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上海市高中语文教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上海市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
上海市高中语文教材论文文献综述
郑青[1](2008)在《上海市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言文作品的选文问题一直是制约现代语文教材编制的瓶颈。探讨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作品选文问题,对于提高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的整体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必将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学目的的实现。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文言文教材的发展历史,对我国古代和近现代的文言文教材选编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同时对1949年解放之后的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选文的发展演变过程做了初步的梳理。本文采用实证研究和历史文献研究两种方法,主要在对上海市两套高中语文教材——H版和二期课改试验本中文言文作品选文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探讨。对上海市两套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作品,从数量、体裁、朝代、具体篇目来看,总体上趋于合理,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这与语文教育目的、中国古代文论以及现代文论、文学思潮等等有着密切关系。基于对高中语文教育的定位分析,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作品应该主要以文学作品的形式传递传统文化的内容,即在具有作为课文的文本价值底线的范围内,倾向于选取文学性较强、文化含量较大的作品。(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8-09-01)
郑桂华[2](2006)在《上海市高中语文新教材问答》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本学期开始,上海市高中起始年级全面施行新课程和使用新教材,新教材与原来的(试用本)新教材有哪些不同?它对语文教学乃至考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些广大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采访了“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教材(试用本)的副主编郑桂华老师。——编者(本文来源于《中文自修》期刊2006年11期)
[3](2005)在《当课文直面"灰色"——上海市高中《语文》(试验本)教材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打开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我们发现了一些"灰色调"的篇目,如《寒风吹彻》、《巴尔扎克之死》、《叁棵树》、《悼念一棵枫树》,等等。这些篇目为新教材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即反映出了某个时期的特征,反映出了某些独特的个人人生体验和生命状念:有的展现了当代农村生活的贫困苦难,有的将濒死的恐怖揭示在读者面前,有的表现了生活的肤色无奈,还有的反映了在特殊年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这些文章的入选,引发了人们的讨论和思考(本文来源于《当代学生》期刊2005年10期)
上海市高中语文教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本学期开始,上海市高中起始年级全面施行新课程和使用新教材,新教材与原来的(试用本)新教材有哪些不同?它对语文教学乃至考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些广大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采访了“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教材(试用本)的副主编郑桂华老师。——编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海市高中语文教材论文参考文献
[1].郑青.上海市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郑桂华.上海市高中语文新教材问答[J].中文自修.2006
[3]..当课文直面"灰色"——上海市高中《语文》(试验本)教材探讨[J].当代学生.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