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流行语论文-水源

新语流行语论文-水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语流行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语,日语,网络流行语,构词法

新语流行语论文文献综述

水源[1](2019)在《汉日网络新语·流行语构词法比较――以2009~2018年新语·流行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照语言学理论和语料分析,聚焦考察汉日网络新语·流行语的构词法异同,并试图探索中日语言文化的互动机制,旨在开拓构词研究的新视角,并对其异同原因进行阐释。总体看来,汉日网络新语·流行语构词法"大同小异"。"大同"体现在都可以分为新造语、借用语和转用语叁类;都具有追新求异和简化趋势。"小异"表现为汉语构词法呈"形义统一"模式,很少突破现有的语法形态规范,多运用有限的语音形式去丰富词汇系统;日语构词法呈"形义多容"模式,部分词语流行后语法形态发生变化,结合外来语促进构词方式发展。二者构词法的异同来自汉、日民族对语言演化传播识解和语言特质的异同。(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期刊2019年06期)

王纯[2](2019)在《中日新语·流行语的对比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语与流行语宛如一面镜子,如实地反映了时代脉搏,也是了解一国社会文化特征的捷径。中国和日本都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年成百上千的新语与流行语应运而生。随着“爆买”一词斩获日本2015年度“新语·流行语”大奖,其所折射出的中日两国的経济形势以及社会热点也引发人们的关注。但是,有新语言的产生必然会伴随着其他语言的死去,也就是所谓的死语。本论文主要就中日新语与流行语的产生方式、中日新语与流行语逐渐变成死语的倾向以及新语、流行语与死语的关联性问题进行探究。本研究以2011年至2018年,中国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的“年度十大流行语”和日本自由国民社举办的“新语·流行语大奖”为研究对象。第一章,作为序章说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立场以及研究对象。第二章,确定新语与流行语的定义,并介绍中日新语与流行语的先行研究。第叁章,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新语与流行语的产生方式,探讨其特征。第四章,利用Google Trends以及百度指数的大数据技术分析中日新语与流行语逐渐变成死语的倾向。第五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新语·流行语的产生方式与死语的产生方式的关联性进行考察。关于中日新语与流行语的产生方式,本研究在参考《日本语学研究事典》中米川明彦的分类法的基础上,将新语与流行语分为两部分,即与已有语言毫无关系的新造词和利用已有语言进行创造的新造词,对其进行考察。此外,将利用已有语言进行创造的新造词的造语法分为借用、合成、派生、类推、省略以及双关六个种类。最后,总结两国新语与流行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关于中日新语与流行语逐渐变成死语的倾向,利用Google Trends以及百度指数,提取2011年至2018年的新语与流行语的检索数据,根据其使用率的增减倾向,分析持有哪些要素的新语与流行语具有变成死语的倾向。对于新语、流行语与死语的关联性问题,在采纳米川的新语与流行语的产生方式的同时,总结了更加适合死语的产生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9-05-20)

朱逸凡,张煜[3](2018)在《从新语·流行语看日本社会经济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高度浓缩了当代社会的热点现象,同时也折射出一个社会的世态、文化、民生特点。日本流行语的产生与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连。通过梳理分析日本近叁十年获奖流行语,准确地折射出社会经济的热点,从泡沫经济的出现、破灭到复兴,从经济与社会的层面勾画日本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变迁。(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24期)

