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脑出血穿刺治疗观察和护理
我院自2004年3月~2008年6月,采用颅脑穿刺治疗脑出血68例,操作方法简单,成功率高,经过系统,精心护理,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均经CT确认为急性脑出血,男42例,女26例,年龄在35—84岁。
1.2方法采用改进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和生化酶技术,对颅内血肿进行冲洗、液化、引流消除颅内血肿,选择出血面积较大层面为穿刺靶点,确定穿刺位置,局麻下钻透颅骨后,缓慢插入三通针进行冲洗引流。
1.3结果
穿刺后存活62例,死亡6例,其中4例术前已形成脑疝(均是家属强烈要求手术,不计后果),2例因再出血死亡。
2术前准备
2.1耐心细致作好解释工作向患者家属说明治疗的目的和方法,并说明病情的危重性和手术的风险,预后及术后的注意事项,介绍同种病例的治疗经验和效果,以取得其信任和合作。特别是对于来自农村的患者,我们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
2.2协助医生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关检查,迅速建立V通路,宜选择V留置注射,根据医嘱给予脱水剂,术前用药和留置导尿。
2.3常规备皮用肥皂水或清水洗净头部,剃光头发,操作时动作轻柔,不能过频过度翻动头部以免出血加重或再出血。
2.4定位用2%龙胆紫标记手术穿刺的范围。
3观察和护理
3.1安全护理脑出血患者一定要加床栏,烦躁不安时要加用约束带,防止患者坠床,遵医嘱及时、准确执行镇静催眠药。
3.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神态、瞳孔、生活体征及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协助医生用生理盐水、尿激酶通过粉碎针高压冲洗血肿部位,直到冲洗流出液颜色变淡变清为止。冲洗过程中要注意进出量平衡,随后用高浓度尿激酶喷洒在血肿腔表面,夹管4小时,冲洗期间随时观察,如有意识障碍加重、烦躁不安,双侧瞳孔忽大忽小以至不等大,血压升高,呼吸缓慢不规则,应立即停止冲洗并开放引流管,同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另一方面,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并及时记录,术后引流袋内血液颜色一般呈暗红色,如引流袋内血量减少突然出现无色液体要考虑引流出脑背液的可能,应报告医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3引流管的护理首先要妥善固定,防止患者因燥动而使管道移位、脱管;其次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清除管腔中的血凝块和破碎脑组织,避免负压过强造成脑织吸出,影响日后功能恢复。引流袋悬挂于床头,引流管最高点距穿刺点的距离不超过15cm[1],以维持一定的颅内压,引流量不超过200ml/日,引流时间不超过7天。拔除引流管时应适当加压包扎,如需移动患者或变换体位,应先关闭引流管,待移动后再调整引流管高度。
3.4体位术后患者采取头偏向患侧,并与病床水平面呈15°—45°,以保持引流管通畅,若同时行侧脑窒引流,须保持颅内压在0.98—1.96kpa之间。
3.5饮食护理患者术后第二天应及时进食,昏迷者给予插胃管,并定时喂全流饮食,防止消化道粘膜的自身损伤,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高血压出血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最主要的死因之一。严密观察患者呕吐物,大便颜色及全身情况,一般术后在第一天应用H2受体阻滞剂预防,忌用激素。
3.6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多数脑出血患者年龄大,肾功能差,故微创血肿穿刺后不予常规应用甘露醇,可适量应用速尿,同时需认真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特别注意每小时尿量变化,若发现进出量不平衡或尿量过少,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防止脱水或补液过多引起肾功能不全而加重病情。
3.7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对有功能障碍的肢体应给予按摩,每日最少做四次被动运动,每次15分钟,关节应处于功能位,必要时用关节托,防止足下垂和爪指的发生。
3.8出院健康指导出院前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脑出血的一些基本知识,以便避免各种诱因,嘱其按时服药,尤其是降压药不能随便更改和停药,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合理的膳食,适当活动及休息,也教会患者自我护理及保健知识,定期来院复查,如出现头晕、头痛、呕吐、血压增高时及时就医。
我国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急性期按传统保守治疗方法,死亡率约为40%—75%,其余一半的病人遗留严重并发症[2]。直从开展微穿刺术,大力挽救了脑出血患者的生命,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辉.脑出血微创术病人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07.3:31.
[2]黄加训,梁秀龄,刘焯霖.临床精神病学[M].北京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