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学教育》2002年总目录(论文文献综述)
彭丽华,范骁辉,张翔南,袁铁军,阮邹荣[1](2021)在《国内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现状及展望》文中指出通过对比国外Pharm.D.培养模式,对国内临床药学教育发展历程进行了探讨,就国内临床药学教育的未来与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与临床药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不断改进与完善我国临床药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药学教育体系,加快培养高质量临床药师人才队伍的速度,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樊陈琳,姚文兵,吴晓明[2](2021)在《我国高等院校临床药学教育内涵式发展探析》文中认为为深化对临床药学教育的科学理解,加快内涵式发展,推动扎根中国大地办一流临床药学教育,本文运用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回顾、审视和研究高等院校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重心转移和矛盾关系。通过否定之否定规律更好地理解临床药学教育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进程,经由质量互变规律更好地认识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的重心转移,借助对立统一规律更好地分析临床药学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重要矛盾关系。从而系统深入分析了临床药学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提出了"十四五"临床药学教育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路径建议。
张海涛[3](2018)在《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研究》文中提出解决人民基本用药问题,满足人民基本用药需求,是推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规划和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步骤。自新世纪伊始,国家就“基本药物制度”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特别是2009年基本药物制度重建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基本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为基本药物供应,价格调整和合理用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8年3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重新调整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职责归属,将其全权归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责范围,为基本药物制度统筹推进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权利后盾,开创了基本药物制度管理的新纪元。现阶段,全国人大还在积极推进《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立法工作,积极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法制建设。然而,随着经济社会体制的急剧转型和社会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人民用药需求与日俱增,药品供应环境不断变化,基本药物供应与人民基本用药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基本药物制度的发展与深入进入瓶颈期。这不但威胁到“健康中国”的持续推进,更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基本健康权益。为此,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提升制度效能和执行效力,从而规范基本药物市场、约束医疗机构行为、满足人民基本用药需求,就成为新时代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之义。基于此,本文以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手段,以解决人民基本用药问题为目的,通过“明确目标——分析目标——实现目标”的研究思路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行研究,探讨当前阶段基本药物制度的基本目标、基本药物供给定价与使用等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而基于此探索解决现存阻滞因素、实现基本要素制度目标的系统路径。在具体研究思路上,文章首先从基本药物制度的内涵,以及基本药物制度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入手,理清基本药物制度作为一项公共制度在解决人民用药问题方面的职能与作用,接着从人民用药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与矛盾出发,分析现阶段人民药品需求的主要矛盾,进而针对问题明确基本药物制度的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分析当前基本药物制度与现阶段人民所需的、能够解决药品需求问题的制度机制之间存在的差距。并以此作为基本药物制度创新与制度变革的着力点,寻找弥补这一差距的有效路径,从而解决基本药物供应与人民基本用药需求之间的矛盾,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目标实现,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具体来说:一是明确目标,明确现阶段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主要目标。本研究首先从现实问题出发,对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进行分析,文章通过参阅大量实证研究的文献和新闻报道,归纳总结了存在于药品供应领域、药品价格领域及药品使用领域等三大领域的问题,即供应总量不足下的药品短缺与供应结构失衡下的公平漏洞、利益驱动下的药价攀升与报销机制缺陷下的药品负担过重、质量缺陷下的用药安全问题与不当处方下的用药失范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明确现阶段基本药物制度的主要目标,即满足普通人群的疾病预防和疾病预防需求,同时有效利用国家有限的卫生资源和解决药品供应问题,提高药品供应水平;帮助药品价格合理回归,提高药品的可承受能力;消除质量缺陷,促进合理安全使用药物。只有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才能彻底消解决人民用药领域的问题与矛盾,切实扞卫人民健康权益,促进健康中国建设。二是分析目标,分析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指出基本药物制度的改革方向。通过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内在特性对比和深入剖析,本文认为当前基本药物机制设计与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基本药物系统协调机制的设计不健全。一方面,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缺乏利益相容机制,各相关利益集团间存在利益协调问题,个体目标与制度目标相违背,增加了基本药物制度目标的实现成本;另一方面,政府职责与市场职责协调不明,当前基本药物制度运行中政府职能“越位”与“缺位”的问题并存,有限的制度管理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二是基本药物制度监督机制不健全。一方面,基本药物补偿资金运作缺乏有效监督,现阶段基本药物制度的资金投入和资金运作不仅缺乏客观的资金投入依据、资金运作效果的考核、监测指标,还缺乏资金使用信息公开机制和资金运作反馈优化机制;另一方面,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保障监督机制不健全,为药品流通、使用环节的趋利行为提供了契机,使制度的推行效果受到影响。