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公交网络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通规划,公交网络设计模型,行程时间不确定性,蚁群算法
公交网络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柳伍生,李远东,谭倩[1](2018)在《行程时间不确定的城市公交网络设计模型与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规公交网络设计中一般以平均行程时间作为路段的阻抗,实际上乘客路段行程时间应是平均行程时间和缓冲时间之和。本文采用线路行程时间的标准差来衡量线路的行程时间不确定性,使用行程时间偏差权重系数来代表乘客对于行程时间不确定性的不同的风险态度,构建了城市以乘客总出行时间最短与公交公司的运营成本最小化的公交网络优化模型。并使用贪婪算法构建初始解,将乘客需求最大的两个节点连接起来作为初始线路,采用蚁群算法对初始线路进行迭代改进,从而得到最优的公交网络,最后以一个小型的公交网络设计来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罗孝羚,蒋阳升[2](2018)在《基于K-means聚类的城郊公交网络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变现有城郊公交线网规划不合理的状况,通过将物流领域的Milk-run和Hub-spoke的设计方法应用到公交网络优化和设计中,构建了新的城郊公交线网优化模型。同时,为求解所构建的城郊公交线网优化模型,设计了相应的启发式算法。首先通过k-means聚类方法将城区公交站点进行聚类,同类站点即为Milk-run线路的组成站点,再将同类站点的公交线路长度优化问题转化为经典TSP问题进行求解,结合多种局部搜索的操作方式,得到每条Milk-run线路的最短设计方案。然后依据规划好的Milk-run线路,通过遍历Milk-run线路中所有站点,确定每条Milk-run线路hub的站点所在的位置。最后结合客流需求,为各线路分配相应的车辆数量,结合线路的运行时间,可以获得各线路相应的发车频率。为验证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将提出的方法应用到香港天水围区域的实际城郊公交线网优化,通过Matlab编程实现了方案求解。案例求解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实际公交服务对比,在不改变现有的站点布局及车辆配置数量的条件下,当客流需求维持现有的水平时,应用Milk-run和Hub-spoke方法对现有的公交服务进行优化,能够减少乘客4.2%总的出行时间;通过Milk-run线路及hub站点的设置,可以产生规模效应,能够有效提高城郊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使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杨洁[3](2018)在《基于出行需求的公交网络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增长,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保障城市居民出行的必然方式。当前较大的城市都已经修建了地铁,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主要还是以常规公交为主。常规公交出行在我国的很多城市中仍然占据着主导作用。在已有轨道交通的城市中,常规公交也承担了不小的出行交通量。公交网络设计应以客流分布为依据,优选城市公共交通全部路线的起讫点、路径及各路线之间相互衔接的最佳布设方案。城市公交网络设计的主要任务在现有的城市路网和公交运力的基础上,通过公交线网结构和发车频率的设计,来减少乘客的换乘次数,降低候车时间,从而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本文以乘客出行成本和常规公交运行成本为目标建立了公交线网的双目标规划模型,并用非劣排序遗传算法来求解,解决了以往通过权重化多目标规划为单目标规划过程中权重选取不当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出行需求分布的线网初始化方法,为启发式搜索算法提供了高质量的初始解,减少了搜索所花费的运算量和时间;构造了线路数目变换算子,将启发式算法的搜索范围从单一线路数目扩展至多线路数目情况。最后将本文的模型和算法应用到一个实例上,并将结果与最近的研究结果相比。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对线路结构进行优化,在满足出行需求的同时,降低了出行总时间和车队规模,提高公交资源的利用率,更利于公交线网规划。通过分析可知,所提出算法较传统单目标模型算法而言,可以提供近似帕累托解集,以供决策者选择最佳方案,更符合公交线网规划的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4-01)
俞志钢[4](2018)在《地铁故障情境下的公交衔接网络设计及可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为满足城市居民巨大的出行需求,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承担城市客流运输的责任与日俱增。然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模日趋庞大,导致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大为增加,对保障其平稳运营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现阶段,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多存在不同方式间衔接不畅的现象,对以轨道交通运营故障为情境的公交衔接优化配置更是欠缺。因此,立足城市轨道交通故障事故发生之前,建立围绕其站点的地面公交站点衔接整合策略和方法,对于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平稳运行、提升公交出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公交网络拓扑特性出发,构建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在内的复合拓扑网络,并提出相应的网络矩阵表达方式。同时,为判别网络性能,从网络结构和客流情况两方面出发,选取基于网络弹性、网络介数和客流延误的网络性能评价指标。针对地面公交灵活多变的运营特点,通过分析故障情境特性和论证公交局部调整以增强复合网络弹性的可行性,形成地面公交衔接设计调整策略,提出以提高复合公共交通网络弹性为优化目标的两阶段决策随机整数规划模型。特别地,为进一步发挥复合公共交通的协同功能以及信息的传递,以Web网页为内容载体,对故障情境下复合公共交通网络的基础信息、客流特征、故障状态等内容通过百度地图API和E-charts插件进行了可视化实现。最后,本文以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所覆盖的部分市域为研究范围,结合研究区域复合公共交通网络结构和历史运营数据,构建地铁运营故障典型情境。应用所建弹性提升模型对公交站点进行调整,结果表明优化所得方案能有效提升复合公共交通网络弹性,并能适用于不同时段客流、不同公交运力余量条件。(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3-01)
