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管间距论文-杜甜甜,满意,姜国心,李硕,张新雨

埋管间距论文-杜甜甜,满意,姜国心,李硕,张新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埋管间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最佳钻孔间距,运行时间,取热负荷

埋管间距论文文献综述

杜甜甜,满意,姜国心,李硕,张新雨[1](2019)在《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最佳钻孔间距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地热之星Ⅱ商业软件,对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最佳钻孔间距进行模拟研究。钻孔深度为2 000 m,直径为446. 7 mm,地埋管的高度与钻孔深度取值相同,循环水采用外进内出的流动方式。取热时间为供暖期,其他时间为土壤温度恢复时间。在地埋管取热负荷一定的条件下,钻孔热影响半径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供暖期的取热量超过了土壤的自然恢复能力,不利于长期运行,应考虑向土壤补热。当地埋管换热器取热负荷为200kW时,最佳钻孔间距推荐值(对应运行时间为20 a)为133 m。当运行时间一定时,钻孔热影响半径随取热负荷增大而增大。在实际工程中,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最佳钻孔间距的确定,应同时考虑取热负荷和运行时间。(本文来源于《煤气与热力》期刊2019年11期)

张山[2](2019)在《不同敷设材料与埋管间距对地暖温度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地面辐射采暖系统的埋管间距以及末端地面的敷设材料直接影响整个地暖系统的使用效果,而且市面上用于敷设的材料众多,本次研究基于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的管间距与敷设材料进行温度场模拟分析。从得出的模拟结果显示:在敷设材料相同情况下,要保证地板温度均匀性,平均管间距选15cm最佳,且靠外墙侧的管间距可适当小于平均间距;在埋管间距与供回水温度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石质地板的表面温度依次高于瓷砖地板与木材地板的表面温度;采用木质地板时,建议使用价格低的普通水泥砂浆。(本文来源于《区域供热》期刊2019年02期)

张超,王园园,王记妃,朱昱衡,刘洪泉[3](2019)在《冷剂辐射式系统地埋管间距对房间热舒适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郑州市一采用冷剂辐射式供冷系统的办公室样板间为对象,采用Airpak软件,用数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标准热泵工况下,蒸发毛细盘管间距分别为80 mm,100 mm和120 mm时房间的PMV云图,PPD云图以及温度场,并对房间的热舒适性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蒸发盘管管间距对房间热舒适性影响显着,且在模拟范围内,管间距越大,房间热舒适性好的范围也越大。(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9年02期)

周婷,颜丽娟,孙勇,方修睦[4](2016)在《蓄取热条件下地埋管钻孔适宜间距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GB 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09年版)的相关规定,选取钻孔热作用半径1.5、2.0、2.5、3.0 m,在非供暖期蓄热、供暖期取热工况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时间为10 a),分别对地埋管换热器蓄取热稳定性(评价指标为取蓄热比)、蓄取热工况换热效果(评价指标为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效率、地埋管进出水温差温差区持续时间)进行计算分析。热作用半径1.5、2.0 m时,蓄热、取热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具有良好的蓄取热稳定性。蓄热、取热工况下,热作用半径为2.0 m的地埋管换热器具有更高的换热效率且能保持比较稳定且较大的进出水温差。对于哈尔滨地区,钻孔的热作用半径宜选取2.0 m,即钻孔间距宜为4.0 m。(本文来源于《煤气与热力》期刊2016年12期)

卢敬彦,刘希臣[5](2016)在《单U形竖直地埋管供回水管间距对传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热阻分析及格林函数为基础,利用解析方法对地源热泵单U形竖直地埋管的供回水管换热状态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埋管间距下传热过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U形地埋管中存在临界供回水管间距,当供回水管间距小于临界值时,供回水管之间存在热短路,回水管处于不利的换热状态;当埋管间距大于临界值时,无热短路现象,供回水均处于有利的换热状态,且管间距越大,地埋管换热状态越好。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和实测方法验证理论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判断热短路产生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6年05期)

车文昊,白莉,常文涛,化亚魏[6](2015)在《地埋管管群非等间距布置对管群土壤温度场及热通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5m间距的布管方式为例,使用FLUENT软件对等间距及非等间距两种布管方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比较存在地下水渗流时非等间距布管方式对土壤温度场以及管壁热通量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存在地下水渗流时非等间距的布管方式能够明显提高井壁的热通量,而对土壤的平均温度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贾北平,曲云霞,吕召月,邹雪梅[7](2014)在《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埋管间距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针对水平埋管的传热规律及制约因素建立水平埋管周围土壤不稳定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元进行模拟计算。其次,在建立地源热泵水平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的基础上,对水平埋管传热和周围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最佳的水平埋管间距,这对地源热泵水平埋管工程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区域供热》期刊2014年04期)