三是基本药物制度的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基本药物生产供应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国家并未对各地的补偿机制的运作进行严格规范,部分补偿机制存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的弊端,给基本药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带来威胁;另一方面,引导基本药物合理使用的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当前政府虽然出台了基本药物推行的激励措施,为了完成绩效考核和经济激励措施,药品与医生收入之间的联系将得到解除,医生的行为将得到规范。但是,激励机制相对笼统,激励效果不理想,可操作性有待提高。最后是实现目标,探索基本药物制度目标实现的策略实施路径。为保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目标实现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本文以卫生正义理论为价值导向,以利益相关理论为协调手段,以制度变迁理论为经验指导,为实现国家基本药物目标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放眼国际社会,通过学习和借鉴境外国家和地区基本药物制度在推行过程中的成熟经验,以及国内多个省份和地区基本药物探索的先进经验,总结完善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本药物制度目标实现的可行路径和政策建议。具体包括:(1)供应目标实现路径: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到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具体措施包括: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结构性配置;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法律保障体系;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生产流通企业补偿机制;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信息检测机制;仿制品一致性评价体系;健全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补偿机制。(2)价格目标实现路径:从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到加强监督培训过程。具体措施包括:净化基本药物流通环节;探索基本药物的免费供应;完善基本药物报销机制;改善医务人员收入结构。(3)用药目标实现路径:从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到加强监督培训过程。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药品安全使用指导管理;提高基本药物遴选的合理性严谨性;强化医务人员处方行为监督机制;加强药学教育以及药师培训制度;构建基本药物合理使用长效机制。在文章的结构安排上,全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逻辑结构和内容设置如下:首先是导论。介绍选题背景,回顾评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本文的基本药物制度及相关概念;继而引入卫生正义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制度理论,搭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理论框架。健康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是“起点公平”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选择卫生正义理论为基本药物制度的顶层设计明确方向。基本药物制度覆盖范围广,涉及群体多,现阶段存在的药品供应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个利益群体基于自身利益选择造成的,在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时,有必要协调基层药物制度下的不同作用,明确基本药物制度框架下各角色的作用。因此,本文引入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本药物制度目标实现指导方向。任何成功的制度都不是一次设计建成的,符合需求的制度体系都离不开后期制度推行过程中的适时调试,基本药物制度的演变亦是如此,本文以制度变迁理论为指引,准确把握现实需求,准确定位问题的根源,指导基本药物制度目标的实现。第一章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概述。本章分析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概念,特点,内涵和功能,构建了全方位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此外,回顾了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历史沿革,并将国家基本药物的发展划分为概念引入阶段、初步建立阶段和全面实施阶段,分别介绍了各个阶段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设情况,以及制度推进过程中取得的成就,通过回顾基本药物的变迁经历,明确健全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意义。第二章深入分析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和机制设计缺陷。本研究基于现实问题展开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分析,首先归纳总结了存在于药品供应领域、药品价格领域及药品使用领域等三大领域的问题,即供应总量不足下的药品短缺与供应结构失衡下的公平漏洞、利益驱动下的药价攀升与报销机制缺陷下的负担过重、质量缺陷下的用药安全问题与不当处方下的用药失范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明确现阶段基本药物制度的主要目标,即满足广大人民治病防病的需要同时优化卫生资源的分配,促进人人享有基本药物。解决药品供应问题、提高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帮助药价理性回归,提高基本药物的可支付性;消除质量缺陷问题、促进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在明确基本药物制度运行目标的基础上,本文进而分析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制度机制的设计缺陷。本文认为,在制度的运行机制设计方面,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缺乏利益相容机制,导致制度运行缺乏有效竞争;在制度运行的协调与监督方面,政府职责与市场职责的协调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健全、资金使用缺乏科学运作机制,致使制度运行缺乏效率;在制度运行激励机制方面,引导医务人员基本药物使用的激励机制尚不完善、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尚不健全,造成制度运行缺乏内在推动力。最后,研究从协调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三个维度入手,系统阐述了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建构的问题取向,探讨了基本药物制度建构的方向和重点。第三章介绍在国际社会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方面的先进经验以及在全国各地成功试行的基本药物制度。一方面,国际上很多国家的基本药物制度都已经相对成熟,积累了大量先进经验,虽然由于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医药行业结构的差异,药物政策内容各有特点,但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进,国际上逐渐形成一些共同的趋势,这些成功做法和趋势都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另一方面,国内基本药物制度已实施多年,地方政府也在实践中探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一些有益经验。