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运动强度论文-安力彬,刘长红,赵博伦,周晓华,李文涛

不同运动强度论文-安力彬,刘长红,赵博伦,周晓华,李文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不同运动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脊髓损伤,减重步行训练,运动功能,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不同运动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安力彬,刘长红,赵博伦,周晓华,李文涛[1](2019)在《不同强度减重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脊髓组织中TrkB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对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中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水平和运动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BWSTT-A组(低强度训练)、BWSTT-B组(中强度训练)和BWSTT-C组(高强度训练),每组10只。应用自制的打击器制备SCI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行椎板切除术暴露硬脊膜,不予打击,直接缝合,术后不给予任何治疗;SCI组大鼠造模后不给予任何治疗;BWSTT组大鼠在SCI后给予康复锻炼,3组大鼠步行速度分别为7、15和21cm·s-1。在造模后35d采用Basso、Beattie和Bresnahan (BBB)评分评定SCI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蛋白印记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TrkB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尼氏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尼氏小体的形态和数量。结果:与SCI组比较,BWSTT-B组和BWSTT-C组大鼠BBB评分升高(P<0.01);与BWSTT-A组比较,BWSTT-B组和BWSTT-C组大鼠BBB评分升高(P<0.01)。免疫蛋白印记法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SCI组大鼠脊髓组织中Trk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SCI组比较,BWSTT-B组和BWSTT-C组大鼠脊髓组织中Trk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SCI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SCI组比较,BWSTT-B组和BWSTT-C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尼氏染色法检测,与SCI组比较,BWSTT组细胞尼氏小体数量较多,细胞形态较好。结论:中和高强度的BWSTT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SC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脊髓组织中TrkB和BDNF蛋白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薛原,陈海崎,黄鹏[2](2019)在《相同有氧强度下不同运动方式的能量消耗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科技的进步在造福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站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然而"久坐少动"却使得现代人身体机能逐渐退化,成了当下影响人们健康的潜在危险因素。有关全民健身数据统计显示:在有健身运动动机的人群中,"减肥甩肉"是全民健身运动的最大攻坚战,占比高达93.03%,"保护膝盖"则是全民健身运动中最关注的防守战,占比达到了84%,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与Me-Mover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Me-Mover立式训练车是一款由丹麦设计师设计的训练车,它既可以作为代步工具也可以作为训练器械,使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运动。不同于传统自行车的坐姿骑行,它需要用户采用站立式的姿势进行运动,因而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专为当下"久坐少动"的生活形态量身打造,让用户们重新"站起来"。研究方法:本实验选取北京体育大学在校学科生24人,男生12人,女生12人。近期内(一周)无大强度的运动,能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身体无训练障碍,代谢疾病。所选取得受试者无高血压或先天性疾病,未经过系统的抗阻训练。将24名受试者,分为12位男生12位女生,然后随机进行分组,每组由6位男生和6位女生组成,即为A,B两组。A组先进行跑步机的测试,间隔一天在同一时间进行Me-Mover训练车的测试,B组则先进行Me-Mover训练车的测试间隔一天在同一时间进行跑步机的测试。A,B两组同性研究对象的各项形态机能指标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正式实验前一天安排所有受试进行身体成分测试。实验当天所有受试者按照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测试。测试前受试者先进行3分钟的有氧慢跑,然后在10米的距离内依次完成5个动作10码的动态拉伸动作(包括抱膝提踵,股四头肌伸展,股后肌群伸展,最伟大拉伸,毛毛虫爬)。热身后由实验人员帮助受试者佩带心率表和呼吸面罩。受试者在跑步机/M-Mover训练车上进行3-5分钟的适应,待心率稳定在150-160次/分钟后正式开始测试,启动气体分析仪记录各项数据。研究结果:在24名受试者中16名受试者在使用训练车进行10分钟的运动后比使用跑步机的能量消耗总量更大,7名受试者在使用跑步机时能量消耗总量更大,1名受试者在两种方式下进行10分钟运动后能量消耗总量一致。通过分析这16名受试者可以发现其中当中15人体脂含量高于标准值,10人BMI指数超过正常水平,已达到肥胖水平,因此推测肥胖人群使用训练车进行运动能够比使用跑步机消耗更多的能量。设使用训练车进行运动时能量消耗量更高的人为训练车组,其余人为跑步机组。用SPSS数据分析发现训练车组与跑步机组的BMI指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32<0.05);训练车组与跑步机组的体脂百分比数据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00<0.05)。说明在训练车上进行运动时能量消耗量比较高的受试者与在跑步机上能量消耗量高的受试者之间的BMI指数及体脂百分比存在明显差异。