周向栋,匡凯,梁承愿[5](2017)在《街区制条件下微循环公交网络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内、外街区制微循环公交研究的基础上,引出街区制、交通微循环及微循环公交的概念。针对现有微循环公交无网络设计研究的问题,对微循环公交网络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微循环公交线路设计的原则和优化目标。以乘客时间需求为主约束,构建以企业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微循环公交线路设计的数学模型,并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及其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满足了企业和乘客2方面的需求。(本文来源于《交通科学与工程》期刊2017年04期)
夏雪,盖靖元[6](2017)在《中小城市公交专用道网络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小城市作为未来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交通发展模式正处于选择的关键时刻。公交专用道作为公交优先发展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对引导中小城市绿色交通结构的形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现状中小城市在布设公交专用道时显现出很多问题,包括公交专用道设置在中心区外围、设置分散而不成网等。在明确中小城市公交专用道发展定位的基础上,立足于操作性和实用性,提出中小城市公交专用道网络设计的整体流程。以湖州市为例进行应用分析,用以对中小城市公交专用道网络的布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2017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6-09)
陈闪[7](2017)在《基于乘客需求的接运公交网络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它对于城市的高效运营和市民的日常生活具有重大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公共交通的发展历程,综述了接运公交网络设计问题(FBNDP)的研究现状。其次,给出了M-1乘客需求模式下接运公交网络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基于站点可重复、线路可交叉的原则,以乘客、公交运营商的总花费最小为目标,通过设计启发式算法生成初始接运公交线路集;并通过站点插入操作,将不合理线路中的公交站插入到合理线路的最佳位置,优化了线路结构与网络性能。其叁,在仅有站点分布位置、没有路网结构的条件下,研究M-M乘客需求模式下接运公交网络设计问题。根据每个公交站单位时间的乘客需求确定经过它的公交线路数量;引入集合之间半距离的概念,设计了一种逆向径向扫描算法,并应用它生成了满足约束及设计要求的初始公交线路集;引入线路优化算法整合不合理线路,并通过插入操作将不合理线路上的公交站重新安置到合理线路的最佳位置;然后用该算法求解了一个小规模的接运公交网络设计问题,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逆向径向扫描算法和线路优化算法是可行的。最后,在已知站点分布及路网拓扑结构的条件下,研究M-M需求模式下的接运公交网络设计问题。结合最短路径算法,设计了一种启发式算法生成初始接运路线,然后设计线路优化程序来整合不合理线路、重组相似线路、合并包含线路;并通过插入操作将那些不合理路线中没有被合理路线服务的公交站分配到合理路线的最佳位置。然后通过一个实例来描述接运公交网络的生成与优化过程,并通过系统的性能指标,如乘客出行费用、公交运营商费用和系统总费用等分析了优化过程中接运公交网络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网络的整体性能有了很大提升。(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梁承愿[8](2017)在《街区制条件下微循环公交网络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机动车保有量也随之急剧扩大,导致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一步恶化,严重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应对拥堵问题,城市交通微循环被提出,在2016年又提出“街区制”,以促进城市交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为了有效缓解道路拥堵问题,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发展多元化的公共交通已经成为我国公交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论文以满足乘客不同需求为导向,以“街区制”条件下的多元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为契机,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对象——街区制条件下的城市微循环公交系统,并重点研究公交网络规划设计问题。首先,针对街区制条件下微循环公交理论及特征进行分析,详细介绍了街区制、交通微循环及微循环公交的概念,分析它们相互之间的影响,确定微循环公交的特点及定位,并与常规公交对比;其次,分析了现有微循环公交的客流特性,结合街区打开后路网格局的变化,进行合理的交通小区划分,通过土地利用特征并结合交通调查,对微循环公交客流进行预测;再次,研究了微循环公交站点设置的规则,提出站点布局方法及优化原则;分析了微循环公交线路设计的原则与优化目标,构建以企业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微循环公交线路设计的数学模型,介绍了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来验证本论文所构的建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论文研究的街区制条件下的微循环公交网络设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可以为我国城市街区的微循环公交网络提供规划参考,为推动微循环公交的发展、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0)