本节从基本药物供给,基本药物的价格和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三个方面考察了基本药物的实施情况。有针对性地寻找可行的完善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措施,为深化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提供了切实支撑。第四章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构建的应然取向分析。前述章节对现阶段目标、目标与现实的差距,以及目标实现的方法路径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剖析,本章则是基于前述三章的研究成果,从条件取向和路径取向两个方面,论述建构和完善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方向和方法,从而为进一步的操作性路径的提出奠定基础和条件。首先,对基本药物制度目标实现的条件取向进行论证,包括国家政治承诺与政治力量供给、法律法规体系保障、社会经济基础的夯实以及必要的政策环境等多个方面,从外部为建构基本药物制度创设了可能性;随后,研究基于理论的进路分析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路径取向展开探讨,借鉴卫生正义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分别阐析了基本药物制度建构与完善的多元化路径、切入路径与系统性路径,确立了制度建构的模式选择和切入视角。第五章在前面几部分探究和总结的基础上探讨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我国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策略路径。文章从基本药物制度三大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问题产生的成因、解决成因的有效措施,最终实现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目标。通过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结构性配置、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法律保障体系、完善基本药物生产流通企业补偿机制、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信息检测机制等措施优化药品供应机制,实现基本药物供应保障子目标。通过净化基本药物流通环节、探索基本药物的免费供应、完善其报销机制、改善医务人员收入结构等措施优化药品价格机制,实现基本药物价格保障子目标。通过加强药品安全使用指导,落实仿制药品一致性评价工作、合理调整基本药物目录结构、强化医务人员处方行为监督机制、加强药学教育以及药师培训制度、构建药物合理使用长效机制等措施优化药品使用机制,实现基本药物使用保障子目标。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深入推行与不断完善建立健全国家卫生健康体系紧密相连,与“健康中国”建设密不可分。随着国家对人民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将得到进一步认可,加快完善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维护和增进国民健康,做到美好愿望与现实要求的高度统一,是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期盼。
郭斌斌[4](2017)在《武警部队基层药学服务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首次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药学服务。如今,作为一项公认的所有公民都应享受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健康权利,药学服务已被社会大众充分认可和推崇。但比较中西方药学服务的发展历史后发现,发达国家已经将药学服务拓展到治疗的各个阶段和领域,而我国药学服务却仍处于初始阶段。本文对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军队药学服务作深入调查,总结分析了这些国家在用药安全管理、药学服务质量、药学技术人才培养与激励等服务管控机制方面成功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究我国武警部队药学服务保障的综合模式。本文具体以武警浙江省总队基层药学工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政策法规调查、比较分析、专家咨询、问卷调研等方法,深入到基层卫生机构和官兵中去获取第一手资料,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综合评判武警部队基层药学服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下步如何加强和完善武警部队基层药学服务工作提出了建议:即要求我军贯彻落实习主席“改革强军”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后勤变前勤”的服务保障理念,深入推进“军民融合”的发展战略,大力弘扬药学服务“姓军为兵”的主体思想,将一切卫生资源优先向基层倾斜,从而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基层药学服务保障体系。
侯雪莲,武志昂[5](2015)在《我国高等临床药学教育发展述评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回顾我国高等临床药学教育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萌芽期、起步期、多样化发展期和新生期四个阶段。分析发展历程得出,医院临床药学工作进展、高等教育制度、专家性组织的有效工作等成为关键影响因素。提出推动我国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的对策:通过完善医院经济补偿机制、全面建立临床药师制等措施,推动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快速发展;建立临床药学一级学科、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等,拓展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空间;成立临床药学教育专家性组织,对临床药学教育进行有效的整体规划和指导。
屈建,刘高峰,朱珠,孙春华[6](2014)在《我国医院药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下)》文中研究说明3医院药学学科的未来与趋势3.1医院药学存在的问题与反思3.1.1临床药师培养模式的困惑纵观当前国内各类临床药师培养的方式及其内容,不得不说在培养模式上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进一步思考与商榷的问题[72]。(1)培养方式:我国的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有许多困难,其原因之一在于不能像美国那样有大批临床经验丰富的临床药师带教,我们的教育陷入"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困惑中。医师的职责与任务和临床药师的职责与任务不同,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临床药师只能相当于美国60年代以医师为
