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就职演说论文-赵萌妍,张奕,王佳雨

奥巴马就职演说论文-赵萌妍,张奕,王佳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奥巴马就职演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及物性分析,过程类型,就职演说

奥巴马就职演说论文文献综述

赵萌妍,张奕,王佳雨[1](2018)在《对特朗普和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的及物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为理论框架,对特朗普和奥巴马的总统就职演说进行及物性分析,旨在揭示两篇演说在及物性过程分布情况和功能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六种过程在两篇演说中的分布情况大体一致,物质过程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关系过程、心理过程,而其它叁种过程极少出现。六种过程具有不同的功能。特朗普用引用作为言语过程以加强自己的权威地位,使用行为过程表达自己切实关心美国民众。奥巴马使用物质过程追溯美国先驱,用关系过程描述经济危机。两篇演说的及物性选择源于相似的演讲意图和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总统个人经历。(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刘鹏[2](2018)在《奥巴马及特朗普就职演说的隐喻架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理解和推理通过隐喻和框架(架构又译作框架)实现。政治演说就是借助隐喻和框架影响公共话语和人的思想以实现传播其政治主张的目的的。莱考夫和约翰逊的研究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也是人们认知,思考和行为的重要方式。概念隐喻理论的重要部分被人简称为隐喻架构理论。概念隐喻理论指出,框架(架构),隐喻以及思维的其他方面都是以体验为基础的,这些都来自人们的日常体验或者传承的集体经验,并且它们都反映了我们的道德价值观。虽然隐喻与框架(架构)研究的文章很多,但把隐喻架构用以政治语篇的分析并不多见。本篇论文试图以莱考夫提出隐喻架构理论分析两位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讲中的隐喻和框架,探究这些隐喻和框架各是什么,比较两位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使用的隐喻和框架有何异同,这些框架如何反应他们各自的政治观点的,以探究并解释其隐喻和框架和各自价值观的联系,以及它们如何实现演讲目的,即说服听众认同和支持新政府的政策。本文选取这两位总统的叁篇就职演说的原因是,这两位总统的任期都处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后危机时期”,尽管程度有别,但都面临相似的问题,而且因为年代较近,贴近时事,我们作为当代的经历者对他们谈论的话题及相关时代特征也较为熟悉。再者,奥巴马演讲的语言力量以及特朗普的另类风格,两位总统风格迥异但都在这样一个时期在大选中胜出,也是人们热议的焦点。另外,总统就职演说作为新一届总统的第一篇公开演讲为新一届政府定下基调,其重要性更无需多言。本文为从隐喻架构的角度探讨两位总统的就职演说,为政治演讲的成功原因,提供初步认识。首先文中简要介绍莱考夫提出的隐喻架构理论,然后,作者选取并分析奥巴马2009年,2013年和特朗普2017年的就职演说,进行分别分析,找出其中的框架和隐喻。然后对比分析,找出其使用的框架的异同,进而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从中验证莱考夫提出的框架(架构)和隐喻是人们进行思考和推理的方法,框架(架构)和隐喻塑造人们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并且由基本价值观和道德决定,体现在政治语篇中。根据莱考夫的研究,美国政治体现的主要隐喻和框架(架构)是,国家是家庭,根据这一隐喻,美国政治主要有两种模式:严父模式被共和党认同,慈亲模式由民主党采用。每个模式都是以其政治价值观为基础。本文基于莱考夫的隐喻架构理论,从隐喻架构和非隐喻框架两方面对比分析了奥巴马2009、2013和特朗普2017的就职演说。通过对两位总统的政治演说的分析揭示其中的框架各是什么,有何异同,差异的原因以及和价值观的关系。结果发现道德模式、美国政党及其核心价值观与演讲中的架构、概念隐喻之间密切相关。经过分析得知,关于隐喻框架,两人都用到家庭框架,战争框架,道路或者旅程框架,国家即人框架,以及建筑工程框架;关于非隐喻框架,两人都用到团结框架,改变和行动框架以及信心框架。两者框架虽然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很大区别,这些都反应了两者道德价值观的差异,奥巴马演讲中体现的共情和个人与社会责任,而特朗普就职演讲则强调个人责任和个人利益,纪律和惩罚。两位总统就职演说的隐喻和框架分别体现了两者不同的价值观,是两种家庭道德模式的反映。