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也是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学语文德育教育
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像一块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光彩。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我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课前总是认真备课,多角度思考,在备语文教材的同时,着手于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在备课的同时备德育工作,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教育水乳交融,使德育工作的知识点或训练点,都尽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
1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意义
1.1加强语文德育渗透,完善教育目标体系。教育目标体系是教育教学所达到的目的,教育教学的要求等方面所形成的有机的系统。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向学生提供知识,而且予学生以教育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知识是通向道德的阶梯。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诗言志”、“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自身要求。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融汇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
1.2加强语文德育渗透,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且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的,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方面的,道德品质方面的,科学思想方面的,审美的及其它方面的,加之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人才的需求,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
1.3加强语文德育渗透,启动智力动力系统。德育的发展对于智育的发展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资源。有的心理学家把各种智力因素称作“操作系统”,把各种非智力因素称作动力系统。如果没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观察、想象、思维等智力因素都只能永远在黑暗中沉睡。“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教学实践中最明显的事实是:如果学生自己有了健康而积极的思想感情,其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就能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并且达到高度复杂的水平,而健康积极的情感正是德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得到加强,正等于启动了智力发展真正的动力系统。
2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过程
2.1理解语文德育渗透,把握德育渗透过程。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教学,不是按照德育知识和德育能力发展序列来组织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只能根据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发展序列的认知结构,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的具体特点,随机进行。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落花生的那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从不炫耀自己”的品格,只有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使学生有所领悟,而且对落花生产生敬佩之情。这种直觉的情绪体验,为品格的内化和健康道德认识的形成作了准备。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预定的情景,入境进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甚至能收到震撼心灵的效果。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较其它学科的特殊优势就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这些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品德情操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
2.2注重语文德育渗透,贯穿教学过程始终。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贯穿语文教学过程始终,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渗透理论,即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第二是指向理论,即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都指向课文结尾或总结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小学阶段的课文有的渗透着古人的高贵品质,还有的渗透着环境保护的内容等。这些有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的课文,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地、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保护环境教育等,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
3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渗透理论和指向理论,均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实施和运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德育渗透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去体现,而且还要在备课和作业中去设计。作为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运用,又在运用中获取新知提高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和阅读课口语交际课写话习作课一样,也要遵循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既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又要将教育寓于有趣的活动之中,力求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受到教育。最终检验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效果,不仅要看道德意识的形成和道德感的建立,而且还要看道德意识和道德感支配的道德行为。换句话说,德育渗透的最终归宿是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
作者单位:河北省青县盘古学区大盘古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