刘玉成[7](2013)在《药学高等教育与医药产业的协同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阶段发展到大众化阶段,人们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与日俱增,评价质量的标准也不断发展变化。社会各界逐渐意识到,要保证高等教育质量,除了关注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条件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考察高等教育的结构是否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药学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的高低也取决于对医药产业的适应性。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两个系统,一个是医药产业,个是高等教育。对于医药产业,主要研究其各个组成环节对于药学人才的需求特点。对于药学高等教育,主要研究其结构组成,包括能级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就业结构等等,研究在这种结构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数量、层次、知识体系方面是否适合医药产业的发展。对于医药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组成环节对药学人才的需求这一领域。这种组成环节有两个维度的分类方式:一种依据产业链理论将医药产业划分成新药研发、药品生产、药品流通、药学服务四个链节;另一种是根据国家统计局产业分类标准,选取化学药品制造业、中药制造业、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这三个子产业。医药产业的各链节或者各组成部分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理论上讲,新药研发环节需要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药品生产和药品流通环节需要大批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药学服务环节需要高层次服务型人才;化学药品制造业由于规模大,需要各种人才的数量要超过中药产品制造业和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可能造成医药产业各组成部分对人才的需求和理论上发生偏离,比如目前我国新药研发环节和药学服务环节都不发达,所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并不旺盛。对于药学高等教育,主要研究其规模与各类结构的现状以及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医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以药学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作为表征规模的指标,以医药工业总产值作为表征医药产业规模的指标,近十年二者的发展速度基本一致,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医药产业的生产方式、投资结构没有较大变动的情况下,药学高等教育的规模基本适应医药产业的发展。(2)将药学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四个能级。目前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数量偏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数量偏少。导致的结果将是学术型人才培养数量偏多,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数量偏少,这种培养不适应目前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3)将药学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划分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四个层次。目前各层次规模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高职生、博士研究生;按规模增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这种层次结构导致的结果将是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规模超出医药产业的需求。(4)药学高等教育的地域结构研究药学高等教育在不同地域的分布情况。这里的地域既指每个省级行政单位,也指按照三大经济地带的方法将我国划分成的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地区。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所拥有的大学数量和质量都远远高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介于二者之间。但是将各省级行政单位拥有的大学数量与该地区医药总产值相比,则结果又发生变化。(5)药学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指药学高等教育领域有哪些专业,以及这些专业的专业点数量。在专业组成结构方面,医药产业的每个领域都有适合的专业为其培养人才基本可以满足医药产业对于人才种类的需求;目前的问题在于,为中药制品制造业服务的专业群规模比为化学药品制造业服务的专业群规模还要大,这与产业发展现状是不符的。另外,为药学服务环节培养人才的临床药学专业规模过小,不利于将来药学服务的大范围开展。(6)药学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指教学计划中各类课程组合、衔接和联系的方式。本文以沈阳药科大学新旧专业计划作为对比,得出结论在新教学计划中,化学类和工程类课程的学时数均有下降,生命科学和医学基础类课程的学时数均有上升,体现了课程结构由“化学—药学—工程”模式向“化学—生物学—医学—药学”模式转化的趋势,并根据产业发展所需的知识情况,提出通过增加新的课程来完善药学高等教育课程结构。(7)药学高等教育的就业结构指药学院校毕业生在不同就业部门分布的数量对比关系。本文分层次研究药学高等教育的就业结构:高职生和本科生均以医药企业为主要就业渠道,这种就业结构对医药产业的需求基本适应;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在医药产业就业为主,并且规模逐渐增长;博士研究生仍以在高校就业为主,但在医药企业就业的规模逐渐增长。这种就业结构说明医药产业尚不能吸纳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就业,也体现了高层次人才培养有一定程度的过度现象。
崔文波[8](2013)在《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认证管理制度研究》文中提出执业药师是我国对药学技术人员实行职业准入控制的产物,是药品质量的把关者,是药学服务的专业力量,是合理用药的重要保障。我国实施执业药师制度近20年,目前有二十三万余人获得执业药师资格,《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强调要完善执业药师制度,严格执业药师准入。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作为执业药师制度的源头,对提高执业药师整体素质,推动执业药师队伍发展意义深远。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我国执业药师资格认证的现状、关键性问题分析,并与发达国家及地区药师资格认证和其他卫生执业人员资格认证的比较研究,为完善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认证管理提供参考,同时为高等药学教育在培养药师人才方面提供信息。研究材料分为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一手资料来源于涉及药师资格认证的国内外官方网站公布的最新数据及现行政策。国内材料来源于国家药监局执业药师注册管理网络信息系统、《中国药学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现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政策规划、教育部关于药学教育和专业认证的规范性文件等。国外材料来源于各国药师注册管理机构、药学教育和药学实践认证机构、药师资格考试组织机构、药学高等教育机构、药师协会等发布的法律法规、标准、指南和大纲。二手资料来源于发表于核心期刊的、对执业药师资格认证采取实地调研的中文文献。对我国执业药师资格认证现状及关键性问题的研究采用管理学偏差分析原理,即根据我国执业药师功能定位分析执业药师资格认证的期望目标,将期望目标与执业药师资格认证执行现状比较,寻找偏差和问题,再结合现行执业药师资格认证制度规定,综合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归类总结。执业药师资格认证是国际通行制度,我国执业药师与国际上的药师、注册药师等概念相同,我国实行“一国两制”,港澳台地区药师资格认证管理自成体系,选取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及我国港澳台地区药师资格认证管理作为比较研究对象。首先,研究各国及地区药师资格认证总体要求,包括法律规定、管理机构、资格认证总体流程、药师执业规范和核心能力要求,并总结各国共同特点。其次,对资格认证的两个主要环节分别研究,即药学学历和药学实践研究,药师资格考试具体操作的研究。最后,将我国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与以上国家及地区的研究结果比较并借鉴。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都是根据国家规定,在涉及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专业技术领域实行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其工作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因此资格认证的总体要求应趋于一致。