他们在语言方面体现出来的架构反映了各自的政治主张对实现演讲目的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两位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隐喻架构分析对政治语篇的推理和说服功能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演说中利用框架来构建事实的方法对于其他的政治语篇和公共演讲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对隐喻理论的发展很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董雪宇[3](2018)在《皮尔斯符号学视角下奥巴马就职演说的象似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象似性研究是现如今语言学领域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主要是研究语言符号与意义之间的相对关系,获取语言符号的内在含义,对于全面展现语言的本质属性以及语言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实际上是源自于皮尔斯的象似符号,在皮尔斯的第二个符号叁分法中,基于符号与其对象的关系,可以将符号分为象似符、指示符、象征符。在此叁分法的基础上,皮尔斯又对象似符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映像符、拟象符以及隐喻符,与之相对应,象似性可分为:映像象似性、拟象象似性和隐喻相似性。对象似性的研究涵盖了多种文本,例如广告、网络用语、诗歌、演讲等,而在演讲文本中,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是很具有语言学研究价值的研究语料。就职演说是政治演说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新当选的总统阐明自己的政治立场、执政方式与原则,以此来获取民心、赢得支持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总统就职演说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就职演说也因此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根据象似性在符号中表现出的不同特征,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象似性进行了分类,如语音、句法、修辞等。很多学者对象似性的研究大多局限于象似性的四原则,即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标记象似性,而很少有学者从皮尔斯符号学的角度对象似性理论进行系统全面地分类与研究。因此,本文以皮尔斯符号学视角下的象似性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第43、44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为语料,运用定性分析法和描述法,探讨了两个问题:(1)皮尔斯符号学视角下的象似性原则在奥巴马就职演说中是如何体现的?(2)奥巴马就职演说如何运用象似性增强演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本研究以解释和阐述为主,对皮尔斯符号学视角下的象似性理论进行了系统而全面地探讨,并分析了其在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运用,使语言学习者更加系统地认识到其为就职演说带来的积极影响----增强演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具体如下:(1)映象象似性使演讲形成令人兴奋和活跃的气氛,唤起听众的注意,鼓舞美国人为国家的伟大未来而奋斗,使新总统能够赢得人民对自己的支持。(2)拟象象似性使演讲在表达上更加得委婉间接,拉近了新总统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传达出演讲想要表达的民主精神,从而赢得观众的青睐。(3)隐喻相似性使演讲更加得生动、形象,增增强听众对演讲的印象,对其所处的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巩固了新总统的统治。(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乔峤[4](2018)在《英汉视译中类意群切分不当现象及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英汉视译中,译者对于类意群的切分直接影响译文质量,因此对于类意群合理切分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是有必要的。笔者以奥巴马2013年就职演说为例进行英汉视译模拟实践,通过对比笔者的译文和参考译文,总结出笔者在英汉视译时有两种类意群切分不当现象:类意群切分的频率不当和类意群的错误切分。在研究与分析后,笔者针对这两个现象分别找到相应的应对策略:一、从语言内原因分析时笔者得出译者要选择合适的类意群单位为长度,注意大类意群的再切分和小类意群的整合,识别主干类意群以及确保句法结构的正确划分。二、从语言外原因分析时作者得出译者想要提高译文质量首先要通过日常训练和实践扩大视域范围和提高阅读速度,并训练较好的心理素质,对于视译过程中现场发生的突发情况能够冷静地处理,最大化提高产出的译文质量。(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8-04-09)

