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模式选择论文-顾家明,代维,陈志霞,田素妍

补偿模式选择论文-顾家明,代维,陈志霞,田素妍

导读:本文包含了补偿模式选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产经营模式,生态补偿,紧密型“公司+农户”

补偿模式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顾家明,代维,陈志霞,田素妍[1](2019)在《生态补偿制度下生猪养殖户生产经营模式的选择——基于淮安市的典型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变化,近年来畜牧业在第一产业中的占比持续上升,随之而来的畜禽养殖污染排放量增速也相当惊人。畜禽养殖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十分严峻,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环境、资源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威胁,如何建立高效合理的相关生态补偿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公司+农户"模式和农户独立经营模式在生态补偿制度下的经营现状,探寻生态补偿视阈下生猪养殖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期刊2019年08期)

赵晶晶,葛颜祥[2](2019)在《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实践、比较与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回应流域生态补偿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需完善流域生态补偿运行机制,尤其是补偿模式的选用。在合理界定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两种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案例,进一步从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效果四个方面,展开对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两种常见模式的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模式选择与应用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郭新平,李斌[3](2019)在《城中村拆迁补偿的模式选择——以山西省B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城中村"成为城市化改造的重点,城中村的拆迁补偿成为村民最为关注的问题,它涉及到了村民的切身利益。本研究从城中村的拆迁补偿模式作为切入点,阐述我国现有的补偿模式,并结合B村的实际情况,分析现有补偿模式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一个使村民利益达到最大化的合理的补偿模式。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被拆迁户的基本情况和拆迁补偿情况两方面分析,从而分析问题得出结论。B村存在补偿模式单一、标准偏低、补偿模式没有考虑土地的价值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在本研究中构建的合理的补偿模式应该包括货币补偿模式和非货币补偿模式,并指出非货币补偿模式必须涉及的叁个方面:宅基地作价入股、就业和医疗养老。(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林逸涛[4](2017)在《我国农用地生态补偿模式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农用地资源属性出发,结合农用地功能及存在的问题,重点从农用地生态补偿主体、客体、范围及补偿方式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用地生态补偿政策机制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S2期)

田颖[5](2016)在《生计策略对农户补偿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乌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亟需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方式作为生态补偿的关键环节尤其应得到关注。补偿模式设计是否符合农户诉求,已成为经济补偿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乌江北源五县一区24个自然村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构建了可持续发展框架,测算了研究区的生计资本状况,并分析了各地区及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资本资本差异,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农户生计策略与补偿模式选择意愿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各区县差异明显:七星关区的农户生计水平较高,生计资本总值为0.456,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上,而大方县的生计资本值最低仅为0.307;(2)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资本差异较大,生计资本总值呈现由纯农户到非农农户递增的总体趋势。(3)农户对现今实施的现金补偿、物质补偿、技术补偿、人才补偿、项目补偿、政策补偿、生态移民七种主要补偿方式的选择情况的调查来看,被大多数农户首选的是现金补偿,其次为物质补偿与技术补偿选择;在第二选择上,项目补偿居首位;(4)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人才补偿这一项上回归系数在以农业为主的农户中为负数,同时,以农业为主要生计的农户中回归系数为负数的还有政策补偿、项目补偿及其它补偿。这说明以农业为主要生计策略的农户中人才补偿、政策补偿、项目补偿及其它补偿与之成负相关。现金补偿的回归系数值最大。以非农业为主要生计策略的农户中回归系数为负数的补偿方式有生态补偿和其它补偿,其它均为正值,其中物质补偿的回归系数最大,其次为项目补偿。最后提出政策性建议:(1)深入了解农户的需求,为农户提供差异化补偿;(2)实施生态补偿应具有可持续性。(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常向利,金波[6](2015)在《准市场模式与丹河流域生态补偿方式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丹河作为晋城市的母亲河,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都涉及了晋城市的经济类型与产业格局的发展。建立有效的补偿模式既保障了丹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也解决了丹河流域发展过程中的公平问题,根据丹河流域生态补偿的方式,文章提出了一些可行的为建设丹河流域生态以及晋城市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期刊2015年09期)

