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调变化论文-王凯男

声调变化论文-王凯男

导读:本文包含了声调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语,复合名词,声调,变化

声调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凯男[1](2019)在《关于日语中复合名词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日本时隔18年再一次修订发行了《NHK日本语発音アクセント新辞典》。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不同词性的词语声调的新变化。面对此次声调的最新变化,作者选取了复合名词,对其声调的现状和变化倾向进行了分类和分析。(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3期)

陈晓[2](2018)在《清中后期至民国初期北京话的声调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中后期至民国初期是现代北京话音系形成的关键期。本文利用各种域内外资料,着重对该时期北京话四声作了动态性描述分析,并提出该时期北京话发生了系统性调值变化,即阴平由高平/高降调变为统一的高平调,去声由低降变为高降调。(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8年04期)

李慧[3](2018)在《试论音域和声调变化在配音中的运用——以《声临其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作为一种全新的节目表现形式进入大众视野,如演绎类节目、配音类节目等。在配音节目中,配音演员的配音技巧与影片人物完美贴合,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受到广泛好评。本文以湖南卫视的《声临其境》为例,对音域及声调变化技巧在配音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广大配音演员、影视制作者进行影视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09期)

郑爽[4](2018)在《对日语外来语新声调变化的认知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最新研究表明日语外来语的声调正发生着变化。那么作为日语学习者我们中国人是否关注到了它的变化呢?实际上我们又是以什么样的声调说日语的外来语呢?为了弄清这个课题,本论文采取了“语音听取式”声调调查和问卷式调查两种方法,以大连外国语大学在校生为对象,进行了实际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不论是“语音听取式”声调调查还是“问卷式调查”虽然调查的视点有所不同,但是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共性。即,“语音听取式”调查侧重调查参加者是用什么声调朗读调查用语的外来语;而“问卷式调查”则侧重调查参加者当看到调查用语的外来语时选择什么声调。正如事先预想的那样,两种调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总体上看,它们的倾向还是一致的。二.本次选择了18个外来语。参加调查者呈现出以下的倾向。(1)对于“平板式变动”的认知度较低。所谓“平板式变动”就是过去这个外来语单词没有“平板型”的声调,而现在日语外来语声调追加了“平板型”的声调的一种变化。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调查的人似乎并不知道外来语中有这种追加平板型声调的变化。即,将调查的外来语用平板型读的人非常至少。只占10%左右。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平板型声调的升格”的声调变化。这是原来单词中有“平板型”的声调,但并没有成为第一声调,而是作为第2选择的声调。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调查的同学对此也好像并不知情。(2)“起伏式”声调中作为第2声调的单词其声调上升为第1声调的变化调查发现认知度也是很低。所谓“起伏式”第2声调升格就是指外来语单词中有2个以上的起伏式声调,作为第2声调现在上升到了第1声调的变化。尽管如此,参加调查者却没有出现随之变化的情况。而是仍然用老声调朗读。叁.“问卷调查”的声调认知度有如下的发现。“问卷调查”主要是用眼睛看,然后从多项中进行选择,因此个人差比较大。(1)出现了选择在“特殊拍”上降调的情况。日语语言学研究表明,日语的声调一般不会出现在“特殊拍”上,或前移或后移。而很多参加调查的人并不知道这一规则而选择特殊拍。(2)同一个参加调查的人在读时和看着选择时,即时是同一个单词,也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如「フレーズ」这个单词,在问卷调查时有23%的人选择了中高型(3)的声调。而在“语音听取式”调查时,几乎没有人读成这种声调。四.对中国人的日语外来语声调新变化的认知度的见解日语外来语声调正由起伏式向平板式变化。虽然也有相反情况,即平板式声调向起伏式声调变化的情况,但更多的还是起伏式向平板式变化。这一最新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广大日语学习者关注。最新的研究是根据315个调查项目经过周密的调查最终得出结论,因此可信度极高。我们如何应对呢?本文认为首先应该在语言是在不断变化的大前提下充分关注日语外来语的声调变化。其二.正如本次调查判明的那样,作为参加调查的在校生他们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声调发生的变化。因此,在日语教育第一线,教师应该有所把握。因为教师尤其在初级阶段对学生的影响实在太大。对他今后的高层次的学习一定会有帮助。其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也要充分地认识到学习声调的重要性,而且还应该认识到是完全可以掌握声调。中国的日语教学水平已经很高了。就连日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因此,我们不应该满足于过去只要对方听懂了就可以的低水准,而应该确立更高的目标,争取说一口更自然更准确的日语。希望有更多的日语学习者更主动地学习声调。(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01)