从平均能量消耗来看,在跑步机上运动10分钟后的平均能量消耗为86.67kcal,而在立式全身训练车上进行运动则平均能量消耗93.08kcal。可以认为BMI指数及体脂百分比比较高的受试者在Me-Mover立式全身训练车上运动时会有更大的能量消耗。实验中对受试者的运动状态进行观察发现,在Me-Mover训练车上的受试者在运动后有较大的排汗量,下肢具有明显的酸痛感,相比与跑步机会有较高的疲劳感。研究结论:在本研究所选择的有氧心率强度下,立式全身训练车可以为受试者带来更多的能量消耗,且不同人在训练车上运动的能量消耗量具有相比跑步机更大的个体差异性。使用训练车和跑步机进行运动时能量消耗相差较大的受试者,其BMI指数和体脂含量偏均高于正常水水平;被定义为肥胖标准的受试者在使用训练车10分钟的能量消耗相比跑步机最高高出32%。同时也发现在本研究所选择的有氧心率强度下,女性受试者更有可能在训练车上消耗更多的能量,这可能与女性体脂含量通常比男性高有关。(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彭波,苏锐,陶伟吉,王东石[3](2019)在《不同强度的急性抗阻运动对甲基苯丙胺依赖者渴求度、情绪状态及注意偏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长期食用甲基苯丙胺类(Methamphetamine,METH)药物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对心理也造成巨大危害。在2018年的《世界毒品报告》中指出,随着新型毒品的兴起,全球食用METH的人数在持续增加。如何促进METH依赖者康复成为公共卫生健康问题。情绪障碍是导致METH依赖者复吸的关键因素,而复吸导致情绪障碍,从而渴求度又增加,无限循环就降低了METH依赖者康复的可能性。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AnalogScales,VAS)常用来评价METH依赖者的渴求度,而渴求度又是评价METH依赖者康复的直接指标。Attention Bias任务也常被用于评价METH依赖者的注意偏向,它能预测METH依赖者复吸的可能。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能降低METH依赖者的渴求度,改善情绪状态,从而降低复吸,促进康复这一观点被科学界普遍接受。而抗阻运动能否促进METH依赖者康复也逐渐被关注。已有研究表明,抗阻运动能有效改善药物依赖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积极情绪的体验。而在这些研究中,鲜有研究深入到METH依赖者中;此外,尚未有研究讨论不同的运动强度与康复效益的量效关系。综上所述,对METH依赖者情绪状态的改善是促进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抗阻运动为药物依赖者情绪状态带来积极作用,基于此,我们假设:抗阻运动为METH依赖者带来显着的康复效益,且中等强度抗阻运动产生的效益最佳。研究对象:在浙江省十里坪强制隔离戒毒所,通过以下入组标准筛选了120名METH依赖者:(1)年龄在18-45岁;(2)当前正处于强制戒毒状态中;(3)通过标准化的量表综合诊断符合DSM-IV对METH依赖者的评定标准;(4)没有因头部受损伤而导致意识丧失的历史;(5)无色盲,没有患过精神病或者直系亲属无精神病史;(6)没有身体残疾或医疗问题阻止或禁止参加抗阻运动;(7)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上。研究方法:实验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所有纳入实验标准的被试均需完成两次实验测试:背景资料调查和运动实验。背景资料测试:所有被试首先需单独完成以下调查和测试:(1)人口学资料调查;(2)社会经济状况调查;(3)药物依赖情况调查;(4)体适能评估(测量身高、体重、最大摄氧量,坐式胸肌推举、坐式蹬腿和高位下拉的1-RM值)。运动实验:所有被试被随机分为四组,即低强度组(30%-35%1-RM)、中等强度组(55%-60%1-RM)、高强度组(75%-80%1-RM)和对照组。叁个运动组均先完成5分钟的热身活动,再完成32分钟相应强度的抗阻运动以及3分钟的放松活动。抗阻运动内容为在器械上随机完成坐式胸肌推举、坐式蹬腿和高位下拉,10次重复动作为一组,每个动作重复6组,组间休息1分钟,动作间休息2分钟。对照组被试静坐在一个安静房间并完成40分钟的材料阅读。在运动实验中,叁个运动组每次休息时均监测HR并进行主观体力感觉测评;对照组中,每2分钟监测一次HR并进行主观体力感觉测评。在抗阻运动前,进行相关量表(POMS简式量表、感觉觉醒量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及中文情绪形容词检测表)和点探测任务测评;在休息时,进行POMS简式量表、感觉觉醒量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测评;在运动后或休息后即刻以及运动后40分钟时,再进行相关量表(POMS简式量表、感觉觉醒量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及中文情绪形容词检测表)和点探测任务测试。在与运动组相对应的时刻点上,对照组被试完成相同内容测评。本研究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在METH依赖者渴求度(VAS)、情绪状态各维度以及AttentionBias任务的注意偏向指数(AB)的统计处理中,均先用各时刻点的值减去运动前的值得到各时刻点的改变量(用Δ表示);再对渴求度的改变量进行4(组别:低强度组、中等强度组、高强度组和对照组)×3(时间:运动中、运动后即刻、运动后40分钟)的GLM方差分析,对情绪各维度的改变量分别进行4(组别)×2(时间:运动后即刻、运动后40分钟)的GLM方差分析;对AttentionBias任务中注意偏向指数的改变量进行One-way ANOVA。统计分析中出现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显着的情况,采用Bonferroni修正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后续分析。采用Greenhouse-Geisser法对不满足球形检验的统计量进行修正,P值标准为0.05。研究结果:在叁个时刻点的ΔVAS中,中等强度组和高强度组均显着小于对照组(Ps<0.05),此外,在运动后即刻的ΔVAS中,中等强度组显着小于低强度组(P<0.01)。在METH依赖者的ΔHE情绪中,中等强度组在运动后即刻的ΔHE情绪均显着大于对照组、低强度组和高强度组(Ps<0.05),而各组的ΔPS情绪、ΔAH情绪和ΔF情绪在各时刻点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s>0.05)。高强度组和中等强度组的ΔAB均显着大于低强度组和对照组(Ps<0.01),而高强度组和中等强度组、低强度组和对照组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s>0.05)。研究结论:我们的研究发现,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抗阻运动对METH依赖者渴求度缓解效益最佳;中等强度抗阻运动对METH依赖者情绪状态带来最大效益;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抗阻运动对METH依赖者注意偏向积极作用最显着。因此,本研究认为,中等强度抗阻运动为METH依赖者带来最显着康复效益。在促进METH依赖者的康复过程中,本研究可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的研究确定有效强度。