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结构阻尼器论文-雷海涛,李志军,刘园园

变结构阻尼器论文-雷海涛,李志军,刘园园

导读:本文包含了变结构阻尼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间网格结构,MR阻尼器,滑模控制算法,半主动控制

变结构阻尼器论文文献综述

雷海涛,李志军,刘园园[1](2018)在《MR阻尼器-网格结构的滑模变结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小网格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引入了磁流变阻尼器(MR阻尼器)作为结构的振动控制装置,同时采用基于指数趋近律的滑模控制算法设计控制器,提出了相应的半主动控制策略.对凯威特型单层网格结构进行了实例分析,对比未控和受控状态下结构位移及加速度峰值响应,降低原结构刚度20%后再次进行时程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受控状态下结构的位移及加速度峰值响应明显减小,降低刚度后本文采用的方法对结构依然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吴昊,解敏,马凯,王砚[2](2018)在《非平稳地震激励下巨子型有控结构阻尼器的优化布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巨子型有控结构(MSCSS)的阻尼器布置位置进行参数编码,并以结构顶层位移、加速度均方响应作为优化目标,结合虚拟激励法探讨强度-频率非平稳地震加速度功率谱激励下,遗传算法对阻尼器布置位置的优化效果。通过对MSCSS的非平稳地震时程分析和随机振动分析可以看出:相比较结构在无控状态下的工况和传统上将阻尼器布置在主子结构顶层的工况,经优化后的阻尼器布置方案能够大幅降低MSCSS的地震响应,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在工程实际中,可根据对控制性能的不同需求来调整优化目标的权值系数,得到满意的优化结果。(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8年09期)

李梓溢[3](2018)在《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大跨网架结构阻尼器优化与减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网架结构因其轻质高强,宽敞大方,建筑形式简单优美,常用在车站、机场、体育场馆以及展厅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但由于结构本身刚度小、阻尼低,受到地震或其他动力荷载作用会引起较大振动,造成结构的损伤甚至倒塌。粘滞阻尼器构造简单,易于施工,对温度和激励频率的变化不敏感,并且减震控制效果明显。基于上述背景,为了研究采用粘滞阻尼器替换结构杆件的大跨网架减震体系的减震性能,本文在已有的粘滞阻尼器优化研究基础上,结合遗传算法编制改进的优化程序,并进行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粘滞阻尼器位置、数量和其他影响因素的优化研究以及减震性能对比。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首先介绍粘滞阻尼器基本性能,结合网架结构对粘滞阻尼减震体系的减震原理进行阐述,并总结出适用于大跨网架结构减震的方法;(2)在已有的大跨网架结构阻尼器优化研究基础上,以替换杆件的模态应变能百分比之和为优化思路,编写了改进遗传操作的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程序,对粘滞阻尼器进行优化;(3)以某体育场看台大跨网架结构进行实例分析。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优化程序对大跨网架结构进行阻尼器优化布置,对比多遇地震下优化布置方案和随机布置方案位移和加速度的减震效果,以此验证优化程序的有效性;(4)在多遇地震下,对大跨网架结构中粘滞阻尼器的优化进行深入研究。最终确定阻尼器位置、数量和阻尼系数最佳的优化方案,并总结出粘滞阻尼器优化布置的规律;(5)在多遇地震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比和分析节点的位移、加速度幅值、杆件应力幅值以及粘滞阻尼器受力与位移情况,进一步探讨最佳优化方案对大跨网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中的减震控制效果。本文通过改进的遗传算法优化程序获取粘滞阻尼器最佳优化方案,不论在多遇地震或是罕遇地震下,均能有效降低大跨网架结构节点各向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峰值,在罕遇地震中,粘滞阻尼器的滞回曲线均为饱满,吸收了大量的能量,能大幅减小结构杆件的应力幅值,使结构各个构件处于弹性状态,改善结构受力状态,为粘滞阻尼器在大跨空间结构中的运用和设计提供一些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26)

王华星,唐国丞,徐扬[4](2017)在《高位消防水池与结构阻尼器协作设计在超高层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阻尼器在超高层建筑中起着减能抗震的作用。结合在建的苏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阐述了高位消防水池消防供水系统采用装配式水箱与结构阻尼器系统协作设计中存在的难点及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7年09期)

李子莹,干洪[5](2017)在《设置粘滞阻尼器框架结构阻尼比计算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阻尼比是利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解消能减震结构的重要参数,是结构设计的关键.消能减震结构粘滞阻尼器所产生的阻尼不是经典阻尼,需通过简化阻尼器模型来得到结构动力方程,并采用强振型解耦法和基于变形能的等效阻尼法来计算结构的阻尼比.基于上述两种方法,对一栋10层消能减震框架结构的阻尼比及地震作用分析计算,所得结果和SAP2000时程分析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赵炀,丁远泽,文良玮,黄子灿,陆飞鹏[6](2016)在《相邻结构阻尼器优化布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城市建筑物之间紧密相连,当发生地震灾害时,建筑物之间就会相互碰撞,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如何防止相邻结构之间碰撞具有重要意义。在结构之间加上减震耗能的阻尼器装置,比较结构在控制与未控制条件下结构的各项性能,从而得出最优化的阻尼器布置方式。(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6年14期)