通过比较研究三种执业认证资格的管理规定、报考条件、考试级别类别和科目、考试大纲、考务管理,总结异同点和可借鉴之处。在我国实施执业药师制度的近20年中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群众自我药疗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对执业药师药学服务需求扩大,此外,医改政策、药品安全规划政策、新修订GSP等均强调了执业药师在零售药店提供指导合理用药与药品质量管理的职能。执业药师的职能定位逐渐从原来的以药品为中心转向以药学服务为中心,而现行的资格认证执行现状与政策要求的数量和功能定位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之间形成了较大差距。其中限制药师数量发展的资格认证因素包括:管理规定约束力低,更新慢;工作年限规定严格;资格考试内容覆盖过广,考务管理缺乏人性化。影响药师结构和质量的资格认证因素包括:学历门槛低;专业及工作经历规定宽泛模糊;药学教育和药学实践缺乏药学服务能力培养;资格考试内容缺乏针对性;考试卷面设计缺乏对综合知识、素质及能力的考核。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药师资格认证管理制度,发达国家药师资格认证有如下特点或可借鉴之处:政策体系完整,除药房法或药师法外,另有药师执业规范和核心能力标准,药学教育认证标准,药学实践认证标准等配套文件;药师资格认证学历和实践要求严格,与药学教育紧密衔接;资格认证按职权范围或注册过程分等级,对药房技术人员资格认证规范;药学教育课程内容注重生物医学、临床科学和社会与管理药学,药学实践注重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的实践技能并贯穿于药学高等教育;药师资格考试注重临床药学能力、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考试知识点综合,形式多样,利于综合素质考查。通过比较分析三类卫生执业人员资格认证管理,分析结果如下: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资格认证管理规定属于法律和法规层面;执业医师资格认证分等级;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专业要求明确具体,实践要求有法定依据,过渡性资格认定范围较广;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知识点综合性强,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题型结合患者案例,考查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全面分析研究我国执业药师资格认证现状及关键性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与发达国家及地区药师资格认证,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资格认证的比较研究,对完善我国执业药师资格认证管理制度有如下建议:出台执业药师法,明确执业药师权责利,指导执业药师资格认证;放宽准入标准,增强职称药师和执业药师的资格互认;放宽报考资格工作年限,提高报考资格学历要求,增加执业药师资格认证等级;以药师执业行为和核心能力标准为核心,明确资格考试报考专业要求;完善药学教育认证,药学教育及实践增强药学服务能力的培养;资格考试的药学基础知识综合性增强,并增加对临床药学、治疗学、社会与管理药学等与药学服务技能相关的知识,同时增强对知识应用性的考查;丰富考试题型形式,优化考务管理。
刘皋林,陈蓉[9](2010)在《新“医改”形势下临床药师的地位和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就临床药师如何适应新医改政策展开探讨,明确临床药师的地位和作用,以扩大临床药师队伍,促进临床药学的发展。方法:对比中美两国临床药学的发展情况,分析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和瓶颈,探讨新医改政策中有关药事管理部分对药学事业的影响,提出新医改形势下临床药师未来发展前景。结果我国临床药学事业发展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教育滞后,临床药师素质不足,政策保障不到位,医疗体制转型不成熟,成为阻碍临床药学发展的因素。新医疗体制改革的相关规定显示了政府推动合理用药的决心,安全、经济、有效的用药目标是未来的奋斗目标。政府可以首先就临床药师职业认证、劳资评定等制定政策,以优质的发展前景吸引人才。结论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临床药师的地位崇高,作用卓越。
刘皋林,陈蓉[10](2010)在《新“医改”形势下临床药师的地位和作用》文中研究表明近十年来,随着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入,医院药学的传统观念和工作模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历史变革,开始由简单的保障药品供应型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和药学服务等。药学技术服务型转变。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与医师、护士一起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成为医院药学未来的发展
二、《药学教育》2002年总目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药学教育》2002年总目录(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临床药学教育的发展 |
1.1 初期阶段 |
1.2 起步阶段 |
1.3 多样化发展阶段 |
2 中美临床药学的教育对比 |
3 我国临床药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教育模式不统一,临床药学教育重心不突出 |
3.2 学位教育与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不能衔接 |
3.3 不能满足医疗机构对临床药师的实质性需求 |
4 我国临床药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及思考 |
4.1 加强创新型临床药学学科建设 |
4.2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药学教育体系 |
4.3 形成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临床药学教育 |
5 小结 |
(2)我国高等院校临床药学教育内涵式发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从否定之否定规律看我国临床药学教育的发展进程 |
1.1 启蒙发展期(1980-1989年) |
1.2 初步发展期(1990-1998年) |
1.3 全面停办期(1999-2007年) |
1.4 蓬勃发展期(2008年以来) |
2 从质量互变规律来看临床药学教育发展从重视“规模”到重视“质量”的重心转移 |
2.1 “双一流”建设大学积极申办体现院校临床药学专业办学内在活力 |
2.2 临床药学专业认证全面启动标志全国层面质量保证体系基本建立 |
2.3 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临床药学教育标志性成果从0到1的突破 |
3 从对立统一规律来看临床药学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关系 |
3.1 临床药学教育面临的危机与机遇、优势与劣势的关系 |
3.2 临床药学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关系 |
3.3 临床药学教育发展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
3.4 临床药学办学中涉及的教育体系与卫生体系、院校与医院、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
4 “十四五”临床药学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路径建议 |
4.1 树牢新发展理念,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
4.2 突显办学特色,把劣势转化为新的优势 |
4.3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科和专业协调发展 |
4.4 以我为主,推动国际化与本土化在更高层次的融通 |