(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王家宽,周成林,胡澄[4](2019)在《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对甲基苯丙胺依赖者体适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根据联合国报告,截至2015年,全球2950万人存在药物依赖的问题,药物依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其中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s,MA)作为一种新型毒品,具有极强的成瘾性,长期吸食会明显地降低使用者的体适能和生活质量。目前针对MA依赖的治疗方法仍然主要是药物介入疗法,但其一直存在具有副作用和成瘾性的缺点,而且当代药物依赖治疗已经逐渐从单纯的戒除毒瘾向综合戒治转型,所以寻求健康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有氧运动作为一种环保,经济、健康的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临床工作者关注。研究表明,有氧运动能够促进正常个体的身心健康,但针对MA依赖者较差的体适能以及生活质量的研究较少。体适能是人在不过度疲劳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的能力,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环境四个维度,这两者已经成为戒毒领域中公认的重要结果。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对MA依赖者体适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在浙江省十里坪强制隔离戒毒所中进行,从各个大队中随机抽取51个(平均年龄:30.20±5.45岁)处于康复期的男性MA依赖者。将被试随机分成两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n=28,65%-75%HRmax),高等强度有氧运动组(n=23,75%-85%HRmax)。两组分别进行不同强度的功率自行车有氧运动,为期12周,每周3次,每次35分钟(包括5min热身加速时间,25min保持目标心率时间和5min的减速放松时间)。运动干预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和戒毒所工作者监督下进行,若MA依赖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不适,则立即减速或者停止运动。在运动干预前(基线),运动干预第4周,运动干预第8周和运动干预第12周结束时分别测试被试的力量素质(躯干屈肌耐力,躯干伸肌耐力和握力)、柔韧性(立位体前屈)、平衡能力(闭眼单脚站)。在运动干预前后分别测试MA依赖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QualityofLife-BREF,WHOQOL-BREF)评估其生活质量。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躯干屈肌耐力,躯干伸肌耐力,握力,立位体前屈和闭眼单脚站分别采用4(运动干预前,运动干预第4周,运动干预第8周和运动干预第12周)*2(中等强度组、高等强度组)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BMI和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环境)分别采用2(干预前、干预后)*2(中等强度组、高等强度组)的重复测量方法分析。统计分析过程中取P<0.05作为显着性水平。研究结果:在基线水平,以上所有因素两组人均无显着差异。经过12周的有氧运动干预,两组的握力,躯干屈肌耐力,躯干伸肌耐力,平衡能力和躯干柔韧性均得到了显着改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两组被试握力组间交互作用显着(F(3,147)=3.506,P=0.017)。对其进行简单效应分析显示高等强度有氧运动组的握力在运动干预开始的前四周存在一个显着地提高(F(1,49)=6.724,P=0.013)。WHOQOL-BREF中的躯体健康和心理维度的得分经过12周的有氧运动后显着提高(F(1,42)=4.252,P=0.045;(F(1,42)=4.591,P=0.038),但是在社会关系维度,高等强度有氧运动组的提高优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F(1,42)=5.427,P=0.025)。两组被试的BMI均显着增高(F(1,22)=28.359,P<0.001;F(1,27)=9.111,P=0.005)。将运动干预前后BMI的变化差值与运动干预前后握力,躯干屈肌耐力、躯干伸肌耐力的差值分别做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只有握力的变化与BMI的变化显着相关(P=0.038)。研究结论:本研究探索了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强制隔离戒毒所中MA依赖者的体适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经过12周的有氧运动干预,MA依赖者的力量素质,柔韧性,平衡能力均显着改善,其中高等强度有氧运动在改善握力和生活质量社会关系维度上的效果优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虽然两组被试的BMI均升高,但是两组被试的力量素质经过运动后也都显着改善了,尤其是运动后高等强度组握力的改善明显优于中等强度组,说明这可能是MA依赖者躯体肌肉含量增加的结果。握力是男性死亡,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长期预测指标,而生活质量是综合戒治毒瘾的重要评价指标,这两者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较高水平的体适能和生活质量有利于药物依赖者在回归社会后戒毒康复工作的继续开展,并且有助于其更好的就业。总的来说,本研究证明了有氧运动在强制隔离戒毒所中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临床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戴雯[5](2019)在《目标设置对不同强度短期运动后的大脑运动皮层突触可塑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M1)在控制自主运动时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主要神经机制是长时程增强(Long-termpotentiation,LTP)和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二者均依赖于突触修饰的过程,描述了突触传递的持续增强(LTP)或减弱(LTD),又称之为"突触可塑性"。由于无法直接观察人类皮层LTP和LTD的变化,人类研究多选择间接测量法。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 stimulation,TMS)刺激对侧M1并记录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 potential,MEP),可间接反映大脑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变化。