吴正彪[5](2017)在《麻山次方言苗语声调变化与史诗的记音方法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苗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苗语声调在苗族的语言交流中有着区别意义的作用。史诗是苗族用来传承和记述本民族历史发展的民间叙事长诗,同时也是苗语语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史诗的记音去讨论苗语声调的变化,这同样是田野语言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一个重要实践。(本文来源于《凯里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李琰[6](2017)在《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主要由音高构成;现代普通话中,全部字音分属四种基本调值:高平调、高升调、降升调、全降调,声调调值变化主要是由声母的变化造成。从中古音到现代汉语,声调变化可以总结为: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四声。(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02期)

孟庆林,郑能恒,李霞[7](2014)在《响度变化引起的声调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音高(或音调,pitch)是一种听觉感知属性。所有声音可以被按照音高进行高低排序。音高与声音振动的周期性有关,例如这种周期性表现为纯音的频率或复合音的基频。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音高"变化的感知可能不只受到周期性的影响,也可能受到响度等其他感知量的影响。McDermott等人对音高、响度、明亮度(brightness)分别开展轮廓识别实验,发现叁者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旋律(melody)信息~([1])。然而,通常"旋律"被认为是通过音高的变化来体现的。在正常的乐音中,基频和谐波成分较为清晰,(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声学学会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11-29)

邓门佳[8](2014)在《基于实验的广州话单字调声调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关于粤方言声调的研究多是基于田野调查得出,特别是关于调类和调值的划分。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以及国家对普通话推广力度的加大,粤语声调难免不受影响,尤其体现在年轻人身上。借助实验语言学的方法,求出广州话的声调格局图,可探讨其中单字调声调发生的变化和原因(本文来源于《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杨新璐,梁洁,Marjoleine,Sloos[9](2014)在《乌鲁木齐方言的声调变化揭示二声和叁声的渊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乌鲁木齐方言属兰银官话北疆片,共有叁个声调,而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受到普通话推广的影响,青年人更多地在生活中使用普通话。本文以8名乌鲁木齐方言区的老年发音人和8名青年发音人为研究对象,用声学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他们产出声调的情况。实验语料为16个单字及32个单音节陈述和疑问句。研究结果发现:(1)老年发音人还在使用乌鲁木齐方言,而青年发音人主要使用新疆普通话。(2)青年发音人的阴平和去声更接近于普通话,但去声的斜率较小;(3)青年男性发音人容易混淆普通话的阳平和上声,倾向于使用乌鲁木齐方言中的去声(低降升调)来代替这两个声调;(4)青年女性发音人已经能够区分普通话中的阳平和上声,这两个声调的区别具体表现为:阳平的最低点比上声的最低点出现的早。此外,少数青年女性发音人上声的最低点已经接近于普通话中上声的最低点。由此可见,因为方言中没有中升调,普通话中的阳平是乌鲁木齐方言区发音人最难习得的声调。(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PCC2014)论文集》期刊2014-08-08)

张中宇[10](2014)在《汉语韵部、声调的变化及其对新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韵部数量处于历史"低值"且得益于通用语的普及,新诗用韵环境处于历史最为优越的时期。古、今汉语声调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调类总数均为4个,就声调的特性来看,都可分为比较平稳、少起伏的高平调,以及起伏大、调值较低的仄声调两类,因而平仄规则在现代语境中仍然存在语言学的可能性。"美的形式"的缺失,可能损害内在精神的有效表达;"有意味的形式"可以传达言词、句子结构无法表达的某些情感或意义,有利于创作者在艺术层面更充分、更有力地表现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本文来源于《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声调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中后期至民国初期是现代北京话音系形成的关键期。本文利用各种域内外资料,着重对该时期北京话四声作了动态性描述分析,并提出该时期北京话发生了系统性调值变化,即阴平由高平/高降调变为统一的高平调,去声由低降变为高降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声调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凯男.关于日语中复合名词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J].青年与社会.2019

[2].陈晓.清中后期至民国初期北京话的声调变化[J].中国语文.2018

[3].李慧.试论音域和声调变化在配音中的运用——以《声临其境》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

[4].郑爽.对日语外来语新声调变化的认知度考察[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

[5].吴正彪.麻山次方言苗语声调变化与史诗的记音方法实践[J].凯里学院学报.2017

[6].李琰.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J].北方文学.2017

[7].孟庆林,郑能恒,李霞.响度变化引起的声调识别[C].2014年中国声学学会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8].邓门佳.基于实验的广州话单字调声调变化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

[9].杨新璐,梁洁,Marjoleine,Sloos.乌鲁木齐方言的声调变化揭示二声和叁声的渊源[C].第十一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PCC2014)论文集.2014

[10].张中宇.汉语韵部、声调的变化及其对新诗的影响[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4

标签:;  ;  ;  ;  

声调变化论文-王凯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