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建筑的发展论文-欧阳维振

高技术建筑的发展论文-欧阳维振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技术建筑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技术,建筑,历史,发展

高技术建筑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维振[1](2013)在《高技术建筑的历史与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建筑事业在新兴技术支持下取得的发展和进步进行了介绍,建筑事业越来越向着专业领域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建筑历史的发展进程,并在高端科学技术的带动下,为建筑带来新的革新和进步,分析了高技术建筑的历史,然后对其发展历程展开研究。(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3年13期)

周铁军,冯旭[2](2012)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技术建筑的发展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高技术建筑发展典型实例的分析,探讨了影响各阶段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各时期发展的重点,并由此梳理和总结出中国高技术建筑的发展脉络,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本研究在发挥高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实现高技术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学术价值,并在建筑创作方面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室内设计》期刊2012年01期)

冯旭[3](2009)在《建国以后我国高技术建筑的发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建筑的互动关系贯穿了整个现代建筑发展史,并形成了高技术建筑这样一支具有独特风格的分支。在能源日益紧张、科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高技术建筑这种既能体现当今建筑技术前沿水平,又能利用高新技术解决生态、地域性、舒适度等问题的建筑类型发展迅猛,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而我国由于历史、社会等原因,在建筑高新技术的应用、研发、推广方面较为薄弱,这也成为今天我国建筑界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差距的主要根源。此外,由于看中了高技术建筑的“明星效应”,近年来各地相继出现了一批模仿高技术建筑外观,但技术含量却很低的“伪高技”建筑,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不利于学生及青年建筑师们形成正确的技术思维,从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我国建筑技术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建国以后我国高技术建筑的创作理念和发展过程,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充分发挥高技术建筑对国内建筑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正确指导创作实践、提高国内建筑师的技术意识和将高新技术应用于建筑的能力。本文着重从历史的角度梳理建国后我国的高技术建筑的发展过程,剖析发展中的利、弊因素,并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本文共包含七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在定义了高技术建筑的概念、论证了建国后发展阶段的划分之后,对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进行了列举,最后确定了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为全文的发展作了铺垫。第二章主要以科技进步带动下的施工工具发展为线索,简要回顾了我国传统建筑技术的发展过程,并对传统建筑中的先进技术体现,如:标准化构件、装配式施工、科学的受力关系、暴露结构的装饰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最后,探析了近代中国建筑技术相对落后的原因及建国后高技术建筑发展的特点。第叁章至第五章,应用哲学、社会学、整体地域建筑理论、生态建筑理论、智能建筑理论等哲学思想和学术理论,在对建国后的大量资料、专业书籍进行文献查证,以及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及苏州、重庆等新兴城市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科技进步推动的机械化程度提高、建筑技术发展为主线对建国后各阶段高技术建筑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建国后叁个不同时期的国内外影响因素、发展重点,并列举了大量实例予以证明。之后,对整个发展过程进行整合,以图表的形式创造性地提出了“建国后我国高技术建筑发展历程”的概念并探寻其背后揭示的发展规律。第六章以技术哲学、技术美学、技术社会学等理论及思想为指导,从建筑思维模式、建筑技术水平、技术教育情况的角度点出了我们发展高技术建筑的不利因素,同时也指出了现有的社会环境适合我们对此类建筑进行探索。第七章对整个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9-05-01)

程岗[4](2009)在《高技术建筑的历史与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等为代表的建筑师掀起了高技术建筑的浪潮,使人们看到了科技进步对建筑的积极推动作用。“高技术建筑”在20世纪80、90年代相交时作为一个新概念引入到建筑领域当中。通过近20年的发展,高技术建筑从理论到实践还有许多不足。从理论研究角度来看,高技术建筑的概念模糊不清,理论体系的建构还存在争议与混乱;从工程实践角度来看,将体现高科技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仅仅作为装饰,对高技术建筑风格化的片面理解使得“伪高技”建筑仍然大行其道。高技术建筑概念模糊不清、研究时断时续的现象背后,突显了中国当代高技术建筑研究的窘境。本文的研究正是针对上述现象,通过对建筑技术发展的历史分析,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建筑技术发展,力求在历史的维度下明晰高技术建筑的概念,并梳理其发展演变过程;同时,结合当前的情况对高技术建筑的发展动态做出分析和展望。本文的研究框架分为五章内容来阐述:首先,第一章重点阐述选题背景和实用意义,并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确立研究的主体框架;其次,通过第二章历史维度下的高技术建筑概念辨析,明确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高技术建筑概念的形成脉络;再次,在第叁章高技术建筑的历史研究和第四章高技术建筑的发展研究中,透过社会需求、技术创新、美学演变等叁个方面在不同时期的影响,梳理出其呈现的现象及展示的形式;最后,在第五章的结语中,论述高技术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下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文章通过对高技术建筑的概念辨析、历史回顾、发展趋势的梳理,辨明高技术建筑是一个历史相对的范畴,并非一个固定的、静态的概念;并力求在社会、技术、美学叁位一体的框架下,揭示高技术建筑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模式。(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9-05-01)