郑林凤[5](2018)在《从评价理论的态度视角下对比研究奥巴马与特朗普总统的就职演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就职演说是美国新当选总统踏上政治舞台的开场白。他们借此机会表明立场,阐述政见,许下诺言,意图鼓动民心,获得民众的支持。就职演说词语言精练,行文逻辑性强。由于面向的主体是美国民众,因而具有丰富的人际意义。评价理论是建立在系统功能语法上发展起来的新理论,它主要聚焦在说话者对人物、事件、现象等持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及如何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评价理论包含叁个子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在评价理论的指导下,本篇论文旨在从态度子系统去对比分析奥巴马2013年就职演说和特朗普2017年就职演说,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首先分别找出奥巴马总统的就职演说和特朗普总统的就职演说中态度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次举例说明两位总统是如何利用这些态度资源达到劝服民众支持自己的目的,最后对比分析两位总统就职演说中态度资源的分布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这些差异反映了两位总统在演说中的不同演讲方式。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奥巴马总统的就职演说和特朗普的就职演说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态度资源,但奥巴马总统使用的态度资源频率更高。第二,在态度子系统中,两位总统都使用大量的鉴赏资源,奥巴马总统使用判断资源多于情感资源,而特朗普总统完全相反,使用情感资源多于判断资源。这说明奥巴马总统倾向于使用判断性的词汇去阐述新政策,而特朗普总统倾向于使用情感词汇拉近与民众的距离。由此可知,在总统的就职演说中使用态度资源能够达到理想的演讲效果,这对今后政治家的演说乃至普通人的演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4-01)

陈红[6](2018)在《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特朗普就职演说与奥巴马第一次就职演说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信息的快速推进,人们的视野也逐渐从对国内政治经济发展方面扩大到了对世界各国政局稳固的关注上。美国作为世界政治经济强国,一直是其他各国关注的焦点。尤为世界瞩目的应属历届总统上任时所发表的就职演说,演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总统的行事风格和基本的政治理念。可见,总统的就职演说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唐纳德·特朗普,在2017年初在美国白宫发表就职演说,较于前任总统,特朗普行事高调,以商业大亨的身份跻身政坛,并且言论极具争议性。正是由于他这种充满争议的特质,激发了作者的研究兴趣,所以本篇论文从系统功能语法视角对奥巴马与特朗普两位总统的就职演说进行初步探析。虽然近些年来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语言学视角对政治演说进行了研究,但是特朗普作为新任总统,其就职演说出现较晚,因此很少有学者对特朗普的就职演说进行分析,所以这也是本篇论文的独特之处。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以两位总统的就职演说为语料,从叁大元功能出发,尝试分析奥巴马与特朗普的就职演说,试图发现他们在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以下叁个问题对本文的研究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1.从概念功能下的及物性分析得出,两篇就职演讲中存在着哪些相似性和差异性?2.从人际功能下的语气,语态以及人称代词叁个方面分析得出,两篇就职演讲中存在着哪些相似性与差异性?3.从语篇功能的主述位推进以及衔接方面分析得出,两篇就职演讲中存在着哪些相似性与差异性?通过分析和研究,结果如下:首先,在概念功能方面,这两篇就职演说都偏重于使用物质过程,关系过程以及心理过程。奥巴马就职演说中使用了较多的关系过程来说明美国的社会现实并用美国先辈的精神激励美国人民。其次,在人际功能方面,这两篇就职演说都侧重于使用陈述语气,中低值情态词,以及第一人称复数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然而,在该功能方面的差异性也较为明显。第一,在语气的使用上,奥巴马总统较多的使用祈使句来呼吁美国人们重拾自信,相信新政府会领导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第二,在情态词的使用上,特朗普偏重于使用中值情态词,主要用来声明自己就职后人民的权力将得到充分的保障以及新政府上台以后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而奥巴马在叁种程度情态动词的使用比例上较为均衡,使用高值情态词来鞭策群众振作精神刻不容缓,低值情态动词用于借鉴先辈的伟大精神来例证美国人民有能力战胜这次危机。第叁,在人称代词的使用上,特朗普在第二人称的使用频率上高于奥巴马,他主要强调权力属于人民,获取民众的支持。除此之外,特朗普使用了较少的第叁人称,主要原因在于第叁人称的使用容易使人产生距离感。因此,特朗普可以巧妙地回避媒体口中的“傲慢”等负面评价。最后,在语篇功能方面,两篇就职演说都较多的使用非标记性主位,平行型和延续型的主位推进模式以及四种类型的衔接手段。然而,在标记性主位的使用方面,奥巴马在第一次就职演讲中使用标记性主位的比例远超于特朗普。奥巴马主要用标记性主位来强调就职后美国对待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采取相应的外交政策,他向世界伸出和平友好的橄榄枝这一行为目的在于获取世界各国的支持与信赖。本篇论文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分析了两位总统的就职演说,使读者对他们的演讲风格有了大致的了解。而且,该论文对读者在今后赏析奥巴马和特朗普的演讲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8-03-07)