此外,鉴于运动训练受时间、地点等因素制约,并存在疲劳和练习效应,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倾向于使用连续非侵入性大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NIBS)诱导出更纯粹的皮质兴奋样的LTP和LTD代替运动。配对关联刺激(Paired associative stimulation,PAS)主要诱发躯体感觉-运动皮质连接的特定神经元谷氨酸能可塑性,其诱发效果在众多NIBS中尤为突出。然而,人们对于上述两种方法(运动训练和PAS)所引发的突触可塑性之间有何关联至今未达成共识。本研究认为,对运动训练的要求不一或许是导致人们对运动相关可塑性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之一。研究假设,在训练时设置明确的目标以及训练时的高肌肉激活量能使运动皮质兴奋性最大化,所诱发的运动相关可塑性与PAS诱发的皮质兴奋样的LTP效应最相似。研究方法:研究选取健康、右利手成人被试16名,利用TMS和表面肌电刺激并记录目标肌肉(右侧拇短展肌)的MEP,以此评价被试的皮质脊髓兴奋性和可塑性变化。实验采用6(干预手段)×10(测量时间点)前-后测被试内设计,其中干预手段包括PAS干预2种(PAS25和PAS10),运动干预4种(TC、TS、TCC和TSC)。在干预前(基线)以及干预后的0,5,10,15,20,25,30,45和60分钟时分别以基线TMS强度记录MEP振幅。PAS干预指同侧外周神经刺激与对侧M1 TMS刺激的配对。本研究在右侧腕部正中神经处施加外周神经刺激,并在施加外周神经刺激的10ms(PAS10)和25ms(PAS25)后分别对左侧M1施加TMS刺激。通常情况下,PAS25易化皮质兴奋性,诱发类LTP效应;PAS10抑制皮质兴奋性,诱发类LTD效应。运动干预要求被试分别以自行设置的舒适力度(TC)和强力度(TS)进行快速拇指内收。根据"舒适"和"强"力度分别计算每个被试的目标范围,目标范围为90次舒适力度或90次强力度的平均值±标准差。根据具体目标要求被试重复上述两项运动任务,并将每次的力度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舒适力度且设置目标任务:TCC;强力度且设置目标范围任务:TSC)。6种干预共分6天完成,每天只进行一种干预。每两次干预间隔至少两周,以消除干预的交互效应。干预手段顺序局部随机,在消除干预间的顺序效应的同时,TC和TS总是会先于TCC和TSC进行,以获取每位被试的目标范围。研究结果:4种运动干预的平均肌肉激活量和平均运动时间差异显着,但TC和TCC,以及TS和TSC之间的肌肉激活量和单次时间无显着差异,表明TC和TCC,以及TS和TSC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设定目标范围,而非肌肉活动量或运动速度的差异。整个运动干预过程的肌肉激活量和单次运动时间无显着时间差异,说明运动干预未出现疲劳或学习效应。PAS25和PAS10后的MEP呈显着增长和下降,表明二者成功诱发出皮质兴奋样的LTP和LTD效应。TC的MEP振幅变化虽在个别时间点有增长,但总体与PAS25(类LTP效应)呈显着负相关,而TS总体未体现出显着时间变化,说明不设置具体目标无法诱发理想的LTP样突触可塑性。TCC和TSC后的MEP总体呈增长趋势,并在15-25分钟到达顶峰。二者的MEP振幅的时间进程均与PAS25相似。所有运动干预与PAS10无显着相关。研究认为设置目标后的运动训练可有效诱发突触可塑性,其神经机制主要为皮层兴奋样的LTP效应。研究结论:目标设置对诱发LTP样可塑性起积极作用。设置目标的运动干预后15-25分钟出现大脑运动皮质兴奋性的"黄金时间段"。运动任务要求的细化以及"黄金时间段"的测定对短时间运动诱发大脑运动皮层兴奋性有一定指导作用。该研究可用于帮助运动员赛前短时间热身时选取适当热身方式和热身时间以最大限度调动运动皮层兴奋性,提高赛时运动技能发挥;或帮助制定神经疾病的物理康复治疗方案以及根据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变化确定其他治疗手段介入的时间点以达到治疗效果最优化。(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许昭,魏平,周成林[6](2019)在《不同强度急性运动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工作记忆类型和负荷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研究者们为了探索改善工作记忆的方法和手段,围绕急性运动对工作记忆的促进作用开展了大量研究,有的研究显示急性运动对工作记忆有良好的效益,但有的研究显示急性运动对工作记忆无效益。元分析显示,急性运动促进认知的效果量为0.108,长期运动促进工作记忆的效果量为0.27,急性运动促进工作记忆的效果量为0.15,急性运动和工作记忆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元分析效果量小,表明可能存在着某些调节变量影响了急性运动与工作记忆之间关系的强度,如运动强度、工作记忆类型、工作记忆负荷、被试年龄等。本研究考查不同强度急性运动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并检验工作记忆类型和工作记忆负荷的作用。研究方法:实验一考查急性运动强度、工作记忆类型对工作记忆的影响,选取80名18-22岁被试,采用4×2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工作记忆成绩(反应时和正确率)。自变量:急性运动强度(无、小强度、中等强度、大强度)、工作记忆类型(言语、空间),其中急性运动强度为组间变量,工作记忆类型为组内变量。实验二考查急性运动强度、工作记忆负荷对工作记忆的影响,选取80名18-22岁被试,采用4×2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工作记忆成绩(反应时和正确率)。自变量:急性运动强度(无、小强度、中等强度、大强度)、工作记忆负荷(低负荷、高负荷),其中急性运动强度为组间变量,工作记忆负荷为组内变量。研究结果:重复测量方法分析结果显示,实验一中反应时上,急性运动强度的主效应显着,F(3,72)=6.880,P=0.000,η2=0.218,中等强度组均低于大强度组、小强度组和安静组,急性运动组均低于安静组。记忆类型主效应显着,F(1,74)=40.563,P=0.000,η2=0.354,被试在言语工作记忆任务上的反应时显着高于空间工作记忆任务。急性运动强度×记忆类型的交互效应不显着。正确率结果显示,急性运动强度的主效应显着,F(3,72)=9.212,P=0.000,η2=0.272,中等强度组均高于大强度组、小强度组和安静组;记忆类型主效应显着,F(1,74)=54.893,P=0.000,η2=0.426,被试在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上的正确率显着高于言语工作记忆任务;急性运动强度×记忆类型的交互效应显着,F(3,72)=3.305,P=0.025,η2=0.118,在言语工作记忆任务上,4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中等强度组正确率显着高于其他各组;在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上,4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中等强度组显着高于其他3组,急性运动组显着高于安静组。