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纳米电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计量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微位移台,振动,耦合位移
微纳米电子论文文献综述
杜晨辉,龚亮,蔡小勇,殷伯华,江潮[1](2019)在《计量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的微纳米级振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计量型扫描电镜位移系统的稳定性及测量精度,对位移系统中的机械位移台进行仿真分析,获取相关振动参数。依据机械位移台工况建立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它进行静力及模态分析,获取机械位移台系统结构的振动参数;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对机械位移台进行谐响应分析,获取外界载荷频率与位移台上平面应力、应变、变形以及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机械位移台的静刚度为6.634×10~5 N/mm;水平X,Z两运动方向的耦合比分别为15.22%和17.63%;通过上层平面振动参数关于频率的响应曲线,得出危险频率为7 750Hz左右,即第8阶固有模态下的频率。X,Z两运动方向耦合较为明显,在对机械位移台进一步改进中,避开危险频率的同时,需对其进行位移补偿。(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贺晓晓[2](2018)在《功能化导电微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柔性电子器件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突破传统电子器件硬、脆的局限,新一代电子产品正向着便携、可折迭、可穿戴等柔韧性方向迈进。对于开发柔性器件来说,寻找或制备具有优良性能的柔性导电复合材料非常关键。在制备材料上,常见的导电物质有碳纳米管(CNTs)、石墨烯(G)等碳系列导体材料以及一些导电高聚物,像聚苯胺(PANI),聚乙烯二氧噻吩(PEDOT)等;在制备方法上,作为一种可靠、高效制备柔性纤维材料的方法,静电纺丝技术几乎贯穿在各种柔性复合材料的制备途径中。为适应柔性电子器件的发展要求,本文以静电纺丝技术为基础,研究了简单有效、低成本地制备柔性导电复合材料并探究其应用,主要有以下叁部分内容:(1)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柔性纤维材料,方法简单、效率高、成本低。我们结合电纺与PANI原位聚合反应制备了PANI/TPU复合纳米纤维膜,并探究了其在柔性应力传感器上的应用。该PANI/TPU基传感器能承受160%的拉伸应变,具有良好的灵敏性与稳定性,可用来探测人体关节活动等,该制作方法简单、所需成本低,在智能服装等可穿戴型器件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2)溶液电纺装置简单,可控性强,但溶剂挥发导致原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危害健康。为避免溶剂挥发,我们用紫外光固化无溶剂电纺制备了电磁功能PANI/PUA/Fe_3O_4复合纤维。纤维室温下具有超顺磁性,拉伸率为199.9%,对拉伸、压力、关节活动探测等表现出良好的灵敏度与稳定度,在可穿戴型柔性器件及电磁屏蔽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此工作为多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简单且相对环保的有效方法。(3)设计制备具有精细结构的柔性传感材料,所需工艺比较复杂,并且往往周期长、成本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具有3D多孔结构的海绵弹性好、可任意变形,并且价格低、随处可见。为免除制备复杂结构的基底材料,我们以已有材料商用海绵为基底在其表面包裹PANI制备了3D多孔弹性导电复合材料,探究了其在压阻传感器及可调灵敏度气体传感器上的应用。本工作为弹性3D多孔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简单高效、成本低廉的可靠方法。(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21)
周俊,李保文[3](2013)在《微纳米电子器件散热过程中的物理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纳米电子器件的散热问题是目前制约半导体工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将电子器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输到封装外壳后再耗散到环境中去需要好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需要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些步骤涉及到了固体中的界面热传导问题和高性能导热材料。文章先介绍了近期关于微纳米尺度器件散热问题中碰到的热传导问题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在热传导理论和计算方法方面,作者讨论了傅里叶定律在微纳米尺度的适用性,介绍了玻尔兹曼方程、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格林函数方法。在热传导实验方面,介绍了用扫描热显微镜测量样品表面温度和用超快激光反射法测量薄膜材料的热导率及其界面热阻。然后介绍了界面热传导问题,包括界面热阻的计算以及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对界面热阻的影响。最后作者介绍了关于高性能导热材料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碳基导热材料、晶格结构类似于石墨烯的氮化硼材料、高分子有机材料以及界面热阻材料。(本文来源于《物理》期刊2013年02期)