李创第,陈晶林,葛新广,陶欣欣,谢小龙[7](2015)在《耗能减震结构阻尼器随机地震响应的扩阶复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两层带Maxwell阻尼器的耗能减震结构在随机地震响应下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建立了结构运动方程,然后用前两个振型将上部结构展开,因所得结构运动方程的刚度、阻尼均为非对称的,因此采用扩阶复模态方法解耦,获得了结构各层在白噪声激励下的随机地震响应解析解。通过算例分析,对两层框架结构设置阻尼器与未设置阻尼器进行对比,得出了设置阻尼器结构的位移响应方差大大小于未设置阻尼器结构的结论,从而实现了阻尼器耗能减震的目的,并建立了两自由度体系在任意非经典阻尼、非对称刚度下随机地震响应解析解分析的一般方法。(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彭闯[8](2015)在《单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阻尼器加固方案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能减震作为结构被动控制的一种形式,具有减震效果明显且在工程中易于推广等特点,国内外研究者对消能减震技术的理论分析和试验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并在震损建筑结构的减震和加固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给定阻尼器参数情况下,阻尼器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减震效果主要取决于阻尼器的安装位置和数量。在保证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前提下,如何合理有效地布置阻尼器的数量和空间位置,从而降低建筑减震和加固的建设成本,是目前减震消能结构抗震设计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单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根据单跨结构的受力和震害特点,采用粘滞阻尼器对单跨结构进行加固,针对不同地震水准作用,采用改进的快速非支配排序的遗传算法(NSGA-Ⅱ)对阻尼器在单跨框架结构中的布置及加固方案进行了优化。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①以标准遗传算法为基础,利用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快速非支配排序的遗传算法(NSGA-Ⅱ)。并对NSGA-Ⅱ中的初始化种群、交叉算子、变异算子进行了改进,使其能够解决指定某些基因个数的离散优化问题,并在一般数学优化问题中得以实现。②综合考虑结构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的要求,采用改进的NSGA-Ⅱ对单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何布置阻尼器进行了优化,并讨论了目标函数随阻尼器个数变化的规律,在满足安全性的条件下得到了比较经济的布置方案。③探讨了当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后,阻尼器的优化布置方案,并与结构处于弹性状态的优化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发现:结构按弹性优化的结果布置阻尼器当遭遇罕遇地震作用时能够满足安全性的要求;当阻尼器个数一定的情况下,弹性结构的优化结果与弹塑性结构的优化结果有相似的阻尼器布置方案,并得到了相同的阻尼器布置方案。(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5-05-01)

吴从晓,周云,邓雪松,吴从永[9](2011)在《高位转换粘滞阻尼减震结构阻尼器合理阻尼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高位转换结构体系框支层的层间位移和结构等效侧向刚度的限制要求,采用等效侧向刚度计算方法,将高位耗能减震结构分解成框撑剪力墙结构和纯剪力墙结构,结合振型分解反应谱理论和线性粘滞阻尼减震结构等效阻尼比计算方法,推导出高位转换粘滞阻尼减震结构合理阻尼系数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得出,采用上述方法计算高位转换粘滞阻尼减震结构粘滞阻尼系数是可行的,该方法计算公式简单实用,可用于高位转换粘滞阻尼减震结构的初步设计。(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1年03期)

齐卫忠[10](2009)在《高层钢结构阻尼器的安装》一文中研究指出阻尼器结构体系在我国超高层钢结构体系中的应用还比较少,其在钢结构体系中可以起到消能减振的作用,是一种结构保护体系,保护整个钢结构的安全稳定。本文以采用阻尼器结构体系的某高层钢结构工程为例。阐述阻尼器的安装工艺。(本文来源于《'2009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9-10-19)

变结构阻尼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巨子型有控结构(MSCSS)的阻尼器布置位置进行参数编码,并以结构顶层位移、加速度均方响应作为优化目标,结合虚拟激励法探讨强度-频率非平稳地震加速度功率谱激励下,遗传算法对阻尼器布置位置的优化效果。通过对MSCSS的非平稳地震时程分析和随机振动分析可以看出:相比较结构在无控状态下的工况和传统上将阻尼器布置在主子结构顶层的工况,经优化后的阻尼器布置方案能够大幅降低MSCSS的地震响应,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在工程实际中,可根据对控制性能的不同需求来调整优化目标的权值系数,得到满意的优化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结构阻尼器论文参考文献

[1].雷海涛,李志军,刘园园.MR阻尼器-网格结构的滑模变结构控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8

[2].吴昊,解敏,马凯,王砚.非平稳地震激励下巨子型有控结构阻尼器的优化布置研究[J].工业建筑.2018

[3].李梓溢.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大跨网架结构阻尼器优化与减震分析[D].湖南大学.2018

[4].王华星,唐国丞,徐扬.高位消防水池与结构阻尼器协作设计在超高层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给水排水.2017

[5].李子莹,干洪.设置粘滞阻尼器框架结构阻尼比计算分析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7

[6].赵炀,丁远泽,文良玮,黄子灿,陆飞鹏.相邻结构阻尼器优化布置研究[J].价值工程.2016

[7].李创第,陈晶林,葛新广,陶欣欣,谢小龙.耗能减震结构阻尼器随机地震响应的扩阶复模态分析[J].建筑科学.2015

[8].彭闯.单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阻尼器加固方案优化[D].重庆大学.2015

[9].吴从晓,周云,邓雪松,吴从永.高位转换粘滞阻尼减震结构阻尼器合理阻尼系数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

[10].齐卫忠.高层钢结构阻尼器的安装[C].'2009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标签:;  ;  ;  ;  

变结构阻尼器论文-雷海涛,李志军,刘园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