实验二中反应时上,急性运动强度的主效应显着,F(3,72)=9.114,P=0.000,η2=0.270。中等强度组均低于大强度组、小强度组和安静组,运动组均低于安静组;记忆负荷主效应显着,F(1,74)=23.523,P=0.000,η2=0.241,被试在低负荷任务上的反应时显着低于高负荷任务;急性运动强度×记忆负荷的交互效应显着,F(3,72)=16.923,P=0.000,η2=0.407,在低负荷工作记忆任务上,中等强度组的反应时显着低于其他3组,急性运动组显着低于安静组;在高负荷工作记忆任务上,急性运动组显着低于安静组,但各运动组之间无显着差异。正确率上,以正确率为因变量,急性运动强度为组间变量,工作记忆负荷为组内变量,4×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运动强度的主效应显着,F(3,72)=3.279,P=0.026,η2=0.117。事后比较发现,中等强度组高于大强度组、小强度组和安静组,运动组均高于安静组。记忆负荷主效应显着,F(1,74)=68.794,P=0.000,η2=0.482,被试在低负荷任务上的正确率显着高于高负荷任务。急性运动强度×记忆负荷的交互效应显着,F(3,72)=4.367,P=0.007,η2=0.150,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低负荷工作记忆任务上,中等强度组的正确率显着高于其他3组,急性运动组显着高于安静组,F(3,72)=12.927,P=0.000;在高负荷工作记忆任务上,各组之间无显着差异,F(3,72)=1.196,P=0.317。研究结论:1)工作记忆中的编码形式与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存在一致性。2)中等强度急性运动的工作记忆效益最佳;3)急性运动对空间工作记忆的效益比言语工作记忆大;4)低负荷任务中,中等强度急性运动的工作记忆效益最佳;高负荷任务中,工作记忆效益不受运动强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刘景新,朱琳[7](2019)在《肥胖青少年不同强度走跑运动能量消耗及代谢底物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肥胖检出率持续增加,至2017年,我国7-19岁青少年肥胖发生率已达到10.7%。研究表明,青少年肥胖与成年期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发病密切相关。青少年肥胖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从能量平衡理论来看,肥胖发生的根本原因为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导致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其中,体力活动不足是引起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增加体力活动能够提高机体动员脂肪氧化,增加机体能量消耗,从而有效改善肥胖。因此,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明确低、中、高运动强度下,走跑运动能量消耗及代谢底物特征,为指导肥胖青少年选择合理的运动剂量提供理论指导。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以2018年卫计委颁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作为肥胖筛查标准,以自愿报名的形式招募16名10-14男性肥胖青少年和15名男性正常体重青少年。2.2研究方法:2.2.1基本信息采集测试前采集受试者基本信息,如年龄(岁)、身高(cm)、体重(kg)及BMI(body mass index,BMI)。2.2.2能量消耗测试采用气体代谢分析仪(K4b2,COSMED,意大利)测试静息能耗和运动能耗,具体做法为静息能耗测试在受试者餐后2h、室温25-27摄氏度、安静的环境下进行,要求受试者静卧15min。运动能耗测试在跑台上以3km/h、4km/h、5km/h、6km/h、7km/h、8km/h速度进行走跑运动,跑台坡度为0,每级速度测试5min,中间无休息;提取原始数据VO2(ml/min)和VCO2(ml/min)。2.2.3数据简化静息能耗测试取测试后5min数据,运动能耗测试取每个测试速度后2min数据进行分析。能量消耗公式采用经典的Weir公式能量消耗(cal/min)=3.9*VO2(ml/min)+1.1*VCO2(ml/min)。净能量消耗(kcal/min)=能量消耗(kcal/min)-静息能耗(kcal/min);相对净能量消耗(cal/min/kg)=净能量消耗(kcal/min)/体重(kg)。运动过程中代谢底物采用Frany等公式,脂肪(FAT)氧化率(g/min=1.67*VO2(l/min)-1.67VCO2(l/min)-0.307*Pox;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CHO)氧化率(g/min)=4.55*VCO2(l/min)-3.21VO2(l/min)-0.459*Pox;其中Pox为蛋白质氧化率,蛋白质氧化率(k/min)=[安静能耗(KJ/min)*0.12]/16.74(KJ/g)。FAT供能比例=FAT氧化率*9/总能量消耗;CHO供能比例=CHO*4/总能量消耗。2.2.4数据统计处理通过运动摄氧量和静息摄氧量获得运动MET值。运动强度的分类标准是:低强度运动为1.5-2.9METs,中等强度运动为3-5.9METs,高强度运动为6-9METs。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20.0完成。组内不同强度间的差异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性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3.1受试者基本情况31名男生受试者(正常体重组:15人,肥胖组:16人),两组受试者的年龄和身高均未见显着差(P>0.05),肥胖组体重和BMI均显着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3.2肥胖青少年不同强度走跑运动能耗特征肥胖组能量消耗(kcal/min)和净能量消耗(kcal/min)在中、高强度运动时均显着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肥胖组在低、中、高强度运动时的相对能量消耗(cal/min/kg)和相对净能量消耗(cal/min/kg)则显着低于正常体重组(P<0.01)。3.3肥胖青少年不同强度走跑运动代谢底物特征肥胖组高强度运动的FAT氧化率显着高于中等强度运动(P<0.05)和低强度运动(P<0.01);CHO氧化率同样显着高于中、低强度运动(P<0.01)。肥胖组中等强度运动和高强度运动的FAT氧化率(mg/min)均显着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肥胖组低、中、高强度运动的CHO(mg/min/kg)均显着低于正常体重组(P<0.01)3.3肥胖青少年不同强度走跑运动代谢底物供能百分比肥胖组和正常体重组的FAT(%)均表现为随运动强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CHO(%)则出现随运动强度增加而提高的趋势。其中,肥胖组高强度运动时的FAT(%)显着低于中、低强度运动(P<0.01),高强度运动的CHO(%)显着高于中、低强度运动(P<0.01)。肥胖组和正常体重组的FAT(%)和CHO(%)在低、中、高强度运动均未见显着差异(P>0.05)。