龙云泽[4](2012)在《新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有序排列的微纳米纤维及其在电子器件和气体传感器方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规静电纺丝装置制备的微纳米纤维多为无序排列的无纺布,这限制了电纺纤维在某些方面的应用,例如光学偏振器件等。此外,对于有序排列的电纺纤维光电器件,由于有序导电纤维为载流子提供了更直(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2-04-13)
雒建斌,温诗铸[5](2004)在《面向高性能电子产品的微、纳米制造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性能电子产品制造的发展方向是:高精度(控制精度趋于纳米级、加工精度趋于亚纳米级)、超微细(芯片线宽向90 nm、运动副间隙向8 nm 以下发展)、高加速度(芯片封装运动系统加速度向12g 以上发展)和高可靠性(芯片千小时失效率要求小于1/10~9).上述四个方面主要涉及的共性关键技术有:微/纳米结构制造技术、纳米间隙控制技术、微连结技术、纳米精度加工技术、高速度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等.(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工业摩擦学大会暨第七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期刊2004-07-01)
微纳米电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突破传统电子器件硬、脆的局限,新一代电子产品正向着便携、可折迭、可穿戴等柔韧性方向迈进。对于开发柔性器件来说,寻找或制备具有优良性能的柔性导电复合材料非常关键。在制备材料上,常见的导电物质有碳纳米管(CNTs)、石墨烯(G)等碳系列导体材料以及一些导电高聚物,像聚苯胺(PANI),聚乙烯二氧噻吩(PEDOT)等;在制备方法上,作为一种可靠、高效制备柔性纤维材料的方法,静电纺丝技术几乎贯穿在各种柔性复合材料的制备途径中。为适应柔性电子器件的发展要求,本文以静电纺丝技术为基础,研究了简单有效、低成本地制备柔性导电复合材料并探究其应用,主要有以下叁部分内容:(1)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柔性纤维材料,方法简单、效率高、成本低。我们结合电纺与PANI原位聚合反应制备了PANI/TPU复合纳米纤维膜,并探究了其在柔性应力传感器上的应用。该PANI/TPU基传感器能承受160%的拉伸应变,具有良好的灵敏性与稳定性,可用来探测人体关节活动等,该制作方法简单、所需成本低,在智能服装等可穿戴型器件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2)溶液电纺装置简单,可控性强,但溶剂挥发导致原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危害健康。为避免溶剂挥发,我们用紫外光固化无溶剂电纺制备了电磁功能PANI/PUA/Fe_3O_4复合纤维。纤维室温下具有超顺磁性,拉伸率为199.9%,对拉伸、压力、关节活动探测等表现出良好的灵敏度与稳定度,在可穿戴型柔性器件及电磁屏蔽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此工作为多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简单且相对环保的有效方法。(3)设计制备具有精细结构的柔性传感材料,所需工艺比较复杂,并且往往周期长、成本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具有3D多孔结构的海绵弹性好、可任意变形,并且价格低、随处可见。为免除制备复杂结构的基底材料,我们以已有材料商用海绵为基底在其表面包裹PANI制备了3D多孔弹性导电复合材料,探究了其在压阻传感器及可调灵敏度气体传感器上的应用。本工作为弹性3D多孔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简单高效、成本低廉的可靠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纳米电子论文参考文献
[1].杜晨辉,龚亮,蔡小勇,殷伯华,江潮.计量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的微纳米级振动[J].光学精密工程.2019
[2].贺晓晓.功能化导电微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柔性电子器件上的应用[D].青岛大学.2018
[3].周俊,李保文.微纳米电子器件散热过程中的物理问题[J].物理.2013
[4].龙云泽.新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有序排列的微纳米纤维及其在电子器件和气体传感器方面的应用[C].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2012
[5].雒建斌,温诗铸.面向高性能电子产品的微、纳米制造技术[C].第二届全国工业摩擦学大会暨第七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2004
标签:计量型扫描电子显微镜; 微位移台; 振动; 耦合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