四兵锋,杨小宝,高亮[9](2016)在《基于系统最优的城市公交专用道网络设计模型及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设置公交专用道是实现"公交优先"的重要手段,然而,专用道设置将改变不同交通方式的道路通行能力,进而影响交通网络的整体性能。本文试图提出一种基于系统最优思想的公交专用道网络设计方法,既保证出行者的利益,又能满足交通系统总费用最优的目标。首先,本文分析了公交专用道设置对公交车辆和社会车辆这两种交通方式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基于经典的BPR函数,构造了考虑专用道设置的不同方式的路段阻抗函数。其次,分析了出行者在多方式交通网络中的模式选择和路径选择问题,采用用户平衡理论分析了城市多方式交通平衡配流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变分不等式模型。更进一步,采用双层规划方法构造了基于系统最优的城市公交专用道网络设计模型,该模型以交通网络总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并考虑了不同交通方式的平衡流量约束,采用分支定界算法对该双层规划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一个简单算例对模型及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科学》期刊2016年06期)
沈显庆,崔保峰[10](2016)在《模拟退火改进蚁群算法的公交网络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基本蚁群算法设计公交网络时,出现过早收敛和易陷入局部寻优,导致蚁群搜索停滞的问题,提出一种模拟退火改进蚁群算法。通过总运行时间和乘客总换乘次数构造目标函数,利用模拟退火算法生成比较优秀的初始公交线路集,根据初始线路集初始化信息素,将模拟退火算法的蒙特卡洛循环思想加入蚁群的搜索中,对目标函数进行迭代求解。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基本蚁群算法、改进后的模拟退火蚁群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对比。结果表明:模拟退火改进蚁群算法比模拟退火算法和蚁群算法的求解效率分别高10.6倍和3.5倍。该算法有效地解决了公交网络设计问题,优化方案可使乘客换乘次数与乘客总乘车时间大幅缩减。(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公交网络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改变现有城郊公交线网规划不合理的状况,通过将物流领域的Milk-run和Hub-spoke的设计方法应用到公交网络优化和设计中,构建了新的城郊公交线网优化模型。同时,为求解所构建的城郊公交线网优化模型,设计了相应的启发式算法。首先通过k-means聚类方法将城区公交站点进行聚类,同类站点即为Milk-run线路的组成站点,再将同类站点的公交线路长度优化问题转化为经典TSP问题进行求解,结合多种局部搜索的操作方式,得到每条Milk-run线路的最短设计方案。然后依据规划好的Milk-run线路,通过遍历Milk-run线路中所有站点,确定每条Milk-run线路hub的站点所在的位置。最后结合客流需求,为各线路分配相应的车辆数量,结合线路的运行时间,可以获得各线路相应的发车频率。为验证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将提出的方法应用到香港天水围区域的实际城郊公交线网优化,通过Matlab编程实现了方案求解。案例求解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实际公交服务对比,在不改变现有的站点布局及车辆配置数量的条件下,当客流需求维持现有的水平时,应用Milk-run和Hub-spoke方法对现有的公交服务进行优化,能够减少乘客4.2%总的出行时间;通过Milk-run线路及hub站点的设置,可以产生规模效应,能够有效提高城郊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使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交网络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柳伍生,李远东,谭倩.行程时间不确定的城市公交网络设计模型与算法[J].系统工程.2018
[2].罗孝羚,蒋阳升.基于K-means聚类的城郊公交网络设计[J].公路交通科技.2018
[3].杨洁.基于出行需求的公交网络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8
[4].俞志钢.地铁故障情境下的公交衔接网络设计及可视化[D].东南大学.2018
[5].周向栋,匡凯,梁承愿.街区制条件下微循环公交网络设计[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7
[6].夏雪,盖靖元.中小城市公交专用道网络设计方法[C].2017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17
[7].陈闪.基于乘客需求的接运公交网络设计与优化[D].西北师范大学.2017
[8].梁承愿.街区制条件下微循环公交网络设计[D].长沙理工大学.2017
[9].四兵锋,杨小宝,高亮.基于系统最优的城市公交专用道网络设计模型及算法[J].中国管理科学.2016
[10].沈显庆,崔保峰.模拟退火改进蚁群算法的公交网络设计[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