刘业凤,熊月忠,艾永杰,卓之阳[8](2014)在《不同管间距的垂直U型地埋管换热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管间距的垂直U型地埋管进行了夏季工况连续实验,比对单U地埋管换热器不同管间距下的单位井深换热量、管群内土壤温度变化和系统运行情况,结果表明,管间距越大,单U换热器和土壤之间换热效果越好,管群内的热干扰越弱;管间距过小,系统内换热器的换热情况将恶化,导致不能长期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能源工程》期刊2014年03期)

刘晓娟,刘凯,刘昌海[9](2014)在《地下等间距水平埋管散热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地下水平埋管的流体为热流体时,利用形状因子理论,通过控制变量法逐一分析管间距和地下埋深等因素对水平埋管散热量的影响,得出在一定范围内,管道散热量随着管径、管长和管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减小,其中管间距的影响最大,管径的影响最小。通过合理控制这些参数,可以减少管道的热损失,减少能量浪费。(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4年09期)

田玉福,窦森,张玉广,王常宇,吴劲松[10](2013)在《暗管不同埋管间距对苏打草甸碱土的改良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松嫩平原苏打草甸碱土改良这一难题,该文采用暗管改碱技术,同时在施用农家肥(猪粪34m3/hm2)和改良剂(15t/hm2)等配套措施条件下,研究了暗管不同埋管间距(5、10、20和40m)对苏打草甸碱土表层的土壤渗透性、有机质含量以及碱化度(ESP)、钠离子吸附比(SAR)等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无暗管和无配套措施)相比,CK1(无暗管和有配套措施)的渗透性显着提高;与CK1相比,L1(有配套措施,暗管间距5m)、L2(有配套措施,暗管间距10m)和L3(有配套措施,暗管间距20m)的渗透性显着提高,但L4(有配套措施,暗管间距40m)增加较小,不显着,且L1渗透系数最高。(2)与CK相比,CK1的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和CEC显着提高;与CK1相比,L1、L2和L3处理的有机质含量显着提高,而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以及CEC除L1外,其余各处理的作用不显着。(3)密布暗管处理能降低土壤pH值、电导率(EC)、总碱度(TA)、ESP和SAR;且L1处理的效果最为显着,其pH值、EC、TA、ESP和SAR最低,分别为7.85、0.15mS/cm、2.34cmol/kg、39.47%和2.41。综上,在暗管埋深0.8m,水稻种植和配套措施相同的条件下,间距5m处理的改良效果最好,到第3年时土壤表层pH值已经降到8.0以下。这些成果基本解决了苏打草甸碱土改良的难题,为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以及探讨暗管改碱技术在苏打盐碱土区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了暗管改碱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埋管间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低温地面辐射采暖系统的埋管间距以及末端地面的敷设材料直接影响整个地暖系统的使用效果,而且市面上用于敷设的材料众多,本次研究基于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的管间距与敷设材料进行温度场模拟分析。从得出的模拟结果显示:在敷设材料相同情况下,要保证地板温度均匀性,平均管间距选15cm最佳,且靠外墙侧的管间距可适当小于平均间距;在埋管间距与供回水温度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石质地板的表面温度依次高于瓷砖地板与木材地板的表面温度;采用木质地板时,建议使用价格低的普通水泥砂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埋管间距论文参考文献

[1].杜甜甜,满意,姜国心,李硕,张新雨.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最佳钻孔间距的模拟研究[J].煤气与热力.2019

[2].张山.不同敷设材料与埋管间距对地暖温度场的影响研究[J].区域供热.2019

[3].张超,王园园,王记妃,朱昱衡,刘洪泉.冷剂辐射式系统地埋管间距对房间热舒适影响[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9

[4].周婷,颜丽娟,孙勇,方修睦.蓄取热条件下地埋管钻孔适宜间距模拟研究[J].煤气与热力.2016

[5].卢敬彦,刘希臣.单U形竖直地埋管供回水管间距对传热的影响[J].制冷与空调.2016

[6].车文昊,白莉,常文涛,化亚魏.地埋管管群非等间距布置对管群土壤温度场及热通量的影响[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5

[7].贾北平,曲云霞,吕召月,邹雪梅.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埋管间距的探究[J].区域供热.2014

[8].刘业凤,熊月忠,艾永杰,卓之阳.不同管间距的垂直U型地埋管换热实验研究[J].能源工程.2014

[9].刘晓娟,刘凯,刘昌海.地下等间距水平埋管散热量分析[J].河南科技.2014

[10].田玉福,窦森,张玉广,王常宇,吴劲松.暗管不同埋管间距对苏打草甸碱土的改良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13

标签:;  ;  ;  ;  

埋管间距论文-杜甜甜,满意,姜国心,李硕,张新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