韩宗良[7](2017)在《社会语言学叙事视角下巴拉克·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中的身份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可被视为美国文化的高度集中。因美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强大的权力,而美国总统是其权力的象征,他的就职演说可以说是分析美国总统身份的典型材料。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语言学角度对历届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进行了分析,但尚未有以社会语言学视角解读就职演说,相关的身份建构研究也较为少见。因此,本文对以下叁个问题进行研究:第一,奥巴马的身份构建是通过何种方式实现的?第二,奥巴马就职演说中构建了怎样的身份?第叁,奥巴马就职演说中构建的身份是否单一?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总统就职演说以及总统身份构建的以往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回顾与综述。以此为基础,本文将2009年和2013年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作为研究对象,以拉波夫式的叙事分析模型和身份构建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奥巴马的两次就职演说进行分析。通过对两次就职演说的叙事结构和词汇功能分析,本文发现,奥巴马主要通过来突显其作为特定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来构建其身份。他在就职演说中的身份并不单一,同时构建了美国总统,美国人民以及非裔美国人的身份。本文以叙事分析作为研究手段,为就职演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本研究表明了社会学身份理论与拉波夫式叙事分析的结合,在身份建构中具有其实用性。(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杜璇[8](2016)在《英语小句的投射——以奥巴马2009年就职演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韩礼德的功能语法,本文从小句语义逻辑关系中的投射关系入手,以奥巴马2009年就职演说为文本,研究了其中的小句。研究发现,文本信息是由从属投射小句来传递意义的,限制小句中的成分是由小句级阶转移形成的嵌入机制来修饰。(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6年31期)

王力珠[9](2016)在《奥巴马就职演说的构成互文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美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包容性,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也存在多语混杂和体裁混合即语篇互文性现象。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的就职演说倍受世人关注。本文将从体裁、主题、和修辞叁个方面分别对奥巴马的就职演说的互文性现象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6年18期)

李颖[10](2016)在《基于交际翻译的西方政治演说翻译研究——以奥巴马就职演说的叁种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奥巴马竞选获胜演讲属于召唤功能的文本,翻译时应该以交际翻译策略为主。该文通过评析奥巴马就职演说的叁种译文,来阐明交际翻译策略在西方政治演说汉译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6年06期)