李广东,方创琳,邱道持,王利平[7](2014)在《生计资产差异对农户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模式选择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With rapid urbanization and the socio-economic transformation,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 major concern in China. The economic compens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romoting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and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cultivated land. Farmer household's satisfaction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ensation. Therefore, households' willingness to select the economic compensation pattern for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has been considered and re-examined. By employing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method(PRA), 3 villages and 392 households were investigated and sampled in mesa and hilly areas of Chongqing. Then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framework of household livelihood hexagon has been developed to quantify the livelihood assets of different farmer households. Finally, the Gray Relation Model and Probit Regression Model have been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ousehold livelihood assets and their compensation pattern op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both qualitative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household livelihood assets. We found that the inequality of livelihood assets is evident for five household types. There is a spatial trend that the higher the elevation, the less livelihood assets are. In addition, their options of economic compensation pattern vary from Chengdu Pattern to Foshan Pattern due to their difference in livelihood assets and difference in location. In detail, there is a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household livelihood assets and their compensation pattern; negative correlation is observed between natural assets value and household pattern options, while the other livelihood assets have positive impacts on compensation pattern in varying degrees, which from the top are psychological assets, human assets, physical assets, financial assets, and social assets respectively. A conceptual compensation pattern system has been designed to meet the demands for farmer households mainly according to their shortage in livelihood assets. In addition, compensation method, compensation standard, the basis of compensation and the source of compensation funds have been proposed accordingly.(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期刊2014年02期)

高玫[8](2013)在《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比较与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全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补偿、市场补偿、社会补偿是流域生态补偿的叁种主要模式,各有优点与不足。跨界大型流域、跨省中型流域、小型流域应根据其自身的特征选择不同的生态补偿模式,理顺流域上下游各区域间的生态关系和利益关系,化解区域利益冲突,保障各流域的生态安全和流域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11期)

彭长生[9](2013)在《农民分化对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模式选择的影响分析——基于安徽省的农户调查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分化的类型和程度导致农民对宅基地的功能诉求产生差异,进而对其宅基地退出中的补偿模式选择意愿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安徽省6个县582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在受访者中,有24%的农民选择货币化补偿模式。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宅基地退出补偿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发现,户主的空间流动、年龄,学历是否为高中及以上,家庭人口数、子女中是否有男孩对货币化补偿模式选择意愿有显着的负向影响,用以度量收入分化的非农就业、家庭年收入、是否在城镇中拥有住房等变量,以及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货币化补偿模式选择意愿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文章的实证研究结果还表明,农民分化对货币化补偿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存在收入效应。(本文来源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期刊2013年06期)

曾先峰[10](2013)在《环境质量产权界定与资源输出区生态补偿模式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和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是化解当前资源输出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关键。生态补偿机制本质上是一种产权制度安排。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将环境质量的初始产权配置给全体公民将产生有效率的结果。针对资源输出区生态环境损害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应该采用混合的环境质量产权界定方式。与此相对应,资源输出区生态补偿模式应根据特定的生态环境损害,分别采用可交易的排污权、土地复垦、地质灾害防治基金、生态修复基金等多种补偿模式。(本文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期刊2013年10期)

补偿模式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回应流域生态补偿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需完善流域生态补偿运行机制,尤其是补偿模式的选用。在合理界定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两种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案例,进一步从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效果四个方面,展开对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两种常见模式的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模式选择与应用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补偿模式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1].顾家明,代维,陈志霞,田素妍.生态补偿制度下生猪养殖户生产经营模式的选择——基于淮安市的典型案例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

[2].赵晶晶,葛颜祥.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实践、比较与选择[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郭新平,李斌.城中村拆迁补偿的模式选择——以山西省B村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林逸涛.我国农用地生态补偿模式选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

[5].田颖.生计策略对农户补偿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16

[6].常向利,金波.准市场模式与丹河流域生态补偿方式的选择[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

[7].李广东,方创琳,邱道持,王利平.生计资产差异对农户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模式选择的影响(英文)[J].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2014

[8].高玫.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比较与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3

[9].彭长生.农民分化对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模式选择的影响分析——基于安徽省的农户调查数据[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

[10].曾先峰.环境质量产权界定与资源输出区生态补偿模式选择[J].学习与实践.2013

标签:;  ;  ;  

补偿模式选择论文-顾家明,代维,陈志霞,田素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