研究结论:中、高强度能够显着增加肥胖青少年能量消耗,高强度运动能量消耗更大;体重是影响青少年运动能量消耗的重要因素,肥胖青少年中、高强度运动的能量消耗显着高于正常体重青少年;肥胖青少年中、高强度运动能动用更多的脂肪供能。(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闻剑飞,王强[8](2019)在《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肥胖儿童心率变异及心率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众所周知,肥胖与心脑血管病如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营养代谢性疾病如脂肪肝、糖尿病等,甚至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研究显示,肥胖导致机体结构与功能改变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出现。儿童期肥胖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进程,若肥胖延续至成年将增加成年期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运动被认为是减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运动不仅可以增加机体能量消耗,而且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但运动是一把"双刃剑",给机体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危害。运动心血管风险是运动风险中付出代价最大一类风险,也是运动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肥胖儿童在不同强度运动时心率变异性和运动后心率恢复特征,以期为肥胖儿童科学参加运动和预防运动中心血管风险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方法: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男生体重指数(BMI)评分标准,从合肥市某小学叁、四年级选取男生30名实验对象,分为正常组(CG)和肥胖组(FG)各15名。所选实验对象身体健康,无既往病史、无运动禁忌症,肥胖儿童无临床合并症。测试前获得儿童及家长知情同意。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两次不同运动强度,持续5min的20米往返跑测试。第一次为中等强度,心率控制在130-160次/min;第二次为高强度,心率控制在160-190次/min。两次测试间隔一周。通过心率遥测仪(型号:polar team2,芬兰)对运动强度进行实时监控。心率遥测仪记录受试者在两次不同强度运动时相邻R-R间期时值和运动后恢复期各时刻的心率,并计算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之差均方根值(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心搏数所占百分比(PNN50)等心率变异相关指标和运动后心率恢复值(HRR),HRR为运动心率峰值与运动后各时刻的心率的差值。采用SPSS20.0版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为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研究结果:(1)与CG组相比,在中等强度和高强度运动时,FG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RMSSD、PNN50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P<0.01);同时,FG组高强度运动时,SDNN、RMSSD、PNN50值均明显低于中等强度运动,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而CG组在中、高强度运动时SDNN、RMSSD、PNN50等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与CG组相比,在中等强度和高强度运动后,FG组运动后心率恢复时间均显着延长,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表现为CG组运动后心率快速恢复期较FG组用时短,而FG组缓慢恢复期较CG组用时长。(3)与CG组相比,中等强度运动后,FG组运动后心率恢复值HRR1、HRR2、HRR3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高强度运动后,FG组HRR1、HRR2均明显低于CG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与中等强度相比,高强度运动后CG组、FG组HRR1、HRR2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论:(1)与正常儿童相比,不同强度运动时肥胖儿童心率变异性均明显降低,同时发现运动强度越大降低越明显,提示肥胖儿童在运动时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降低。但是,运动时肥胖儿童心率变异性降低是因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引起,还是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共同作用引起,仍需要进一步研究。(2)与正常儿童相比,肥胖儿童运动后心率恢复时间较长,表现为运动后心率快速恢复期斜率减小,缓慢恢复期延长。(3)与正常儿童相比,肥胖儿童运动后恢复心率HRR1、HRR2值明显降低,这可能与肥胖儿童迷走神经激活延迟或活性降低有关。因此,HRR1值增加可作为评价肥胖儿童运动健身效果的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台炳文,卜淑敏[9](2019)在《不同强度的恢复运动对青年篮球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时运动能力和乳酸清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文通过比较不同强度的恢复运动对青年篮球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时运动能力和乳酸清除的影响,旨在探索最佳恢复的运动强度,以保证在训练中保持良好的体能,提高训练效率,为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提供保障,为青年篮球运动员的训练计划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研究方法:12名首都体育学院篮球专项二级运动员(年龄18-22岁)自愿参加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受试者在五周内完成六次实验。前两次实验在一周内完成,包括熟悉实验流程、人体形态学(身高、体重、身体成分)的测量,第二周进行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和最大功率输出(maximal power output,Wmax)测定。