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成图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月令》,生态美学,生态图式
生成图式论文文献综述
陈沙沙[1](2018)在《浅谈《礼记·月令》中生态图式的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月令》篇作为古人对"天地自然"之先验性存在的图式化观相的总结和升华,与其时空观和生态观相辅相成。其中,无论是贯穿整个时令体系的"四时流变"意识,还是政令人事与精神文化的渗透结合,最终的归结点无不指向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此循环往复、叁位一体的终极生态图式;其现实意义与精神内涵在经济、文化,哲学各层面之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融合,文化价值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则成为《月令》追求的理想图式。(本文来源于《荆楚学术2018年8月(总第二十二期)》期刊2018-08-01)
卢瑞,贾奋励,田江鹏,宋国民[2](2016)在《意象图式在地图符号结构生成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图符号结构是指生成地图符号的各符素间的组合关系,它具有图形结构和意义上的双重含义。为了解决地图符号结构的理论依据问题,本文引入了意象图式的概念,提出了基于意象图式的地图符号结构生成理论。对地理实体的认知机理进行分析,说明了意象图式在形成地理实体概念和生成地图符号所起到的基础作用;对地图符号表征地理实体所选用的意象图式类型进行归纳,可得到7种最基本的意象图式类型;对图形间拓扑关系和意象图式的关系总结,得出了每种意象图式的图形结构表达与参数化描述。最后,通过符素组合实验和符号认知实验,验证了基于意象图式来生成地图符号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本文来源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母伟佳[3](2016)在《新图案的图式生成与形式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学科的边界日益模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越来越呈现为一种常态。图案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表达形式,无论在图案设计的理念与范畴、审美与表现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泛图案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图案呈现出更多的变化与多样性,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图案理念与范畴更加模糊与不确定,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图案更加丰富与热烈,数码技术支撑下的图案设计更加异化与复杂。同时,新图案的生成途径更加多元,大大超出传统图案的视野与范畴;新图案设计的图式生成方式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也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手段与方法,形式与内容。作为艺术的装饰,新图案的表现风格日益多样,无论是中国元素、波普艺术、涂鸦艺术、卡通艺术、数码艺术等等,都对新图案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表现风格。正是在这样的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新图案在不同的艺术设计领域中呈现出更加丰富的面貌,并给我们现实生活带来更加异彩缤纷的视觉体验与艺术享受。(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6-03-09)
杨成立[4](2015)在《简论八大山人花鸟画图式的生成原因及对后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把泼墨大写意花鸟画画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花鸟画图式,作为一种极具隐喻特点的语言样态,打破了中国画近千年来程式化的表现模式,更新了中国画传统审美思维。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图式所呈现出的艺术特色、画面所引起的审美感受,以及图式所隐喻的精神内涵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和心理根源。八大花鸟画图式所寓居的语境与其说是外在世界的审美观照,不如说是内在情感的物态显现,其因情造势、雄诡奇逸、极具隐喻性的花鸟画图式倾注了八大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绘画艺术的独特理解。一、时代背景及八大山人特殊的身份明末清初,文人处境较为悲惨,使文人画在表现形式上产生(本文来源于《国画家》期刊2015年06期)
刘海杰[5](2015)在《互文性:读者的重生之门——重探互文性理论“引导对话”的文本价值生成图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互文性理论不仅成就了读者,也通过"引导对话"的立体图式不断验证并提升着自身的价值。本文解析了读者在文本阐释中的动态成长过程,并试图从中挖掘互文作用下读者和文本的关系,指出读者的发现和文本的发现是互为实现的关联过程。文本的开放使读者回归主体,读者艰苦的"拼接"释放了文本的意义。互文性授权读者再现了文本中的对话构成,对话指涉的立体交流系统得以重见天日。(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袁铎[6](2015)在《“物化为我”——论图式在知识生成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式"就像某种强大的有机体,通过"顺应""同化"等一系列运动,将进入其领域的一切化作自身的一部分。本文尝试就图式在知识生成中所发挥的作用,对社会历史中的一些美学观念和认识做一浅析。(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5年02期)