4.5 打破壁垒、协同育人,实现临床药学教育目标和结果、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
(3)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一、基本属性及其必要性研究 |
二、实施现状与现存问题研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的核心理论依据 |
一、卫生正义理论与制度公平性研究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制度效能研究 |
三、制度变迁理论与制度可行性研究 |
第五节 研究创新与论文结构 |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
二、研究思路与结构 |
第一章 基本药物制度概述:定义、发展与制度建构 |
第一节 基本药物制度的概念内涵与功能属性 |
一、基本药物制度的概念内涵 |
二、基本药物制度的功能属性 |
第二节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发展脉络 |
一、概念引入与探索阶段(1979—2008年) |
二、制度建构与初创阶段(2009—2011年) |
三、全面实施与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 |
第三节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建构的成就及经验 |
一、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建构取得的成就 |
二、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建构的经验总结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问题分析及其成因挖掘 |
第一节 基本药物制度在药品供应领域的现存问题及其成因 |
一、问题表征:药品供给短缺与结构失衡 |
二、问题成因:基于供给机制的系统分析 |
第二节 基本药物制度在药品价格领域的现存问题及其成因 |
一、问题表征:药价异常攀升且患者药负过重 |
二、问题成因:基于药品流通和报销制度分析 |
第三节 基本药物制度在药品使用领域的现存问题及其成因 |
一、问题表征:用药安全问题与用药失范问题 |
二、问题成因:基于质量管理、医患主体与基药目录分析 |
第四节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问题取向分析 |
一、基本药物制度的协调机制问题 |
二、基本药物制度的监督机制问题 |
三、基本药物制度的激励机制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本药物制度的国外经验与国内实践总结 |
第一节 境外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经验总结 |
一、药品供应保障经验:采购模式规范化,供应保障制度化 |
二、药品价格保障经验:公共性药物服务,补贴式政府供给 |
三、合理使用保障经验:药品遴选契合化,队伍建设规范化 |
第二节 基本药物制度的国内实践探索 |
一、基本药物供应保障的国内探索:强化机制与法治建设 |
二、基本药物价格保障的国内探索:免费供应与强化管理 |
三、基本药物使用保障的国内探索:政策及执行并重并举 |
第三节 基本药物制度国内外实践经验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
一、药品供应保障实践经验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
二、药品价格保障实践经验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
三、药品合理使用实践经验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建构的应然取向分析 |
第一节 基本药物制度建构的条件取向 |
一、国家的内在政治承诺与强大政治力量 |
二、法律体系对公民健康权利的天然扞卫 |
三、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制度创新基础 |
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造必要政策环境 |
第二节 基本药物制度建构的路径取向 |
一、卫生正义理论与制度完善的多元化路径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制度完善的切入路径 |
三、制度变迁理论与制度完善的系统性路径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现基本药物制度目标的路径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供应目标实现路径: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到健全法律保障体系.. |
一、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法治化进程 |
二、完善基本药物生产流通企业激励与补偿机制 |
三、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信息监测机制 |
四、健全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补偿机制 |
五、优化医疗卫生公共资源的结构性配置 |
第二节 价格目标实现路径:从健全医疗保险制度到降低居民医药负担.. |
一、净化基本药物流通环节 |
二、探索基本药物免费供应 |
三、扩大基本药物覆盖范围 |
四、完善基本药物报销机制 |
第三节 用药目标实现路径:从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到加强监督培训过程.. |
一、加强药品安全使用指导管理 |
二、落实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 |
三、提高基本药物遴选的合理性 |
四、强化医务人员处方行为监督 |
五、加强药学教育以及药师培训 |
六、构建药物合理使用长效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后记 |
(4)武警部队基层药学服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简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立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是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强军目标”的重要指示 |
1.2.2 是大力弘扬卫勤保障“姓军为兵”的根本方向 |
1.2.3 是牢固树立基层官兵“中心居中”的具体体现 |
1.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 |
1.4.1 概念分析法 |
1.4.2 文献调查法 |
1.4.3 比较研究法 |
1.4.4 专家咨询法 |
1.4.5 问卷调研法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6 创新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我国药学服务概况 |
2.1 服务的简介 |
2.1.1 服务的概念及质量 |
2.1.2 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
2.2 药学服务的基本概念 |
2.2.1 药学服务的追溯 |
2.2.2 药学服务的发展 |
2.2.3 药学服务的内容 |
2.2.4 药学服务的特点 |
2.3 我国地方药学服务的问题分析 |
2.3.1《执业药师法》缺失 |
2.3.2 培养机制不合理 |
2.3.3 专业人才数量少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外军队药学服务体系比较分析 |
3.1 美军药学服务体系简介 |
3.1.1 药品供应管理机制 |
3.1.2 药学服务管理机制 |
3.1.3 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
3.2 欧洲军队药学服务体系简介 |
3.2.1 药品供应管理机制 |
3.2.2 药学服务管理机制 |
3.2.3 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
3.3 我军药学服务体系简介 |
3.3.1 药品供应管理机制 |
3.3.2 药学服务管理机制 |
3.3.3 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武警部队药学服务的现状调研 |
4.1 武警部队的基本情况 |
4.1.1 武警部队的组建和发展 |
4.1.2 武警部队的体系和职能 |
4.2 武警部队药学服务工作简介 |
4.2.1 药学服务机构及其职能划分 |
4.2.2 武警部队药学服务保障新模式 |
4.2.3 武警部队药学服务保障的典型案例分析 |