随后叁周中受试者每周进行一次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每一次HIIT的间歇期间采用不同强度的恢复运动。实验方案为以120%Wmax(对应的功率为224.5±16.7)W)强度蹬车一次,蹬车过程中保持80rmp-100rmp的转速直至力竭为1组,共完成4组,组间间歇为6min。力竭标准:口头鼓励,仍不能保持80rmp转速达10s以上为力竭。间歇期间的恢复方式为恒定强度的间歇运动,即HITA,以50%的V02max对应的强度继续蹬车;递减强度的恢复运动,即HITB,以50%-40%-30%VO2max对应的强度继续蹬车,每级负荷2min继续蹬车;递增强度的恢复运动,即HITC,以30%-40%-50%VO2max对应的强度继续蹬车,每级负荷2min继续蹬车,每名受试者的测试顺序采用随机原则。实验仪器采用功率自行车(德国ergoline100K)、气体分析仪(美国AEI moxus)、便携式乳酸分析仪(EKF Lactatescout)。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20.0。3种不同强度的恢复运动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将P<0.05定为具有统计学差异。在实验期间测定总做功量、力竭时间、VO2、血乳酸含量、主观疲劳程度和主观疼痛程度,分别在运动后即刻、12h、24h收集。研究结果:(1)在完成第一组高强度间歇训练时,叁种不同强度恢复运动的总做功量和力竭时间差异无显着性;在完成后叁组高强度间歇训练时,HITA的总做功量较HITB和HITC分别增加了3.6%和8.5%,力竭时间较HITB和HITC分别延长了2.9%和4.9%,但差异无显着性;(2)叁种不同强度恢复运动的第一组的乳酸值均显着大于6min准备活动后的乳酸值(P<0.05)。与第1组比较,完成第2、3、4组恢复运动后,HITA和HITB的乳酸差值均显着增加(P<0.05),与第1组比较,完成第2、3组恢复运动后HITC的乳酸差值显着增加(P<0.05),与第1组比较,完成第4组恢复运动后HITC的乳酸差值差异无显着性;HITB的乳酸清除高于HITA和HITC;(4)完成第一组HIIT时,3种不同恢复方式的VO2mean、VO2total、VO2peak的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完成后3组(第2-4组)HIIT时,HITA的VO2mean较HITB和HITC分别低7%和4.5%,HITA的VO2total较HITB和HITC分别高7.8%和5.2%,HITA的VO2peak较HITB高2%,较HITC低3.4%,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完成第一组和第二组HIIT后即刻,叁种不同强度恢复运动的主观疲劳程度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完成第一组间歇后,HITA和HITB的主观疲劳程度差异无显着性(P>0.05),HITC的主观疲劳程度明显大于HITA和HITB(P<0.05);完成第二组间歇后,叁种不同强度恢复运动的主观疲劳程度,HITA和HITB的差异无显着性(P>0.05),HITC的主观疲劳程度明显高于HITA和HITB(P<0.05);完成第叁组HIIT后即刻,HITA和HITB的主观疲劳程度的差异无显着性(P>0.05),HITC的主观疲劳程度明显高于HITA和HITB(P<0.05),完成第叁组间歇后,叁种不同强度恢复运动的主观疲劳程度差异显着,HITC的主观疲劳程度高于HITA和HITB,HITB的主观疲劳程度最低(P<0.05);完成第四组HIIT后即刻,叁种不同强度恢复运动的差异显着,HITB的主观疲劳程度明显高于HITB和HITA,其中HITB的主观疲劳程度最低(P<0.05),完成第四组间歇后,叁种不同强度恢复运动的主观疲劳程度的差异显着,HITB的主观疲劳程度显着低于HITA和HITC(P<0.05);(6)在完成叁种不同强度的恢复运动后即刻,HITA的主观疼痛感觉与HITC差异无显着性(P>0.05),而HITB的主观疼痛感觉明显低于HITA和HITC(P<0.05);在运动后12小时,HITA与HITB和HITC的主观疼痛感觉差异显着(P<0.05),HITB与HITC的主观痛疼感觉的差异非常显着(P<0.01);在运动后24小时,HITB与HITA的差异显着(P<0.05),HITB与HITC的差异非常显着(P<0.01)。研究结论:HITA的总做功量和力竭时间均优于HITC和HITB,而HITB的乳酸清除、主观疲劳程度和主观疼痛感觉优于HITA和HITC。(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彭波,陶伟吉,苏锐,陈佳尘,王东石[10](2019)在《不同强度急性抗阻运动对甲基苯丙胺依赖者渴求度、情绪状态及注意偏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2018年《世界毒品报告》显示,全球甲基苯丙胺类(Methamphetamine,METH)依赖形势依然严峻。众多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有效促进METH依赖者康复,但抗阻运动对METH依赖者的康复效益的研究甚少。研究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强度的抗阻运动对METH依赖者渴求度、情绪状态及注意偏向的影响,来探索对METH依赖者产生最大康复效益的抗阻运动强度。研究方法:实验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在浙江省十里坪强制隔离戒毒所筛选了120名年龄METH依赖者(34.92±5.81)。所有被试随机分为四组:高强度组(75%-80%1-RM)、中等强度组(55%-60%1-RM)、低强度组(30%-35%1-RM)和对照组。叁个运动组被试均先完成5分钟的热身活动,再完成32分钟对应强度的抗阻运动,之后完成3分钟的放松活动。抗阻运动内容为坐式胸部推举、高位下拉和坐式蹬腿,每个动作重复6组,10次重复动作为一组。对照组被试则静坐阅读40分钟。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即刻以及运动后40分钟均测试被试渴求度、情绪状态和注意偏向。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测试被试渴求度,中文情绪形容词检测表检测情绪状态,点探测范式测评注意偏向。研究结果:中等强度组和高强度组在运动中、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40分钟的渴求度变化量均显着大于对照组(Ps<0.05),而中、高等强度组渴求度变化量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中等强度组在运动后即刻的愉快与兴奋(Happy and Excited, HE)情绪变化量均显着大于对照组、低强度组和高强度组(Ps<0.05),而各组痛苦与悲哀(Pain and Sad, PS)情绪、愤恨(Angry and Hate, AH)情绪和烦躁(Fidget, F)情绪变化量在各时刻点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s>0.05)。中等强度组和高强度组的注意偏向得分变化量均显着大于低强度组和对照组(Ps<0.01),而中、高强度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急性抗阻运动能有效降低METH依赖者的渴求度,改善情绪状态和对METH类药物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综合而言,中等强度抗阻运动能够产生最大康复效益。