张玉亭[4](2018)在《关于日语中的新语流行语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语言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新语和流行语,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产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产物之一。用于表达新产生的事物和概念,或者是已有的事物和概念而产生的新词语被称为新语。那些以许多新生事物或现象为契机广泛传播,或激起多数人的兴趣而一时间被频繁使用的词语被称为流行语。新语和流行语都和时代的发展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反映世间万象的关键词。通过对这类新语流行语的研究,可以敏锐地掌握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状况。本论文将从词汇论的视角出发,以2008年至2017年的10年的“U-CAN新语和流行语大奖”中的获奖词语以及入围词语(共计501个)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根据各个词语的语源产生情况以及词语构造情况,找出新语和流行语的特征和变化及其对日语产生的影响,进而通过新语流行语的内容探究日本社会的发展情况。本论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至第四章为正文,最后一部分为结论。绪论中介绍新语和流行语的发展情况,阐明研究意义。第一章,梳理先行研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之处,明确本论文的目标。然后详细介绍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并说明研究数据的收集方式。第二章,由于新语和流行语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首先从各自的定义入手,在综合比较先行研究各种观点的基础上确定本论文中的新语和流行语的定义。第叁章,新语和流行语中有很多的词、短语和句子。为了探明词源与构成情况,将其分为“和语、汉语、外来语、混种语”四类,分析语种的分布情况。明确各个语种的构成比例,找出新语和流行语的语种构成特点,探讨现代日语的语种构成情况。第四章,将焦点集中在新语和流行语中的词汇上,从词语结构入手对新语和流行语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首先,从词汇的静态性侧面出发,根据词语构造的内容进行分类,考察其特征。然后,从词汇的动态性侧面出发,根据造词法对数据进行整理,了解新语和流行语的造词情况。同时明确各个造词法的造词方式以及其所反映的新语流行语的造词特征。另外,结合社会现象对词语的内容进行研究。最后,总结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和结论,明确不足,并提出今后的课题。(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白璐[5](2018)在《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解析新语以及网络流行语的中日口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践报告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考察如何将近年来中国层出不穷的新语·网络流行语翻译成日语,也就是考察中国的新语·网络流行语的日译口译策略。本报告以在北京出版的,对于目前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现存唯一的日语综合月刊《人民中国》下属的电子杂志开设的“新语·网络流行语”一栏的新语·网络流行语作为语言资料,一共收集了从2011年11月到2017年10月的新语·网络流行语299个。根据中国的新语·网络流行语的结构形式以及来源将收集到的新语·网络流行语分为六种,分别是“谐音型”“缩写型”“词义转换型”“外语翻译词语型”“复合型”和“时效性”。在此基础上,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收集到的六种类型的新语·网络流行语进行探讨。分析之后,得到以下结论。即,由于进行口译工作时,时间有限,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我们在翻译谐音型、缩写型、词义转换型、外语翻译词语型的新语·网络流行语时,可以优先选用意译的口译策略;在翻译复合型词语时,可以优先选用类推的口译策略;在翻译时效型流行语时,可以优先选用直译、意译的口译策略。(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6-01)

苗蕾[6](2017)在《从2016年十大流行语看新词新语的隐喻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词新语不断涌现并广泛传播,已成为社会一大热点文化现象,有必要从认知的角度,对其进行隐喻理据探析。隐喻是人类的一种思维认知方式,以新词新语为例来解读概念隐喻理论、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分析隐喻理论的运行机制,有利于引起学界更充分的重视,推动语言学与认知隐喻学的学科发展。(本文来源于《文存阅刊》期刊2017年18期)

刘金鑫[7](2017)在《日语中新语和流行语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中新语和流行语的出现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涵盖了日本文化、体育、政治、经济、通信等各个方面,源自于日本每一年度的热门话题和新闻,反映了日本社会的最新事物、大众的新观点、社会热点问题及社会文化发展变化。新语和流行语的出现丰富了日语的词汇,也体现了日语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这些词汇一般不会被词典、教科书收录,日语学习者很难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词汇。研究新语和流行语,不仅对日语词汇的研究有所帮助,对日语的掌握及熟练运用、日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也有很大的推进作用。本文从词汇的定义、语源、分类及特点等方面入手,结合日本社会文化发展和大众心理对日语中的新语和流行语进行探析。(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7年03期)

韦少敏[8](2016)在《日语新语·流行语的特点及其日汉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反映新事物、新意识、新技术的新语和流行语不断产生。通过研究日语新语·流行语,既可把握日语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可以通过反映日本社会世态的新语·流行语,最迅速地捕捉日本社会的变化,考察存在语言背后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另一方面,为了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和更好地了解日本社会,笔者认为对日语新语·流行语的日中翻译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实用的价值。目前为止,从语言学视点和社会学视点对日语的新语·流行语的研究比较多,但从日中翻译角度的研究不太多。而从文化翻译的观点出发,对日语新语·流行语的日中翻译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通过《中国知网CNKI》和日本学术期刊数据库《CiNii》的检索,现在还没有。因此,笔者把从语言学和社会学视点进行的日语新语·流行语研究作为前提,再从文化翻译角度出发对其日中翻译进行考察。本研究收集从2000年到2014年的日本《新语·流行语大奖》共156个获奖语作为研究对象。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日语新语·流行语的构词法和构词特点;分析获奖语与社会各领域的对应关系并考察日本社会的现象;再进一步从文化翻译的观点,通过具体的翻译实例分析,探讨其日中翻译的策略和具体的翻译方法。本论文的研究结论总结如下:(1)语言学方面,日本的新语·流行语基本上都是利用原有的词汇创造的,复合法、省略法和借用法是主要的构词法。(2)社会角度方面,分析了日本社会6个领域的现象。包括政治上的首相频繁更替、经济上的长期低增长、体育上对棒球的热爱、文化上的形式多样、科研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特别关心。(3)日中翻译研究方面,指出异化翻译策略是词汇形式的新语·流行语日中翻译时主要使用的策略;翻译方法具有多样性,翻译者须考虑与翻译有关的因素选择翻译法和合适的译语;注释是补偿两种语言和文化差异的一种手段。本论文由6章构成。第一章介绍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和方法及本论文的构成,认定研究范围。第二章概述中日两国的先行研究,提出本研究的视点。第叁章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把握日语的新语·流行语与原来的词的关系,分析新语·流行语的构词法和构词特点。第四章从社会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获奖语与社会各领域的对应关系,考察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现象。第五章从文化翻译的角度研究新语·流行语的日中翻译,并考察了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的应用情况以及具体的翻译方法。第六章总结本研究的结论并提出今后的课题。本研究从叁个角度对日语的新语·流行语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把握了语言本身的特点的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语言、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笔者期望通过本研究为日语语言学习、日中翻译研究和了解日本社会提供参考和借鉴,为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跨文化交际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6-06-01)

