)·d~(-1)(以N计),其次是草原土壤和农田土壤,其AR分别为1.11、1.00 mg·kg~(-1)·d~(-1),沙漠土壤中未检测到氨氧化速率.对氨氧化古菌、细菌的amoA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氨氮含量最高的湿地土壤和最低的沙漠土壤((1.27±0.05)mg·kg~(-1))中AOA丰度高于AOB丰度,在草原、农田土壤中AOB丰度高于AOA丰度.amoA基因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377个古菌amoA序列以85%相似度可以划分为19个独立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其Shannon指数为1.51~1.73.直接通过氨氧化微生物amoA基因丰度来推测AOA、AOB的活性具有一定的缺陷,而依靠AOA、AOB分别的氨氧化速率能够准确地衡量其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对氨氮去除的相对贡献,对于理解不同生态系统中氨氮去除过程和效应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庄林杰[10](2017)在《干湿交替条件对土壤中厌氧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丰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人工合成氮素对自然界输入过量氮素,导致了一些列氮失衡问题。研究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的生长控制因素是氮循环研究的热点。厌氧氨氧化细菌(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这两种新型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的发现,是近年氮循环研究领域的历史性突破。土壤的干湿交替对氮循环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微生物的响应也不同。本文着眼于研究厌氧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通过培养实验,探究了干湿交替条件对其丰度影响,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微生物群落特征。使用荧光定量PCR确定丰度,使用Illumina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不同。干湿交替条件对厌氧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丰度的响应不同。稻田土壤及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明显。干湿交替条件变化促进了微生物群落演替。研究结果加深了对于自然生态系统中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的认识。对于改善人工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与运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7-01-09)

氨氧化古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旨在揭示耐盐植物芦苇根际与非根际土壤AOA群落结构间的差异,为深入研究盐生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与耐盐性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为分子标记,对新疆艾比湖湿地荒漠生态系统不同季节(春、夏、秋)芦苇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氨氧化古菌(AOA)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芦苇根际土壤AOA多样性和丰富度存在差异,相比非根际土壤,夏季和秋季芦苇根际土壤AOA多样性较低丰富度较高,春季多样性较高丰富度较低。芦苇根际土壤中AOA的多样性为春季>夏季>秋季。AOA群落组成分析表明,土壤样品中AOA群落主要集中在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和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其中泉古菌门为主要优势菌门。RDA分析表明,含水量(SM)、有机质(SOM)、总氮(TN)和pH是影响芦苇根际土壤AOA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不同季节芦苇根际土壤AOA多样性及丰富度存在差异,相比非根际土壤,芦苇根际土壤AOA更丰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氨氧化古菌论文参考文献

[1].秦文弟,韦长江,李鸣,蒋湖波,黄凌志.沼渣施肥对桉树人工林土壤氨氧化古菌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J].西部林业科学.2019

[2].贺帅兵,胡文革,靳希桐,周婷婷,钟镇涛.艾比湖湿地芦苇根际土壤氨氧化古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J].微生物学报.2019

[3].胡燕,许轶菁.有机碳对氨氧化细菌及氨氧化古菌的影响[J].江苏水利.2019

[4].何翔,吴佳鹏,焦黎静,温晓梅,王岩.基于amoA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的氨氧化古菌多样性分析方法[J].微生物学通报.2018

[5].潘彦羽,代嫣然,王飞华,梁威.东湖表层沉积物中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丰度及多样性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18

[6].刘建,詹力扬,张介霞.海洋氨氧化古菌与氨氧化细菌在N_2O生成机制中贡献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7

[7].牟芝仪.海洋氨氧化古菌(NitrosopumilusmaritimusXMU1)的碳代谢和氨代谢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17

[8].张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氨氧化古菌(AOA)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海南大学.2017

[9].苏瑜,王为东.我国北方四类土壤中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的活性及对氨氧化的贡献[J].环境科学学报.2017

[10].庄林杰.干湿交替条件对土壤中厌氧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丰度的影响[D].东华大学.2017

标签:;  ;  ;  ;  

氨氧化古菌论文-秦文弟,韦长江,李鸣,蒋湖波,黄凌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