奥巴马就职演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理解和推理通过隐喻和框架(架构又译作框架)实现。政治演说就是借助隐喻和框架影响公共话语和人的思想以实现传播其政治主张的目的的。莱考夫和约翰逊的研究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也是人们认知,思考和行为的重要方式。概念隐喻理论的重要部分被人简称为隐喻架构理论。概念隐喻理论指出,框架(架构),隐喻以及思维的其他方面都是以体验为基础的,这些都来自人们的日常体验或者传承的集体经验,并且它们都反映了我们的道德价值观。虽然隐喻与框架(架构)研究的文章很多,但把隐喻架构用以政治语篇的分析并不多见。本篇论文试图以莱考夫提出隐喻架构理论分析两位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讲中的隐喻和框架,探究这些隐喻和框架各是什么,比较两位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使用的隐喻和框架有何异同,这些框架如何反应他们各自的政治观点的,以探究并解释其隐喻和框架和各自价值观的联系,以及它们如何实现演讲目的,即说服听众认同和支持新政府的政策。本文选取这两位总统的叁篇就职演说的原因是,这两位总统的任期都处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后危机时期”,尽管程度有别,但都面临相似的问题,而且因为年代较近,贴近时事,我们作为当代的经历者对他们谈论的话题及相关时代特征也较为熟悉。再者,奥巴马演讲的语言力量以及特朗普的另类风格,两位总统风格迥异但都在这样一个时期在大选中胜出,也是人们热议的焦点。另外,总统就职演说作为新一届总统的第一篇公开演讲为新一届政府定下基调,其重要性更无需多言。本文为从隐喻架构的角度探讨两位总统的就职演说,为政治演讲的成功原因,提供初步认识。首先文中简要介绍莱考夫提出的隐喻架构理论,然后,作者选取并分析奥巴马2009年,2013年和特朗普2017年的就职演说,进行分别分析,找出其中的框架和隐喻。然后对比分析,找出其使用的框架的异同,进而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从中验证莱考夫提出的框架(架构)和隐喻是人们进行思考和推理的方法,框架(架构)和隐喻塑造人们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并且由基本价值观和道德决定,体现在政治语篇中。根据莱考夫的研究,美国政治体现的主要隐喻和框架(架构)是,国家是家庭,根据这一隐喻,美国政治主要有两种模式:严父模式被共和党认同,慈亲模式由民主党采用。每个模式都是以其政治价值观为基础。本文基于莱考夫的隐喻架构理论,从隐喻架构和非隐喻框架两方面对比分析了奥巴马2009、2013和特朗普2017的就职演说。通过对两位总统的政治演说的分析揭示其中的框架各是什么,有何异同,差异的原因以及和价值观的关系。结果发现道德模式、美国政党及其核心价值观与演讲中的架构、概念隐喻之间密切相关。经过分析得知,关于隐喻框架,两人都用到家庭框架,战争框架,道路或者旅程框架,国家即人框架,以及建筑工程框架;关于非隐喻框架,两人都用到团结框架,改变和行动框架以及信心框架。两者框架虽然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很大区别,这些都反应了两者道德价值观的差异,奥巴马演讲中体现的共情和个人与社会责任,而特朗普就职演讲则强调个人责任和个人利益,纪律和惩罚。两位总统就职演说的隐喻和框架分别体现了两者不同的价值观,是两种家庭道德模式的反映。他们在语言方面体现出来的架构反映了各自的政治主张对实现演讲目的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两位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隐喻架构分析对政治语篇的推理和说服功能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演说中利用框架来构建事实的方法对于其他的政治语篇和公共演讲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对隐喻理论的发展很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奥巴马就职演说论文参考文献

[1].赵萌妍,张奕,王佳雨.对特朗普和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的及物性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刘鹏.奥巴马及特朗普就职演说的隐喻架构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8

[3].董雪宇.皮尔斯符号学视角下奥巴马就职演说的象似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4].乔峤.英汉视译中类意群切分不当现象及应对策略[D].黑龙江大学.2018

[5].郑林凤.从评价理论的态度视角下对比研究奥巴马与特朗普总统的就职演说[D].合肥工业大学.2018

[6].陈红.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特朗普就职演说与奥巴马第一次就职演说的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8

[7].韩宗良.社会语言学叙事视角下巴拉克·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中的身份构建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8].杜璇.英语小句的投射——以奥巴马2009年就职演说为例[J].校园英语.2016

[9].王力珠.奥巴马就职演说的构成互文性分析[J].校园英语.2016

[10].李颖.基于交际翻译的西方政治演说翻译研究——以奥巴马就职演说的叁种译本为例[J].海外英语.2016

标签:;  ;  ;  ;  

奥巴马就职演说论文-赵萌妍,张奕,王佳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