柯克雷[9](2016)在《日语“新语”与“流行语”的比较研究——以2015年十大流行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中的"新语"与"流行语"是两种不同的词汇,但常被同时提及,导致许多人误认为它们是同一概念。它们大多不会被收录在正式的词典里,所以很难正确理解其词义和用法。"新语"与"流行语"真实反映了日本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热点问题,在日本广为流行,但许多日语学习者却无法从既有的教科书中获取这两种词汇。本文旨在以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为例,探讨新语、流行语的定义、产生、特点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日语学习者加强对新语、流行语的理解,并掌握获取它们的方法和途径。(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李娜[10](2015)在《关于日语新语流行语的分类及影响力——以2012、2013年的日语新语流行语大赏的获奖词为研究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流行语同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有着最直接紧密的联系,因此能够及时、深刻、直接地反映出其相应时期的社会特征和变化。本文以2012年和2013年的日语新语流行语大奖的前十名词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影响力。(本文来源于《读书文摘》期刊2015年20期)

新语流行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语与流行语宛如一面镜子,如实地反映了时代脉搏,也是了解一国社会文化特征的捷径。中国和日本都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年成百上千的新语与流行语应运而生。随着“爆买”一词斩获日本2015年度“新语·流行语”大奖,其所折射出的中日两国的経济形势以及社会热点也引发人们的关注。但是,有新语言的产生必然会伴随着其他语言的死去,也就是所谓的死语。本论文主要就中日新语与流行语的产生方式、中日新语与流行语逐渐变成死语的倾向以及新语、流行语与死语的关联性问题进行探究。本研究以2011年至2018年,中国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的“年度十大流行语”和日本自由国民社举办的“新语·流行语大奖”为研究对象。第一章,作为序章说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立场以及研究对象。第二章,确定新语与流行语的定义,并介绍中日新语与流行语的先行研究。第叁章,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新语与流行语的产生方式,探讨其特征。第四章,利用Google Trends以及百度指数的大数据技术分析中日新语与流行语逐渐变成死语的倾向。第五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新语·流行语的产生方式与死语的产生方式的关联性进行考察。关于中日新语与流行语的产生方式,本研究在参考《日本语学研究事典》中米川明彦的分类法的基础上,将新语与流行语分为两部分,即与已有语言毫无关系的新造词和利用已有语言进行创造的新造词,对其进行考察。此外,将利用已有语言进行创造的新造词的造语法分为借用、合成、派生、类推、省略以及双关六个种类。最后,总结两国新语与流行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关于中日新语与流行语逐渐变成死语的倾向,利用Google Trends以及百度指数,提取2011年至2018年的新语与流行语的检索数据,根据其使用率的增减倾向,分析持有哪些要素的新语与流行语具有变成死语的倾向。对于新语、流行语与死语的关联性问题,在采纳米川的新语与流行语的产生方式的同时,总结了更加适合死语的产生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语流行语论文参考文献

[1].水源.汉日网络新语·流行语构词法比较――以2009~2018年新语·流行语为例[J].现代语文.2019

[2].王纯.中日新语·流行语的对比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9

[3].朱逸凡,张煜.从新语·流行语看日本社会经济变迁[J].经济研究导刊.2018

[4].张玉亭.关于日语中的新语流行语的考察[D].辽宁师范大学.2018

[5].白璐.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解析新语以及网络流行语的中日口译策略[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

[6].苗蕾.从2016年十大流行语看新词新语的隐喻机制[J].文存阅刊.2017

[7].刘金鑫.日语中新语和流行语的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

[8].韦少敏.日语新语·流行语的特点及其日汉翻译研究[D].广西大学.2016

[9].柯克雷.日语“新语”与“流行语”的比较研究——以2015年十大流行语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6

[10].李娜.关于日语新语流行语的分类及影响力——以2012、2013年的日语新语流行语大赏的获奖词为研究对象[J].读书文摘.2015

标签:;  ;  ;  ;  

新语流行语论文-水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