周泉[7](2014)在《基于认知语言学图式理论的英语语篇理解与生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是现今二语习得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图式理论是关于知识表征的理论,在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学等领域得到了深入地研究。在现有的基于图式理论的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将该理论的运用局限于语篇理解,本研究认为,无论是运用输入技能的语篇理解(阅读语篇、听力语篇),还是运用输出技能的语篇生成(写作语篇、口语语篇)都可以且应该与图式相关联。研究图式理论与英语语篇的内在联系,使图式理论的学习观、教学观作用于英语教学,是高效处理英语语篇的必经之道。(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陶霏霏[8](2013)在《从自然科学规则到视觉图式的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为出发点进行视觉形式语言生成方式的可能性探讨,试图从自然科学的一系列规则中寻找素材,讨论将这种秩序、结构、元素及可能的图示,转换、翻译、变化及重构为视觉化的语言,形成具有表现性的形式图式,并初步建构生成的有效途径与理性方法。本文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叁个方面:第一部分,从自然科学的基本素材出发,总结了同视觉图式联系密切的六类要素:科学原理下的多向表达、自然生长中的近似数理模型、叁种尺度变化下的视角转换、求证过程中的片断素材、实验操作中的美丽截面以及复杂随机内的纹理涌现。第二部分,从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出发,归纳建立于科学规则之上的九类操作手法:如比例、几何与对称的基本数理规则交织;围绕轮廓、结构、转换、肌理和生长变化的五类自然模仿;对技术规则进行四类捕捉方式分解,并探讨技术审美的平衡及具体图式的转换;将证明过程拆解为五个要素阅读,数字符号、表格注解、公式转换、图谱借用和逻辑关联。就原理模型进行六个方向的思考,定型认知、公式转换、类型细分、形态应用、图式适应和消解超越;对数据由发现到五个层级的传输,提取、输出、迭代、选择到人工转折;以随机进行四个向度的漫游:工具误差、程序游走、分形偏离和混沌噪声;对意义命题进行四种拆分;并进行理性工具借用与环境要素启发的边缘素材寻找。第叁部分,以自然科学规则出发的图式生成分为四层秩序并进一步细致解读:如围绕元素提取、公式选择和排列组合的空间秩序;草图到规划图、校准与再校准、校准到下料及总体时间图解的时间秩序;符号到科学符号,结合个人系列创作进行图式表达中符号含义变化的解读,如延续与保留、合成与串联、消解与模糊以及科学风格的个人符号体验。在功能与空间中,同图式进行双向反馈的四种分类,材料与生态、模数与功能、生理与时空、心理与引导。最后以一个综合案例分析进行要素的拆解阅读以及法则秩序的校验。(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3-04-23)
单正平[9](2012)在《工艺决定的经典图式——海南黎族织锦艺术形式的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黎族织锦的图案以几何图形为基本图式。而在黎族文化的其他方面,几何图形很罕见。造成黎锦造型几何形图式的根本原因,可能与织造黎锦的工艺有关,即工艺和织机决定了黎锦的图式。(本文来源于《新东方》期刊2012年03期)
肖炽热[10](2012)在《符号的指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版画的间接性和技术局限使版画具备一种有别于其它画种的特质。艺术家在创作版画的时候,会在不同的创作阶段寻找适合于自己表达的版画图式。具有鲜明特征的“符号”是建构版画图式的一种表现方式。符号的应用是艺术观念的呈现,大致表现为四种类型:一、现有符号的直接借用。如:公共场合标志、交通指示标志。二、采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强调符号的特征。如:门、莲花。叁、特定形象的重复和变化,强化符号的意义。如:安迪·沃霍尔作品中的毛泽东形象、玛丽莲·梦露形象;张桂林作品中鱼的形象,张敏杰作品中人的形象。四、版画本体语言的符号性指向,如李桦的《怒吼吧!中国》,王华祥的《贵州人》系列。版画中“符号的指向”并不是版画创作的共性,只是一种表现方式,这种方式只停留在创作阶段的某一个时期,并且是该阶段技术和观念成熟的体现。同时,它会随着艺术家思想的不断提升而变化。本文试图从版画图式意义的角度,以“符号”作为切入点从绘画本身来解读版画,研究版画中符号所指向的意义,重在分析优秀的版画家是如何利用“符号“这一观念来完成版画创作的,从而为我的艺术实践提供一种可能性。本文将从符号与版画图式的关系、符号的分类、作品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期刊2012-04-06)
生成图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图符号结构是指生成地图符号的各符素间的组合关系,它具有图形结构和意义上的双重含义。为了解决地图符号结构的理论依据问题,本文引入了意象图式的概念,提出了基于意象图式的地图符号结构生成理论。对地理实体的认知机理进行分析,说明了意象图式在形成地理实体概念和生成地图符号所起到的基础作用;对地图符号表征地理实体所选用的意象图式类型进行归纳,可得到7种最基本的意象图式类型;对图形间拓扑关系和意象图式的关系总结,得出了每种意象图式的图形结构表达与参数化描述。最后,通过符素组合实验和符号认知实验,验证了基于意象图式来生成地图符号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成图式论文参考文献
[1].陈沙沙.浅谈《礼记·月令》中生态图式的生成[C].荆楚学术2018年8月(总第二十二期).2018
[2].卢瑞,贾奋励,田江鹏,宋国民.意象图式在地图符号结构生成中的应用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
[3].母伟佳.新图案的图式生成与形式表达[D].南京艺术学院.2016
[4].杨成立.简论八大山人花鸟画图式的生成原因及对后世的影响[J].国画家.2015
[5].刘海杰.互文性:读者的重生之门——重探互文性理论“引导对话”的文本价值生成图式[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6].袁铎.“物化为我”——论图式在知识生成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5
[7].周泉.基于认知语言学图式理论的英语语篇理解与生成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
[8].陶霏霏.从自然科学规则到视觉图式的生成[D].南京艺术学院.2013
[9].单正平.工艺决定的经典图式——海南黎族织锦艺术形式的生成[J].新东方.2012
[10].肖炽热.符号的指向[D].中央美术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