4.3 武警部队药学服务工作调研 |
4.3.1 调研对象的确定 |
4.3.2 调研内容的设计 |
4.3.3 调研内容的调整 |
4.3.4 基层药学服务开展情况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武警部队基层药学服务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
5.1 武警部队基层卫生机构存在的问题 |
5.1.1 药学技术人员缺编 |
5.1.2 主动服务意识薄弱 |
5.1.3 药品保障机制不全 |
5.1.4 药品隐患消除不彻底 |
5.2 武警部队基层官兵自身存在的问题 |
5.2.1 不认疗效认广告 |
5.2.2 不遵医嘱滥用药 |
5.2.3 有病却不爱吃药 |
5.3 加强武警部队基层药学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
5.3.1 药品保障制度建设 |
5.3.2 药学服务机制规范 |
5.3.3 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
总结与展望 |
附件1:药事管理测试卷 |
附件2:武警部队基层药学服务官兵满意度调查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5)我国高等临床药学教育发展述评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高等临床药学教育30年发展回顾 |
1.1 萌芽期(1980年~1986年) |
1.2 起步期(1987年~1997年) |
1.3 多样化发展期(1998年~2006年) |
1.4 新生期(2006年至今) |
2 影响我国高等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
2.1 医院临床药学工作进展决定着临床药学教育的发展进程 |
2.2 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制约着高等临床药学教育的发展 |
3 推动我国高等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的策略 |
3.1 推动我国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快速发展 |
3.2 建立更有利于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 |
3.3 成立临床药学教育专家性组织 |
(6)我国医院药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下)(论文提纲范文)
3医院药学学科的未来与趋势 |
3.1医院药学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
3.1.1临床药师培养模式的困惑 |
3.1.2临床药师在医院的地位 |
3.1.3临床药学工作的反思 |
3.2医院药学学科的未来 |
3.2.1抓紧医院药学的学科建设 |
3.2.2完善临床药学的教育体系 |
3.2.3充实医院药学的内涵 |
3.2.4开展医院药学的研究 |
3.2.5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
3.2.6全面推进药学服务 |
3.2.6.1开展药学服务的标准方法 |
3.2.6.2从事药学服务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与技巧 |
3.2.6.3药学服务的实践 |
3.2.6.4药学服务在期待中前行 |
3.3医院药学学科的展望 |
3.3.1关于医院药学未来的巴塞尔宣言 |
3.3.2世界药学大会对医院药学发展的展望 |
3.3.3我国医院药学发展的展望 |
附录医院药学大事记 |
1835年 |
1957年 |
1959年 |
1964年 |
1979年 |
1980年 |
1981年 |
1982年 |
1983年 |
1987年 |
1988年 |
1989年 |
1990年 |
1991年 |
1992年 |
1993年 |
1995年 |
1996年 |
1998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7)药学高等教育与医药产业的协同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质量更加关注 |
1.1.2 合理的结构是高等教育适应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
1.2 研究进展以及发达国家经验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医药产业与药学高等教育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 医药产业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1 医药产业的组成结构 |
2.1.2 医药产业的发展规律 |
2.1.3 医药产业的关联 |
2.1.4 医药产业链各环节的简要介绍 |
2.2 药学高等教育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
2.2.1 药学高等教育的规模 |
2.2.2 药学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 |
2.2.3 药学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 |
2.2.4 药学高等教育的区域结构 |
2.2.5 药学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 |
2.2.6 药学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 |
2.2.7 药学高等教育的就业结构 |
2.3 医药产业与药学高等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 |
2.3.1 医药产业对药学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
2.3.2 药学高等教育对医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美国药学高等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成功经验 |
3.1 美国高等教育的总体特点 |
3.1.1 规模扩张的方式 |
3.1.2 美国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 |
3.1.3 美国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和专业认证 |
3.1.4 高等教育相关者的理念和行为方式 |
3.2 美国的药学高等教育 |
3.2.1 美国药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
3.2.2 美国药学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 |
3.2.3 美国药学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 |
3.2.4 美国药学高等教育的就业结构 |
3.2.5 美国药学高等教育的专业认证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医药产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分析 |
4.1 医药产业的发展决定药学教育的人才的需求 |
4.2 各子产业的现状以及对药学人才的需求分析 |
4.3 医药产业链各环节的现状以及药学人才的需求分析 |
4.3.1 新药研发环节的现状以及药学人才的需求 |
4.3.2 药品生产的现状以及药学人才的需求 |
4.3.3 药品流通的现状以及药学人才的需求 |
4.3.4 药学服务的现状以及药学人才的需求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药学高等教育的规模和结构研究 |
5.1 药学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历程 |
5.2 药学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分析 |
5.3 药学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分析 |
5.4 药学高等教育的区域结构现状 |
5.4.1 高校及本科、高职专业点的区域分布 |
5.4.2 药学研究生专业点的区域分布 |
5.5 药学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研究 |
5.5.1 药学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 |
5.5.2 药学本科生的专业结构 |
5.5.3 药学研究生教育的专业结构 |
5.6 药学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研究 |