(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不同运动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科技的进步在造福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站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然而"久坐少动"却使得现代人身体机能逐渐退化,成了当下影响人们健康的潜在危险因素。有关全民健身数据统计显示:在有健身运动动机的人群中,"减肥甩肉"是全民健身运动的最大攻坚战,占比高达93.03%,"保护膝盖"则是全民健身运动中最关注的防守战,占比达到了84%,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与Me-Mover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Me-Mover立式训练车是一款由丹麦设计师设计的训练车,它既可以作为代步工具也可以作为训练器械,使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运动。不同于传统自行车的坐姿骑行,它需要用户采用站立式的姿势进行运动,因而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专为当下"久坐少动"的生活形态量身打造,让用户们重新"站起来"。研究方法:本实验选取北京体育大学在校学科生24人,男生12人,女生12人。近期内(一周)无大强度的运动,能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身体无训练障碍,代谢疾病。所选取得受试者无高血压或先天性疾病,未经过系统的抗阻训练。将24名受试者,分为12位男生12位女生,然后随机进行分组,每组由6位男生和6位女生组成,即为A,B两组。A组先进行跑步机的测试,间隔一天在同一时间进行Me-Mover训练车的测试,B组则先进行Me-Mover训练车的测试间隔一天在同一时间进行跑步机的测试。A,B两组同性研究对象的各项形态机能指标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正式实验前一天安排所有受试进行身体成分测试。实验当天所有受试者按照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测试。测试前受试者先进行3分钟的有氧慢跑,然后在10米的距离内依次完成5个动作10码的动态拉伸动作(包括抱膝提踵,股四头肌伸展,股后肌群伸展,最伟大拉伸,毛毛虫爬)。热身后由实验人员帮助受试者佩带心率表和呼吸面罩。受试者在跑步机/M-Mover训练车上进行3-5分钟的适应,待心率稳定在150-160次/分钟后正式开始测试,启动气体分析仪记录各项数据。研究结果:在24名受试者中16名受试者在使用训练车进行10分钟的运动后比使用跑步机的能量消耗总量更大,7名受试者在使用跑步机时能量消耗总量更大,1名受试者在两种方式下进行10分钟运动后能量消耗总量一致。通过分析这16名受试者可以发现其中当中15人体脂含量高于标准值,10人BMI指数超过正常水平,已达到肥胖水平,因此推测肥胖人群使用训练车进行运动能够比使用跑步机消耗更多的能量。设使用训练车进行运动时能量消耗量更高的人为训练车组,其余人为跑步机组。用SPSS数据分析发现训练车组与跑步机组的BMI指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32<0.05);训练车组与跑步机组的体脂百分比数据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00<0.05)。说明在训练车上进行运动时能量消耗量比较高的受试者与在跑步机上能量消耗量高的受试者之间的BMI指数及体脂百分比存在明显差异。从平均能量消耗来看,在跑步机上运动10分钟后的平均能量消耗为86.67kcal,而在立式全身训练车上进行运动则平均能量消耗93.08kcal。可以认为BMI指数及体脂百分比比较高的受试者在Me-Mover立式全身训练车上运动时会有更大的能量消耗。实验中对受试者的运动状态进行观察发现,在Me-Mover训练车上的受试者在运动后有较大的排汗量,下肢具有明显的酸痛感,相比与跑步机会有较高的疲劳感。研究结论:在本研究所选择的有氧心率强度下,立式全身训练车可以为受试者带来更多的能量消耗,且不同人在训练车上运动的能量消耗量具有相比跑步机更大的个体差异性。使用训练车和跑步机进行运动时能量消耗相差较大的受试者,其BMI指数和体脂含量偏均高于正常水水平;被定义为肥胖标准的受试者在使用训练车10分钟的能量消耗相比跑步机最高高出32%。同时也发现在本研究所选择的有氧心率强度下,女性受试者更有可能在训练车上消耗更多的能量,这可能与女性体脂含量通常比男性高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同运动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安力彬,刘长红,赵博伦,周晓华,李文涛.不同强度减重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脊髓组织中TrkB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对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薛原,陈海崎,黄鹏.相同有氧强度下不同运动方式的能量消耗特点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彭波,苏锐,陶伟吉,王东石.不同强度的急性抗阻运动对甲基苯丙胺依赖者渴求度、情绪状态及注意偏向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王家宽,周成林,胡澄.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对甲基苯丙胺依赖者体适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5].戴雯.目标设置对不同强度短期运动后的大脑运动皮层突触可塑性影响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6].许昭,魏平,周成林.不同强度急性运动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工作记忆类型和负荷的调节作用[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7].刘景新,朱琳.肥胖青少年不同强度走跑运动能量消耗及代谢底物特征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8].闻剑飞,王强.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肥胖儿童心率变异及心率恢复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9].台炳文,卜淑敏.不同强度的恢复运动对青年篮球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时运动能力和乳酸清除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10].彭波,陶伟吉,苏锐,陈佳尘,王东石.不同强度急性抗阻运动对甲基苯丙胺依赖者渴求度、情绪状态及注意偏向的影响[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标签:;  ;  ;  ;  

不同运动强度论文-安力彬,刘长红,赵博伦,周晓华,李文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