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增长路径,结构变化,拟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
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论文文献综述
杨帆,滕建州[1](2013)在《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增长路径的结构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Perron和Yabu(2009)提出的拟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Quasi-FGLS),对我国有代表性的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的增长路径是否存在结构变化进行检验。实证表明,除银行贷款外,其余9个总量(储蓄存款余额、固定资产投资GDP、人均GDP、就业、消费、进出口、名义工资总额和实际工资总额)的增长路径均发生结构变化,潜在增长率在结构断点前后明显改变,但这种变动有增有减,其中就业和居民消费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同步性。区别于以往检验方法,Quasi-FGLS结构变化检验结果不受残差平稳性影响,因此结论更加稳健。(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管理》期刊2013年04期)
王琨,滕建州,石凯[2](2012)在《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的非线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变化相对温和的非线性指数平滑转移ESTAR模型为基础对1952-2008年间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进行线性检验,采用KSS非线性单位根检验方法探究其动态特征,并利用KSS非线性协整方法进一步考察非平稳总量间的动态关系。结果发现本文检验的9个总量序列全部表现为非线性,其中7个总量表现为非线性平稳,而实际人均GDP和就业人数2个总量则具有单位根,且二者之间不存在非线性长期稳定均衡关系。(本文来源于《财经科学》期刊2012年06期)
王琨[3](2010)在《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的非线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Nelson和Plosser(1982)研究发现大多数宏观经济总量数据服从单位根过程以来的近二十年,对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的时间序列特征,即,是具有单位根的非平稳,还是存在结构变化的分段趋势平稳,争论颇多。这一问题的结论,直接关系着对总量动态和总量间关系的研究,是总量相关问题分析的前提,并对于分析政策主导下的总量变化,非预期的外部冲击对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和经济政策的短期效果,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变化相对温和的非线性指数平滑转移ESTAR模型为基础对经济总量及金融总量进行线性检验,采用KSS非线性单位根检验方法探究总量的动态特征,即判断非线性总量的平稳性,并利用KSS非线性协整方法进一步考察非平稳总量间的动态关系,进而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发现本文检验的时间跨度为1952-2008年的9个总量序列全部表现为非线性,且其中实际GDP、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实际最终消费、实际进出口总额、实际银行信贷和实际储蓄负债7个总量是不具有单位根的非线性平稳,而实际人均GDP和就业人数2个总量则具有单位根,且二者之间不存在非线性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另外,考虑样本信息的有限性,本文各检验所需的临界值皆产生自不需要进行分布假设或添加样本信息即可获得有效统计推断的Bootstrap方法。(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饶晓辉[4](2008)在《经济体制与结构变化——基于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952~2004年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时间序列的数据生成过程是否具有非平稳性或分段趋势平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在10个被检验的总量时间序列中,有9个总量是分段趋势平稳的,即这些总量是围绕着一个断点或两个断点的分段趋势平稳。(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滕建州[5](2006)在《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平稳性的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This paper applies minimum multiple LM unit-root testing to examine 10 Chinese macroeconomic and financial series that allow for the possibility of up to two endogenous structural breaks.We find that 9 out of 10 series, which are GDP,GDP per capita,total number of employed persons,nominal wages,real wages,bank credit,deposit liabilities,final consumption and trade,can be more accurately characterized as a segmented trend stationary process around one or two structural breaks as opposed to a stochastic unit root process.The conclusion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olicy-makers to formulate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strategy and short-run stabilization policies,as well as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variables.(本文来源于《统计研究》期刊2006年10期)
梁琪,滕建州[6](2006)在《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结构变化及因果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是否平稳是研究总量动态特征以及总量之间关系的前提。本文在考虑经济中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对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的时序列是具有单位根的非平稳还是分段趋势平稳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检验的10个总量中,有6个,即实际GDP、人均实际GDP、就业、实际银行信贷、实际储蓄负债和实际固定投资等总量的时序列是围绕着1个或2个结构断点的分段趋势平稳。分段趋势平稳的结论对于政策主导下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和短期经济稳定措施是否有效,以及总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在单位根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本文还对消除趋势后的分段趋势平稳总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期刊2006年01期)
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变化相对温和的非线性指数平滑转移ESTAR模型为基础对1952-2008年间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进行线性检验,采用KSS非线性单位根检验方法探究其动态特征,并利用KSS非线性协整方法进一步考察非平稳总量间的动态关系。结果发现本文检验的9个总量序列全部表现为非线性,其中7个总量表现为非线性平稳,而实际人均GDP和就业人数2个总量则具有单位根,且二者之间不存在非线性长期稳定均衡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论文参考文献
[1].杨帆,滕建州.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增长路径的结构变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3
[2].王琨,滕建州,石凯.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的非线性研究[J].财经科学.2012
[3].王琨.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的非线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饶晓辉.经济体制与结构变化——基于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
[5].滕建州.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平稳性的再思考[J].统计研究.2006
[6].梁琪,滕建州.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结构变化及因果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06
标签: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 增长路径; 结构变化; 拟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