5.6.1 药学高等教育课程结构的发展 |
5.6.2 药学高等教育课程结构的现状评述 |
5.6.3 临床药学专业课程结构研究 |
5.7 药学高等教育的就业结构研究 |
5.7.1 药学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结构 |
5.7.2 药学本科教育毕业生就业结构 |
5.7.3 药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结构 |
5.7.4 药学博士研究生就业结构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我国药学高等教育对医药产业的适应状况分析 |
6.1 药学高等教育规模对医药产业的适应状况分析 |
6.2 药学高等教育能级结构、层次结构对医药产业的适应性分析 |
6.2.1 我国高等教育整体的能级结构、层次结构对国民经济的适应性分析 |
6.2.2 药学高等教育能级结构、层次结构对医药产业的适应性 |
6.3 就业结构对医药产业的适应状况分析 |
6.4 专业结构对医药产业的适应性分析 |
6.4.1 专业设置对医药产业的适应性 |
6.4.2 专业比例结构对医药产业的适应性 |
6.5 课程结构对医药产业的适应性分析 |
6.6 药学高等教育区域结构与医药产业的适应性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我国药学高等教育与医药产业协同发展的策略建议 |
7.1 构建合理的药学高等教育结构 |
7.2 丰富药学及相关专业目录 |
7.2.1 产业关联决定专业关联 |
7.2.2 开设药学类新专业,促进医药产业全方位发展 |
7.3 改进课程结构 |
7.3.1 药物基因组学 |
7.3.2 分子影像学 |
7.3.3 生物电子学 |
7.3.4 药物计量学 |
7.3.5 时间药学 |
7.3.6 代谢组学 |
7.3.7 药物代谢学 |
7.3.8 纳米药物 |
7.3.9 计算中药学 |
7.3.10 生物信息学 |
7.3.11 转化医学 |
7.3.12 循证药学 |
7.3.13 药学心理学 |
7.3.14 药物经济学 |
7.4 药学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应履行各自职责 |
7.4.1 教育管理部门的责任 |
7.4.2 高校的责任 |
7.4.3 医药产业的责任 |
7.5 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认证委员会 |
7.5.1 专业认证委员会 |
7.5.2 教学指导委员会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8.1 主要结论 |
8.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附录 |
(8)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认证管理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
四、研究框架 |
五、研究创新及难点 |
第二章 我国执业药师资格认证和关键性问题分析 |
一、执业药师及其制度概述 |
(一) 我国执业药师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二) 执业药师与其他药学技术人员的关系 |
(三) 我国执业药师的概念、定位和职责 |
二、执业药师资格认证管理制度规定及执行现状 |
(一) 执业药师资格认证的涵义和制度规定 |
(二) 执业药师资格认证管理执行现状 |
三、执业药师资格认证管理的关键性问题分析 |
(一) 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 |
(二) 资格认证管理的关键性问题、原因和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三章 其他国家及地区药师资格认证总体要求研究与分析 |
一、药师的法律定义、资格认证法定要求及操作流程 |
(一) 美国和加拿大药师资格认证 |
(二) 英国药师资格认证 |
(三) 澳大利亚药师资格认证 |
(四) 新加坡和日本药师资格认证 |
(五) 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特别行政区药师资格认证 |
(六) 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药房技术人员资格认证 |
二、药师资格认证相关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
(一) 美国和加拿大 |
(二) 其他国家及地区 |
三、药师的执业行为规范及核心能力要求 |
四、各国及地区药师资格认证规定的总结 |
(一) 政策体系完整,有标准可依 |
(二) 学历和实践要求严格明确,与药学教育紧密衔接 |
(三) 药师资格认证分等级,利于药师队伍数量和质量的提升 |
第四章 其他国家及地区药师资格认证要求的药学学历和药学实践研究 |
一、药学学历和药学实践的总体要求 |
二、学位和实践认证机构及模式 |
(一) 独立于药师注册部门的第三方认证部门 |
(二) 负责药学培训机构资质认证的药师注册部门 |
三、提供药师资格学历的高等教育机构数量 |
四、药师资格要求的药学教育认证标准和药学院校课程举例 |
(一) 认证标准 |
(二) 经认证药学院校核心课程举例 |
第五章 其他国家及地区药师资格考试的具体操作 |
一、药师资格考试总体规定 |
二、药学教育等同性评估内容 |
三、全国统一的药师资格考试 |
四、对药房法律法规的考核 |
五、考务管理及其总结 |
(一) 考试成绩管理 |
(二) 考试题干设置 |
(三) 考试题型 |
(四) 考试形式 |
(五) 其他 |
第六章 国内外执业药师资格认证管理的比较和借鉴 |
一、药师注册制度国际统一 |
二、制订药师执业行为规范标准 |
三、药学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 |
四、药学高等教育与药师资格认证紧密衔接 |
(一) 药学专业认证 |
(二) 药学教育核心课程 |
五、药师资格考试综合性、以实践为导向 |
第七章 执业药师与其他卫生执业人员资格认证的比较 |
一、我国执业医师、执业护士与执业药师资格认证的管理规定比较 |
二、三种执业资格的报考条件比较 |
(一) 执业医师的学历对应资格认证等级 |
(二) 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资格的专业要求明确具体 |
(三) 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的实践要求有法定依据 |
(四) 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的过渡性资格认定范围较广 |
三、三种资格考试的级别、类别和科目比较 |
四、现行考试大纲的比较 |
五、资格考试的常规管理比较 |
第八章 对我国执业药师资格认证管理的总结与建议 |
一、出台执业药师法,明确执业药师权责利,指导执业药师资格认证 |
二、放宽准入标准,增强职称药师和执业药师的资格互认 |
三、放宽报考资格工作年限,提高报考资格学历要求,增加执业药师资格认证等级 |
四、以药师执业行为与核心能力标准为核心,明确资格考试报考专业要求 |
五、完善药学教育认证,改革药学教学课程和药学实践教学 |
六、完善资格考试 |
参考文献 |
已发表论文 |
英文缩写一览表 |
致谢 |
四、《药学教育》2002年总目录(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现状及展望[J]. 彭丽华,范骁辉,张翔南,袁铁军,阮邹荣. 药学教育, 2021(02)
- [2]我国高等院校临床药学教育内涵式发展探析[J]. 樊陈琳,姚文兵,吴晓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02)
- [3]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研究[D]. 张海涛. 苏州大学, 2018(12)
- [4]武警部队基层药学服务体系研究[D]. 郭斌斌. 浙江工业大学, 2017(11)
- [5]我国高等临床药学教育发展述评及对策研究[J]. 侯雪莲,武志昂. 医学与哲学(A), 2015(04)
- [6]我国医院药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下)[J]. 屈建,刘高峰,朱珠,孙春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17)
- [7]药学高等教育与医药产业的协同发展研究[D]. 刘玉成. 沈阳药科大学, 2013(02)
- [8]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认证管理制度研究[D]. 崔文波. 复旦大学, 2013(03)
- [9]新“医改”形势下临床药师的地位和作用[A]. 刘皋林,陈蓉. 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 2010
- [10]新“医改”形势下临床药师的地位和作用[A]. 刘皋林,陈蓉. 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