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

师振江1安世林2△李亚军3(1定西市中医院甘肃定西743000;2定西市卫生学校甘肃定西743000)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疗法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上下配穴法和远近配穴法为主及耳穴贴压联合治疗偏头痛患者198例。结果治愈51例,占25.8%;显效103例,占52.0%;有效33例,占16.7%;无效11例,占5.6%。结论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安全、值得推广。

【关键词】偏头痛针刺疗法耳穴贴压

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脑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引发的疾病,具有周期性、反复性、遗传性、女性多发,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历来被医家视为疑难病症。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19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98例患者均为本院针灸科及康复科门诊患者,其中男82例,女116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28年。依据1998年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先兆表现为疲劳感,精神抑郁或易激动,头痛多从额颖部或眶后部开始,逐渐加剧,并迅速扩展至半侧头部或整个头部,为刺痛、钻痛、胀痛、搏动性疼痛,或头角抽掣性头痛,反复发作,病史较长。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头颅CT或MRI无异常,排除癫痈、高血压及其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痛。按特殊临床表现分型为:①眼肌麻痹型偏头痛:发作时伴有眼肌的麻痹。眼肌麻痹常在数日内恢复。②内脏型偏头痛:发作时伴有消化道症状或盆腔内疼痛。③基底动脉型偏头痛:枕颈部的发作性头痛,伴有共济失调、眩晕、耳鸣、口舌麻木等。

2治疗方法

2.1体针疗法

处方:取穴分为六组,第一组取印堂、鱼腰、太阳;第二组取百会、风池等;第三组取相关节段内远隔部位的穴位,如膻中、玉堂、紫宫、内关、神门等;第四组取相关节段内远隔部位的穴位,如T1~T5夹脊穴、大杼、风门、肺俞;第五组取足三里、太冲;第六组取三阴交、太溪。第一组、第三组、第五组穴位同时取用;第二组、第四组、第六组穴位同时取用。两种处方交替使用。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向下平刺印堂0.5寸,向后平刺太阳0.6寸;横向平刺鱼腰0.5寸。向前平刺百会1寸;向鼻尖方向斜刺风池0.6寸。向脊柱方向45°角斜刺T1~T5夹脊穴、大杼、风门、肺俞0.5寸。向下平刺膻中、玉堂、紫宫0.8寸;直刺内关1寸;直刺神门0.3寸。直刺足三里1.5寸,直刺太冲0.5寸。直刺三阴交1.2寸,直刺太溪0.5寸。每天针刺1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3~5次。均用中等强度捻转手法,捻转的幅度为2~3圈,捻转的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10~30秒。

2.2耳穴贴压疗法

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主穴:典型偏头痛与普通型偏头痛均取取一侧的颞区、脑点、皮质下。配穴:取另一侧的耳穴,女性患者加取卵巢区;丛集型偏头痛加取跟区:偏瘫型偏头痛取穴同典型偏头痛;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加取脑干区、枕颈区;眼肌瘫痪型加取脑干;内脏型和典型者加取胃区。

操作方法:用王不留行子进行贴压。常规消毒后,用5mm×5mm的医用胶布将王不留行子固定于选用的耳穴,每穴固定1粒。让患者每天自行按压3~5次,每个穴位每次按压2~3分钟,按压的力量以有明显的痛感但又不过分强烈为度。隔2~3天更换1次,双侧耳穴交替使用。

以上治疗均以7d为1个疗程,疗程间体息2d,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2.3观察指标

头痛程度分4级:1级(不痛),2级(轻度痛,但不影响活动),3级(中度痛,活动受影响),4级(重度痛,不能参加活动)。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参照1995年卫生部制定《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痊愈头痛伴随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

显效疼痛强度减轻2级,伴随症状减轻,或发作次数或疼痛持续时间减2/3。

无效疼痛强度减轻不足1级,或疼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1/3,或疼痛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3.2治疗结果

经上述治疗后,198例病例中痊愈51例(25.8%),显效103例(52.0%),有效33例(16.7%),无效11例(5.6%),总有效率为94,4%。其中110例1-2疗程即达显效,11例无效者经改用电针配合中药辨证内服而愈,所有病例随访6月-1年未复发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

4讨论

诸多研究表明针刺具有增高脑内阿片肽含量而镇痛、双向良性调节脑血管的收缩与舒张、调人体内分泌系统、调整脑能量代谢、抑制无菌炎症、促进人体内微量元素的生成等作用[1-4],从而减轻或消除偏头痛症状。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与偏头痛密切相关,而血管的运动障碍又与支配神经的功能异常有关,在针刺治疗本病时,应考虑到这两个方面的病理机制。头部血管分布着来自T1~T5的自主神经,第三组、第四组穴位在T1~T5节段区内,可调节相应节段的自主神经的功能来恢复血管的正常舒缩活动。自主神经的功能又由高位中枢控制,而头部的一些穴位对高位中枢的机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故而取用第一组、第二组穴位。取用第五组、第六组穴位,旨在调节患者的内分泌机能和脑能量代谢,此外,针刺这几个穴位对自主神经的机能或消化道机能也有调节作用。

因偏头痛的发生是由于头皮或硬脑膜血管的反应性扩张而发生局限性水肿所致,所以针刺时使用中等强度刺激手法为宜,既间接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又可镇痛。如果单纯地为了追求镇痛效果,而采用强烈的刺激手法,有可能抑制交感神经的功能,使已经处于扩张状态的血管受到进一步抑制,反而事与愿违。有的患者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如果恰在前驱症状期就诊,可先用较强的刺激手法,前驱症状期过后再用中等强度刺激手法。因为前驱症状的出现是由于颈内动脉分支的一过性痉挛引起脑局限性缺血所致,此时应首先缓解动脉的痉挛,故而先采用较强的刺激手法为宜。

典型偏头痛发作前有大脑功能失调的先兆出现,所以耳穴取用了脑点。其他各型偏头痛虽无典型的大脑功能失调的先兆症状,但是因为本病发作与精神状态有一定关系,精神过劳、紧张、焦虑、激动等均可促使偏头痛发作,所以其他各型偏头痛也应取用脑点,以调节大脑皮质的功能。另外,内分泌情况与本病的发生有关,所以女性患者还应取用卵巢区;男性患者则可加取睾丸区;男女患者还均可加取皮质下区,以进一步调节内分泌系统的机能。本病虽为偏头痛,根据全息生物医学理论,在使用耳穴疗法时,不应只取太阳、额,更重要的是要取用一些能调节中枢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的穴位,如脑干、皮质下、脑点、内分泌等。临床表明上述针刺疗法结合耳穴贴压能迅速缓解偏头痛症状、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操作简便、治愈率高。

参考文献

[1]吴月兵,张灿珍,沈丽达.内源性阿片肽与电针镇痛的研究[J].医学综述,2005(1):81-89.

[2]戴明,靳淼,沈维娜针刺治疗偏头痛患者疗效观察及对脑血流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9):3-5.

[3]李学智,刘旭光,刘文忠,等针刺少阳经穴对慢性偏头痛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8,28(11):854.

[4]何剑炜.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3):76-78.

标签:;  ;  ;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