刘松茯,丁格菲[5](2004)在《高技术发展与新建筑文化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例证法,从技术美、场所性、象征性等方面对努维尔的建筑作品进行了剖析,以探求新建筑文化的建构与建筑创作中科技与情感的平衡。努维尔的建筑除了反映高科技的时代精神,还彰显了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历史延续性。努维尔赋予理性的现代技术以浪漫的诗意,其建筑作品展现了优美而且合理的建造逻辑的建筑形式。努维尔为人创造生活和交往的场所,其建筑特色借助建筑形象及其周围环境所蕴含的神韵、尺度和风格等显示出来。建筑师应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找出交汇点,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技术、文化特色的建筑作品。(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任鹏,杨静雅[6](2003)在《清华同方攻破空气源热泵低温限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源热泵技术是用电来实现热量从低温向高温的转化。空气源热泵空调就是采用热泵技术,利用空气中所蕴藏的趋于无限的能量,夏天将室内的热量流向温度更高的室外使房间凉爽;冬季利用室外空气中的热量供热使房间温暖。当室外温度为7℃时,热泵空调消耗1度电可产生普通空调(本文来源于《经济参考报》期刊2003-04-04)

谢浩,刘晓帆[7](2002)在《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创造高技术生态建筑——以德国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简介生态建筑含义的基础上 ,侧重探讨高技术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及发展途径。最后推介德国一幢生态建筑 ,旨在分析其方法及原理 ,对我国生态建筑是很好的借鉴。(本文来源于《房材与应用》期刊2002年05期)

周铁军,戴代新[8](2001)在《我国高技术建筑发展之思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高技术建筑在我国的发展 ,指出我国发展高技术建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展望我国高技术建筑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建筑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郑炜[9](1998)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式”建筑——高技术建筑的发展背景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的发展对建筑创作的影响不言而喻。工业化社会的价值观使“国际式”成为现代建筑的唯一理想与普适的形象,造成世界范围建筑形式的千篇一律。而在“后工业化社会”中,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的迅猛发展,亦使高技术建筑极具成为新的“国际式”的可能。本文作者着重分析产生这种可能性的主要因素,以引起广泛重视并寻求良性引导与解决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1998年06期)

[10](1996)在《国外高技术在建筑中应用的最新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对包括建筑业在内的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最终产品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技术特别是信息、通讯、机电一体化、新型材料的发展,为建筑业应用高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而由建筑业一些固有特点所决定的最终产品种类多,个体性强,地方性强,构配件繁多,劳动条件差等则又是建筑业引进高技术成果的内部根据。(本文来源于《长江建设》期刊1996年03期)

高技术建筑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高技术建筑发展典型实例的分析,探讨了影响各阶段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各时期发展的重点,并由此梳理和总结出中国高技术建筑的发展脉络,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本研究在发挥高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实现高技术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学术价值,并在建筑创作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技术建筑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欧阳维振.高技术建筑的历史与发展研究[J].山西建筑.2013

[2].周铁军,冯旭.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技术建筑的发展与反思[J].室内设计.2012

[3].冯旭.建国以后我国高技术建筑的发展探讨[D].重庆大学.2009

[4].程岗.高技术建筑的历史与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9

[5].刘松茯,丁格菲.高技术发展与新建筑文化的建构[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

[6].任鹏,杨静雅.清华同方攻破空气源热泵低温限制[N].经济参考报.2003

[7].谢浩,刘晓帆.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创造高技术生态建筑——以德国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为例[J].房材与应用.2002

[8].周铁军,戴代新.我国高技术建筑发展之思索[J].建筑学报.2001

[9].郑炜.“二十一世纪的国际式”建筑——高技术建筑的发展背景浅析[J].中外建筑.1998

[10]..国外高技术在建筑中应用的最新发展[J].长江建设.1996

标签:;  ;  ;  ;  

高技术建筑的发展论文-欧阳维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